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道德經(jīng)》逐章評注:十五章

? ? ? ?古之善為士(1)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識(2)。夫唯不可識,故強(qiáng)為之容(3):豫兮(4)若冬涉川(5);猶兮(6)若畏四鄰(7);儼兮(8)其若客(9);渙兮(10)其若凌釋(11);敦兮其若樸;曠兮(12)其若谷;混兮其若濁;孰能濁以靜之徐清,孰能安以久動之徐生(13)。保此道者,不欲盈(14)。夫唯不盈,故能蔽而不成(15)。
【注釋】
(1)士:傅奕本、帛書乙本作“道”,王弼本作“士”?!笆俊保簿褪侵付谩暗馈钡娜?。
(2)微妙玄通,深不可識:之前一般解讀,細(xì)致、深邃而通達(dá),深刻到一般人不能認(rèn)識。老子認(rèn)為“道”是深妙恍惚、不可捉摸的超驗(yàn)存在,而懂得“道”的人與一般為利欲所制約的俗人不同,顯得靜濫幽深,難以看到底。其實(shí)這樣解讀極不準(zhǔn)確。這里的“微妙玄通”沒有所謂“道”是深妙恍惚、不可捉摸的超驗(yàn)存在的意思,而是指懂得“道”的人與一般為利欲所制約的俗人不同,顯得靜濫幽深,難以被人看破的意思,即這種人對事物的微妙又確定的變化能夠準(zhǔn)確把握,而這種把握能力深刻到一般人不能認(rèn)識的程度。如果不這樣解讀,那么后面這種人對事物演變必然由“濁”而“清”、“久安”而“生動”的把握能力就無法落實(shí)了。
(3)夫唯不可識,故強(qiáng)為之容:強(qiáng),勉強(qiáng);容,描繪、形容。正因這種人對事物演變的把握深刻到一般人不能認(rèn)識,所以(只得)勉強(qiáng)去形容他。
(4)豫兮:豫,帛書本作“輿”。形容遲疑慎重的樣子。
(5)若冬涉川:象冬天涉足江河。冬天過河,即在冰上走,不敢無所顧忌,必如履薄冰,小心慎重。
(6)猶兮:警惕戒備的樣子。
(7)四鄰:指周圍鄰居,也可以指周圍鄰國。
(8)儼兮:形容莊重嚴(yán)肅的樣子。
(9)客:五弼本原作“容”,河上公本、傅奕本、景龍本及帛書本均作“客”,客、容字形相近,故疑王弼本為誤寫。
(10)渙兮:形容融和疏脫的樣子。
(11)凌釋:凌,冰。指冰的融化。帛書甲、乙本均作“凌釋”,但一般通行本作“冰之將釋”。
(12)曠兮:形容空豁開廣的樣子。
(13)孰能濁以靜之徐清,孰能安以久動之徐生:之前一般解讀,這兩句的原文,各種本子多有不同。此從王弼本。兩句的意思是:誰能夠在渾濁中安靜下來,慢慢地澄清,誰能夠在長久的安定中變動起來,慢慢地趨進(jìn)。其實(shí),這兩句可能更準(zhǔn)確的意思是:只有明白道的人才能夠在事物渾濁中安靜下來,等待事物自身慢慢地演變直至澄清,也只有明白道的人才能夠在事物長久的安定中變動起來,讓事物自身慢慢地演變直至趨進(jìn)新生。這其實(shí)就是我們所走過的所謂漸進(jìn)式改革的道路,直至今天能夠成功的本質(zhì)所在。
(14)不欲盈:之前一般解讀,盈,滿。不要求圓滿。其實(shí),更準(zhǔn)確的解讀應(yīng)為“已盈而不欲盈”之意,所以這里似解為“完結(jié)”更恰當(dāng),與下一句“夫唯不盈,故能蔽而不成”的句意就更為一致,也更為貼切。一件事情圓滿完成之后,不居不恃,仍然能夠保持如履薄冰,小心慎重的精神狀態(tài),這也與老子一貫所持“功成身退”的主張是一致的。這大致相當(dāng)于后世毛澤東所說之意:中國革命的成功,只是萬里長征走完了第一步,務(wù)必使同志們繼續(xù)保持謙虛謹(jǐn)慎、不驕不躁的精神。
(15)蔽而不成:之前一般解讀,蔽,通“敝”。王弼本此句為“蔽不新成”,今從帛書乙本及傅奕本作“蔽而不成”,意思是雖破敗但不會窮竭,不必作新補(bǔ)充。其實(shí)更準(zhǔn)確的理解應(yīng)該是,其一,雖然老子有“蔽則新”的說法,但王弼本此句為“蔽不新成”,確是牽強(qiáng),因?yàn)檫@里談的是“不欲盈”的角度,重點(diǎn)并非落在“新”之上,而落在“不成”之上;其二,正是因?yàn)椤安挥焙小耙延挥敝?,所以接著才會有“不盈”之后的行為,因而“蔽而不成”更完整的句意是“已成而蔽、蔽而不成”,翻譯成白話就是:在面對已經(jīng)圓滿成功的時候,仍然保持事物尚有虧缺時的心態(tài),而仍然保持事物尚有虧缺不圓滿成功時的心態(tài),就是“保此道者,不欲盈”,他就能永遠(yuǎn)不會窮盡(帶來不斷的成功)。
點(diǎn)評:
????這一章大致有三層意思。其一,善為“道”之人,即深刻把握事物微妙演變之人,其“微妙玄通,深不可識”,明白事物必然由“濁”而“清”、“久安”而“生動”;其二,善為“道”之人之容狀,面對不同事物或處境,其主觀的心態(tài)行為必然與所面對不同事物或處境相契合,始終保持平和謹(jǐn)慎的狀態(tài);其三,善為“道”之人更是“保此道者”,能夠做到“已盈而不欲盈”,“不盈”之后更能夠做到“已成而蔽、蔽而不成”。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