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晚年,最重要的能力不是賺錢,而是這3種
人到晚年,最重要的能力不是賺錢,而是這3種
? ?
年齡焦慮這件事情,從來都不是在過生日或者別人問你年齡時才會產生的,它往往在你不經意間,便溜到你的身邊搞了一個突然襲擊……
或許是周末化了美美的妝,但看見了鏡子里下垂的蘋果??;也或許是看到比自己還小8歲10歲的人,收入?yún)s是自己好幾倍的時候;也許是朋友圈里,同學發(fā)小孩站立走路視頻,自己卻沒有對象的時候。

一切年齡焦慮都來得很突然,時常破壞一天的好心情。
然而自然衰老是無法控制的,與其對年齡的增大充滿焦慮,不如遵循自然規(guī)律,行走在自己的時區(qū),做自己時區(qū)里的小孩。
將人生的下半場也過得多姿多彩,才是解決年齡焦慮的正解,擁有這三種能力,能讓你從容馳騁在人生的下半場。

1.自我更新的能力
閉關鎖國,困住的是國家,讓國家發(fā)展停滯不前。人也如此,一成不變,困住的便成了自己,自己給自己畫地為牢,死死困在了原地。
所以,要有自我更新的能力,只有懂得自我更新,生活才會恢復豐盛燦爛的模樣。
這個世界,一呼一吸之間都會變化萬千,何況在世界面前如此渺小的我們,本就掀不起什么風浪,靜觀其變是最錯誤的選擇,跟著世界動起來,才是最需要的。
當然,并非動起來就會成就什么大的事業(yè),只是保證不被這瞬息萬變的世界吹到角落。成年人的生活本就困難重重,荊棘滿地,遇到困難,再一味地用過去的經驗做出判斷,已經不是解決問題的最優(yōu)解了。

正確的做法,便是像打開電腦時習慣性的右擊更新一樣,實時地更新自己的觀念,采取最新的應變之策。只有不斷更新自己的思維方式,才能具備解決現(xiàn)實問題的實力。
最近熱播的綜藝《做家務的男人》中,魏大勛父子輕松愉快的相處方式,得到了眾多年輕人的羨慕。
有一天,節(jié)目組安排了一個任務——“不能對爸爸說不的一天”。其中一個嘉賓說道:“什么叫今天聽老爸的,這一輩子都要聽老爸的?!?/p>
魏大勛的爸爸便很快反駁道:“那不行,肯定不行!”后面又解釋道:“你思想現(xiàn)在已經落后了,有時候你想要干的,跟現(xiàn)在的形式就不一樣。”

其實,因為傳統(tǒng)文化的影響,很多父親其實是不愿意在孩子面前放下自己的面子的,而魏爸爸能說出這樣一番言論,說明他是一個大氣、大度的父親。
人生下半場,能認識到自己思想落后,并且能夠接受自己思想落后,其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一個人,用之前的認知從人生的前半程打拼過來了,結果,突然被告訴后半程的規(guī)則變了。就跟乒乓球運動員上了賽場,被通知打籃球一樣,這樣的變化確實是會讓人無措。
所以時刻有一個自我更新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雖然年過半百,雖然前半程已經看遍了世間紛繁,但是,誰說看遍繁華就得退隱山林呢?

一位杭州百歲老人滕文彥的故事讓人震驚,騰老師是一位有著75年黨齡的老黨員,獲得獎章無數(shù),鋼琴也彈得極為優(yōu)秀?都說鋼琴要彈好就得從小練習,但是,這位騰老的鋼琴卻是95歲時才開始自學的。
所以,只要對自己的認知也好、能力也好,實時更新,人生后半程就能依舊繁花似錦。
2.自洽而內求是最高級的能力
所謂自洽,簡單來說就是按照自己的邏輯推演時,可以證明自己不是矛盾或者錯誤的,這就是簡單的自洽性。
而所謂內求二字,出于王安石《禮樂論》:“圣人內求,世人外求。內求者樂得其性,外求著樂得其欲?!?/p>
意思是,內求的人自得其樂,使自己真正成為自己,按照自然而然的規(guī)律生活,能盡其天年。而外求之人以“欲”為樂,然而欲無止境,人心也沒了止境。
所以,自洽而內求,是最高級的能力。

身處這個誘惑萬千,物欲橫行的世界,財富自由是每個人早上一睜眼便追逐的目標,擁有一個身材曼妙或是帥氣有型的伴侶,也是萬千少男少女的夢想。
在欲望的指引下,奮力擠進各大寫字樓,以身著西裝革履的傲人形象,或是腳踩十厘米高跟鞋依舊腳底生風的身姿,穿梭于城市的角角落落,被這個快節(jié)奏的城市逼迫著,致使我們不得不向前走。
每天準時按掉七點的鬧鈴再賴五分鐘床,成了對快節(jié)奏生活最大的反擊,準時去擠地鐵,準時到公司打卡,準時開每一次會議,工作中的一切都在準時按照計劃展開。
但是也有了一些不準時,賴床五分鐘,致使本該準時的早餐時間被迫取消,會議上被否的方案導致準時的九點下班,不知道變成了深夜還是凌晨,一些本該屬于自己的時間最終被擠壓到零。

過快的生活讓我們失去了屬于自己的時間,沒了停下來思考的時間。
一直都在和時間爭搶著,一直都在奮力反抗生活,好像還在按圖索驥,但早已偏離軌道。
最后不斷在自己的邏輯中打圈,卻只能制造出一個個將自己緊緊纏繞的矛盾,得到的是許多個無法排解的消極情緒,思維更是得不到自洽,只能帶著矛盾被生活安排,活成了一個沒有感情的機器。
稻盛和夫說過:“弱者易怒,強者平和,真正厲害的人,早已戒掉了情緒,情緒就是心魔,你不降服它,它便吞噬你,平和是一個人的頂級修養(yǎng),一個人情緒穩(wěn)定的背后是實力也是格局,保持心虛平和,事來則應,事去不爭?!?/p>
所以,永遠要給自己留下放空思考的時間,年過半百,活得自洽,便也順暢了。自洽而內求,才是將生活過得積極向上最好的裝備。
3.擺脫敏感,培養(yǎng)鈍感力
隨著年齡的增長,大多數(shù)人卻愈發(fā)計較,對一點小事都變得十分在意,敏感在心中鋪開了一條漫長的路。
面對一條沒有及時回復的消息,有的人會時常陷入“是不是他不在意我了?”“我是不是用詞不當了?”諸如此類的自我懷疑;
面對一場沒有被邀請的宴會,開始敏感地捕捉自己的社會定位。其實,一切都是我們太過敏感,敏感到對外界的語氣、表情、舉止、微笑、看法都會驚厥。
當陷入這種不必要的敏感中,往往容易情緒低落,我們甚至會害怕,自己的棱角會不小心劃破手指或衣物,世俗就會把我們當成普通的石頭拋棄。

最開始知道鈍感力,是通過渡邊淳一的一本書《鈍感力》。在書中,渡邊淳一給這個看似貶義的詞語重新賦予的褒義的定義——“鈍感就是一種才能,一種能讓人們的才華開花結果、發(fā)揚光大的力量。”
這是人類逐漸喪失的能力,這個能力,在逐漸淹沒于日漸激烈的社會競爭中。其實,鈍感或是敏感不僅表現(xiàn)于心理上,也呈現(xiàn)在生理上。
研究表明,鈍感的人與敏感的人相比,前者前者不會造成器官的消耗,可以更為悠閑自在、胸襟開闊地長壽下去。這也就印證了樂觀的人往往活得更久。
羅永浩十年創(chuàng)業(yè)故事,從一無所有到“一無所有”,從最開始做一個新東方教師辭職創(chuàng)辦牛博網,失??;做老羅英語培訓學校,失??;致敬喬布斯做錘子科技,失??;做聊天寶app,失??;做電子煙被國家禁售,失敗。

堅持創(chuàng)業(yè)十年,每一次都以失敗告終,這是他轟轟烈烈的創(chuàng)業(yè)史,雖曾欠下6億巨額債務,但依舊沒能打敗他,最終他創(chuàng)立直播帶貨,以每個月一千萬到兩千萬的速度還債,用三年還清了債務。
它曾揚言收購蘋果,雖然失敗一次一次如約而至,但是他依舊堅持創(chuàng)業(yè),堅持自己收購蘋果的理想,他還坦然的帶著大局觀,站在脫口秀的舞臺上逗觀眾笑。這便是鈍感力的力量,支持他一步一步向前走。
進入人生的下半場,請主動選修擁有鈍感力這個能力,這個能力足夠讓人豁達、自如。
進入人生的下半場,與其焦慮,不如去跳個恰恰,不如去蕩個秋千,年齡只是一個數(shù)字,我們不該被這個數(shù)字約束。

在《脫口秀大會》的舞臺上,脫口秀演員小鹿說道:“我們?yōu)槭裁匆獮樽约耗挲g的增長感到羞恥,活得長是一件值得驕傲的事情?!?/p>
世界紛繁,形形色色的人充斥其中,膚色、國籍、性別、性格、長相各不相同,小小年齡不同,只是我們擁有不同的花期罷了,各有各的美麗。
人生下半場,只要還能時刻記得自我更新,做到自洽而內求,再擁有一點鈍感力,便足夠將生活過得精彩,足夠在自己的世界享受燦爛。
也煩請忘記年齡,愿你走過半生,歸來仍是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