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關(guān)于南京大屠殺的動畫,一段鮮為人知的故事


作者/ Bobe Lennon
“盡管作品都沒能完成,但我們足以從楊德昌生前的畫稿,以及史實記錄中深刻感受這段苦難的民族記憶。”
2019年12月13日,是第6個國家公祭日。82年前,侵華日軍攻陷南京,30多萬中國軍民慘遭殺戮,山河破碎,生靈涂炭。
全稱為「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國家公祭日的祭奠對象不僅僅是南京大屠殺死難者,更包含了所有在日本帝國主義侵華戰(zhàn)爭期間被殺戮的同胞。

今天我們?yōu)榇蠹医榻B的作品就是基于南京大屠殺時期下的真實事件改編,來自電影大師楊德昌生前未能完成的動畫遺作。

楊德昌是揭開臺灣電影新浪潮序幕的旗手,亦是整個華語電影界最無愧大師稱號的電影人之一。他曾經(jīng)拿下戛納最佳導(dǎo)演獎,作品《一一》至今也被許多人視為最好的華語電影。

很多人知道,楊德昌留下了一部動畫電影的遺作《追風(fēng)》,是中國風(fēng)的武俠題材。但資金耗盡只做出10分鐘樣片,楊德昌本人也因病逝世,《追風(fēng)》因此成為了永遠的遺憾。

但鮮為人知的是,楊德昌留下的動畫遺作并不只有《追風(fēng)》,還有另一部發(fā)生在南京大屠殺背景下、基于真實事件改編的動畫電影——《長江動物園》。
《長江動物園》的故事講述了南京大屠殺前夕,南京動物園的職工和動物們?nèi)绾慰缭酱蟀雮€中國,沿長江從南京遷徙至重慶,完成數(shù)千里路的西遷壯舉。
而這個故事的現(xiàn)實原型,正是來自于當時國立中央大學(xué)(南京大學(xué)前身)的動物西遷真實事件。

「盧溝橋事變」后,國立中央大學(xué)就接到內(nèi)遷的指令。
1937年10月,在時任校長羅家倫的主持下,國立中央大學(xué)7個學(xué)院的1500名學(xué)生、1000名教職員及家屬,隨攜圖書、儀器共1900箱西遷入川,至11月就已基本完成。

當時,中大農(nóng)學(xué)院畜牧場中有許多從世界各地花巨資引進的優(yōu)良牲畜品種,如美國加州牛、荷蘭牛、澳洲馬、英國約克夏豬、美國火雞等等。如何處置這些「高貴」的動物們成了一大難題。
羅家倫決定將每個品種的動物中挑選出最好的一對,隨隨師生、儀器一起西上。至于剩下的1000多只動物,羅家倫只好宣布讓學(xué)校職工自行處理,或吃或賣均可,就是不要落入日軍之手。

中央大學(xué)也給畜牧場場長王酉亭以及牧工們發(fā)了遣散費。然而,王酉亭卻和大家一起做出了一個幾乎不可能實現(xiàn)的決定:把剩下的動物帶到重慶!
12月9日,日軍已對南京形成圍城之勢,南京淪陷之日已經(jīng)近在眼前。千鈞一發(fā)之際,王酉亭早早帶人到城西北的三汊河江邊,拿出學(xué)校發(fā)的遣散費,高價雇了四條大木船。
畜牧場大部分男女職工全部出動,把雞籠、兔籠置于乳牛背上,分羊群、豬群、牛群三隊趕出挹江門,至江邊上船。四艘大木船滿載著動物大軍,在槍炮聲中迅速駛過長江。

從浦口一上岸,王酉亭等人就帶著動物沿去往合肥的公路繼續(xù)前行。為確保動物安全,他們?nèi)找辜娉?,一刻也不敢停下腳步。
他們在與日軍賽跑,也是在與時間賽跑。4日之后,南京被日軍攻破,大屠殺發(fā)生之際,王酉亭等人已經(jīng)帶領(lǐng)動物大軍行至離南京有百十里的路上,在12月底進入合肥。合肥失守前,動物大軍又已經(jīng)趕到了豫皖兩省交界。
在葉集鎮(zhèn)時,王酉亭致電重慶中央大學(xué)告知近況,接到電報后羅家倫驚喜交集——他沒想到,這些良種動物還有希望失而復(fù)得。當時武漢會戰(zhàn)已經(jīng)要打響,羅家倫急電匯款至葉家集郵局,并告訴王酉亭:「不可再去武漢,須沿大別山北麓公路西行,過平漢路,再沿桐柏山南麓逕趨宜昌?!?/p>
為了繞過武漢,接來的山路更難走了。

因為沿途中動物的飼養(yǎng)條件有限,許多動物生了病,他們就用帶出來的有限醫(yī)藥,和沿途采摘的草藥進行診治。進入到深秋時節(jié),天寒地凍,他們也失去了一些不耐寒的小動物。
但是他們也看到了新生的希望——兩只小牛犢在顛沛流離中出生了。
1938年11月上旬,他們抵達湖北宜昌。宜昌交通部門的負責人深為感動,同意擠出艙位并不收運費,輸運大軍至重慶。這支堅韌不拔的動物大軍在耗時一年、跨越半個中國、行程約四千多里后,終于完成了西遷的壯舉。
那是深秋的一個黃昏,重慶街頭的難民潮里出現(xiàn)一支奇怪的隊伍,澳洲老馬背著美國火雞,英國約克夏豬扛著北京肥鴨,荷蘭牛馱著長毛兔……當時,中央大學(xué)及附中、附小師生和家屬近萬人聞訊,全部從教室和家屬區(qū)里擁出來,排成兩行隊列熱烈鼓掌,盛況空前。
在回憶錄中,校長羅家倫寫道:
“……司機告訴我說,前面來了一群牛,像是中央大學(xué)的,因為他認識趕牛的人。我急忙叫他停車,一看果然是的......趕牛的王酉亭先生和三個技工,更是須發(fā)蓬松,好像蘇武塞外歸來一般。我的感情振動得不可言狀。在沙坪壩見到這批家畜時,就像看到了久別重逢的老朋友一樣。當我和這些南京‘故人’異地重逢時,心中一面喜悅,一面引起了國難家仇的無限感慨,不禁熱淚奪眶而出了?!?/p>
楊德昌從朋友那得知這個故事后,一直對滿載著各式各樣動物的江輪這個場景念念不忘,于是有了《長江動物園》故事的雛形。故事的背景,只是從中大畜牧場的職工和動物,換成了虛構(gòu)的南京動物園職工和動物。
從2003年開始,楊德昌一直考慮著怎么把這個故事串起來。在上海琉璃工坊看到琉璃藏獒之后,他決定換個思路,將主角設(shè)定為一只藏獒和它的小女孩主人,并衍生出了一個新的故事——《小朋友》。

「小朋友」是藏獒的名字,它的小女孩主人則叫「小咪」。她的哥哥是典型的上海癟三,上海淪陷之后,哥哥打算將藏獒偷出來,獻給日本憲兵隊做軍犬實驗。
小女孩于是帶著藏獒跑到了南京,正好碰上南京中央大學(xué)的職工帶著動物西遷的隊伍,于是就與藏獒加入了動物大軍。而在他們撤離的第二天,南京大屠殺就開始了。


從楊德昌生前留下的畫稿來看,故事中我們可以看到小女孩和狗逐漸成長的過程。
2007年,楊德昌癌細胞轉(zhuǎn)移至腦部,病塌中還和好友張毅、楊惠珊在家中落實《小朋友》電影大綱,臨終前仍執(zhí)筆構(gòu)思該片的分鏡草圖。

楊德昌逝世之后,與楊德昌數(shù)次合作的好友張毅于07年召開記者會,向媒體展示了楊德昌病重階段的設(shè)定、分鏡手稿,并許諾會幫助楊德昌把《小朋友》和《長江動物園》兩部動畫短片完成。
遺憾的是,時至今日,這兩部作品都沒能完成,但我們足以從楊德昌生前的畫稿,以及史實記錄中深刻感受這段苦難的民族記憶。
我們銘記這段歷史,勿忘國恥,并不是為了將仇恨延續(xù),而是為了明白和平的來之不易,才能更加珍惜當下的生活。
參考資料:《抗戰(zhàn)史上文化人的精彩一頁——“中央大學(xué)”動物大軍的另類西征》,https://bkzs.nju.edu.cn/9f/09/c4539a237321/page.htm《楊德昌留下的動畫片》,http://www.china.com.cn/culture/txt/2007-07/13/content_8519778.htm紀錄片《南京1937 動物西遷》,http://tv.cntv.cn/video/C18811/6ca5f5e49ee441ec11de58915b0e6564



本文來自「動畫學(xué)術(shù)趴」,未經(jīng)授權(quán)請勿轉(zhuǎn)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