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誘捕英王陳玉成,獻給清朝,為何后來被清軍擊殺?
1862年二月,清軍開始進攻廬州。經過安慶之戰(zhàn)后,英王陳玉成的手中已經沒有多少兵力了,斷難守住這座城池。就在此時,苗沛霖派人送來密信,勸陳玉成北去壽州,與他聯(lián)合攻打開封。陳玉成聽信了苗沛霖的話,率部突圍來到壽州,然而他被卻苗沛霖誘捕,之后遭到清軍的殺害。按理說,苗沛霖為清朝立下大功,但是他最終卻被清軍斬殺,這到底是為什么呢?

一、出身團練
苗沛霖字雨三,是安徽鳳臺人,家中世代為農,他不甘心于貧賤,因此發(fā)憤讀書,三十歲那年成為鳳臺縣學的生員。苗沛霖“有智數,口捷洽”,被當地人稱為“小周瑜”,但他家境貧寒,一直沒有機會出人頭地。時機終于來了!太平軍進入安徽后,當地的統(tǒng)治陷入混亂,還爆發(fā)了捻軍起義。清朝號召地方官員舉辦團練,苗沛霖以此為契機開始崛起。
1856年,苗沛霖以武家集為基地,組織團練、興建圩寨,并且擊退了捻軍的進犯,還繳獲了大量軍用物資。經過這一戰(zhàn),苗沛霖的名聲大振,他利用這批輜重,迅速擴充自己的勢力。到了第二年,苗沛霖已經聲震兩淮,團練的勢力不僅遍布鳳臺縣,就連蒙城、宿州等地也受到了他的影響。清朝官員極力拉攏苗沛霖,授予他二品頂戴、布政使銜。

二、誘捕英王
苗沛霖利用清軍與太平軍交戰(zhàn)的機會,不斷擴張自己的勢力,他將麾下的團練分為兩個股,即“東練”、“西練”?!皷|練”的地盤為壽州、鳳陽、宿州、靈璧、蒙城、懷遠,“西練”的地盤為阜陽、潁上、霍邱以及河南境內的光州、固始、新息、新蔡。苗沛霖控制了淮河的水運、稅關,他還希望得到兩淮食鹽的專賣權。
“貪心不足蛇吞象”,苗沛霖勢力的壯大,引起了清朝方面的不滿,雙方的關系開始激化。苗沛霖也不甘示弱,居然率軍攻占了清朝在安徽的臨時省會壽州。與此同時,苗沛霖還與太平天國聯(lián)絡,還接受了奏王的封號。不過,苗沛霖這個人善于見風使舵,他在安慶之戰(zhàn)后,發(fā)現太平軍的情況不妙,于是誘捕了陳玉成,向清朝奏功。

三、反清被殺
此時,苗沛霖的勢力已經很大了,“南通光、汝,西薄歸、陳,東逾州來,北盡黃河之滸,連圩數千,眾數十萬”,他完全取代了清朝的地方官,“訟獄大小皆口決,縣令守符璽而已”。苗沛霖還確定了“高筑墻、廣聚糧、先滅賊、后稱王”的方針,已經確定了割據之勢。對此,清朝方面肯定是不能容忍的,雙方一直進行著一場明爭暗斗。
1863年,趁著僧格林沁率軍北上的機會,苗沛霖在鳳臺舉兵反清,他對眾人說道:“我輩所為,終難免死,不如先發(fā)制人?!苯又?,苗沛霖命令各部團練攻打清朝的州城府縣。僧格林沁聞訊后,立即督率清軍進剿。苗沛霖所部畢竟是團練,根本不是清軍的對手。同年十月,苗沛霖兵敗蒙城,死于亂兵之中。之后,苗沛霖集團徹底覆滅。
參考資料:1.《兩淮戡亂記》;2.《苗沛霖叛逆顛末紀略》;3.《安徽通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