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itama新聲:去死吧,評論家!


作者:謝楓華
封面:《深夜!天才傻鵬》
這些天,日本網(wǎng)絡上有一樁案件,鬧得沸沸揚揚:有人說,今年上映的《劇場版 城市獵人》遭到了評論家的猛烈抨擊,稱其“和以前如出一轍,毫無進化”“就是個《城市獵人》,不過不失,僅此而已”“自始至終都在跪舔粉絲,沒有創(chuàng)造者的色彩”。

這條推文并不是傳聞的原始出處,卻成為了傳聞廣為人知的契機。
這樣的批評,自然惹火了許多喜愛新劇場版的粉絲。他們一擁而上,對評論家展開了用詞激烈的指責,其中更有不少人將炮口朝向了全體評論家乃至整個日本電影界,認為他們只知道空談大道理,脫離人民群眾,所以日本才拍不出好電影來。
然而,古怪的是,雖然一條引述這些批評的推文被轉(zhuǎn)發(fā)了近萬次,還有許多搬運網(wǎng)站和推特賬號也都提到了這些批評,但是沒有人知道,到底是哪一位評論家,在什么媒體上,發(fā)表了上述觀點,原文又是否遭到了斷章取義。
電影評論家春日太一便說,如果人們只是對著“虛構的評論家”的“虛構的批評”火冒三丈,那也未免過于輕信他人了。在發(fā)表自己的意見和感情之前,不先確認好來源,就只會被人牽著鼻子走。
春日還看到,有人不光是單方面對著“無法確認是否存在的評論家”的“無法確認是否存在的批評”破口大罵,甚至還出于“那個評論家肯定是這么想的”這種妄想大加批判。
春日認為,搬運網(wǎng)站是“煽動圍觀群眾、刺激他們的攻擊性的工具”。而輕信這類網(wǎng)站的人,就是侮蔑的對象了。

占據(jù)智商制高點固然爽快,然而事件背后,折射出的現(xiàn)實卻耐人省思:在這個人人都可以做出評論的時代,“評論家”這個名頭,不但已經(jīng)失去了權威性,甚至還會遭到反感。
撰稿人前田久便自嘲:他明明以“撰稿人”自稱,可是登上媒體的時候,頭銜總是會變成“評論家”。人家告訴他:“如果用撰稿人這個頭銜,說出來的話對觀眾 / 讀者就缺乏說服力?!陛p描淡寫地便流露出了對他的職業(yè)的輕視。
可是到了最近,比起“評論家贊不絕口!”之類的宣傳詞,或許“評論家差評,但是一般觀眾盛贊!”會更令人感興趣。如《波黑米亞狂想曲》就是如此。
倒不如說,評論家在網(wǎng)絡上的形象,可能基本上就是任人吊打的沙袋了。前田抱怨:欺負人太難看了!要對人好點呀!

漫畫評論家伊藤剛說,他自稱“漫畫評論家”之后,委托給他的工作一下子就減少了。還有雜志編輯當面跟他說:“我不想請評論家,而是想請視角更貼近粉絲的人……”
伊藤懷疑,日本主動以漫畫評論家自居的人,可能只有他一個了。連漫畫評論界最權威的夏目房之介,自稱都是“漫畫專欄作家”。

而前文提到的電影評論家春日太一,在持續(xù)關注這一事件后,最終得出了這樣的結論:
觀眾本來就對評論家這個職業(yè)印象不好。
觀眾又本來就對日本電影界的現(xiàn)狀心存不滿。
如今有了這么一個不僅可以貶低評論家、還能批判電影界的機會。
評論家只不過是個批判的靶子,是否真實存在根本不重要。
春日還補充說,這次群起而攻的人們心里的“評論家”,似乎都是“自以為是、光說不練、只知道關心藝術性勝過關心觀眾”的“傲慢權威的人”。但是他希望大家明白,如今的“電影評論家”里,早已經(jīng)不存在這樣的人了。即使真有,那樣的人也壓根不會去看《城市獵人》。

編輯平巖真輔在工作中常和評論家打交道。在他看來,網(wǎng)絡上很多討厭評論家的人們,對“評論家”的認知,似乎只有會在虛構作品里出場的那種惹人厭的角色,而對實際從事評論活動的人的工作一無所知,就只憑著自己的印象大噴特噴。
雖然現(xiàn)實中的評論家里也有怎么看都是在自說自話、牽強附會的人,但平巖也希望大家知道,同樣有真摯對待評論對象的評論家在。這也會幫助大家拓寬、加深自己的世界。
平巖還表示,虛構形象中,非常著名的評論家就是《超能力魔美》里《去死吧評論家!》一集里登場的劍銳介。很多人只看過這一集里經(jīng)常被人引用的爸爸和魔美對話的一格,就覺得他是個可惡的評論家。但平巖希望大家能夠讀一讀完整的一集,就會完全反轉(zhuǎn)對他的印象了。

而撰稿人神野龍一看過這一場鬧劇,展開了想象:押井守監(jiān)督版《劇場版 城市獵人》,講述《城市獵人》遭到評論家抨擊激怒粉絲引發(fā)暴動不可收拾,然而實際上那個評論家并不存在的故事。


本文僅供Anitama發(fā)表,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本文的部分或全部內(nèi)容。??
原文地址:http://www.anitama.cn/article/1ad34cfa5f16196b
官方網(wǎng)站:http://www.anitama.cn??
合作郵箱:bd@anitama.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