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哲學》——編者序
【本文轉(zhuǎn)載自三聯(lián)書店1978年 僅供學習參考】
編者序
? 哲學就在人的生活中,每人都有他自己的哲學,本沒有什么神秘的,不過因為多數(shù)的哲學家都是用高深的詞句來談哲理,所以使一般人反糊涂起來,以為哲學太艱深難解了,沒有方法可以和它接近。這種錯誤的觀念,似不能不說是由過去談哲學的人所造成的。
? 通俗化的《哲學講話》的出版,是《讀書生活》最初的收獲。
? 這本書是用最通俗的筆法,日常談話的體裁,溶化專門的理論,使大眾的讀者不必費很大氣力就能夠接受。這種寫法,在目前出版界中還是僅有的貢獻。
? 大眾文學和大眾科學的呼聲,我們已經(jīng)聽得很久了,這是反映著客觀的需要。中國方塊文字的困難,以及文化水準的低下,使一般人都切望著通俗著作的出現(xiàn)。然而,要緊的是著作者是否肯努力來做這種工作。作者們做慣了高深的學術(shù)論文,臨到這時,不免多少有點躊躇?!巴ㄋ谆遣皇强赡苣兀俊贝蠹叶荚趹岩?,有的人甚至于認為通俗化無論如何做不到,要通俗,就會流于庸俗。
? 《哲學講話》的作者不顧一切的懷疑,努力寫成了這本書。這是初試,當然我們不能說它已經(jīng)做到了理想的大眾讀物。但普通哲學著作的艱深玄妙的色彩,至少已經(jīng)在這本書里掃除干凈了。這里的哲學,已經(jīng)算是一般人可以懂得的哲學,而不是專門家書齋里的私有物了。
? “通俗會流于庸俗”的懷疑,在這里也得到了一個反證。把正確的理論通俗化,只要理論不歪曲、不錯誤,是決沒有庸俗的危險的?!坝顾住眱勺值囊馑?,本來是指流俗的、淺薄的、錯誤的見解,并不是說用語淺顯,就會庸俗起來。這本書就是明證。它的用語和表現(xiàn)方法,在那喜歡自炫高深的學者們看來,也許真是不屑一顧,但要使大眾能夠接受,卻不能不如此。從前的人也看重“出淺入深”的寫法,這本書的寫法,還不是“出淺入深”的一種么?不過它的形式更近于大眾的日常生活罷了。
? 尤其值得特別一提的是這本書的內(nèi)容,全是站在目前新哲學的觀點上寫成的。新哲學本來是大眾的哲學,然而過去卻沒有一本專為大眾而寫的新哲學著作。這書給新哲學做了一個完整的大綱,從世界觀、認識論到方法論,都有淺明的解說。自然,因為要節(jié)省生活忙的讀者的精力時間,篇幅不能過多過長,大部分是正面的敘述,對于新哲學的反對方面的批評,比較少一點,并不是讀了這本書,就可以一切都完全了解。但正因為如此,才使這本書成為很好的入門書。讀者由這里把握到新哲學正面的全貌,確立起正確的觀點,然后才好作更進一步的高深的研究。
? 作者對于新哲學中的許多問題,有時解釋得比一切其他的著作更明確。雖然是通俗化的著作,但也有許多深化的地方。尤其是在認識論方面的解釋,如哲學何以有黨派性的問題,如“變革的實踐”何以能成為真理標準的問題,我們看了高深的著作,有時還覺得不很明了,在這本書里,卻很簡明、很深刻的解釋出來了。
? 作者對于新哲學的理論系統(tǒng),也不是完全照抄外國著作的。在許多地方,他顯然很用了些心力,使理論的前后有更自然的連貫。例如通常的著作都把目的性和因果性連在一起敘述,本書卻使它歸入可能性和現(xiàn)實性的一節(jié),作為全書的最后的結(jié)束。這一方面因為可能性和現(xiàn)實性是和人類的活動、人類的目的實現(xiàn)有直接關(guān)系,這樣連系起來是很自然的;另一方面,把人類的目的活動列在最后一節(jié),可以使全部哲學的理論直接轉(zhuǎn)入“變革世界”的實踐問題上去。新哲學的“重要問題就在于改變世界”,所以這里的敘述秩序是最適當?shù)摹?/p>
? 因此,這一本通俗的哲學著作,我敢說是可以普遍地做我們?nèi)珖蟊娮x者們的南針,拿它去認識世界和改變世界。
?
李公樸 ????????
一九三五,一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