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小辭典·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部分》3.50 個別和一般
【本文轉(zhuǎn)載自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年 僅供學習參考】
50、個別和一般
? 個別是指單個事物,即事物的特殊現(xiàn)象和特殊本質(zhì)。一般是指同類單個事物中存在的共同性,即事物的共同本質(zhì)和共同特性。
? 個別和一般是對立的統(tǒng)一。它們是互相聯(lián)結(jié)、互相依賴的。任何一個具體事物既是個別的又是一般的。一般存在于個別之中,只能通過個別而存在;任何個別都是一般。例如,奴隸制度、封建制度、資本主義制度分別來說,都是個別;以生產(chǎn)資料私有制為基礎的剝削制度則是它們的一般。這個一般是從上述三種個別的社會制度中抽出來的共同性,沒有這三種個別的社會制度,也就沒有剝削制度這個一般;而其中每一種制度[1]中都包含了剝削制度[2]這一共性。
? 但是,個別和一般又是有差別的、對立的。從個別體現(xiàn)著一般來看,“個別就是一般”。但“任何一般都是個別的(一部分,或一方面,或本質(zhì))。任何一般只是大致地包括一切個別事物。任何個別都不能完全地包括在一般之中”。[3]因為任何個別既有和其他事物相聯(lián)系的共性,又有和其他事物相區(qū)別的個性。一般是概括了個別事物的共同本質(zhì),而撇開了個別事物的一些具體特性,所以一般不能完全包括個別的一切特性。
? 個別和一般在一定條件下可以互相轉(zhuǎn)化。個別和一般可以互換位置,在一定場合是個別的東西,而在另一一定場合則變?yōu)橐话愕臇|西;反之亦然。例如,資本主義社會對于各個資本主義國家說來是一般的東西,而對于整個人類社會說來又是個別的東西。在事物發(fā)展過程中,原來是個別的東西可以轉(zhuǎn)變?yōu)橐话愕臇|西;反之亦然。例如,商品交換在原始公社是個別現(xiàn)象;到了資本主義社會卻變成普遍現(xiàn)象;將來到了共產(chǎn)主義社會又會消失。所以,在特定的場合或關系中,個別和一般的區(qū)別是確定的,但在普遍聯(lián)系中,它們的區(qū)別又是相對的。總之,個別和一般是對立的統(tǒng)一,它們既相互聯(lián)結(jié)又相互轉(zhuǎn)化。
? 教員把個別和一般的辯證法貫徹運用于認識論,指出:“就人類認識運動的秩序說來,總是由認識個別的和特殊的事物,逐步地擴大到認識一般的事物。人們總是首先認識了許多不同事物的特殊的本質(zhì),然后才有可能更進一步地進行概括工作,認識諸種事物的共同的本質(zhì)。當著人們已經(jīng)認識了這種共同的本質(zhì)以后,就以這種共同的認識為指導,繼續(xù)地向著尚未研究過的或者尚未深入地研究過的各種具體的事物進行研究,找出其特殊的本質(zhì),這樣才可以補充、豐富和發(fā)展這種共同的本質(zhì)的認識,而使這種共同的本質(zhì)的認識不致變成枯槁的和僵死的東西?!?span id="s0sssss00s" class="font-size-16">[4]教員還運用個別和一般的辯證關系,為我們制訂了一般號召和個別指導相結(jié)合的馬克思主義的領導方法。教員說:“一定要抓好典型”,“面上的工作要先抓好三分之一。”典型是個別,但包含了一般。要從個別的事物入手,總結(jié)典型經(jīng)驗,從中找出規(guī)律性的東西,然后又以此指導全面,先做好面上三分之一的工作。這種由個別到一般、又由一般到個別的方法,是一項科學的領導藝術(shù)。掌握了它,就能把工作做得更好。
? 唯心論和形而上學都割裂個別和一般的辯證關系。有的夸大個別,否認一般;有的夸大一般,否認個別,這都是錯誤的。[-]玩弄詭辯術(shù),篡改個別和一般的辯證法,胡說“一般,是上頭的東西;個別,是廣大連隊、基層的東西”。既否認一般存在于個別之中,又否認個別之中包含著一般。這完全是唯心論和形而上學的謬論。其目的就是反對從個別到一般,再從一般到個別這一條唯物論反映論的認識路線。
注:
[1] “個別”。
[2] “一般”。
[3] 《列寧選集》第二卷713頁。
[4] 《矛盾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