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只能選擇一個品牌的跑鞋,你會選擇Nike還是adidas?

next3還是pro3?
adios8還是飛馬?
Invincible還是Ultra Boost?

如果,我是說如果,在兩個品牌中,我們只能選擇一個品牌作為我們的唯一選擇,在Nike和adidas之間,我們將會如何抉擇?
今天,我們將拋開科技屬性和品牌屬性,分別在Nike和阿迪達斯中挑選出五雙最具代表性的同定位跑鞋進行穿著體驗對比,抉擇出這個假設命題的勝者。

本文共收集、采納不同階段、配速30位跑者的體驗分享。文章僅供娛樂,但測評,我們是認真的。


鞋面技術日漸成熟的今天,品牌商們已經(jīng)很難再從材料密度方面下手去進一步提升跑鞋的穿著體驗,編織技術的突破成了各大品牌商的主要設計方向。

作為國際兩大頂流運動品牌,Nike和adidas相繼推出了FlyKnit鞋面和STRUNG技術,二者都可以代表當今跑鞋制造領域的最高水平,同時每個跑者的體驗不同,我們暫且可以將二者的鞋面對決算是平手。

經(jīng)過小小宇對周圍跑者反饋的收集,同時穿著過兩雙跑鞋的跑者都普遍認為Prime X的腳感更加飽滿,而且滾動性更強,但是穩(wěn)定性更差。

與Prime X擁有明顯的利弊不同,Alphafly next%2代相比1代進行了穩(wěn)定化處理,中底性能更加均衡,更符合絕大多數(shù)跑者的競速需求。Prime X的中底可能對于精英跑者更加友好,但是,一雙連場都上不了的跑鞋,如何去談精英競速呢?

大底方面:我個人更偏向于Prime X的馬牌橡膠,耐久性和止滑性略強于Alphafly。

重量方面:如果Alphafly的重量在頂級碳板跑鞋中算是中規(guī)中矩,Prime X則是嚴重超標。有的跑友可能會說Prime X的體感重量并不重。當然,體感重量會受腳感的影響,憑借滾動勢能減少鞋身重量對于身體的負擔,但僅僅適用于20KM以下的距離。距離越長,鞋重的缺陷就越發(fā)明顯。

我引用一位跑友對于這兩雙鞋的評價作為總結(jié)最合適不過:如果你只想體驗一下,玩一玩,Prime X會給你很多新鮮感,但如果你想要一雙能夠踏踏實實跑步,助你完成馬拉松賽事的跑鞋,那一定是Alphafly。


從視覺角度,就不難看出Vaporfly 3鞋面在物理層面的絕對優(yōu)勢,Pro3還停留在追求材料輕量化的階段,Vaporfly 3已經(jīng)可以采用多密度編織來實現(xiàn)動態(tài)鞋面的包裹了。

二者的穿著體驗,不管是舒適度,還是透氣性,Vaporfly 3都更占優(yōu)勢。

為了和Alphafly在定位上進行區(qū)別化處理,Vaporfly 3在中底做了穩(wěn)定化升級,相比于前兩代少了幾分前滾的激進感,更佳符合大眾跑者的用謝需求。

反之,Pro3在二代的基礎上,進一步完善了鞋型,尤其是前掌的切割角設計,使得步態(tài)更加流暢,加厚的泡棉也讓腳感更加飽滿。

Vaporfly3和Pro3在中底的調(diào)教上,進行了不同角度的考量。實際體驗中能夠感覺到,Pro3想讓你跑的更快,Vaporfly3則想讓你跑的更遠。從競技角度來談,我更偏向于Pro3。

大底方面:簡單來說就是,Vaporfly3的抓地性更好,Pro3的耐磨屬性更佳。

重量方面:Pro3很優(yōu)秀,但是Vaporfly3在同級別中過于無敵。
對于Vaporfly和Adizero pro誰才是地表最強跑鞋的爭論由來已久,如果沒有非常嚴苛的標準,我們很難評定。僅從個人角度出發(fā),Pro3更強,但更偏愛Vaporfly 3。


Streakfly雖然沒有采用FlyKnit鞋面,但多密度編織技術的應用依舊帶來了極高的舒適體驗。Takumi Sen9采用了LIGHTWEIGHT MESH鞋面,材料輕薄透氣,且韌性十足,后跟穩(wěn)定性略有不足,但整體的體驗是非常出色的。體驗方面,幾乎所有的被采訪者都認為Takumi Sen9的鞋面更加出色。(鞋子忘帶了,沒拍對比圖,抱歉??)

軟彈的ZoomX泡棉搭配極致輕量化的鞋重配置讓Streakfly擁有更加輕快的步態(tài)體驗,但由于中底板材面積的限制,滾動效能不強,更適合作為競訓跑鞋。出色的泡棉回饋加上玻纖柱的加持,Takumi Sen9同時兼顧了厚底跑鞋的滾動和薄底跑鞋的輕快體驗,非常適合半馬以下的競速訓練。

大底方面:Streakfly的大底不耐磨是這雙鞋最大的痛點,一直被大家詬病。Takumi Sen9則依舊采用祖?zhèn)鞯鸟R牌橡膠,止滑耐磨性能穩(wěn)定。
重量方面:二者都非常優(yōu)秀,但Streakfly的重量更是無懈可擊。
如果明天有一場五公里或者十公里的路跑比賽,我有一萬個理由選擇Takumi Sen9,同時也有一萬個理由不選擇Streakfly。


注:作者身高178,體重125,并不是大體重,對于兩雙跑鞋的測評可能不夠客觀。以下觀點為個人體驗綜合采訪得出,可能存在不足,請見諒。

鞋面方面:二者都不算輕薄,但都具有極高的舒適性。其中UB Light的鞋面略帶彈性且包裹性,支持率最高。

中底方面:UB Light更飽滿,Invincible3腳感更柔軟。實際體驗UB Light緩震極限更高。

大底方面:投票結(jié)果都更偏向與UB Light。

重量方面:二者都在42碼都在300g。

這兩雙鞋,我以小體重的身份進行體驗對比的話,我更偏向于UB Light,實際采訪,UB Light的得票數(shù)也更高。


在選擇和飛馬40對位的跑鞋時,我一直在猶豫,是選擇boston12還是adios8呢?感覺用哪雙鞋都好像是在欺負飛馬40,那么索性就選擇我最喜歡的adios8進行對比。

鞋面方面:adios8采用了輕薄的LIGHTWEIGHT MESH網(wǎng)紗,輕薄透氣,韌性包裹。飛馬40采用了單層編織鞋面,厚度適中,更適合秋冬季訓練,春秋季日常使用。

中底方面:adios8進一步增加了Lightstrike pro泡棉在前掌的堆積量,蹬伸體驗更加出色。Lightstrike2.0的升級降低鞋重的同時增加了中底泡棉的柔軟度,中長距離也有非常不錯的表現(xiàn)。飛馬40的腳感雖然沒有adios8出色,但是react耐造的屬性能夠大大延長鞋身使用壽命。

大底方面:馬牌橡膠抓地性能出色,華夫格底紋橡膠皮實耐造。

重量方面:adios8更加優(yōu)秀。
所有跑鞋的升級都存在著不確定性,boston10,特步260 2.0,等等跑鞋的升級并不能讓跑者為之買單。但是,不升級,甚至擺爛是跑者們?nèi)滩涣说?。這波,全票通過,adios8更加優(yōu)秀。

作為NEXT系列的忠實粉絲,在絕大多數(shù)情況下,我都會無條件表達我對于Vaporfly的喜愛。但一個品牌的跑鞋矩陣并不只有一雙鞋,全系列跑鞋的升級才能讓品牌走的更遠。

在adidas的深耕下,adizero跑鞋矩陣越發(fā)的完善,能夠為各類型跑者提供更加匹配的跑鞋。反觀NIKE的跑鞋矩陣,除了兩雙頂級跑鞋外,幾乎沒有能夠在這個時代拿的出手的跑鞋產(chǎn)品,春季的飛馬,夏季的infinity甚至有些擺爛的懷疑。我期待Alphafly3的發(fā)布,我同樣期待NIKE能夠在next之外的跑鞋系列中,給我足夠的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