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印度人會成為如此糟糕的旅行者?
11 月 26 日,一名醉酒的男性(印度人)乘客在紐約和孟買之間的印度航空公司航班上暴露自己并向一名 70 歲的婦女撒尿。這一令人討厭的行為發(fā)生在航空公司的商務艙內,該男子被釋放而沒有受到任何影響。一個月后,當媒體報道此事時,此事才曝光。
對于印度航空公司的不作為和機組人員的冷漠,人們感到非常憤怒,這是可以理解的。然而,還有一個更大的問題需要回答:為什么印度人會成為如此糟糕的乘客?
雖然發(fā)生在印度航空公司航班上的事情是一個極端的案例,但旅客的粗心大意就像印度街道上的坑洼一樣普遍。像坑洼一樣,這種無禮毀了很多快樂的日子。
每個人在旅行中可能都有過不好的經歷,無論是你的同行者沒有禮貌地用耳機聽音樂,還是有人因為拒絕為超重行李支付費用而在辦理登機手續(xù)時排隊等候。
或者想想在飛機上看到一家人打開一罐刺鼻的泡菜時越來越害怕的情景。當芥末油和辣椒的氣味在飛機機艙的密閉空間中飄蕩時,其他乘客幾乎沒有喘息的機會。
印度人是糟糕的旅行者是國內外普遍持有的看法。印度游客偷酒店配件的故事相當普遍。印度人狂飲免費酒精的故事也是如此。因此,當印度航空公司事件曝光時,并沒有讓我感到驚訝。
只是為什么印度人會這樣?
首先任何程度的公民意識都取決于對社區(qū)的共同感覺——不是狹義的,而是包括每個人的。這種社區(qū)意識培養(yǎng)了對他人的同理心,而同理心也帶來了考慮。要有公民意識,每個人都需要對共同利益負有同等的責任,不僅是抽象意義上的,而且是切實可行的(例如不在街上亂扔垃圾)。
不幸的是,印度是一個按多種方式分層的社會,但主要是按種姓劃分。種姓制度不僅僅將社會劃分為子群體,通過將其置于等級制度中,它使這些群體相互競爭。種姓扼殺了公共精神。種姓制度已經破壞了公共慈善的意識……美德已經成為種姓制度的一部分,道德已經受到種姓制度的束縛。
在一個種姓部落忠誠至上的社會中,為什么一個人必須考慮公眾中抽象的其他人?根本沒有培養(yǎng)同理心從而培養(yǎng)公民意識的基礎。想想你看到一些可憐的服務員因為上錯菜而被大吼大叫的時候。誠然,他們犯了一個錯誤,但這是否使某人有權殘忍和粗魯?不幸的是,在印度,我們把那些為我們服務的人當作仆人,而我們把仆人當作低等的人。種姓在這里起著很大的作用。
博愛是健康民主的基石。印度缺乏這一點,而且經常處于這樣的沖突之中,此外,對于許多印度人來說,生活是每天為生存而奮斗。在這種情況下,對周圍人產生真正同理心的可能性會受到很大阻礙。自利和對自己的極端關注是印度人生活的指導原則。
印度航空公司事件只是印度人行為不端的另一個例子。它展示了我們印度的一面,再多的浮華和魅力也無法掩飾。畢竟,這不是發(fā)生在孟買某個陰暗的角落。這是在國際航班的商務艙座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