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戀花

繁星天,明月夜,春花茂,秋草敗,燕雙棲,子規(guī)啼,蝶戀花,蜂收蕊。 蝶戀花,詞牌名,原是唐教坊曲,后用作詞牌,本名"鵲踏枝",又名"黃金縷""卷珠簾""鳳棲梧""明月生南浦""細(xì)雨吹池沼""一籮金""魚水同歡""轉(zhuǎn)調(diào)蝶戀花"等。以南唐馮延巳《蝶戀花·六曲闌干偎碧樹》(一作晏殊詞)為正體,此體為雙調(diào)六十字,前后段各五句四仄韻,另有變體二種。代表作有李煜《蝶戀花·遙夜亭皋閑信步》、柳永《蝶戀花·佇倚危樓風(fēng)細(xì)細(xì)》、蘇軾《蝶戀花·春景》等。蝶戀花(亦作“蜨戀花、黃金縷、卷珠簾、鳳棲梧”),屬北曲雙調(diào)的曲牌名。字句格律與詞牌半闋同,用于套曲中。 關(guān)于"蝶戀花"的調(diào)體,各家自有說法,最主流的是清王奕清《欽定詞譜》將"蝶戀花"列三體;清人萬樹《詞律》列"蝶戀花"為平仄互葉體;龍榆生《唐宋詞格律》列"蝶戀花"為仄韻格,注明:"雙調(diào),六十字,上下片各四仄韻。"李璉生在《中國歷代詞分調(diào)評(píng)注<蝶戀花>》一書中沿襲龍榆生在《唐宋詞格律》中的分法,將其細(xì)化為三種格律。 正體,雙調(diào),六十字,前后段各五句、四仄韻。以南唐馮延巳《蝶戀花·六曲闌干偎碧樹》(一作晏殊詞)為代表。 蝶戀花·六曲闌干偎碧樹 南唐 馮延巳 六曲闌干偎碧樹。楊柳風(fēng)輕,展盡黃金縷。誰把鈿箏移玉柱。穿廉海燕雙飛去。滿恨游絲兼落絮。紅杏開時(shí),一霎清明雨。濃睡覺來鶯亂語。驚殘好夢無尋處。 變體一,雙調(diào),六十字,前后段各五句、四仄韻。以宋沈會(huì)宗《蝶戀花·漸近朱門香夾道》為代表。 蝶戀花·漸近朱門香夾道 宋 沈蔚 漸近朱門香夾道。一片笙歌,依約樓臺(tái)杪。野色和煙滿芳草。溪光曲曲山回抱。物華不逐人間老。日日春風(fēng),在處花枝好。 變體二,雙調(diào),六十字,前段五句兩葉韻、兩仄韻,后段五句四仄韻。以宋石孝友《蝶戀花·別來相思無限期》為代表。此亦與《蝶戀花·六曲闌干偎碧樹》同。 蝶戀花·別後相思無限憶 宋 石孝友 別后相思無限憶。欲說相思,要見終無計(jì)。擬寫相思持送似。如何盡得相思意。眼底相思心里事??v把相思,寫盡憑誰寄。多少相思都做淚。一齊淚損相思字。 蝶戀花·六曲闌干偎碧樹 宋 晏殊 六曲闌干偎碧樹。楊柳風(fēng)輕,展盡黃金縷。誰把鈿箏移玉柱。穿廉海燕雙飛去。滿恨游絲兼落絮。紅杏開時(shí),一霎清明雨。濃睡覺來鶯亂語。驚殘好夢無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