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面對親近的人你更難控制自己的情緒?

你有沒有發(fā)現(xiàn),當一件壞事發(fā)生的時候,你去搞清楚究竟是誰導致的,最終發(fā)現(xiàn)是你的普通朋友導致的和你親密的好朋友導致的,兩種態(tài)度截然不同。若是普通朋友導致的往往會先從自己身上尋找原因,是不是自己表達清楚意思,或者是誤解了我的意思;是親密朋友的時候往往會反問自己,我們都這么久它居然還是不了解我的需求,然后想到自己的付出而心理不平衡而產(chǎn)生情緒。你可能會變得更寬容陌生人而苛待著親密的友人,為什么會產(chǎn)生此類現(xiàn)象呢?從上述的模擬形態(tài),對親人做的事我們不滿意時采用的反問來看。我們可能是對親密朋友期待值過高的緣故,我們期待他們的關心與理解,時時能關照我們的情緒。一碰到與好朋友有關的事情開始對人不對事地看待問題了,不自覺地就會陷入“××不理解我就罷了,你怎么可以這樣?”的狀態(tài)下,不僅思維局限情緒也局限住了。這個時候你放大了主觀思維,也許你該反問自己是否也能做到如此,或者想想那邊是否也有難處。思考后會發(fā)現(xiàn)或許想法不太實際,其實除了自己誰都不可能那么及時地反饋你的。若還是會感到落差和不平衡其實你只需要好好地溝通,你無非就是想真的你當作最好朋友的他是否像你重視他一樣地在重視著你。過于親密的關系有時往往給你造成了可以為所欲為的假象。“若想使你滅亡必先使你瘋狂”“被偏愛的總是有恃無恐”,你可以瘋狂可以有恃無恐,但這會使你的和你朋友的這段關系覆滅,你的肆無忌憚遲早會壓塊這段友誼的橋梁??赡苣銇碜云渌胤讲缓玫那榫w延續(xù)到你和你朋友的對話中來,你不經(jīng)意間想找一個情緒釋放的口子,而忘記了好好說話,而這樣勢必給你們之間帶來一場不可避免的爭執(zhí),從而對彼此帶來傷害。湖南企發(fā)文化中學習到,再親密的友人之間也需要保持適當距離,你需要把自己的情緒調(diào)整好再靠近他與其對話,尊重是彼此交往的前提,你自己的情緒迷失還在怪朋友的不理解是不是不夠重視自己了不愛自己了,恰恰證明了你才是不懂得愛人的人。理性一點,別一直用你的思維要求你的好朋友應該如何行事,別讓你的愛別只是在你腦子里模擬。有效地調(diào)節(jié)自己的情緒,和朋友相處也需客觀地看待事情而不是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