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憶在大學學信號與系統的教訓和失誤,傅里葉變換,卷積,濾波器,fir
一般把信號與系統,數字信號處理這幾門課程當成一個專業(yè)系列,類似套件。我在大學里學到的東西很少,聽懂的內容也很少,那時候我們學校教學質量很低,考試難度大概屬于課本習題還不是最難的那類,而且考前還劃范圍那種,結果我都能掛科。好像掛的就是dsp。
因為我們那時候還有一個 數字圖像處理,大致內容也就某個軟件熟練度的區(qū)別?,F在估計都該教授深度學習相關的課了。
我掛科的原因很簡單,上課完全無視內容,最多自己看看課本,看參考答案,死背公式。
很多年以后,我看了老外的signal and system類的課本,發(fā)現老外教學難度比我們那高多了,光是傅里葉變換下面的幾個大類,我們那時候教的都不怎么仔細,老師是系主任,一樣教的很散漫。課程講解和物理實驗,電腦demo都很毛躁。你不認真自學的話,大學真的啥也學不到。
大學時期我對dsp課唯一印象就是模模糊糊的傅里葉公式,除此以外基本記不得了,十多年了哦。。
通過費曼學習法可以知道,你對最基礎的公式理解的深度決定了你真正應用它的水平?;驹聿皇煜ぃ竺嬖賹W復雜的就很難。特別是到了卷積部分,我到今天也不太懂卷積,
那個時候信號系統考試雖然及格了,但是多少跟考的簡單有關。我們那邊的最死學的同學去考研,在班里考前幾的去人家九八五考,都只能考到勉強進復試的水平,可見我們的教學質量真的不行,自學總是難。
那個時候網絡不發(fā)達,那些考研的同學四年都浪費在圖書館里,勉強上了個九八五研究生,也蠻不容易的。說實話如果一開始就上九八五,后面考研會容易很多,這跟老師教學,課本都有關。人都是聰明人。
關鍵幾點:多做習題,多看國外教材,刷題。對基本概念的反復推導,公式推導全得自己過,大部分內容不死記硬背,
2,dsp和硬件dsp是兩個課程,硬件dsp就是個大單片機。搞研究依舊是信號系統,dsp,乃至通信原理。(不過學通信原理,數字圖像的基本也不會真的干本行)
不要小看這兩門課,老外網里刷題怪比咱們多的多,你再去看線性代數課,老外教材可就是比你難,比你多,你不學,你就做不了深度學習,人工智能。人家一說數字信號處理,不就是個dft,fft嘛。等你真的做mcu算法,搞這些的時候,就知道理論不懂,后面搞不定大部分東西。
3,等你以后出去搞電機,搞電能,就知道理論單薄一竅不通的下場了。幾乎沒有幾個人能在不懂的條件下堅持崗位的,基本都轉行了。堅持搞下去的都成了大牛,骨干。認真學習是值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