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確認識《傷寒論》在新冠疫情中的防治作用?關(guān)于《傷寒論》
如何正確認識《傷寒論》在新冠疫情中的防治作用?關(guān)于《傷寒論》一書在新冠病毒疫情中的防治意義,多數(shù)人沒有正確的認識。最糟糕的是盛行于明清的溫病學,謬論最多。說《傷寒論》的理論體系只宜于寒冷的西北方,不宜于溫暖的東南方。這一謬論流毒甚廣,造成的危害極大。給病毒傳染病的防治,帶來極其不利的影響。 葉天士、吳鞠通,為清代溫病學代表,中醫(yī)字典稱葉天士為“清代杰出醫(yī)學家”。葉吳兩人的著作,為中醫(yī)大學的主要教材。他們犯了什么錯誤?犯了把病因當作“溫邪”的錯誤。其實病毒感染,只是一個外因。是溫邪還是寒邪,還須依病人體質(zhì)而定的?!巴庖蛑皇亲兓臈l件,內(nèi)因才是事物變化的根據(jù)。外因依內(nèi)因而起作用(見《矛盾論》)”。感染了相同的細菌病毒,對于陽旺體質(zhì),易從熱化,要用涼藥;對于陽虛體質(zhì),易從寒化,要用熱藥。鑒于當今人們體質(zhì)普遍陽虛的客觀事實,感染新冠病毒之后,普遍產(chǎn)生寒性病變,多宜姜附回陽,大忌膏知清熱。麻杏甘石,大青龍湯,小柴胡湯,等等涼性方藥,都要慎用。 《傷寒論》一書,其治法,八法俱全。寒熱溫涼,無所不備。攻瀉扶正,隨證而施。圓機活法,天衣無縫,故能戰(zhàn)無不勝。西醫(yī)治法,一心只想著“殺毒”。病毒未死,己身先亡,愚不可及,實不可取。溫病家機械呆板,死守“溫邪”教條,無異刻舟求劍,守株待兔,容易壞事。 據(jù)說華佗見了《傷寒論》,直稱之為《活人書》。意謂可以起死還生,讓人活命。孫思邈見了《傷寒論》,驚嘆不已,大為贊賞,唯嘆相見恨晚。古今醫(yī)家,凡有所成者,都把《傷寒論》當作醫(yī)家寶典。這次對新冠病毒的治療,凡是被治死的,都必是違背了《傷寒論》的治病原則,不知道“少陰病”寒證必須“溫之”的治病原則,才會有“白肺”之變,才會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