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情侣中文字幕电影,在线麻豆精品传媒,在线网站高清黄,久久黄色视频

歡迎光臨散文網(wǎng) 會員登陸 & 注冊

揭秘魏國公徐達,及其后代子孫,在明朝留下的歷史痕跡

2023-03-25 18:08 作者:魔豆故事匯  | 我要投稿

徐達為元末明初名將,明朝開國元勛。

明朝淮西二十四將之一。

后世公認他為明朝開國第一功臣,位列開國“六王”之首。

徐達出身農(nóng)家。

元朝末年,徐達參加了朱元璋領(lǐng)導(dǎo)的起義軍,為淮西二十四將之一。

1363年,在鄱陽湖之戰(zhàn)中大敗陳友諒。1364年,被任命為左相國。

1365年,攻取淮東,并于兩年后攻克平江,滅張士誠。出任征虜大將軍,與副將常遇春一同揮師北伐,1368年攻入大都,推翻元朝的統(tǒng)治。

此后連年出兵,打擊元廷殘余勢力,收取山西、甘陜,大破擴廓帖木兒等,唯有嶺北之戰(zhàn)因孤軍深入導(dǎo)致兵敗。

1373年后,長期留守北平,訓(xùn)練士卒,推行屯田,修浚城防,鞏固邊防。累官至太傅、中書右丞相、參軍國事兼太子少傅,封魏國公。

徐達一生為人謹慎,善于治軍,戎馬一生,為明朝的建立與鞏固立下不朽的功勛。被朱元璋倚為“萬里長城”。

徐達后代子孫,在明朝留下的歷史痕跡

徐達至少有四個女兒

四個兒子,魏國公徐輝祖;徐添福(早卒);徐增壽;徐膺緒(有墓志出土):曾任尚寶司卿,后升至中軍都督僉事,世襲指揮使。永樂十四年(1416年)去世。

第一位徐輝祖

他是徐達長子。

明朝第二位皇帝朱允炆的鐵桿支持者。

徐輝祖,生年不祥,長的非常帥氣,英武不凡,身高八尺五寸(裁衣尺等于34厘米),按當時的計量單位,絕對是兩米多的巨人。

徐達曾經(jīng)數(shù)次鎮(zhèn)守北平,而徐輝祖留在南京宿衛(wèi)府邸,家里的仆從無不肅然。

1384年,洪武十七年,徐輝祖以勛衛(wèi)(侍衛(wèi))任職左軍都督府(明朝五軍都督府之一),每月獲賜祿米二十石,開始為家庭掙錢糧。象征著正式進入官場。

天有不測風(fēng)云,人有旦夕禍福;1385年,魏國公徐達從北平回到朝廷(南京),不幸背疽復(fù)發(fā),朱元璋給了徐輝祖手詔,特意讓他中途迎接自己的父親北還。

不久之后,徐達去世,被追封中山王,朱元璋為表彰徐達的功勞,為其特制神道碑,其中就有徐達的國公爵位可以世系,并且與明朝國祚綁在一起,意思是跟明朝的國運一樣,只要還有大明朝,國公爵位就在,而且還不降爵。事實上也徐達后代十一代,也確實直到明朝滅亡才沒有了爵位。


后世公認徐達為明朝開國第一功臣,位列開國“六王”之首。

《 神道碑文 》

“朕惟帝王之有天下,必有名世之臣秉忠貞,紛威武以輔佐成一代王業(yè),是以生有顯號,歿有贈典,子孫世有爵祿,與國同休于無窮焉。

此后十年時間,非常受朱元璋重用

徐達去世兩年后,1388年,朱元璋才讓魏國公爵位襲承(有可能是丁憂的原因,古代一般二十七個月)。

因為皇太孫叫朱允炆,徐輝祖原名允恭,特意避諱朱允炆的“允”字,而改名為徐輝祖。

徐輝祖繼承爵位后,任職地方,士兵們修養(yǎng)生息,為1890年的北征做準備,三月徐輝祖駐守常德府,四月考察湖廣各衛(wèi)所的軍士,開始練兵備戰(zhàn),不久奉命回到鳳陽,又被御賜一百二十人侍衛(wèi)做護衛(wèi)。這算是朱元璋為徐輝祖鋪路呢,也是為朱允炆找輔臣呢!

1391年,徐輝祖被調(diào)往陜西練兵,徐輝祖應(yīng)該是得到徐達的真?zhèn)髁?,他在常德府練兵沒幾個月,朱元璋應(yīng)該是看到了徐輝祖的練兵能力很強,要不然也不會這么快讓他去陜西的。

兩年后的1393年,朱棣燕王府的北元降將有圖謀不軌的嫌疑,徐輝祖被朱元璋派往北平,和燕王朱棣一起捉拿阿魯帖木兒、乃兒不花,押送到京師被處死。(這次北元降將造反事件,是被人密高的,難道朱棣一點消息也不知道,這事存疑,懷疑朱元璋是敲打朱棣呢)。

徐輝祖是這次事件的最大受益者,回到京師后,被朱元璋委以重任,任職中軍都督府長官,掌管都督府事務(wù)。徐輝祖的這次升職跳躍很大。

1394年,又被朱元璋委以重任,徐輝祖和安陸侯吳杰一同被派往浙江沿海,訓(xùn)練軍士,防備海上倭寇入侵。

同年九月,徐輝祖受命節(jié)制陜西都指揮使司將士,為明年征討西番做準備。

1395年,又被派往鳳陽府訓(xùn)練軍士。

1396年,徐輝祖參與了考核國子監(jiān)師生的工作。這一點應(yīng)該是朱元璋讓徐輝祖和文人打好關(guān)系,達到更好的為朱允炆服務(wù)的目的。因為徐輝祖常常伴隨朱允炆左右,所以徐輝祖也得到了隨書法名家詹希元練習(xí)書法的機會,同時也得到了學(xué)習(xí)經(jīng)義的機會。

朱元璋去世后,成為建文帝朱允炆的純臣

1398年,朱元璋駕崩,朱允炆登基,特意恩裳徐輝祖,更加信任,朱元璋去世三月后,徐輝祖被朱允炆拜為太子太傅(從一品,明朝的太子太師、太子太傅、太子太保,都是從一品,職務(wù)就是以道德輔導(dǎo)太子,而謹護翼之。)

靖難之役前夕,1399年四月,是朱元璋的忌日,這次祭祀期間發(fā)生了一件事,導(dǎo)致燕王朱棣提前造反。

朱棣派遣三個兒子朱高熾、朱高煦、朱高燧入京參加祭祀,因為朱允炆大力改革削蕃,齊建請求朱允炆把朱棣的三個兒子扣留京師,黃子澄不同意,徐輝祖秘密告訴朱允炆,也同意把他們留下,因為他們都是徐輝祖的外甥,很了解他們,原因是“這三個外甥,朱高煦勇猛剽悍而且無賴。他不但不忠于您,也會背叛朱棣,日后一定會成為心腹大患。”

朱允炆拿不定主意,又詢問了徐輝祖弟弟徐增壽和駙馬王寧,這倆人跟朱棣的關(guān)系非常好,所以對朱棣的三個兒子,加以包庇,幫著他們逃跑,而且朱高煦還偷了徐輝祖的馬,導(dǎo)致徐輝祖派人追,也沒有追到他們,徐輝祖積極為朱允炆辦事的態(tài)度,導(dǎo)致朱允炆對徐輝祖更加信任。

朱棣的三個兒子,逃走后,不久靖難之變爆發(fā),1401年,徐輝祖支援李景隆,并且殿后,掩護李景隆撤軍。

1402年,徐輝祖在宿州靈璧縣齊眉山斬殺千戶李斌等人,此時朝廷以得到勝利消息,因朝廷無良將鎮(zhèn)守,徐輝祖被召回京師,有說法認為有人進獻讒言污蔑徐輝祖,因為姐妹嫁給了朱棣,說徐輝祖不盡心盡力。又因為徐輝祖被召回,帶來了連鎖反應(yīng),導(dǎo)致淮北戰(zhàn)事大敗。

《罪惟錄》:燕王入城,獨守宗廟不肯迎。王既即位,廷臣論劾,令自陳狀。輝祖振筆直書“中山王開國子孫免死”上之。文皇大怒,欲與齊、黃輩并誅。久念中山功,奪爵,錮私第,尋下獄。五年,卒,或曰勒自裁。

朱棣大軍進入京師南京后,徐輝祖是建文帝朱允炆的鐵桿支持者,所以一直沒有支持朱棣稱帝的意思,而是呆在家里,守在供奉父親的祠堂,被打入大牢。

后來被朱棣詢問,閉口不言,被嚴刑逼供后,反而奮筆疾書寫到“中山王開國功臣子孫免死”,朱棣因為徐輝祖即是元勛之后,又是國舅的原因,最終沒殺他。

徐輝祖一直被禁錮在家中,1407年,永樂五年病逝,一種說法是被朱棣下令自己勒死的。

徐輝祖死后一個多月時間,朱棣以“中山王徐達不可沒有后代的理由”,讓徐輝祖長子繼承國公爵位。

徐輝祖被朱元璋委以重任,作為朱允炆的輔臣,可以說做到了為朱允炆盡忠,可惜靖難之變的爆發(fā),朱棣“改朝換代”,徐輝大勢之下,也是無能為力。


第二位徐增壽

徐增壽為明初魏國公(中山王)徐達的第三子(出土墓志為第二子)。

徐增壽幼年時增隨父親徐達覲見過朱元璋,眉清目秀,又很機警,被朱元璋賜名。(古代勛貴子弟被賜名,說明恩寵于上,長大后要被重用的)

長大后,善于騎射,以功勛子弟選為帶刀侍衛(wèi)。

1390年,徐增壽跟隨朱棣出征胡寇乃兒不花,立有功勞。

1391年,徐增壽以勛衛(wèi)奉命跟隨哥哥徐輝祖,前往陜西練兵防邊,他大哥徐輝祖是練兵的領(lǐng)導(dǎo)。

此后四年之內(nèi),連續(xù)升遷,1393年六月,因為是徐達的兒子,享受父親的余蔭,被朱元璋授為左軍都督府都督僉事。七月,改任右軍都督府都督僉事 。

《明史·徐增壽傳》:增壽以父任仕至左都督。

1396年三月,升任右軍都督府左都督。

1398年,朱元璋駕崩,朱允炆即位后,力行削藩政策,以罪相繼廢黜周王、代王、齊王、岷王,湘王自焚而死。

1399年,朱棣起兵造反。

徐增壽和大哥徐輝祖正好相反,大哥徐輝祖是朱允炆的鐵桿支持者,而徐增壽早就和朱棣暗通款曲。

在1399年的開國皇帝朱元璋的忌日時,徐輝祖曾密奏朱允炆,要把來京師的朱棣的三個兒子扣留,可惜被徐增壽和駙馬王寧包庇并且?guī)椭麄兲优堋?/p>

而且朱允炆在繼位后,曾經(jīng)詢問過徐增壽,朱棣是否有造反的嫌疑,徐增壽幫朱棣搪塞過去了,“燕王已經(jīng)富貴到極致,怎么可能還會造反呢?”

《明史·徐增壽傳》:建文帝疑燕王反,嘗以問增壽。增壽頓首曰:“燕王先帝同氣,富貴已極,何故反!”

朱棣起兵后,徐增壽積極為朱棣探聽消息并且傳達(朱棣為徐增壽姐夫),密報京師中的兵力部署情況,其時徐增壽已經(jīng)被朱允炆所察覺,只不過當時沒有處理他。

朱棣大軍過了長江后,魏冕和大理丞鄒謹,上奏皇帝朱允炆,徐增壽徘徊殿廷,有異志,申請從速誅殺徐增壽,后被囚禁。

在朱棣大軍攻破金川門后,建文帝朱允炆才當面質(zhì)問徐增壽,為何要如此,徐增壽無言以對,朱允炆大怒,親手把徐增壽一劍斬殺。

徐增壽的死,也為子孫后代,掙下了一個國公爵位,而且還可以子孫世襲,而且還傳到了明朝亡國時。

朱棣即位后,追封徐增壽為武陽侯,成為朱棣登基后首個被封贈的功臣。

永樂二年(1404年),朱棣又對徐增壽加恩裳,加授徐增壽為欽承父業(yè)推誠守正武臣勛號、特進榮祿大夫、右柱國,進封定國公,子孫世襲,定歲祿二千五百石。

《明史·功臣世表二》:成祖入立,追封武陽侯,謚忠愍。永樂二年進封公,世襲。

此后,定國公一系后代,跟隨朝廷遷到北京,傳至明亡。

徐輝祖和徐增壽兄弟兩個對待建文帝的態(tài)度,截然相反,一個鐵桿支持朱允炆,一個支持朱棣,是徐增壽主動投靠朱棣,還是朱棣拉攏?

要說徐家本來就是開國第一功臣,假如是雞蛋不會放在一個籃子里,兩頭押寶,他們根本不需要這樣做,所以這也說不過去,極有可能就是理念的問題,牽扯到朱棣皇后徐氏,她是徐達長女,徐輝祖選擇忠于皇室,而徐增壽選擇親情,幫助姐姐姐夫,也無可厚非。

徐達魏國公爵位子孫后代世襲,兒子徐增壽被朱棣追封定國公,子孫世襲,這兩個國公傳到明末,一門兩國公。

徐達的女兒們

第一:長女徐氏

徐氏作為長女,自幼聰慧,父母對她期望很高,為她請老師教導(dǎo)經(jīng)史子集,讀書過目不忘,有“女諸生”美譽,“諸生”即為受過傳統(tǒng)儒家教育,工于經(jīng)史的生員,可見徐氏才情很高。

徐氏自幼被朱元璋定為兒媳婦,對象是燕王朱棣,徐氏自幼被選入宮中,侍奉在馬皇后身側(cè),十二歲時,陪伴朱棣身側(cè)。

朱棣就藩北平時,徐氏幫助朱棣管理內(nèi)務(wù),井然有序,在朱棣登基后,詔冊里就有夸獎徐氏的話語,“內(nèi)助藩國二十余年…家政輯寧”等句,被朱棣視為賢內(nèi)助。

朱棣靖難之變時,朱高熾留守北平,北平保衛(wèi)戰(zhàn),徐氏由于出身將門,耳濡目染,臨危不亂,親自上城墻督戰(zhàn),而且決策都是出自徐氏之手,相當于留守軍隊的總指揮,由于她的沉著冷靜,應(yīng)對得當,擋住了李景隆的進攻,支持到朱棣大軍回師時刻。

朱棣登基后,徐氏輔佐君王,時刻提醒朱棣任人唯賢,而且對朱元璋的幼女安慶公主親自扶養(yǎng)。

徐氏自幼被馬皇后教導(dǎo),根據(jù)馬皇后的教誨并加以補充,寫成一部《勸善書》,并且刊印成冊發(fā)行,還被錄入《永樂大典》。

徐氏在永樂五年,1407年七月去世于南京,謚號“仁孝皇后”。

第二:二女徐氏

早年事跡不詳,嫁給了朱元璋第十三子朱桂,徐氏和朱桂在建文帝登基后,因為獲罪被,朱桂性格暴躁,好搶財物,被廢為庶人,應(yīng)該是建文削蕃的開始,朱棣登基后,恢復(fù)爵位。

明史記載,徐氏是個驕橫的妒婦,還對受到代王寵愛的侍女進行迫害。

《明英宗實錄卷八十一》:(正統(tǒng)六年七月)己酉,代王桂寵其侍女榮花、菊花。妃徐氏妒之,糞其鼻口,漆其身成癩,已而傅藥潰爛之。

《明宣宗實錄卷二十八》:(宣德二年五月)甲辰,代王妃徐氏薨。妃,故中山武寧王達之女。

正統(tǒng)六年是公元1441年,宣德二年是公元1427年,徐氏迫害朱桂寵妾榮花以及菊花時,王妃徐氏已經(jīng)去世了,相隔十四年,難道徐氏還陽了迫害的,徐氏善妒這事存疑!

徐氏以及兒子朱遜煓被朱桂趕出了王府,由于史籍記載混亂,就不再贅述了。

第三:徐氏

她的事跡不詳,嫁給了朱元璋第二十子安王朱楹。

因為在永樂十五年,1417年,安王朱楹薨逝,年35歲;史籍記載安王沒有孩子,所以徐氏和安王自然也沒有后代,封國被除。

景泰五年(1454年),朱沖秌遂乞承安王祀。朱沖秌,明太祖朱元璋孫子,韓憲王朱松庶出第二子。

第四:四女徐妙錦

在《罪惟錄》中徐妙錦是中山王徐達的第四女,1380年出生,1440年去世,六十一歲。

徐妙錦早年事跡不詳,建文帝時期,她看到二姐被逮捕的事情,產(chǎn)生了不嫁人,孤獨終老的想法。

靖難之役發(fā)生后,朱棣當皇帝,朱棣非常中意徐妙錦,欲聘立為皇后,這事怎么看都有點假,因為第一朱棣和徐達長女先結(jié)婚,感情不錯,是正牌王妃。第二假如真有這事,朱棣還不被大臣們“口誅筆伐”啊,本來皇位得來就不是正統(tǒng),再不把王妃立為皇后,也說不過去。何況當時的徐妙錦已經(jīng)快要三十歲了。此記載徐妙錦沒有答應(yīng)朱棣后,削發(fā)為尼。

明·陳璉《琴軒集》有《中山武寧王第三女徐氏壙銘》也有徐妙錦的記載,明仁宗朱高熾是徐妙錦的外甥,登基八個月后去世,1425年是明仁宗最后的一年,徐妙錦被朱高熾詔到北京,飲食按照公主待遇,并且鄒中使護送,后又派人護送回到南京,洪武庚申六月初三其生之辰,正統(tǒng)五年正月初六以疾卒,壽六十有一。這里的記載中沒有當尼姑。

徐達孫子輩

徐達的孫子輩,兩位孫子襲爵國公爵位。

其中有個孫子徐欽,因為父親是建文帝朱允炆的鐵桿支持者,所以被朱棣針對。

孫子徐景昌是承襲徐增壽的定國公爵位,因為父親徐增壽在靖難之變前后,為朱棣通風(fēng)報信,泄露京師南京的兵力部署情況,被朱允炆斬殺,后被朱棣追贈為定國公,爵位可以子孫世襲,這樣以來,徐達后代就有兩個國公爵位可以世代相傳。

第一位:徐欽

他是徐達的長子長孫,徐輝祖的兒子,徐輝祖因為是建文帝朱允炆的親信,也是朱允炆的鐵桿支持者,靖難之役時,抵抗朱棣大軍,朱棣登基后,徐輝祖不支持朱棣,被囚禁至死。

徐欽是在1407年父親去世后,朱棣以“中山王徐達不可無后為由”,同年七月,讓徐欽繼承魏國公爵位。其年八月徐欽皇后姑姑去世,有可能是徐皇后的死前求情緣故,徐欽才能繼承。

徐欽因父親的緣故,被朱棣找后帳,總是被針對。

第一次被針對,是在永樂九年,朱棣以徐欽嬌縱為由,勒令回家讀書,其年大約二十二歲左右。

《明史·徐欽傳》:九年,欽與成國公勇、定國公景昌、永康侯忠等,俱以縱恣為言官所劾。帝宥勇等,而令欽歸就學(xué)。

第二次被針對,被削爵位,1421年,徐欽到北京城朝見明成祖朱棣,因為沒有得到朱棣的詔令,而擅自回家,所以被朱棣削去爵位,發(fā)配老家鳳陽。

明仁宗繼位后,1424年,徐欽魏國公爵位被恢復(fù),同年十一月徐欽去世,而明仁宗在第二年病逝。

第二位:徐景昌

徐景昌繼承的是父親被追贈的定國公爵位。

他是徐達之孫,徐增壽之子。

他父親曾幫助朱棣三個兒子逃命,朱元璋忌日時,因為有人建議把他們?nèi)齻€扣留,他父親幫忙,朱棣三個兒子才逃跑成功,后又給朱棣傳遞京師南京的兵力部署情況,被人告發(fā),在朱棣攻進城門后,朱允炆詢問其父徐增壽,他竟然無言以對,被朱允炆一劍斬殺。

朱棣感念徐增壽的功勞,一開始追贈武陽侯,永樂二年,追贈為定國公,此時徐達后代有了兩個國公爵位世襲。

《國朝獻徵錄》:次增壽當太宗皇帝靖難之際,有翼戴功,而竟死非命,初追封武陽侯,進定國公,謚忠愍,公其嫡嗣也,時年十五,召見賜名景昌,遂命襲爵定國公。

朱棣召見徐景昌時,其年才十五歲,景昌還是朱棣給賜的名。

徐景昌自幼聰明好學(xué),受父親余蔭,被朱棣看重,永樂四年,被朱棣任命掌管左軍都督府,他伯父徐輝祖曾經(jīng)掌管中軍都督府,父親徐增壽曾經(jīng)任職右軍都督府左都督。

永樂十三年,朱棣到達北京,徐欽以公事入見,奏對得體,被朱棣賜御馬三,疋鈔六萬緡。

永樂十七年,管理修建鳳陽皇陵、宮殿,這個管理工作,一般是皇室的親信才能任職。

永樂十八年,徐景昌護衛(wèi)明仁宗朱高熾入朝。

洪熙元年(1425年),徐景昌被明仁宗朱高熾任命命掌管行在后軍都督府。同年母親去世后,丁憂。

1426年,因為明仁宗之做了八個月的皇帝,就因病去世,明宣宗繼位,朱高煦造侄子的反,這樣的情況下,徐景昌被起復(fù),明宣宗朱瞻基親征,徐景昌留守北京。徐景昌被三代皇帝信任有加。

此后,徐景昌曾三次隨王保駕,跟隨皇帝巡邊。

明英宗正統(tǒng)四年,徐景昌去世,時年五十歲。

徐欽繼承的是徐達的國公爵位,三代魏國公:徐景昌是繼承的徐增壽定國公爵位,是二代定國公。這兩個堂兄弟,不同命,徐欽被朱棣針對,徐景昌被三代皇帝信任。

徐達四世孫輩

徐俌為第六代魏國公,是徐達的四世孫(玄孫),徐輝祖的曾孫。

其中在徐達曾孫一輩,兄死弟繼(徐欽子徐顯宗為第四代,徐欽子徐承宗為第五代,徐顯宗二十三歲去世)。

徐俌傳承世系為徐達、徐輝祖、徐欽、徐承宗、徐俌。

徐俌,別名徐偁,字公輔,1450年出生,當時正是明代宗景泰元年。

十五歲襲封魏國公,其時為明憲宗天順八年,1464年。

1479年,出掌南京左軍都督府事,每年定期奉祀孝陵。(徐達后代都是在左右都督府,以及中軍都督府任職,被皇家信任)

弘治九年,1496年初,徐俌改掌南京中軍都督府事,當時駐守南京的成國公朱儀逝世,明孝宗在同年三月,任命徐俌接任南京守備,并掌南京中軍都督府事,大權(quán)在握,期間出了一件對朝廷官員來說,變化非常大的一件事。

《明史·徐俌傳》:南京守備體最隆,懷柔伯施鑒以協(xié)同守備位俌上。俌不平,言于朝,詔以爵為序,著為令。

徐俌本來是國公爵位,地位非常高,又是軍方長官,南京守備地位非常尊崇,到了

徐俌接任時,協(xié)同守備懷柔伯施鑒的地位確在徐俌之上,于是心里有怨氣,憤憤不平,就向朝廷控訴這件事,結(jié)果是明孝宗特別下詔,規(guī)定南京諸守備勛臣以爵位高低為次序。

1499年,給事中胡易、御史胡獻借災(zāi)異(自然災(zāi)害或自然現(xiàn)象,自然現(xiàn)象在古代很忌諱)上疏觸怒孝宗,被下獄貶謫。徐俌知道消息后,上書朝廷請求寬赦二人。

因為為兩人求情的事情,1500年七月,確實發(fā)生了自然災(zāi)害,請求辭去守備官職,明孝宗只是同意他辭去守備,但是仍然命他掌管南京中軍都督府事。同年十二月,又請辭軍職,專職奉孝陵祭祀,明孝宗只允許他改任南京左軍都督府事,其實轉(zhuǎn)來轉(zhuǎn)去,一直是在南京軍職流轉(zhuǎn),祖上都曾任職過,這跟世襲多少有點區(qū)別。

正德五年,明武宗時期,距離上一次辭官已經(jīng)十年了,這一年他以年老為由再一次辭官,明武宗沒有答應(yīng),反而對徐俌恩尚,特地加授為太子太傅。

第二年,1511年,南京守備、成國公朱輔告老致仕,徐俌再次出任南京守備,兼掌南京中軍都督府事。

徐俌的老丈人、成國公朱儀守備南京長達三十年(徐氏為朱儀的長女,等魏國夫人)。朱儀逝世后,由女婿徐俌接任南京守備,這件事成為明朝“婦翁與婿同在大位”的一樁盛事。

1517年,徐俌在南京病逝,六十八歲。

徐俌歷仕三朝,可謂三朝元老,兩次出任南京守備,雖然為了避嫌,多次辭官,但是擱不住皇帝不讓辭官,而且信任有加。他做官五十年,官聲很好,又以孝順著稱。

第七代魏國公爵位是孫子徐鵬舉襲爵,因為祖父徐俌于正德十二年七月去世的,而父親徐奎璧早亡 ,所以長子長孫徐鵬舉,在正德十三年繼承魏國公爵位,而沒有被徐俌的其他兒子繼承。

徐俌的家庭主要成員

長子徐璧奎,先于徐俌一年逝世。

次子徐應(yīng)宿,官至錦衣衛(wèi)勛衛(wèi),早逝。

幼子徐天賜,官至南京錦衣衛(wèi)指揮僉事。

長女徐氏,嫁襄城伯李輔。

次女徐氏,嫁鎮(zhèn)遠侯顧溥。

三女徐氏,嫁南京刑科給事中史后。

四女徐氏,嫁南京錦衣衛(wèi)指揮王漢。

五女徐氏,嫁南京濟川衛(wèi)指揮楊武。

幼女徐氏,嫁云南鎮(zhèn)守金齒都督沐崧

另一支定國公爵位世襲,徐達兒子徐增壽是第一代定國公,第二代為徐增壽之子徐景昌,第三代為徐景昌之子徐顯忠,第四代為徐顯忠之子徐永寧(1504年去世)

第七代魏國公徐鵬舉

徐鵬舉是明初第一功臣魏國公徐達的后裔,魏國公徐俌之孫。

據(jù)傳被人們稱為“草包國公”。

他的魏國公爵位直接從爺爺手里繼承的。

他的傳承世系徐達、徐輝祖、徐欽、徐承宗、徐俌、徐鵬舉(第七代魏國公)。

魏國公爵位在徐達曾孫輩時為兄死弟繼。徐鵬舉加上又是從爺爺那里繼承的,因為父親早亡,爺爺死時,父親徐奎璧已經(jīng)去世。導(dǎo)致徐鵬舉直接從爺爺那里繼承魏國公爵位。

徐鵬舉出生在南京,一直在南京居住,爺爺1517年去世,他在1518年繼承魏國公爵位。

他的做官經(jīng)歷跟爺爺徐俌相仿。

1521年,守備南京,兼掌中軍都督府事。

1525年八月,加太子太保,統(tǒng)領(lǐng)中軍都督府。

1538年,再次擔(dān)任南京守備。

從徐鵬舉的履歷來看,跟爺爺確實有點相仿,因為這爺孫兩個都在南京守備任職兩次。

徐鵬舉的原配張氏早亡,沒有子嗣,但是有妾室生的庶長子徐邦瑞,而徐鵬舉又喜歡另外一個妾室鄭氏,經(jīng)過枕頭風(fēng)的作用,愛屋及烏,想要把鄭氏所生的兒子徐邦寧繼承爵位。

按當時的制度是不被允許的,徐鵬舉就找關(guān)系拖門路,找到當時內(nèi)閣首輔嚴嵩的兒子,請他幫忙把鄭氏封為魏國夫人,還想把徐邦寧送到兵部學(xué)習(xí)謀略兵法。

當時的兵部尚書是劉采神,知道來龍去脈后,嚴詞拒絕,并且訓(xùn)斥了一頓,“立嗣應(yīng)該立長子,你既然喜愛小兒子,就應(yīng)該把他安排在一個安穩(wěn)的位置上?!毙禊i舉沉默不言。他就把兩個兒子都送去學(xué)習(xí)深造。

這事根本沒有停止,徐鵬舉又找到了劉伯溫的后代誠意伯劉世延,送了大量金銀珠寶,跟他商量廢長立幼的事兒。

劉世延做事很小心,怕被抓到把柄,因為這事牽扯到禮部,他就寫了一封密信給禮部的祭酒姜寶,說徐鵬舉的兒子徐邦寧當襲封爵位,而姜寶對于這種事情,猶豫不決,這是違反公序良俗的!打破傳統(tǒng),要被口誅筆伐的!

徐鵬舉的長子徐邦瑞也在行動,他賄賂了一個叫鄭如謹?shù)闹?,而且還收了徐邦寧的賄賂,這事被劉世延知道了,這還能行,這家伙兩邊拿好處,事發(fā)以后,都得被牽連,于是就通知了姜寶并且告誡了他,姜寶就通知了下面的人不要接納徐邦瑞,事情還是被揭露了出來。

有個副使叫馮謙的人,把鄭如瑾和徐邦寧勾結(jié)的事情公之于眾,還捎帶上了姜寶,畢竟姜寶沒有收受賄賂,驚慌失策之下,趕緊上書彈劾鄭如謹,這件事最后的結(jié)局是鄭如謹被罷官,徐鵬舉罰俸一月,剝奪鄭氏的魏國公夫人的稱號。

在徐鵬舉死后,最終徐邦瑞繼承爵位,徐鵬舉兒子徐邦寧和母親,竹籃打水一場空。

這在古代違反公序良俗的事情,最終以失敗告終,魏國公爵位還是被庶長子繼承,廢長立幼的想法失敗的很徹底。這樣的大戲在史書上可是不多見的!

隆慶四年,1570年二月初三,徐鵬舉去世,五十二年歲 。

徐鵬舉的草包國公是怎么來的?

據(jù)傳徐鵬舉守備南京時,振武營發(fā)生兵變,他狼狽逃走,沒有一點徐達后人的風(fēng)采,被作亂的士兵呼為草包,草包國公就是這么來的。

振武營是南京尚書尚書張鏊,為了抵御海上倭寇而召募的一支部隊,因糧餉問題,引起軍士怨憤,發(fā)生了振武營士卒嘩變,侍郎黃懋官被殺。徐鵬舉就是在這種事情下逃跑的,所以被軍士譏諷為草包國公。

徐達后裔,第七代定國公徐文壁

徐文壁是徐達的后裔,徐達兒子徐增壽定國公一脈的后人。

徐增壽在建文帝時因和朱棣暗通款曲,通風(fēng)報信,為朱棣的登基做出了巨大貢獻,后被建文帝朱允炆一劍斬殺,明成祖朱棣即位后,感念徐增壽為自己付出了生命的代價,追贈徐增壽為定國公,于是命徐增壽的子孫世代襲封定國公爵位。

定國公爵位世系:徐達兒子定國公徐增壽、徐景昌徐顯忠、徐永寧、徐光祚(徐永寧之孫),徐延德、徐文壁(第七代定國公)。

徐文璧,父親徐世英,爺爺徐永寧,他的生年不祥。

徐文壁進入官場,在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二月,他是以“應(yīng)襲”勛衛(wèi)身份進入的官場,并且兼領(lǐng)紅盔將軍侍衛(wèi),比一般人的起點高多了。

徐文璧在隆慶二年(1568年)三月,襲封定國公爵位(第七代定國公)。食祿二千五百石。

此時正處于明朝中后期,土地兼并的厲害,當然作為世襲的勛貴,明朝開國第一元勛徐達的后裔,自然也是土地很多,到了定國公徐文壁這一代,土地在當時的勛貴當中,排名第二,僅次于成國公朱希忠,徐文壁擁有土地五百多頃,朱希忠擁有土地一千三百頃。這是隆慶二年十二月(1569年1月)經(jīng)過朝廷的調(diào)查,得出的結(jié)果。

1570年,韃靼內(nèi)部出現(xiàn)了問題,首領(lǐng)掩答的孫子那吉,到大同邊界要求見巡撫,并且投降明朝。為此掩答要求歸還孫子,展開了談判。

1571年,在內(nèi)閣大臣高拱和張居正的策劃下,加上地方上的總督王崇古上書,“議通貢市,休息邊民”,條陳封貢八事,明穆宗為此召開廷議,徐文壁等二十多人,都同意此事,史稱掩答封貢,結(jié)束了明朝與北方將近兩百年的敵對態(tài)勢。

作為徐達的后裔,定國公一脈的第七代顯貴,明神宗繼位后,由于徐文壁辦事小心謹慎,對皇室有敬畏之心,深受明神宗信任。

明神宗繼位后,讓徐文壁改為掌管后軍都督府事,明朝五軍都督府之一。成為神宗朝“班首重臣”。

明神宗還屢次讓徐文壁代為郊天,這是古代重大的祭祀活動,可見徐文壁受信任程度。郊天是在郊外祭拜天帝,皇帝授命于天,所以說對天帝的祭祀活動是非常隆重的,而徐文壁多次代替皇帝祭祀,說明非常受信任。

明神宗執(zhí)政后期,因為長期的黨爭,導(dǎo)致朝政日益腐敗。

明神宗強征礦稅是在位期間的一大詬病,作為皇帝,他和皇室大肆侵占土地,以采木、燒造、織造、采辦為名搜刮民財?;实坶_始與民爭利,也是皇室衰落的開始,使得明朝逐漸走向衰亡的大趨勢。

相反的是,東北地區(qū)的滿族正開始崛起,1619年,薩爾滸之戰(zhàn)被努爾哈赤擊潰,象征著明朝從此轉(zhuǎn)為戰(zhàn)略防御態(tài)勢。

徐文壁看到皇帝如此做派,上書申請罷免礦稅,以及申請釋放被逮捕的官員。而且更是冒著被皇帝反感的壓力,建議明神宗提早立皇太子。

徐文壁晚年更是深受榮寵,在去世前,1602年正月,明神宗特賜徐文壁的父祖三代誥命,六月徐文壁去世,到此時徐文壁襲爵定國公已經(jīng)三十五年,九月,追贈特進光祿大夫、柱國、太師兼太子太傅,謚號“康惠”。

明朝《謚法》稱:溫良好樂曰康,施勤無私曰惠。

從謚號來看,皇帝對他死后的態(tài)度和評價非常高。

徐文壁兒子徐廷輔,官至勛衛(wèi)兼領(lǐng)紅盔將軍侍衛(wèi)。病逝于徐文璧之前,追贈定國公。第八代定國公爵位所以被孫子徐希臯繼承,此時已到明末,崇禎朝1630年去世。


徐達后裔在明末

第一:徐達家族長子一脈,魏國公爵位繼承的后裔子孫

明末魏國公爵位傳到徐弘基時,已經(jīng)是第十代魏國公,魏國公徐維志之子。

徐弘基傳承世系,徐達、徐輝祖、徐欽、徐承宗(兄徐顯宗死,弟徐承宗繼)、徐俌、徐壁奎(死于徐俌之前,爵位孫子繼承)、徐鵬舉(徐俌之孫)、徐邦瑞、徐維志、徐弘基。

徐弘基為徐維志之子,1595年七月,襲爵魏國公,僉書南京軍府。

1607年,擔(dān)任南京守備,主要是協(xié)同守備,后又掌管后軍都督府。

1609年,四月,提督操江。

1621年,以疾病為由辭官,加太子太保。

1641年,再次擔(dān)任南京守備,加太傅。

1644年,去世,謚號莊武。這一年,吳三桂放清軍入關(guān),投降清朝。

徐弘基曾經(jīng)率領(lǐng)大臣們迎接福王朱常洵于江浦,朱常洵在李自成攻陷洛陽是被殺。

明安宗朱由崧(朱常洵之子)繼位后,徐弘基奉命祭告明孝陵,又上疏:固民心,擇首輔、選名將、議戰(zhàn)守、嚴賞罰。

徐弘基曾推薦熊明遇、張捷;但是和馬士英、阮大鋮不和。

兒子徐文爵,在南京城破時,才十五歲,倉皇逃亡,被族人護送到吳江袁嵩家,得到豪紳們的支持,想要圖謀反清復(fù)明,事敗不屈而死。

兒子徐胤爵(允爵),襲魏國公,與趙之龍等人降清。這一次明朝初期勛貴后代,大部分都投降了清朝,其中還有一個永昌侯徐宏爵,應(yīng)該是徐達的后人,具體是誰的后代不得而知,不僅僅是徐達的后人,還有好多明初勛貴的后人,項城伯常應(yīng)俊,靈壁侯湯國祚等。

《清史稿·趙之龍傳》節(jié)選:與魏國公徐允爵,靈壁侯湯國祚,永昌侯徐宏爵,項城伯常應(yīng)俊等迎降。

侄子徐仁爵,在臺州擁戴魯王朱以海監(jiān)國,被封為定南伯。1654年與張名振攻打崇明島,戰(zhàn)敗后,死于大海中。

第二:徐達兒子徐增壽定國公后裔

徐允禎傳承世系,徐達(魏國公、追贈中山王)、徐增壽(定國公一代)、徐景昌、徐顯忠,徐永寧、徐世英(死在徐永寧之前,爵位被兒子繼承)、徐光祚(徐永寧之孫)、徐延德、徐文壁、徐希(徐希皋)、徐允禎。

崇禎三年(1630年),徐允禎,承襲定國公爵位,祿二千五百石。

崇禎十六年,加太子太保。

李自成1629年,崇禎二年起義,崇禎十七年三月十九,兵部尚書張縉彥主動打開正陽門,李自成由太監(jiān)王德化引導(dǎo),從德勝門入,德勝門就是徐允禎打開的,可惜最后還是被李自成處死了。

縱觀大明朝徐達的后裔,總共有兩個國公爵位世襲,一為徐達的魏國公爵位,一為徐達兒子徐增壽定國公爵位。兩個國公爵位世代相傳,魏國公爵位徐達為朱元璋建立明朝而得到的,定國公爵位是徐達兒子徐增壽為朱棣暗通款曲通風(fēng)報信,被朱允炆一劍斬殺,死后被朱棣追贈的,為朱棣靖難之役后成功登基得到的!

整個大明朝期間,魏國公爵位一脈,爵位世襲由長子徐輝祖一脈世傳十一代,定國公爵位一脈相傳九代。明末徐達后裔有的為大明盡忠反清復(fù)明,與國同休;有的順應(yīng)潮流投降清朝,沒有做到與明朝同休,不勝唏噓!

在整個徐達家族中,肯定不止這些人,由于史料不詳,所以不被人所知。


揭秘魏國公徐達,及其后代子孫,在明朝留下的歷史痕跡的評論 (共 條)

分享到微博請遵守國家法律
随州市| 和林格尔县| 五指山市| 陕西省| 云南省| 常宁市| 克拉玛依市| 石屏县| 上犹县| 临沭县| 姚安县| 建水县| 广饶县| 陈巴尔虎旗| 石景山区| 田东县| 龙川县| 涡阳县| 明水县| 眉山市| 宜章县| 通州市| 城市| 江源县| 新泰市| 武隆县| 图木舒克市| 乡宁县| 石景山区| 自贡市| 塘沽区| 山东省| 郧西县| 十堰市| 临沭县| 江川县| 商洛市| 浮山县| 平谷区| 子洲县| 城口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