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線:“跳車案”夾帶私貨,引入“安樂死”話題,意欲何為呢?
《底線》中的“跳車案”終于真相大白了,貨車司機富大龍的確沒有對女乘客圖謀不軌,車上那瓶含有違禁藥物的礦泉水,實際上是為富大龍的父親富田根準備的。

拋出“安樂死”的話題
相信很多人已經(jīng)知道了,劇中的“跳車案”是有原型的,原型案件發(fā)生在2021年2月6日。至于案件的過程,幾乎與《底線》的劇情一模一樣,唯一的差別就是那瓶含有違禁藥物的礦泉水,在原型案件中是不存在的。

至于《底線》為什么要虛構(gòu)出這樣的情節(jié),大概率是為了增加戲劇效果,讓“跳車案”更具可看性。不過,也有可能就是為了夾帶私貨,借機引入“安樂死”這個話題,激起大眾的廣泛討論。
國內(nèi)“安樂死”的先例
平心而論,關(guān)于“安樂死”的討論早已有之,不少人主張要讓患者有尊嚴地死去。這一觀點得到了很多醫(yī)護人員的認同,他們認為有一些患者活得過于痛苦了,假如能夠?qū)嵤鞍矘匪馈保辽倏梢悦庥诓⊥吹恼勰?。同時這也是相當(dāng)一部分患者的主觀意愿,好比《底線》中的富田根,死亡對其來說未嘗不是一種解脫。

放眼國際,的確有一些國家將“安樂死”合法化了,包括荷蘭、比利時、瑞士、盧森堡以及美國,但絕大部分國家依舊將之定性為違法行為。咱們國家也是其中之一,但的確有“安樂死”的先例,發(fā)生在1986年,一名醫(yī)生經(jīng)不住患者和家屬的哀求,私下為患者進行了“安樂死”。但也為此吃到了官司,在看守所里待了五年的時間,盡管最終無罪釋放,但也表示非常后悔。
PS:下圖為國內(nèi)首例“安樂死”醫(yī)生蒲連升。

至于不能將“安樂死”合法化的原因,在1986年的案例中,實際上已經(jīng)有所體現(xiàn)了?;颊哂兴拿优?,哀求醫(yī)生進行“安樂死”的是其中的兩人,甚至簽下了保證書,絕不追究醫(yī)生的責(zé)任。萬萬沒想到,患者的另兩位子女得知此事之后,悲憤之下選擇了起訴。

不能說這兩位子女恩將仇報,因為在中國人的傳統(tǒng)觀念中,子女“殺”死父母是大逆不道,要遭到世人唾罵。再者,人們往往有這樣一種潛意識,父母在,家就在。一旦父母離世了,自己也就成了沒家的孩子,哪怕父母癱瘓了、植物人了,心理上也會有所依靠。
“安樂死”合法化的難點
除此之外,一旦“安樂死”合法化了,也怕有人鉆法律的空子。有的人雖然重病在身,但并沒有失去求生的意志,經(jīng)??梢栽谛侣勚锌吹皆S多“抗癌斗士”,不懼病魔積極面對生活。但從現(xiàn)實角度來說,治愈絕癥需要耗費大量的金錢,萬一身邊的親人薄情寡義,勸說患者接受“安樂死”,那么就背離了“安樂死”的初衷。
PS:下圖為北京冬奧會冠軍馬克斯·帕羅特,曾被確診患有霍奇金淋巴瘤。

勸說者只要講出患者不死會給家人造成負擔(dān)的狠話,相信一部分患者便會心灰意冷,因為最親近的人都開始嫌棄自己了,活著也沒有什么意義了。對于失去表達能力的患者,甚至有可能會遭遇到強行“安樂死”,那么“安樂死”也就徹底變質(zhì)了。

綜上所述,“安樂死”的合法化,目前而言困難重重。在個人看來,難點在于如何界定患者的真實意愿,誠如前文所說,的確有受迫申請“安樂死”的可能性。萬一有了先例,說不定會出現(xiàn)大批“勸死”的情況,對人倫道德形成巨大的沖擊,結(jié)果必然是弊大于利。
結(jié)語
《底線》拋出“安樂死”的話題,卻未予以深刻解讀,只突出了富田根的苦楚,似有呼吁“安樂死”合法化的意圖。不能說有錯,但現(xiàn)階段來看,“安樂死”合法化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個人觀點,不喜勿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