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情侣中文字幕电影,在线麻豆精品传媒,在线网站高清黄,久久黄色视频

歡迎光臨散文網(wǎng) 會員登陸 & 注冊

也許你從來沒看懂過《海上鋼琴師》!

2023-03-31 14:39 作者:哎呀音樂_IYAMUSIC  | 我要投稿



*今日音樂資料分享:爵士樂學(xué)習(xí)包


在電影史上,以音樂為題材的電影并不在少數(shù),然而在影史留名的卻寥寥無幾。


大家都看過并產(chǎn)生觸動的就只有那么幾部:《爆裂鼓手》、《鋼琴師》等等……


《海上鋼琴師》這部電影相信有不少人都看過,故事中對于音樂家入木三分的刻畫也使得許多人記憶深刻。



但是,如果你以為這就只是一位虛構(gòu)藝術(shù)家的人生故事,那說明你根本就沒看明白這部電影。
因?yàn)椋@部電影的隱喻,高超到讓任何人都會拍案叫絕!



1900是個謎語

大家先來猜一個謎語:猜一下“1900”到底是什么?(加粗字為提示)

在一艘橫跨大西洋,連通著歐洲與美國,滿載著移民的豪華蒸汽游輪里。


一個粗魯?shù)?strong>黑人燒鍋爐大叔撿到了一個來路不明的白人棄嬰,并為他起名叫做1900。因?yàn)樗粨斓降哪翘煺?0世紀(jì)第一年的第一天。



這個有著奇怪名字的孩子與無數(shù)工人一同生活在巨輪的最底層,直到有一天,1900第一次來到旅客艙,透過毛玻璃看到了鋼琴,這是他這一輩子第一次看到鋼琴。


玻璃上天使的雙手正好撫摸著1900被音樂深深吸引的大眼睛,彷佛預(yù)示著這個孩子將會受到藝術(shù)天使的眷顧。



注意,此時讓1900沉醉的音樂,正是被人譽(yù)為“拉格泰姆之王”的斯科特·喬普林(Scott Joplin)所創(chuàng)作的名曲《Peacherine Rag》。


斯科特·喬普林(1868~1917)


可能有人不清楚,什么是“拉格泰姆”?

如果說藍(lán)調(diào)(Blues)是爵士樂之母,那么拉格泰姆(ragtime)就是爵士樂之父。換句話說,是“拉格泰姆”和“布魯斯”造就了爵士樂。


而在那艘船上,趁著夜幕,八歲的1900在拉格泰姆音樂的啟蒙下,第一次奏響了鋼琴,從此一位自學(xué)成才的天才鋼琴家誕生了。


成年后的他一直留在船上,順其自然地成為了一個鋼琴師。接著他遇見了他一生的摯友,一位從新奧爾良來的白人小號手麥克斯。



在與這位朋友的相處中,1900明白了,他長久以來即興演奏的那些音樂其實(shí)就是外界所謂的“爵士樂”。

正因?yàn)?900對于音樂沒有流派的概念,所以他在船里既為頭等艙的富人們彈奏爵士,也為三等艙的窮人們彈布魯斯、民間小曲。


無論貴賤,所有人都愛他……


好,謎題講完了,如果把所有加粗的提示詞匯總,答案就很明顯了。

1900,在充滿著歐洲人、美國人和黑人的移民環(huán)境中,被黑人養(yǎng)大,在最底層成長,受到拉格泰姆音樂的啟蒙和布魯斯的影響,自學(xué)成才,喜歡即興演奏鋼琴,無論貴賤所有人都愛他,來自新奧爾良的朋友讓他明白,自己演奏的就是爵士……


試想,如果這所有的一切都是象征,都是隱喻,那意味著什么?


那意味著,“1900?”可能根本就不是人,他其實(shí)是「爵士樂」的擬人化形象。


這個故事可能根本就不是一個虛擬藝術(shù)家的傳奇人生,這個電影講的或許是「爵士樂」從底層誕生,輝煌時人見人愛,最后沒落的全部歷史!

你百度一下“爵士樂”,就會發(fā)現(xiàn),1900的身世與爵士樂的簡介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電影中有一句旁白這樣形容1900:“他沒有國籍,沒有生日,也沒有家?!?/p>


正如爵士樂,它沒有國籍,沒有生日,也沒有家。


妓院里面誕生的偉大音樂

如果“1900”代表著“爵士樂”,那么電影里那一段精彩絕倫的斗琴則又多了另一層深意。


根據(jù)1900的年齡,我們大致可以推斷出,斗琴的時間大約在二十世紀(jì)三十年代左右,那時候正是爵士樂開始嶄露頭角的時間。


正所謂樹大招風(fēng),不斷增長的名氣終于給“1900”引來了麻煩:一位盛名在外的黑人爵士鋼琴家要來與他斗琴。



(我懷疑電影在暗示玩fusion爵士會被打)


要知道,當(dāng)時的樂隊(duì)人員和黑幫分子的關(guān)系非常密切,酒吧除了酒之外最需要兩種人:爵士樂手來提供音樂,黑幫份子來保證爵士樂手在演奏的時候沒人鬧事。


所以電影里面通知1900斗琴比賽的才會是兩個黑人混混。



在電影中,這位名為杰利·羅爾的傲慢黑人爵士鋼琴家,大言不慚地自稱,他就是發(fā)明爵士的人。

這讓我很容易就找到了他的原型:杰利·羅爾·莫頓(Jelly Roll Morton)。


杰利·羅爾·莫頓(1890~1941)


杰利·羅爾·莫頓是20世紀(jì)初最早一批爵士鋼琴家,雖然有著真材實(shí)料,但是他非常喜歡夸大自己對于爵士樂的貢獻(xiàn),因此常產(chǎn)生負(fù)面的效果。


他甚至曾夸口說自己在1902年時發(fā)明了爵士樂,這個謊言給樂迷留下了極壞的印象,這也是他長期為人所不齒的重要原因。


12歲時他就在新奧爾良的妓院演奏鋼琴。1904~1917年間,在美國南方流浪,巡回鋼琴表演,時而以賭博、臺球、拉皮條等業(yè)作輔助收入,還當(dāng)過游泳池清潔工、小歌舞劇丑角。

1917~1922年至西海岸演奏,后在芝加哥得到巨大的發(fā)展。


電影中后續(xù)的介紹讓我們更加確定,那個傲慢鋼琴家的原型就是杰利·羅爾·莫頓,而電影中他在后面演奏的曲目也正是杰利·羅爾·莫頓的《The Crave》。



這里有個的冷知識:在最初,爵士樂并不叫“Jazz”而是叫“Jass”,它來自一句紅燈區(qū)里的流氓話“Jassing it up”,具體什么意思你們自己查吧,我就不開車了。


紅燈區(qū)里誕生的天才爵士音樂家,杰利·羅爾·莫頓,就像電影里面描摹的一樣,喜歡穿著考究的西裝和奢華的首飾,



雖然衣著和態(tài)度都高調(diào)至極,但你無法否認(rèn)杰利·羅爾有著無與倫比的創(chuàng)作技巧。


在追求自由隨性的爵士樂里面,他是少有的嚴(yán)苛的形式主義者,他的演奏段落感分明,一絲不茍,能夠統(tǒng)籌大局,讓樂器們合在一起和諧演奏。


最最關(guān)鍵的是,在那個時代,想當(dāng)好的一個爵士樂手,你還需要會講段子,所以電影里,杰利·羅爾每次在序曲之前的前奏都會來一段精心打磨的插科打諢,一段調(diào)侃式的對話,伴隨著口哨或者喇叭音效,這一傳統(tǒng)也被美式脫口秀保留了下來。


所以說,不會說脫口秀的黑人不是好的爵士鋼琴家。



大部分觀眾對于這段斗琴,印象最深的應(yīng)該就是1900在斗琴最終一回合,用非人的手速快速演奏鋼琴,以至于鋼琴琴弦發(fā)熱到能點(diǎn)煙。



當(dāng)然,這個帥耍得確實(shí)清新脫俗,讓人印象深刻。


但是作為一個樂手,讓我更震撼的并非1900彈得飛快,而是在那場battle的第二回合,1900直接重新演繹了一遍黑人鋼琴家之前的鋼琴曲。


觀眾們似乎對此都會有些不耐煩,內(nèi)心肯定在想太無聊了又聽一遍,但杰利·羅爾卻眉頭緊鎖,剛剛端起酒杯的手馬上放了下來。

外行聽熱鬧,內(nèi)行看門道。


要知道爵士是一種非常自由的音樂,有大段的即興演奏段落。


電影里面還有一個細(xì)節(jié)呼應(yīng)了這一點(diǎn),小號手康恩被雇傭上船的時候,船員問他“你吹的是什么?”


他回答:“不知道”,“不知道是什么,那就是爵士?!?/p>


這也從側(cè)面表現(xiàn)出來了爵士樂最大的特點(diǎn)就是每個人的即興發(fā)揮,因?yàn)槭羌磁d創(chuàng)作出來的,所以沒有人會知道那是什么曲子。


所以當(dāng)杰利·羅爾意識到剛剛臨場發(fā)揮的即興演奏被1900復(fù)制并改編時,內(nèi)心肯定是萬馬奔騰:這是個什么神仙?。?/p>


很多人會反感杰利·羅爾剛出場時的那種目中無人,所以看到他最終失落離場,肯定非常開心。


但是在當(dāng)時,這些創(chuàng)造出無數(shù)美妙音樂的黑人音樂家的地位卻十分尷尬。看過電影《綠皮書》的朋友想必會有一定了解,當(dāng)時白人社會只接受音樂,并不接受黑人。


所以在電影之中當(dāng)杰利·羅爾進(jìn)場的時候,大家都驚異于“他是個黑人”,而在頭等艙欣賞音樂的人,甚至是侍應(yīng)生,一個黑人都沒有。



當(dāng)時,號稱小號王的黑人爵士演奏家奧利弗,由于傷病無法吹奏短號之后,便被認(rèn)為沒有了價值而被踢出了樂團(tuán),沒有容身之所的他最后只能一貧如洗,默默無聞地給舞池看門。


因此,對于當(dāng)時的黑人樂手而言,音樂實(shí)力可能是他們體面生存的唯一途徑,所以他們對于任何音樂實(shí)力方面的挑戰(zhàn)都是很敏感的。


所以,電影里中杰利·羅爾才會將1900視為眼中釘,因?yàn)樗荒苋萑踢@根支柱被白人擊倒。


但是,身為白人的1900最終還是戰(zhàn)勝了黑人鋼琴爵士家。(這也許暗示著由黑人發(fā)明的爵士樂,最終卻被白人發(fā)揚(yáng)光大。)


不過,這位黑人鋼琴家可能永遠(yuǎn)猜不到,“1900”的白人皮囊之下繼承的卻是一個黑人的靈魂。


如果杰利·羅爾知道了,不知道他會作何感想。


爵士樂與時代


電影的結(jié)局大家都知道,1900選擇與巨輪一起爆炸,粉身碎骨。


大部分人把這理解成了一個天才的自我毀滅。


但是在我看來,并非如此。



稍加推算就能知道,這艘船爆炸的時間大約正是美國爵士樂衰落的年代,二十世紀(jì)中葉。


而這艘漂泊在海上的蒸汽巨輪,其實(shí)就是象征著二十世紀(jì)初那個移民狂潮下的「大航海時代」。


1900,這個象征著「爵士樂」的存在,就算在那個爵士樂衰落的時代,也沒有選擇“下船”,即使陸地上有愛情、有金錢、有著更廣闊的天地。


象征著「爵士樂」的1900選擇與象征著「大航海時代」的巨輪一起毀滅,這實(shí)際意味著:不是新時代拋棄了爵士樂,而是爵士樂主動放棄了新時代。


爵士樂不愿改變,即使是終將沒落,歸于塵埃,它也要堅(jiān)持自己的追求。



1900打算下船的這個場景,實(shí)際上就是一次抉擇:是否要改變自己,邁向更為廣闊的新時代?


答案是“不”。


回顧整部電影,我看到了爵士樂的前世今生,在社會的最底層,黑人撿到了屬于白人的樂器,但是卻用來演奏他們自己的音樂。


這種奇妙的融合,吸引來了處于社會上層的白人,所以無論是貧民窟的黑人還是高檔會所中的白人,都癡迷地愛上了爵士樂。


但是,時代變化太快,沒過多少年,大眾的喜好就變了,爵士樂變得越來越小眾。但是即使會消亡,爵士樂也依然堅(jiān)持自己的追求。


所以,“爵士樂”隨著那個“時代”一起死了。



電影的最后,1900的摯友,那位小號手,拿著落伍的康恩小號,重新得到了那張1900的破碎唱片,消失在了工業(yè)時代的煙霧中。


很多人覺得凄涼,但是我卻覺得充滿了希望。


因?yàn)椤妇羰繕贰沟娜怏w雖然死去了,但是「爵士樂」的靈魂卻活了下來,在那破碎的唱片上,在那離奇的故事中,在那支破爛的小號里。


雖然小眾,雖然無名,但是愛他的人會永遠(yuǎn)愛著他。


即使臺下只有三個人,他也依舊愿意為此演奏三千個和弦。


這就是爵士樂,這就是《海上鋼琴師》。


只要依然有人熱愛它,即使沉浮在時代的愛欲洪流中,它的精神也永遠(yuǎn)不會消亡。


你愿意做那個人嗎?像1900那樣……


作者:樂一李、施金磊

也許你從來沒看懂過《海上鋼琴師》!的評論 (共 條)

分享到微博請遵守國家法律
增城市| 宜黄县| 依安县| 内丘县| 龙门县| 宿州市| 嵊州市| 常州市| 自治县| 井陉县| 鸡东县| 宜兰市| 历史| 托里县| 江北区| 建水县| 黔江区| 灌南县| 南华县| 满洲里市| 突泉县| 台中县| 贡觉县| 凤台县| 南漳县| 徐州市| 晋江市| 张北县| 衡山县| 乐东| 武鸣县| 兴海县| 永昌县| 拉萨市| 杭州市| 大新县| 南开区| 通江县| 潮安县| 中山市| 民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