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嗎?父母和孩子一樣都需要被尊重和滿足,父母不是萬能的
讀書評閱讀書籍分享:讀后感《非暴力溝通親子篇》(美)蘇拉.哈特&(美)維多利亞.霍德森
首先我們可能會認為我們小時候也是這樣被教育的,當自己為人父母之后,我們自認為使盡渾身解數(shù),將孩子訓練成自己所期待的樣子,這樣就稱得上合格的父母了。事實卻是,孩子在小的時候會因為沒有抵抗的實力而迫于服從,但隨著年齡的增長他們會越來越叛逆,所以很多父母會說,孩子小時候倒是乖巧可愛,可是越長大就越難管教了。
父母們也會累,所以作為父母的你們對孩子的犧牲是很偉大的,現(xiàn)在很多關于家庭教育的知識都是在講父母應該如何去做,如何滿足孩子的要求。很多父母們應該深有體會,當經過超負荷的忙碌后,根本無法去熱情回應孩子的需要。
在飛機上空乘人員會指導家長,在遇到突發(fā)狀況的時候要先給自己戴上氧氣罩,再去照顧孩子。很簡單的問題,父母要先照顧好自己,滿足自己的需要之后才能更好地去照顧孩子。父母在情緒失控的行為背后,也有著人類基本的需要,所以父母要適當給自己留一點空間,療愈自己的舊傷和痛苦,這樣才能有一個好的心態(tài)去理性面對熊孩子對自己的“考驗”。
溝通是人與人之間相處的重要工具,父母與孩子也少不了溝通,可是很多父母發(fā)現(xiàn)原本想和孩子好好溝通的時候,孩子卻一個勁地和自己唱反調。明明是為了孩子好,但孩子根本就不接受,問題真的出在孩子身上嗎,實際上是父母的強迫命令讓他們感覺不到自己被尊重,他們的需求沒有得到滿足,所以才會用自己的方式去反抗。
《非暴力溝通親子篇》里分享了一個非常實用的“長頸鹿”語法:觀察——感受——需要——請求。如果你的孩子抱著游戲不愿意睡覺,那你可以按照這個語法來和孩子溝通:“看到你玩游戲不想睡覺,我感覺這個游戲讓你很開心。但我想和你說一下我為什么讓你睡覺,因為我擔心你睡得不好會影響明天的學習,我希望你能早睡早起你明白了嗎?”
父母們需要充滿尊重地傾聽孩子的意愿,當孩子明白了父母和自己在平等地溝通,他們聽懂了父母的期望,就會更愿意去按照父母的建議去做。家庭的和諧共處不是靠權力之爭所產生的輸和贏來維持,而是相互之間的合作與共贏。
本文作者:尚鈺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