以菌為食的植物——天麻
唐代著名詩人白居易的《齋居》中曾經寫道:黃耆數匙粥,赤箭一甌湯,其中就提到過天麻,大家知道在哪里嗎?其實,詩中的赤箭指的就是天麻。而天麻有一個神奇的特點就是以真菌為食物,接下來讓我一起來了解一下天麻吧!

天麻又名赤箭、離母、鬼督郵、神草、獨搖芝、赤箭脂、定風草、合離草、獨搖、自動草、水洋芋、明天麻等,為蘭科天麻屬植物。赤箭以其莖如箭桿,赤色得名。

天麻是菌異養(yǎng)植物,其種子細小,無胚乳及其他營養(yǎng)儲存,僅由胚和種皮構成。所以天麻萌發(fā)時,跟其他蘭科植物一樣,需要依靠小菇屬(Mycena)的幾種真菌提供營養(yǎng)。在長成之后仍然不進行光合作用,而是繼續(xù)其菌異養(yǎng)的生活。天麻需要寄生在蜜環(huán)菌(Armillariamellea)等木腐菌上,靠分泌溶菌酶消化蜜環(huán)菌的菌絲吸收營養(yǎng)。

蜜環(huán)菌是一種天然生長的植物真菌,已有幾千年的歷史,是世界上形體龐大、壽命長久一類菌種,可存活數百年,它是實體叫做榛蘑。蜜環(huán)菌是一種稀珍的野生真菌,子實體一般中等大,菌蓋直徑4-14厘米,如果算上它們地下的菌絲體,真正的蜜環(huán)菌比我們看到的要大得多。

天麻的根狀莖吸引蜜環(huán)菌從表皮細胞侵入,但天麻的表皮層和中柱層之間有一個空腔細胞區(qū),用來隔離抑菌,阻止菌絲的繼續(xù)侵入。天麻同時還可以分泌天麻抗真菌蛋白(GAFP),對真菌的侵染有著強烈的抑制作用,防止根狀莖被真菌侵蝕腐爛。有科學家通過基因工程技術,將這一基因轉移到其他植物體內,可以使原來無法產生抗真菌蛋白的植物獲得抗真菌病害的能力。利用這一技術可以獲得高效能、無消耗、無污染的抗病植物新品種。

天麻是少數成功大規(guī)模人工栽培的菌異養(yǎng)植物,而我國科學家在對天麻的人工培育方面也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天麻的栽培過程需要培育供其寄生的蜜環(huán)菌,這就需要首先準備蜜環(huán)菌能夠生長的腐木,如水青岡、樺樹、榿木等樹種。將木材切割成大段之后,每隔十多厘米砍出小口,整體呈魚鱗狀排列。在木材上面接種蜜環(huán)菌后,將木段于坑中排列成兩層,層間填充腐殖土,保持適當的溫度和濕度,經2~4個月后就可長出蜜環(huán)菌來。然后清除腐爛的蜜環(huán)菌,保留長勢良好的蜜環(huán)菌,就可以在其上栽培天麻了。天麻也可用種子進行有性繁殖,過程也同上,只需在播種時,于兩層菌材間多放些樹葉和腐殖土,以提供其萌發(fā)時所需要的寄生菌種即可。

大自然是神奇的,正是多姿多彩的動植物才使得這個世界變得豐富多彩,今天的介紹就到這里,感謝大家的閱讀,我們再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