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情侣中文字幕电影,在线麻豆精品传媒,在线网站高清黄,久久黄色视频

歡迎光臨散文網 會員登陸 & 注冊

孤獨的舞臺,追尋的圓舞曲——繆爾賽思角色解析及個人觀點雜談

2023-08-30 14:01 作者:文歷冷筱宇  | 我要投稿

孤獨的舞臺,追尋的圓舞曲

引子——有感而發(fā)

繆爾賽思。

一個很動聽的名字。

?

精靈。

一個很令人好奇的有趣種族。

?

萊茵生命生態(tài)科主任。

一個似乎很響亮的名銜。

?

前沿學者。

一個很有活力的身份。

?

這些身份都屬于一個她,不可分割的她。

下面的文字,筆者會從各個方面來解析她和她背后的含義。

這篇文章,只是筆者的信筆由韁,有感而發(fā)。 可能會有邏輯混亂,順序錯誤,不知所云。 希望有心讀者能“不以詞害意”,體會文字傳達的思想。



孤獨的底色

孤獨是繆爾賽思生命里最重要的關鍵詞之一。 在筆者看來,這是她命運的底色,是她悲哀的根源,是她身上最矛盾的特征,也是筆者所說羈絆的本源。

繆爾賽思個人EP截圖

在我們能看到的為數不多的面容里,EP中的她最符合這種人設,最接近筆者對于她內心的想象。 不去解讀她手中的花語和歌詞,從這幅畫面,你能感受到的是,她如同一朵溫室里的花兒,脆弱而頑強,艷麗但是易凋,面容里透露著的又并非盛放的喜悅,而是悲傷和無奈。

? ? ? ?多數人都能讀得出這份憂傷,這種憂傷或許來自于對于當下境遇的慨嘆,但是認真感受她的故事,你能發(fā)現,這份憂傷最深的根源,是孤獨銘刻在命運里的底色

這種孤獨并不是沒有朋友和親近的人,這種孤獨更加深刻宏大,更難以共情。

?

?

1.試問,孤獨何處來

????她的孤獨并非來自于簡單的一件事,或一個身份,這是一種深刻而復雜的情感。

她的孤獨,是源于種群的隔閡。初生之時便與族親彼岸兩隔,這已足夠悲慘;同時,她是精靈在文明中唯一的孑遺,身邊沒有同族。她不能接觸源石,和城市鄉(xiāng)村之間有源石這座巒障;和平常的人們之間,還有因為種族不同而產生的牢不可破的無形壁壘;又因為她成長于源石文明,隱居的同族們和她之間還橫亙著一層透明的屏障。于是她殘喘在兩道隔膜之間,這個狹小的空間,逼仄到只有她一人,只剩她一人。難以抵抗的無盡的孤獨由此而生。她沒有任何種群的認同,沒有哪怕一點點的歸屬感,即使是萊茵生命這個“家”,在生態(tài)園這片凈土,對她而言也不過是一個立足之處。

孤獨又來自于難以共情。這或許很難理解,但是事實如此:足夠深的孤獨會讓她更加孤獨。她身處的文明中,幾乎沒有人能夠體會這種仿佛詛咒一般,鐫刻在基因之上的孤獨。她的悲傷只是一種無力的表達,很難讓其他人體會到哪怕千萬分之一,更別說去理解這種孤獨真正的內涵。即使筆者在寫下這段文字時,也只是在窮盡所學來描述這種孤獨的不可體會。

又因為“無人理解”,她不僅困于無法被人理解,也困于對于理解,共情的狂熱追求。當有人想繞開理解她這一步直接擁抱她時,她大概率會因為“對方不能理解自己”而躲開,然而實際上或許也沒有人能夠繞開。這是一種無意識的自我封閉,讓她置身于孤島。

而后,這種孤獨還有相對客觀的來源。原人設中有這樣一段:

?

繆爾賽思個人檔案


這一段里,官方的人設非常完美地揭示了這種孤獨更加實在的來源。那便是“無人理解”。她作為古老種族的孑遺,她的煢煢并不僅僅因為種族的隔閡,還有一種更加令人絕望的境遇。她能夠聽到的,大地的語言,生命的語言,她和大地深深的羈絆,在她數百年的生命里,大概是沒有第二個人能夠聽到,體味的。對于繆爾賽思,這個世界很鮮活,很生動,廣闊無垠,她可以暢然體會,但是僅有她一人能夠感知。這就意味著,這片比常人眼中豐富萬倍的世界,也只有她一個人。伊始,這可能只是一種分享欲無法滿足的悵然若失;但是時間一長,就變?yōu)榱肆钊睡偪竦墓陋殹K蜕磉叺挠讶藗?,雖身處一處,但是看到的卻是截然不同的兩個世界。文本中“突然撤回”的細節(jié),讓我們能夠想象,她曾經向某位,甚至很多位親密無間的朋友嘗試過,甚至描述過,表達過,自己的境遇。然而對方能夠共情的只有哀傷,依然無法感知到她眼里的世界。

為此,筆者問過一位友人。我將一朵很小很小的花擺在友人面前,短暫沉默后,我問:“你能不能聽得懂它在說什么?”友人欣然會意,然后搖搖頭。我回答:“我也不能。如果這時候你能,但是我依然不能,你會有什么感覺?”友人回答:“沒意思?!蔽铱纯从讶?,又盯著花兒說:“如果,你一輩子都是這樣,只有你一人聽得到,聽得懂的話呢?”友人不假思索地回答:“那不如死了算了?!?/p>

人們心底對于這種別人難以理解的境地,有著很強的抗拒。這種境地,同樣給予人們深深的絕望和無助,一種難以擺脫的窒息感。

最后,一個更加殘酷的原因。精靈是長生種。這意味著,她的生命和友誼,只是在見證所愛,所在乎之人短暫的人生在眼前匆匆而逝,如同流水,抓不住,留不下。幸運的是,她在長生的種族里,還算年輕。即便如此,她也曾見識過無數的“無可奈何花落去”。在漫長的歲月中,孤獨便是最深重,也唯一有意義的情感,因為孤獨不需要那些會消逝于時間長河的寄托,只需要自己。這樣的孤獨與以上的種種孤獨相疊加,便是這片大地上,我們們所能見到最為深重的孤獨之一。

?

2.有些,隨孤獨而來

這一部分,筆者更希望讀到這里的人自己去想象和體會。嘗試先從實際上的孤獨來體會,等待你感受到孤獨中的念頭,再次置身人群,這種孤獨的念頭便成為他人理解你心思的淺薄屏障。若是有緣,你就能窺見這份孤獨中的冰山一角。

孤獨表現最直接的就是她對于友誼和理解的渴望。在上面的官方文本里,她下意識的信息傳遞和“一如往?!钡慕忉?,都很好地詮釋了這一點。在期待了無數個日夜之后,終于到來,意料之外的理解與共情,讓她的感情如潮水般交雜變化,反而突出了孤獨帶給她的折磨。

還有的便是追憶和思考。壽命短暫的普通人尚為一件件往事遺憾,在她無可傾訴的沉重孤獨里,她最常做的可能就是回憶。在劇情里,她有這樣小小的一句:

《孤星》ss劇情臺詞

這一句或許看似是對萊茵當前處境的感嘆,對既定事實的無能為力,此處的“泵盡所有水分的決絕”看起來也是指萊茵生命過去的事情。然而,結合她漫長的壽命,有多少往事,是她曾可以挽回的呢?或許數不清。她又多少次在寂寥時感嘆回憶呢?可能同樣數不清。

緊隨其后,是一種深刻的絕望。這種絕望是極致的孤獨,漫漫的歲月,以及她本身的特殊性共同作用的結果。她從自身泵盡水分后,從虛弱中醒來,曾說:“我甚至無法殺死我自己。”這并不是說她真的無法自己執(zhí)掌生命的放棄與否,更像是對自己可悲遭遇的自嘲。希望殆盡之后,她更向往一次體面的解脫,然而即使是她不顧性命,向著死亡的拼盡全力之后,她依然被束縛在狹隘的夾縫中和空蕩蕩的世界里。想必讀者讀到這里,只要閉上眼睛想象,也能體會到那是何等的絕望,何等的可悲。最終她選擇在生態(tài)園里長眠,也是一個最最令人心疼的實證。幸好,在她放棄命運的那一刻,命運終于沒有繼續(xù)嘲弄她。

而后便是對于希望的迫切需要。這不同于渴望友誼渴望情感,希望是她生命的最大動力之一。孤獨的瘋狂壓迫之下,沒有希望,她又如何存活?虛無縹緲也好,天馬行空也罷,她只是需要?;蛟S你會這么想,她可以在一個個很小的目標間忙碌,麻痹自己的感知;或者依附于一個有著理想的個體集體,為了他人的理想努力,忘卻自己的孤獨。然而壽命的漫長無情地擊潰了這兩種美好的逃避的可能性。生活的繁瑣在歲月面前渺小如塵,其他的意志也終有消散的一天,孤獨總是會,在某個意想不到的瞬間,“如約而至”。這也是為何筆者說這種孤獨的詛咒銘刻在命運的深處,在放棄命運之前,永遠無法逃脫。如此,對于她,希望的價值自然高于一切。

?

這兩點有很多的證據,克里斯騰事件的過程中,她是最搖擺不定的局內人。她先是裝作一無所知,在整件事情中間,她的態(tài)度曖昧不清,有時為總轄做事,有時幫助羅德島和塞雷婭。這種矛盾反映出她自身的矛盾——既需要種族的未來,也需要自己的當下。兩種需要分別代表對于希望的追求和對于孤獨的反抗。這兩種情感的斗爭在兩次ss中都有直接的體現。

?

?

3.“孤獨”,是一種力量

關于孤獨,上面算是講清了這些前戲。

《孤星》里,孤獨全部圍繞著一句臺詞展開:“孤獨”是一種力量

這句話非常直白,沒有什么隱晦的比喻,但是其中蘊含的深意值得細細琢磨。

筆者在反復鑒賞這段劇情對白時,不止一次地落淚,甚至在應景的雨夜想起這句話時,不由自主地哭泣——身處孤獨,哭泣過后,就能感受到那種力量何如。

這句話的理解,最關鍵的就是對于“力量”的解讀。

力量可以是你的能力,你的機遇。對于繆爾賽思,伴隨孤獨而來的,是感知這片大地的能力,是無數個嘗試改寫命運的機遇。這么說看似是舍本逐末,因為“孤獨”和這些“能力機遇”似乎都是她種族命運的副產物,它們之間并無直接聯系,就像一棵樹上的兩個果實。然而所謂種族命運不過是我們?yōu)榱私y一描述相似個體所創(chuàng)造的虛無的,形而上學的概念,是為了將個體本身的多個特征籠統而論的哲學定義?,F實的我們眼里,孤獨與這些能力機遇并無本質區(qū)別,在繆爾賽思身上,它們生而為一。這一段或許很難理解,也很容易被反駁,但是請讀者感受這種理論背后的思想究竟代表了對于繆爾賽思命運怎樣的看法,恕筆者能力淺薄,無以描述。

?

力量可以是前進的動力,“生”的動力。這兩種動力本無區(qū)別,因為生存一定是前進的。這句話在繆爾賽思身上有最具象的體現。她不合群,不適應源石工業(yè)的文明,但是這種孤獨給了她融入這一切的力量,她跟隨著潮流,她結識著朋友,她讓自己變得和普通人并無差異,甚至更善社交。她在網絡上有著粉絲上萬的博客,為旅行和休閑做過厚厚的攻略和測評。這其中的困難我們或許無從得知,但是有一句話很形象:“她只是活得很認真?!?/p>

除去這些為了融入這個社會所做的努力,她也在努力變得優(yōu)秀。孤獨讓她生活得誠惶誠恐,讓她迫切地希望擺脫孤獨……所以,她希望用學習和知識破解命運的枷鎖,她是哥倫比亞知名大學的博士生和多所大學的教授,是萊茵生命的主任和活躍在科學前沿的生物學家。在克麗斯滕提出萬星園這個計劃時,她第一個想到的就是尋找另一方凈土,她對此的解釋是:“我需要……握住一些什么?!?/p>

這些事聽起來似乎出自一個上進的,夢想的女孩,然而實際是,繆爾賽思的這些所有一切令人嘆服甚至嫉妒的品質,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她的孤獨。孤獨不僅僅是一個起源,更是她破除重重困難的動力之本.她期待在這一切努力后能夠無視它,能夠從命運中剔除它,能夠逃避它,能夠擺脫這該死的咒縛。事實上,她也已經足夠努力,以至于這一切在某段時間看起來并非徒勞。

從另一個角度來說,她尋找同族的經歷也是孤獨所驅,驅使她前往一種可能性和有希望的未來。但是這段經歷只是又一次加深了她的孤獨。

這也是孤獨為何矛盾。孤獨讓她遭受苦難,同時也是她對抗苦難的力量,最終又總會將她拉回命運的陰影之下,讓她質疑一切存在,一切努力,乃至自己生命的意義。

?

力量,在這里,更指向一種心靈的強力。“孤獨是一種力量”這句話出自博士之口,最終的解讀應該歸于博士本身的期待。那么必然會聯系到一個關鍵詞——“始終如一”。對于博士,這個詞的解讀空間很大,面對繆爾賽思時,就有較強的指向性。她的種種孤獨已經從上文中明了,那么這些孤獨帶給她的,最終會指向一處——命運和生命。

“如果我生來注定只能孑然一身,而對這所謂命運的發(fā)現與反抗最終又會讓我了無所依……”

“是不是意味著,我永遠無法擺脫它?”

繆爾賽思思想最深處對于自身生活的詰問,同樣是對此刻博士的詰問。這時候的她,并不能體會到孤獨之中的力量,她在動搖,在懷疑??姞栙愃紤岩勺约涸泧L試改變的,反抗的命運,是不是從出生那一刻起便已經注定是孤獨的?她懷疑自己曾經堅持的,追尋的意義,是不是從一開始便已經注定是無用的?她懷疑自己謀求的,期待的友誼和美好,是不是從一開始便只是為了讓她的孤獨更加孤獨而出現的?

進而,她意識到,既然自己所做的沒有意義,自己生活著只有孤苦,孤獨之內的痛苦她無法擺脫,孤獨之外的美好終將消散——那么自己的生命究竟是為了什么而存在的?自己的每一次呼吸,每一次心跳,脈搏的每一下搏動,是不是都只是為了迎接那個或早或晚的結局而存在的?

這一刻,絕望從頭到腳包裹了她。她猛然驚覺,自己所做的一切陡然無功,她的生命自始至終被籠罩在絕望的陰云之下。

所以,這一刻,她選擇長眠。

在生態(tài)園的另一側,博士說出了這段話

我的答案是,‘始終如一’ 。

‘孤獨’是一種力量,繆爾賽思。

哪怕是像機器那樣的人,也會被這種情緒淹沒。

你會悲傷 ,你會懷念,你會不安。

而在更為漫長的時間里,這一切可能并不會好轉。

但它確實是一種力量。

生命在消逝前經歷的一切,都會有意義留存。

敏捷的讀者能迅速地捕捉到另一個關鍵詞——生命

博士口中的始終如一,與她認為自己自始至終被命運支配截然相反。無論經歷什么,無論感受什么,孤獨永遠陪伴,彷徨迷惘縈繞身旁——然而,這些都不能改變博士心底對于這片大地最單純的期待?;叵脒^去羅德島走過的一切,我們便能體會到,蘇醒的博士面對著質疑和信任,承擔著責任與苦難,見證著相聚與離別,思索著生存與死亡——但是,始終堅信,自己的所作所為,能夠改變這片千瘡百孔的大地,能夠挽救身處水深火熱的生靈。

這看似是來自于他人期待的責任。但這份堅定的根源,只是作為博士的“我”覺得——

“我”應該這么做,“我”能夠改變一些什么,能夠保護,拯救一些什么。

生命亦是如此。生命的意義,從來不是他人如何期望,他人如何看待。生命需要相信自己的存在有意義,相信自己的作為有意義。《孤星》里許多的角色,都閃耀著這生命的力量,始終如一的品格:克里斯滕舍生飛向星空,赫默義無反顧劃定著倫理的底線,塞雷婭不顧性命阻止著一切錯誤的延伸……

這份力量和堅定需要生命自己認可:自己的存在并非為了死亡,而是為了改變,為了到達思想所希冀的未來,自己仍尚喘息,是因為能夠達成最初的愿景,或許是達成夢想,或許是堅守道德,或許是維護正義,或許是挽救生命,改變大地……

這從來都不是一種自負,這是對自己生命最熱忱的謳歌。

命運不是與生俱來的使命,生命的意義不是最終達到了什么——生命的意義,只能由生命自己賦予。

在追尋意義這條道路上,沒有任何人能給予你,幫助你——意義之下,生命永遠孤獨。

相信自己存在的意義,相信自己擁有的力量,孤獨者從不為他人而活。孤獨者的生活,就是對生命本身最神圣的贊頌,對生命力量最完美的詮釋。孤獨是生命的必然,生命是力量的凝結。

真正的孤獨者從不為他人而活。這不意味著極端的利己主義,此處的孤獨是一種推動你始終如一前行的力量。當你的生命寄托于他人施舍的意義,你會經歷喪失信仰的痛苦,失去意義的無助和迷茫等種種困境。只有當你認清,自己的生活和生命是為自己的內心意義而存在,你堅信這份意義來源于自己本身,你才能擁有真正屬于自己的生命,你才能在有所作為時不感到迷茫,無論為自己還是為他人。因為這些行為的目的并非留存意義,而是為自己的生命鍍上意義的輝光。

真正的孤獨者感受萬種情感,但不沉溺于任何情感;經歷萬般故事,但不困頓于任何往事;銘記無數舊人,但不拘泥于任何故人。孤獨者的始終如一其實和上文所說的堅定初心亦有不同。孤獨,讓他們自始至終堅定自我。

孤獨者經歷無數,見證無數,銘記無數。他們的心思,他們的立場,他們的理解和認知會隨之改變。但是他們審視自我,審視自己經歷的漫長歲月,審視自己見證的形形色色,然后蛻變?yōu)樾碌淖晕?。這種自我并不能輕易改變,讓他們改變的看似是外界,但實際是自我內心的矛盾和成長。孤獨者接受著一切觀點和思潮,但是永遠走著自己認為正確的道路。

只有深刻體會到這一點,你才明白:

孤獨是一種力量這句話,想表達的并非孤獨里蘊含力量,也并非孤獨能帶給你力量,而是孤獨,本身就是一種力量。

我們把孤獨看為一種狀態(tài),情緒,情感或者一種命運,生活。

但是本質上,孤獨并不單單指獨自一人的狀態(tài),也不僅僅是情感情緒,而是一種力量。

對這句話最最深刻的解讀,就是這句話本身——

孤獨,是一種力量。

?

4.孤獨,并非最終的答案

孤獨或許是生命最重要的力量之一,但是筆者想說,生命并不該完全孤獨地走過。

繆爾賽思體會著深刻的孤獨,但是總有人在乎她,愛她,總有人陪伴她走過一段段歷程。正因如此,她才能走下來,來到我們面前。

孤獨需要同伴,孤獨需要情誼。想象一個生日宴會的場景,或大或小,總有人為了一個生命的誕生而紀念著,慶賀著,祝愿著,祈福著。即使生命生來孤獨。

生命從誕生之初就有意義留存,或許是別人賦予的,或許是世界強加的——然而假以時日,這些意義總能被你的自我接受,亦或者拒絕。然后,它們會變成獨屬你生命的意義。你拒絕接受的意義,也將成為你自我意義的一部分。

請別對孤獨逆來順受,打破無意義的孤獨,感受溫暖的情感,才能擁抱生命應有的孤獨。

?


追尋的足跡

縱使孤獨常伴,她未曾停下追尋的腳步。

這所謂追尋,究竟在追尋什么呢?

其實第一部分已經講了很多。比如融入社會,比如追求安定生活,比如追尋知心之人。甚至都詳細展開過,所以這部分會很短。

這個追尋,是命運賜予她一個目標,她將其看做“使命”:為族群尋找沒有源石的一種生活。然而她熟悉的族群早已不復存焉,她這么去追尋是為什么?

可以理解成,為了自己。當她還是個孩子的時候,她變得優(yōu)秀只是為了弄清楚,自己究竟是什么;當她真正意識到自己的獨特之后,為了自己的安全生活,或者為了讓自己逃避孤獨,她選擇投身于一個很難,但是并非全無希望的事業(yè)。

也可以理解為:為了過去。上面曾經說過,她一定為了已故的往事曾感到遺憾,想要彌補。那么對于親人的離去和族群的不幸,尋找一個出路就是最好的辦法,無論能不能改變什么,彌補什么,看到這樣一種可能性總是好的。像克里斯滕一樣,她在開拓的是“未來”。一整個種族的未來。只要她看得到這樣一種希望,就愿意嘗試。

事實上她可能也就只是,為了那些所剩無幾的同族,和她自己。

在克里斯滕提出萬星園計劃之初,她便想到將生態(tài)園搬進萬星園,送去星莢之外??赡苌羁罩獾囊黄粗獙τ谒允菬o限的可能性,也是最大的希望。為了這個希望,她做出了很多犧牲。各位記憶最深刻的便是她為了計劃的順利被放入動力甲之中,險些被殺死的犧牲。還有就是背叛博士——這件事對她而言依然十分痛苦,博士曾經是她的“救命恩人”——這背后還有很多很多,我們不曾見到,但是不難想象。

除去為了萬星園付出的一切,她為這“使命”做的事情數不勝數。她學習得十分努力,在學術界聲名赫赫,甚至成為生物學界最尖端的學者之一。僅僅這一件事,其實就已經足夠說明她到底付出了多少。

原文里,她說:

這是一種任務,一種探索,一種自我考驗。我對自己的要求是,‘你要生活的很用力?!?/strong>

筆者第一次見到這兩句話的時候,隱隱地覺得有很重很重的分量,那時筆者還沒有安靜下來分析過這位精靈面對的和背負的。但是那種心痛的感覺,從心底自然而然地升騰,然后消散,彌漫在思想之中,直到再一次被喚醒,這種疼痛已經占據了心靈。

《孤星》ss劇情臺詞

在整件事情中,她有著自己追尋的目的??姞栙愃疾⒉皇且粋€成熟穩(wěn)重,老謀深算的角色。她扮演的,是一個慌張無助,看似堅定,實則左右為難的角色。她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一個比克里斯滕簡單很多的小小的夢想,一份在薩卡茲千萬年的歷史與苦難面前不值一提的短暫苦難。她沒有偉大的犧牲和奉獻,沒有改變世界的遠視主義——她不過是懷揣著,最最現實的理想主義。因為命運給她的選擇題很簡單:死亡,或者夢想。

?

這種追尋的盡頭其實很簡單,但筆者說了許多。讀者若有心,就能發(fā)現,筆者在前面的7000字里,有意地避免形容她美好品質的詞語。

她樂觀。

她堅強。

她奮進。

她善良。

她聰慧。

她不屈。

她有著與生俱來的責任感。

她熱愛著生活,熱愛著生命。

……

她獨自一人承受著命運的苦難和漫長的孤獨,但是她從未拋棄掉善良,從未變得麻木不仁。漫長的歲月里,她用最真摯的情感熱愛著善良,憎惡著邪惡。她一直熱愛著生活,熱愛著身邊的人,即使在她選擇長眠的前一刻。這樣的選擇,同樣也是熱愛著生活——在生活只剩下悲傷的時候,放棄生活。即使她并未認清孤獨的真相,但是站在在她的角度,這何嘗不是一種熱愛?

讀者能從她身上感受到一種力量,那是她靈魂的力量,是她獨行漫漫長路之后,依然閃爍光芒的力量,是她生活的力量,是她生命的力量。

是她認清一切后,依然抬起頭,繼續(xù)向前的力量。這份力量或許是他人賜予的,或許是在機遇中體悟的,但是這份力量同樣支持著每一個讀懂她故事的人——在體會過無窮的哀傷后,總有什么推動著你,不讓你滯步不前,不讓你躊躇猶豫,在悲傷襲來的每一刻,它讓你挺立著。它讓你甚至能夠對抗那些本應只屬于你自己的疲憊與悲哀。

劇情想透過繆爾賽思表達給觀者的,或許就是這份力量。它完全不同于令人尷尬的勵志言語,筆者很難描述,但它切實存在,每當你試著看向腦海里那朵捧著白薔薇佇立的身影,這力量總能在她背后透出的陽光中被你感受一二。

?

為何我說這是一種力量呢?不妨回想第一部分。她經歷的種種,都令人感到哀傷,甚至恐懼。這些感受太沉重,擁有這樣命運的人似乎總該是憂愁的,沉默的。

然而她并非如此?;蛘哒f,能走過這般生活的人理應不同于上面的描述??雌饋?,她是開朗的,活潑的,天真的,古靈精怪,惹人喜愛的。她以樂觀的眼光看待生活,善待遇到的每一個好人,和身邊的各種人都能成為朋友。

低下頭,疲憊的雙腳深陷泥濘,每一步都可能踏入深不可測的沼澤;抬起頭,俏麗的面龐笑靨如花,每句話都讓人被她的樂觀所感染。

在狂風呼嘯,陰云重壓時,抬頭已經不易,面向刀刃般的風露出笑容,這背后背后又是多大的力量呢?

?

這種力量,我稱之為生命。

她的學習,成就,都聯系著生命;她的追尋,奔跑,都象征著生命;她的不屈,勇敢,都歌頌著生命。

生命,便是她最閃耀的足跡。


意象解讀

(注:該部分的灰色字體表示嚴重的個人化解讀推測,可能存在過度解讀,請讀者謹慎接受)

這部分筆者想解讀關于繆爾賽思的兩個重要意象,以及個人曲《Morning Dew》的歌名含義。本來想做關于個人PV,活動PV的解讀,可是個人能力所限,對于圖像信息難有準確分析。這部分也可能出現學術性失誤,過于個人化的解讀,過度解讀等,望讀者海涵。

?

1.淡杉與露水

關于繆爾賽思,一個重要的意象是“淡杉”。首先要清楚的一點是,淡杉在劇情設定上,是生物學里的一種植物。然而它并非現實存在的某種植物的官方稱呼,甚至在多數瀏覽器都不存在和這個關鍵詞有關的頁面。其他劇情中也并未提到過這種植物。所以“淡杉”這個詞可以認為是偏正短語,或者一個虛構植物。從這一點出發(fā),“淡杉”是一個沒有現實文學含義的意象,也就是說是為她量身打造的意象。

在劇情,PV,語音里,繆爾賽思不止一次用杉木代指精靈這個族群。在設定上,目前已知的所有精靈都屬于“森精靈”(樹精靈),所以用樹木代指自然而然。但是為何是杉木?

我們要先弄清杉木究竟有什么特點。杉木科杉木屬的樹種普遍對土壤要求比一般樹種要高,不耐嚴寒及濕熱,怕風,怕旱,喜肥沃、深厚、濕潤、排水良好的酸性土壤。這種相對苛刻的環(huán)境條件和精靈一族懼怕源石的特征略有相似。

其次,淡杉在設定上十分稀少,瀕臨滅絕的境況與精靈一族也很相像。而且繆爾賽思第一次見到“同族”便是在薩米冰原的淡杉林里,生活在淡杉樹相連的地下結構。

最后,文學化的解讀,杉木具有體態(tài)端莊,葉片形態(tài)特別等特點,和精靈一族俊美的外貌也是重合的。

?

意象和本體之間的關系已明了,接下來該談談這個意象寄托的情感。如果將繆爾賽思是一個詩人,那么這個意象的使用,最最直接地表達了她對于回歸族人,回歸大地,融入種群,和同胞共生共存的強烈愿望。她用一株植物代指自己最向往,但永遠無法觸及的族群,將淡杉栽培在最像“家”的地方——生態(tài)園里,她只是希望能夠抓住些什么。使用淡杉這個意象代指種群,使得種群不再虛無縹緲,難以企及,也讓她情感的抒發(fā)更加自然,更加隱晦。

這種方式下,她抒情的對象成為了一個實在的具象,而不是心中的想象和回憶。這一定程度上出自于,記憶中的族群讓她傷感,讓她孤單,所以為了避免沉浸于回憶,她假借淡杉為表達的對象。這可能也是一種情感上的自我保護機制。

她不愿讓別人了解自己的這些情感,所以意象也讓她能夠用含蓄的方式向他人表達自己的了然無依。這意象其實是為滿足她的情感需求而誕生,所以從中能夠解讀出的情感也很豐富。

?

?

第二個意象——露水。這個意象常用于散文詩歌,本身有著文學內涵;而且這個意象在劇情中是繆繆的自指,因此解讀空間相對較大。

在劇情里,繆爾賽思用露水代指自己。在經典文學形象里,這可以追溯到《詩經》。

鄭風·野有蔓草

野有蔓草,零露漙兮。有美一人,清揚婉兮。邂逅相遇,適我愿兮。

野有蔓草,零露瀼瀼。有美一人,婉如清揚。邂逅相遇,與子偕臧。

?

早在千年前,便有用露水代指美麗的姑娘這一意象原型。后世的創(chuàng)作中,也有將露水與美麗女子關聯的用法。其實看到這首詩的一瞬間,筆者就覺得用這個詞形容繆爾賽思再合適不過:婉兮清揚。

她開朗明媚,潔凈如水,“清揚”;但是攜著憂傷,嬌柔如水,“婉兮”。

筆者不清楚露水這個意象究竟是不是借鑒了這首詩。但這可能是一種模糊的感受,文案和編劇或許在古典文學思想的浸潤下,自然而然地便使用了這個意象。

?

其次,她的處境和露水也很像。像她一樣,露水通常是脆弱的?!稗下叮我讜??”語音里,她曾說露水若是獨存,就會被陽光蒸干,不復存焉;只有融入葉脈,回歸大地,才能長久地生活。這里的“葉脈”自然指種群這棵大樹;陽光則是代指源石。她孤身一人,其實是將自己置于危險之中,因為礦石病可以極快地殺死精靈;而她想要得到安穩(wěn)的生活,只能回到精靈的種族。但是根據分析,她和同族之間的隔閡也彌足深重,不可能回歸。所以這個意象從表層上和淡杉的作用大同小異,依然表達著對于種群和歸屬感的向往;依然便利了她抒情的隱晦化,自然化。

更明顯的一點是繆爾賽思是“水精靈”,她的法術能夠控制水分子,自己通常也用水分身行動,這也讓大家見到的她有可能真的只是一滴水。

露水通常還代表著美好的事物,代指清晨,被寄托美好的希望。想來這也是露水在此使用的原因之一,露水代表了繆爾賽思對自己的期待。她希望自己能夠像露水一樣純潔,像露水一樣代表著生機和晨光。這是她對“希望”渴求的體現。

?

2.《晨露》

歌名就很值得品味?!禡orning Dew》,晨露。

晨露顯然聯系了意象。但是這個歌名為何不翻譯成更常用的“朝露”呢?

朝露代表著朝氣蓬勃的早晨,代表著欣欣向榮的世界,整體上是一個歡快而生機的意象,令人感到熱鬧。

但是這首歌承擔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補全人設。這首歌補全了劇情文本只有對話造成的表達缺失,創(chuàng)造了角色自帶的意境,讓人們體會情感,能夠提升角色的飽滿和豐富程度。劇情里對于她的樂觀面展現已經足夠,這首歌必須是哀傷的,而且不能是直接的悲哀,要像初春或晚秋的早晨那樣,陽光軟弱而空無一物,環(huán)境蒼白而冷冷清清,周圍只有你一人,令人覺得孤獨。“晨”字一出,即使能讀出早晨的生機,也攜著幾分哀傷。

???我個人希望在這篇完結后,單獨解析EP。這首歌的歌詞意境很好,而且解讀內涵非常豐富,有多種解讀方式,我將逐字逐句道來。唯一的遺憾是,作為中文母語者,對于英文的把控并不到位,只能從意思上來解讀,感受不到文字背后蘊含的“意味”。

?


羈絆

這一部分,講述繆爾賽思和博士的羈絆。讀者也可以將這部分看做筆者的陳情。對于繆爾賽思,博士是一個非常重要,甚至影響了她一生的角色。

?

1.?不斷的緣分

????繆和博士情感線索完整,清晰,這前所未有。我將簡要解析幾個重要的二人關系劇情。

?

自監(jiān)獄風云開始,兩人的緣分便已注定不會淺薄??姞栙愃荚谶@時期對于羅德島就已經有了一定的調查,自然對于博士這個特殊的人物也有所了解。這時候的繆爾賽思似乎還是代表著萊茵的利益和立場,這時候她所做所言都代表著兩家公司的利益交涉,以及作為萊茵主任對于赫默和安東尼的建議。此時的萬星園計劃應該已經開始,但是仍未浮出水面,從監(jiān)獄風云的對話中我們只能看到繆爾賽思基本的善惡觀和價值觀,甚至有些和目前的人設并不完全相匹配。

?

繆和博士首次真正接觸是在綠野幻夢的小巷。此時雙方都比較了解對方的基本情況。這里劇情十分魔幻,因為博士就在那千鈞一發(fā)之際救下了她,甚至沒有任何征兆和跡象,博士只是出自那一念,便讓塞雷婭停下了手。后來的個人檔案解釋了這一點,但是在當時的所有人,包括繆爾賽思看來,是博士救下了她。我們不清楚那一拳下去繆爾賽思會怎樣,但是主觀的“拯救”是肯定的。這時的繆爾賽思在為總轄做事,也就是站在自己的立場上。當然,這里繆爾賽思表現出的是感激,驚訝,慶幸。這是博士第一次救她。

?

而后是在萊茵總部的大樓,塞雷婭帶著博士去找克里斯騰時,繆爾賽思又一次出現。在塞雷婭和動力甲作戰(zhàn)時,她和博士在一旁交流,博士這次只是拉了她一把,讓她躲開了一次攻擊。她把這也看做一次救命。這是博士第二次救她。

這次,她的立場開始搖擺不定,起初是為了尋找總轄;確認總轄所在后又阻止塞雷婭繼續(xù)尋找;在被博士說服之后又幫助博士一行人。這里霍爾海雅有一句銳評:“精靈動搖了。真是可憐的生靈......她總是希望自己能從其他人口中得到一些關于明天的允諾。誰又會甘愿承認自己與自己所屬的族群只屬于過去呢?克麗斯騰沒法給她的東西,那位博士難道可以?”

綜合這句話可以發(fā)現,繆爾賽思雖然表面上搖擺不定,但是一直站在自己的立場上,權衡的也只是種族未來和自身當下,你沒有辦法責備她自私。

?

因為和博士的交流,她開始對博士產生了興趣。博士有著很堅定的立場,對干員有著最簡單的信任。甚至博士對于立場不明,甚至可能另有所圖的她也展現出信任。這里的背景是,繆爾賽思曾經用水分身潛入羅德島,觀察過博士,查找過博士的資料,也曾經見到過博士獨處的情景。她猜想博士也是一個孤獨的人,和自己的處境有幾分相似,但是兩人卻有著不同的性格和行事方式,博士的堅定,善良,信任讓她疑惑;或者說博士的不加懷疑讓她疑惑。

這篇文章我更傾向于將繆看做一個對博士有特別好感的干員。那么,大概從這里就已經有真正的“好感”了。不僅是因為博士本身的人格魅力,還因為博士在整件事情里,不僅關注著“人民”和“國家”這兩個集體概念的利益,還切實地關注著每一個參與其中的人。包括繆爾賽思自己??姞栙愃疾粌H從博士身上看到了相似之處,還體會到了久違的無條件信任。綠野幻夢的劇情里,她不止一次說過想要跳槽去羅德島,雖然是開玩笑般。可是這就像小孩子不敢直接表達心思時,會把真心話用一種很刻意的開玩笑語氣說出來一樣。相信多數人一眼就能看出來,這是刻意偽裝成玩笑的真心話,而且這層偽裝也是故意讓你一眼能夠看穿。她就是想讓你知道她的心思,不過是一種委婉的方式。

?

其實從綠野幻夢到孤星的這段時間線上,她對博士的好感是在逐漸提升的。即使這段時間兩人沒有交集。在綠野幻夢和博士的一番糾纏之后,博士已經成為她僅剩的“希望”。她從博士身上感受到了和自己類似的孤獨,她像一個天真的孩童般期待著:“說不定……他能理解我的想法呢……”她期待博士和她可以共情,或者把博士當成自己情感世界的最后救命稻草。

所以博士第二次來到特里蒙時,她“潛入”博士的酒店房間來叫醒博士,送早飯。這非常直白地表現了繆對博士的好感。這一段放在現實中也是情侶關系才能有的劇情,這里劇情只是想表現繆爾賽思對博士的心思,然而做過頭了,又或者是為了討好玩家。不論怎樣,這段劇情雖符合人設,但是和人物關系發(fā)展是相悖的,不具有太高的參考價值。

而后二人共同行動的劇情更加正常而真實。這段和綠野幻夢相似,還在表現她的立場的不堅定和善良的本性。

?

在生態(tài)園,二人共舞的片段講述的不僅是緣分,更像是她的內心獨白??姞栙愃嫉倪@次舞蹈更像是一次告別。她愛著克里斯滕和塞雷婭,因為她們身上寄托著繆的希望;但是博士不同。此刻的她認為,博士是她生命中很重要和特殊的人,是她在這片大地上難以割舍的人。

他們像是泰拉這漆黑的夜空之上,相互糾纏,盤旋的兩顆孤星。在宇宙漫長的時空,這兩顆漫無目的游蕩的孤星,不過剛剛相遇。他們的緣分,就像是一場短暫的舞蹈,樂曲將要結束,他們要相離而去。

在最后的時間里,這顆名為繆爾賽思的星,向另一顆孤星,展露著自己的光芒,講述著過去和立場,吐露著心聲和心意。

博士沒有挽留,博士明白自己的無能為力。

繆爾賽思內心或許有歉疚,但她意已決。她只想在這片大地上,在自己在乎的人心里,留下自己的痕跡,讓博士明白一切究竟緣何。

其實這一段講述的仍然是“孤獨”,兩人的緣分只是次要的主題,很多人認為這一段是博繆的劇情,實則不然,仍舊是繆爾賽思講述自我的舞。

?

在繆爾賽思回到地面時,博士看到夕陽下的泡沫,便意識到她還在。

博士前去尋找她。這可以理解為,博士愛著她,博士想抓住來之不易的她,也可以理解為,博士對她的救贖。

在生態(tài)園,博士又一次救了她。

?

個人檔案里,二人的緣分進一步加深,這是最深最深的羈絆。

?

2.?救贖

生態(tài)園的伸手,是兩人內心的真正直接對話。

繆爾賽思在這里,向博士講述了自己所有的苦難和孤獨。

她曾經尋找,她的足跡踏遍無數角落,她最終找到了一片森林——

“可我不是一片樹葉,我只是一滴水”

她曾經懷揣希望,她的努力飛出星莢之外,她擁有著萊茵生命和友人——

可克麗斯騰只留給她“未來”,努力告訴她可能性為0,萊茵支離破碎,友人四散。

“我只能陡然懷念那些已經變成泡沫的東西” ?

她曾經堅定著自己,堅定著對未來的期望。

可每當她將要爬出黑暗的深淵,命運就又會無情地將她拉回孤獨的籠罩之下。這一切都無法改變,這一切仿佛早已注定。

她該如何面對接下來的生活?她又該如何看待自己曾經做過的一切?

她該如何相信,自己的生命和熱忱,并非一廂情愿,并非徒勞無功?

她如何救贖,她如何逃離,她又如何知曉,將會面對的苦難,是否更加深重?

“如果我生來注定只能孑然一身,而這對所謂命運的發(fā)現與反抗最終又會讓我了無所依……” ?

?

“是不是意味著,我永遠無法擺脫它?”

?

她懷疑,她迷茫,她無助,她絕望,她看向一片漆黑的夜空。

她想要熄滅自己的光芒。

?

博士的到來,或許并非命運的眷顧,而是命運的必然。

博士同樣孤獨著,博士方才經歷了孤獨和命運跨越萬年的詰問。

?

她見到博士時,第一反應是驚訝。

或許她已經動搖了。

博士向她訴說,自己的孤獨,博士和她談論,自己方才送別的“同胞”。

博士向她坦白,自己一直追尋的的故人,博士和她分享,自己難解的命運。

她看到博士和自己一樣的內心,和自己相同的境遇。

她向博士,她最深處的靈魂向博士,發(fā)出了詰問:

?

那你動搖過嗎?你會不會因此懷疑許多事情的意義?

對羅德島,對陪伴在你身邊的那些干員和朋友,對你已經遺忘卻一直在找尋的那個人?

?

這詰問同樣是對自己的詰問。博士的到來,意味著博士希望她繼續(xù)生活下去。

可她迷茫著。她該如何面對?她又怎能不懷疑?她應該如何做,才能有活下去的勇氣?

這或許也是她離去之前,給博士的解釋。

?

我的答案是,“始終如一”。

“孤獨”是一種力量,繆爾賽思。

?

博士說出這句話,或許沒有深思熟慮,但這是在剛剛經歷相似的質疑后,內心想法最真實的寫照。

博士明白繆爾賽思的質疑,明白她的痛苦;博士可能也經歷過這般迷茫和痛苦。博士清楚,繆爾賽思需要什么,繆爾賽思應該怎樣做。此刻的博士,真正理解繆爾賽思。

繆爾賽思并非不熱愛自己的生活和生命,恰恰相反,她非常熱情,非常積極。但是此刻,生活是灰色的,命運是灰色的,不能怪她對命運失去希望。她需要的并非重新擁抱美好的勇氣和信心,因為根本沒有所謂美好,只有孤獨。

為何這句“始終如一”能夠打動這汪將要干涸的死水?為何“‘孤獨’是一種力量”能照亮她生活的希望?

?

“始終如一”是最積極的人生觀。它代表著為自己而活,它意味著為自己而存在。它傳達出一個生命對于自己意義最堅定的信任。始終如一,是不管命運如何變化,不管世界如何動蕩,不管身處何種困境,都堅定自我,遵循本心。

而此刻,繆爾賽思身上美好的品質和積極的向往都仿佛只屬于昨日。她變得很徹底,她不再是一個孤獨的求索者,她成為伶仃的殉道人。她為往日信仰的破滅而死?;蛟S她早就依稀窺探到了未來的失敗,但是那時的她可以逃避,這一刻她不得不直面殘酷的現實。

始終如一,是在提醒著她,那些熱情和奮發(fā),那些向上和期待,并不僅僅為了結果,這些情感本身就彌足珍貴。我們不能只拼盡全力奔向自己劃定的終點線,還要拼盡全力保護好自己心中的美好。

其二,始終如一,深層地強調了人的自我性。繆爾賽思輕易地為自己的人生賦予了所謂的意義——為精靈尋找存續(xù)之地。但是這個意義和她的內在自我并不完全吻合,這意味著,這個意義有時并不能支撐她繼續(xù)人生。“始終如一”提醒了她,要從頭審視自己究竟想要什么。她自始至終想要的不僅僅是種族的未來,還有另一個能夠理解她的靈魂,一個讓她不再孤獨的靈魂。

而那個靈魂,此刻或許就在她面前。希望未曾殆盡。

另一個角度來說,對于繆爾賽思,追尋族群未來顯然不是活著的全部意義。這個目標的本意和初衷,是為了更好地活著。她曾說,自己的這一切追尋,是為了讓自己和所剩無幾的同類能夠活得不那么舉步維艱。然而此刻她的選擇已經背離了初心,她已經迷失在了追尋的道路,被遠方的未來蒙蔽了雙眼。所以始終如一提醒了她,找尋真正的初衷。

從博士這個角色來看,“始終如一”這句話暗含著一層“我始終在”的含義。這點,你要試想一下,一個你可以信任和依靠,一個你喜歡的人,對著你說出“始終如一”這句話的場景。你或許不會想到,這句話的弦外之音是“我會一直在”,但是一定感覺到安心,感覺到自己并非孤身一人。聽到這句話,從黑暗中起身的她會覺得,只要她回頭,博士就一定在。所以,她會繼續(xù)前行。

再想想,這句話是兩個人之間的對話。博士說出的,不像是一個回答,更像是一句承諾,一句令人安心的諾言。因為博士此刻陪伴著她,博士此刻想要救贖她,博士想與她攜手,這句話就成了博士對未來的許諾,這個許諾就讓她在黑暗的未來中看到了光亮。

?

而如何理解“孤獨是一種力量”?

我們在前文解讀過。

但是站在繆爾賽思的角度上,這句話依然值得分析。

她面對的孤獨困境或許很多人都了解,可能大多數人嘗試著打破這種困境,去讓她不再孤獨,讓她擁有積極的內心。這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盡管博士幾乎做到了)。然而這句話不一樣。這句話在提醒繆爾賽思,去發(fā)現孤獨本身積極性的一面。

其實泰拉大陸有很多長生種,各自體會著相似的孤獨。很多的長生種可能會選擇自我了結,但是我們見到的長生種,都曾獨自走過漫漫歲月。他們從中體悟出的或許不是力量,但是一定都看到了孤獨內在相似的積極性。

這種積極性并非在社會中生活的我們能夠輕易感受的。或許你會嘗試著刻意孤獨,然后發(fā)現自己沉迷于這感覺——然而,這中間有著本質的不同。

舉個例子。把“孤獨”看做具象的人,那么體味孤獨就像一場相愛。我們中的大多數都只能感受“熱戀期”短暫的美妙,還有失去新鮮感之后的厭倦。有些在社會中真正背離且孤獨的人,能夠體會到婚后的悲哀和疲倦感。大多數人的終點是分開,或在不幸福中度過一生。能夠真正走到“白頭偕老”平淡幸福的人,非常少見,即使存在,這份孤獨的感受也只屬于他/她一個人,不會向外人訴說。

“孤獨是一種力量”這句話其實并沒有“語驚四座”的效果。它就像是一個人,這個人聽著你對著生活的抱怨時,在你旁邊坐下,告訴你:“你這么努力地活著,當然有資格去抱怨啊?!辈㈧o靜聽著你說完想說的一切。然后,Ta會微笑但是沉默地看向你,再將眼前的陽光,枝丫,綠葉一一指給你看。Ta還會告訴你,生活其實也挺美好的。Ta說,抱怨也是生活的一部分,抱怨是你依然熱愛生活的證明。

這句話只是靜靜地撫摸著暗淡的靈魂,就像夜色撫摸著疲憊的人。

?

博士的言語不是救贖,更稱不上治愈,只不過是將一顆心靈,從陰影中捧起,放在陽光的溫潤下,等待微風擦去蒙上的灰塵。博士所言,皆是提醒她,低頭看,看看自己。

?

而真正的救贖,是博士悄無聲息地到來,是博士義無反顧地走入——

是博士最后伸出了他的手。

“即便這個世界拋棄你,即便所有一切傷害你,縱使你追逐的未來拒你千里之外——”

“繆爾賽思,回頭看,我在這里,始終如一?!?/p>

?

3.?羈絆

來到上島之后,這一段個人檔案比救贖更為重要。

?

繆爾賽思的卓越研究成果很大程度上要歸功于她敏銳而獨特的視角。很多人將之視作天賦,但很少有人知道,對于繆爾賽思來說,那是一種天性。她很難以所謂“正常人的眼光”去看待一切。面對你的疑惑,繆爾賽思一如往常對此進行了解釋。

她從你的辦公桌上捧起一盆綠植放在茶幾上,麻煩你向她描述這是什么。一種擁有確切學名的植物,綠葉,白花,長勢喜人,土壤剛剛澆灌過,很濕潤......這就是你的反饋,集合了人們能夠使用的詞語,對這盆綠植進行了全面且完整的描述

和繆爾賽思時常聽到的,并沒有多大區(qū)別。隨后,繆爾賽思以她的方式向你描述起了她眼中看到的綠植首先,繆爾賽思使用了“她”這樣一個代詞?!八焙芙】担w內循環(huán)很平穩(wěn),但有片葉子的未端出現了阻滯,或許過段時間那兒就要發(fā)黃了。

”她”不太開心,根系已經快要觸及花盆底部了,可”她”還是想要生長。而“她”向你抗議的方式之一,是把花粉撒在你手上?!八钡那按L在離這里很遙遠的地方,一片茂森林。一只羽獸把“她”祖先的種子排泄到了移動城市上空,而后種子開始在城市中到處傳播一繆爾賽思話中的信息量先是越過了觀察所能得到的最大值,然后出現融合了多種感官所能感知的統一資訊,最后,她開始提及一些非實在的、跨時代的晦澀訊號。她似乎很興奮,在發(fā)現自己的語句無法承載信息的重量后,有那么一瞬間,你察覺到她想要握住你的手,和你分享些什么,你的腦中開始有了些模糊的意識,關于眼前的這盆花,關于“她”。

但那并沒有維持多久,或者說只有一瞬間,繆爾賽思反射性地撤回了那種奇異的信息傳遞。你覺察到了,她以前也一定用這種方式來試圖和別人建立聯系,但即使天才如克麗斯騰,也無法感知到一分一毫。那是不同種族間無法跨越的隔閡,也是她孤獨的根源一她無法讓別人完整理解自己眼中的一切。于是,你試著用語言描述了一下她所感受到的東西,你看著她驚訝,木訥,不知所措,然后握住了你的手。她在邀請你,她渴望與你分享大地。

你答應了。

?

這一段講述的,是真正意義上的“羈絆”,源自于命運,牢不可破的羈絆。

這種羈絆的本質,是兩個人和這片大地之間的羈絆。兩人的種族決定了兩人和這片大地之間有某種奇妙的,根植于血脈的聯系。這種聯系很罕見,所以自然成為了兩人之間的紐帶。這對于繆爾賽思,是一種像太陽一般獨一無二,帶來光芒的東西——真正意義上的相互理解。這種理解本身就彌足珍貴,引用一段官方的話:

?

縱使有共享感受能力的薩科塔之間,理解也是可遇不可求的。對于一直在孤獨的長夜里獨自舞蹈的繆爾賽思來講,這讓她激動不已,甚至過于澎湃的情感讓她呆滯。

這是兩個人斬不斷,打不破的情感根源。這注定,二人是漫漫夜空里,唯一看得清對方光芒的星。

我講過,這個紛繁錯雜的千千世界,曾經只有她看得到,然而在此刻,一切都改變了。

就在一艘古老的艦船上。

就在她重啟追尋的腳步后。

一切毫無征兆,一切早已注定。

兩個人,就這么相遇了。

她的世界茫茫沒有盡頭,有人在已是萬分驚喜,相遇更是難解緣分。

所以,這段緣分,她不會放手,也不能放手。

?

信賴語音里,有這樣一段話。這段話的時間線是孤星之后:

我的種群沒有未來,只能希冀過往賜予我們答案。你來自過去,博士,你是我,是我們的希望。但,就算沒有這層關系,你仍然是那個把我拉出泡沫的人,你還拉著我的手,我怎么能就此放開呢?

繆爾賽思已經將博士看做希望。這不可避免,因為她的身邊也只剩博士這一個可能性;這也并不違背博士所言,她的意義源于自己,只是在外界尋找希望的寄托。而且后半段也闡明了,縱使沒有希望,她也要繼續(xù)追尋。此處我也并沒有可以多說的了,一切都已明晰。

?

理想

該部分為筆者結束后補充,具有強烈主觀性和較多觀點輸出

“理想”這個議題在孤星中非常重要,但是在繆爾賽思身上的體現可以歸結為“追尋”等主題,因此筆者最初并未單獨提出。這部分,緣起自密錄里的一句話:

連我自己也不清楚,我所尋找的,是怎樣一片土地。

繆爾賽思的故事,始終沒有離開她的“理想”,那便是為精靈尋找能夠自由生活,沒有源石的環(huán)境。但是,作為理想,這看起來“虛無縹緲”:究竟什么樣的地方,究竟在哪一個地區(qū),怎樣一片生態(tài)里,才可能有這樣的地方?

每一個自然條件,要大致滿足怎樣的情況,才可能創(chuàng)造出這樣一片環(huán)境?

她迷茫著,但她向著理想前進著。

她看不清未來,她為了生存掙扎著。

此刻的她,究竟能否算作一個理想者?(注:此處的理想并非是“理想化主義”,而是“注重理想夢想的生活方式”)

站在上帝視角,她是一個有些不切實際,天馬行空的夢想家;但是站在她的角度,自己在為了同胞,為了更多的生靈能夠生存延續(xù)而奮斗。這是一個很現實的追求,只是最終的目標聽起來略顯夢幻而已。

她的理想沒有具體的形態(tài)和方向,只是一句話而已;也不是什么激動人心的目標,只是尋求了多年的東西而已。激情早該被打磨殆盡,多么堅定的信仰都會逐漸褪去顏色。

?

?

到這里,另一個細節(jié)進入筆者的腦海:

劇情故事的最后,克里斯騰休眠之前,她的自言自語中提到了,萬星園上的生態(tài)園里,繆爾賽思的植物們,仍有一些頑強存活。此時萬星園與泰拉可能已經沒有聯系,這些信息無法傳回地面??娍娨仓荒芨鶕缦鹊臄祿袛嘀参餆o法在太空存活。

那些植物是什么?

那是她理想的結晶。

站在她的角度,她的希望又一次破滅。

?

為什么她在看不清方向,沒有成功希望的情況下,依然可以在博士的幫助下堅持著?

?

筆者對于“孤獨是一種力量”的解讀,潛藏著一種理想觀。

除去闡釋過的那些“力量”,還有很重要的一種力量:“內驅力”。其實就是,來自思想內部,驅動你向上的動力。理想看似來自于外物,實則是自己給予的動力。

很多人認為,理想就是能夠指引你方向,激勵你奮進的東西。這種分析固然無錯,但是很片面,只思考了理想“是什么”,有什么“重要性和必要性”,忽略了它的目的。理想具有很強的主觀性,“重要性必要性”恰恰都是側重客觀的評判方式,“目的性”才是傾向于主觀的評判方式。我們擁有理想,我們?yōu)樽约嘿x予理想,究竟出自什么目的?我們希望理想能為自己帶來什么?

有些人可能覺得莫名其妙。我對某件事的理想,不就是因為熱愛這件事嗎?為何要用功利的眼光來評判我純粹的熱愛?

其實這兩者并不沖突,“目的性”和“熱愛”相互緊密伴隨,無論從何處出發(fā),最后都將回歸到兩者的結合體上——

筆者想說的,“理想”的本質,就是熱愛與內驅力。而具體的事物和目標,都只是表現形式。

這很好理解,無需舉例。

熱愛在此處筆者不做深析,內驅力才是理想觀的體現。

其實問題是,反過來講,是否只要有足夠的內驅力,就能稱之為“理想者”?

筆者認為,以或大或小的事情為理想,是“理想者”的最簡單形式,也是多數人的選擇,最為常見。其實就是,理想是否達成,有外部標準評判,且交予外部標準評判的人。他們是在回應別人的期待,滿足自己的欲望。

以一種足夠模糊或者抽象的理念/主義為理想,是一種更加復雜、主觀化的形式。這種人對于理想是否達成,通常交予內心評判,而且標準較為靈活,理想也有更強的目的性。即,他們的理想本身可能帶有利己性質,譬如心理自我慰藉,支持生活的精神支柱。

最后一種“理想者”不需要具象化的理想,只需要一個目標。他們不需要某一個具體的概念或者事物來提供“內驅力”,他們的力量完完全全來源于自我本身,拋棄了中間“理想”這個媒介,直接達成獲取動力的目的。例如,這種“理想者”目標是想成為鋼琴家。在面對苦難或低谷時,他不會用“鋼琴家”的最終目標激勵自己,他會回想和自己最初的承諾。

他們的熱愛,是對生活的熱愛,不需要什么事物來證明,不需要過多的思想來修飾。

這并不是什么至高的境界,這只是一種樸素的生活方式。也許你要說這是“碌碌無為,平庸地度過一生”,或者是“渾渾噩噩,在漫無目的中消磨了時光”。

熱愛著生活,這樣的時光和人生,意義由自己賦予,一切由內心定義。

這樣的人必然孤獨。他們回應內心的希冀,滿足人生的意義,不為虛無的榮耀和他人的期待而活。

?

?

?

尾聲

萬星園里的植物并未死盡,寄托的是文案組的溫柔,是有關繆爾賽思劇情真正的妙筆。

她是一首詩,這一筆就是這首詩意味綿長的終章。

那些植物不僅僅是植物,還代表著“未來”和“希望”。

她拼盡全力送出星莢之外的,

在萬星園里,在大地之外,在廣袤的宇宙里——

那顆黯淡的,微不足道的星

閃爍著殘存的希望,飄搖著生命的火光,刻印著追尋的足跡。

那是這個世界給予她最深沉的溫柔。

或許她無從得知,

但在未來足夠漫長的歲月里,她總會看到。

?

?

“繆爾賽思,當你孤身獨行,當你又一次失去自己追尋的方向,”

“請你別忘記,曾有一雙手將你拉出虛無的泡沫,”

“請你別忘記,那些希望并未盡數消散。”

“你問我,未來通往哪里,你該去往哪里?!?/p>

“未來只會去到,你真正的自己。”



遙祝孤身者,有光芒,照前路。


孤獨的舞臺,追尋的圓舞曲——繆爾賽思角色解析及個人觀點雜談的評論 (共 條)

分享到微博請遵守國家法律
绍兴县| 余庆县| 湘西| 柏乡县| 平陆县| 靖宇县| 彰化市| 五原县| 海门市| 通州市| 北海市| 嘉义县| 喀喇沁旗| 蒙自县| 阜南县| 黄龙县| 九寨沟县| 贡山| 贵阳市| 沈丘县| 林芝县| 喀喇| 嘉兴市| 肇源县| 当雄县| 望都县| 依兰县| 织金县| 定远县| 江津市| 尖扎县| 江门市| 柘城县| 宝坻区| 广南县| 潼关县| 益阳市| 石城县| 延安市| 蛟河市| 靖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