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吃街
學校文科圖書館北面有一條小路,沒有起名字,只是因為有早市和夜市,大家便叫它小吃街罷了。街道寬度是允許車輛通過的,但是常年被路樁攔著。
小吃街是東西走向的,長度大約也就五十來米,每到晚飯時間,陸陸續(xù)續(xù)就有一些小吃攤冒出來。晚上六點到十二點是這條街最熱鬧的時候,有不少同學從圖書館里出來之后,不樂意去食堂,就到小吃街上買一些煎餅、涼面之類的充饑。總的來說,小吃攤的生意還算紅火。
小吃街兩側是綠化帶,種著四季青灌木。常年的煙熏火燎,使得灌木叢都裹上了一層油脂,白天路過的時候都能聞到“小吃街的味道”,包括柏油路面上也被熏黑了。五次三番從此處路過時,總會看到女生們面露難色,一路小跑溜邊兒穿過;后來,寧可繞遠路也不愿靠近這里了。
學生們步行上學必須通過的十字路口就在小吃街的東側,此處的紅燈格外漫長,學生需要等待將近兩分鐘,這就給小吃街的早市帶來了極大的收益。早上“闖早八”——需要趕早上八點第一節(jié)課——的學生,就選擇在這個十字路口買些包子和豆?jié){,在他們的觀念里,這比繞遠去食堂可以節(jié)省出來十分鐘的時間賴床。
開設小吃攤的大多是從周邊鄉(xiāng)村來的村民。這些村民是很辛苦的,在這寸土寸金的城市里,只能在幾公里外找一間便宜房間合租用來夜晚睡覺;白天把小吃攤推到一個隱蔽的角落,躺在路邊的人行道上小睡一覺。年輕人講舒適,講營養(yǎng),床板要多軟多硬,油脂、碳水要攝取多少,這些村民一年到頭睡不上安穩(wěn)覺,有什么吃什么,也照樣活。
后來有一次嚴查無證經營,從那以后,小吃街就再也沒有喧囂和熱鬧了。好幾次,我的朋友跟我感嘆:“好懷念小吃街,想再吃一次?!蔽艺f:“對我來說,小吃沒了,小吃街才終于是一條人能走的街?!?/p>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