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單聊聊]如今的學生為什么怎么累
??在文章開始之前,其實我很清楚,原意點進來了解的讀者大概率是深陷于其中的學生,或是不忍世間疾苦的活生生的人 ??我希望,在看完這篇文章后,你不必再深陷于迷茫中,于混沌中探尋出屬于自身的意義,而不是因為絕望而郁郁寡歡 ??相信我,如今學生絕大部分因為絕望而感到的漆黑,實際上是因為內在映射出了外界的環(huán)境,假如你一直陷在這個泥潭中,那么你將一直映射絕望,最終導致迷途時不自知的悲劇發(fā)生 ??相信你自己,換個思維與環(huán)境,或許就會好起來 ??那么,文章正式開始 ??首先,假如可以的話,我希望你能自主的思考接下來的倆道問題,這很重要,有助于你分清楚內在與外在 ??[感知你目前所處的環(huán)境,感知觸覺帶給你的反饋] ??????[詢問自身,你的理想/目標/計劃,究竟是什么] ??好,假設你已經有了答案,那么先藏在心底 ??=========1.1:伊始·自主權與掌控欲 ??當人類初次脫離了母體(母親),作為僅有最基本的生物本能的嬰兒誕生于世間時,其自然不具備完全的自理能力,而近乎完全的依賴于生物本能 ??因而,在這段時期,自然應該由擁有健全意識的成人負責撫養(yǎng),剝奪掉孩童行為權利上部分的自由以用于保障嬰兒安全——反之的后果應該相當明顯 ??盡管如此,但是這種犧牲孩子自由的行為不應該持續(xù)太久,并且應該隨著年齡的增長而逐漸減弱 ??因為人思維與行為上的囊括范疇必然隨著其[知識]的增長而不斷膨脹,并隨著這種膨脹而最終塑造成為與其父母截然不同的[人格] ??即:性格實際是社會環(huán)境的產物 ??而在孩童逐步擁有了性格與個性后,上述所說的[犧牲孩童行為上的自由以用于保障]的行為便會逐漸轉變?yōu)椋蹌儕Z孩童的自主權] ???????即:[掌控欲] ??而掌控欲本質上是相當僵死且貪婪的認知,因為在這種觀念下,所謂生命(包括寵物),實際上,不過是一個標注著[預期價值]的游戲道具 ??假設這個道具創(chuàng)造出了遠超預期的價值,那么就是[ta的運氣好]亦或是[其理所應當的不勞而獲],而不是這個“道具”的努力導致的結果,隨即便肆意的竊取了生命的勞動成果 ??而在這個階段,生命將不再被稱之為生命 ??比如說: ??“我每天好吃好喝的養(yǎng)著你,你怎么就不能努努力,考上個一百分呢?——怎么就考了99.5?那0.5分呢?被你吃了?——考一次100分就滿足了?你要是能考上一本…” ??或者說: ??“你也老大不小了,趕緊找個男/女朋友吧——你都快三十的人了!必須找個對象!不然就…——你為什么非得那么挑呢?找個能吃飯的不就完了,媽/爸還等著抱孩子呢” ??這種類型的,均屬于僵死的自主權剝奪,本質上不過是人物A對人物B抱有剝xue性質的幻想,期望著人物B能夠拉扯著ta實現ta預定好的目標 ??或許是實際的階級跨越,又或是封建的規(guī)訓——娶妻生子 ??由于人類的認知終其是由社會環(huán)境與其賦予的經驗所塑造的,因而老一輩的通常拘泥于娶妻生子、養(yǎng)兒防老這類相對的因為時代問題而導致因素殘缺、不適用的思想 ??新一輩同樣存在類似的掌控欲問題,只是因為時代的變遷,而轉變?yōu)榱似渌男问???但是很可惜,我們相當數量的孩子自出生開始便極少能夠擁有自主權,至少在我的調研中,相當數量的孩子自幼兒園開始,甚至一直到了大學、畢業(yè),都仍然被社會、家庭等多方面的剝奪自主權 ??補充: ??如今學生的[自我],實際上是在無數的剝奪與閹割后所剩下的碎片中組成的意識體,而倘若要逃離這樣的掌控欲,首要是先認知到自身[自我]的殘缺,從而感知到剝奪與閹割的行為 ??(補充:閹割同時會塑造秩序——行為禁止) ??換而言之,所謂的[逃離],實際上是意識體在無意識的抗拒這樣的掌控欲,但是這種逃離永遠也無法解決根本上的問題,也無法做到安撫創(chuàng)傷的作用 ??因而,其必然只局限于[鎮(zhèn)痛劑]的效果 ??而真正有效的、不局限于麻痹作用的抵抗,則是必須反抗他人基于某種關系(宗教/血親/大家長)而向你灌輸的某種迂腐的、過時封建的、缺乏生命力乃至是完全錯誤的意識形態(tài) ??絕對不能將這種抗拒直接投射至這個完整的人身上 ??因為ta既然生存于這個時代,那么其自然契合于當代的思維,而你在面對這部分你所認同的觀念時,必然會導致你抗爭意識的迷失,以及一定程度的自我懷疑 ??=========2:1:教育本身的壓力 ??或許曾有人反駁說: ??“學習能有什么累的?” ??“學生的義務就是學習” ??那么我只能說,前者是不過是純粹的觀望者(沒有參與或觀察過現代教育)或是病癥者(深陷在病癥中,被壓迫,卻從壓迫中倒錯出快感的人) ??而后者,就是值得批判的利用[學生的義務就是學習]這句話其中的正確性,用于混淆視聽并試圖洗白如今教育繁重性的壞人 ??至少在我的調研中,就以武漢某學校的學生舉例 ??作為尚且稚嫩的初中生,每周平均到每天大約有4種課(每天大約7-9門),其中語文通常為1-2頁卷子,數學2-4頁,英語3頁,歷史/生物/地理/其他約2頁 ??不只是這些,學生還需要另外的刷題,還需要去自習和輔導,有些甚至還需要去補習班(音樂班這類興趣班) ??這些學生,近乎每天都維持著折騰到十二點,甚至是凌晨一點,才能完成自己的任務,然后第二天的六點多就又要爬起來 ??這樣的作息,對身體的傷害毋庸置疑 ??(正常人每天至少應該保證8小時+午休20分鐘的休息時間,而作為尚處于發(fā)育期的學生而言,休息的時間應該只多不少才對) ??盡管,在高強度的運動下,人類必須要有一定量娛樂與休息——尤其是腦力消耗較大的學生,更應該得到休息?? ??然而,學生本身并沒有真正屬于自己的時間,所有的時間都被那嘈雜而繁瑣的課程所擠占,而因為補償機制,學生自然就只能克扣自己本就稀缺的休息時間用于補償自身支出的精力空缺 ??=======2.2:思想的塑造 ??對人思想的塑造絕不是將那無數奉之為[真理]的運算公式與所謂道德強行的灌輸給ta,而應該是牽著ta的手,走在錯誤答案前,講解著他們?yōu)楹五e誤 ??或許是因為掉入坑中就會摔死、又或許是如此行事就必然導致建筑的崩塌 ??我相信,只需要將錯誤指出,再稍加引導,ta便會自然的尋找出正確的路徑,而這樣的記憶只會更加深刻——尤其是對于學生而言 ??但是如今的教育是怎樣的呢? ??其完全的脫離了生產、脫離了現實,成為了形式主義的奴仆,教育的音樂淪為了格式,繪畫淪為了公式,甚至就連mlm主義都淪為了為分數服務的神像 ??——祂所指的方向,便是正義的方向 ??掌握著神像所指方向的人有資格說這樣的話嗎? ??通過源源不斷的透支學生的精力,將宏觀上偉大的計劃作為興奮劑,輸送給個體,令其透支學習的動力,最終取得一個或許不錯的分數,步入大學 ??但是,之后呢? ??作為人類思想必要的組成元素,奠定性別意識的性教育呢?奠定平等意識的平視教育呢?用于保護自身并免于被思想霸凌的精神分析呢? ??這些都是應該在初中乃至小學就開始普及的教育,最終卻被迫的讓路于分數,最終培養(yǎng)出來的,便是在高壓之下抑制不住情緒的怪物: ??——無數只完全沒有[平等]意識的、以自我為中心、迫切的尋求著認可而不容許反駁與否定的、近乎每刻都處于瀕臨崩潰的狀態(tài)下而破壞力驚人的怪物 ??如此的教育,?必然是形式主義,打腫臉充胖子 ??==========2.3:教育的迫切 ??由于私有制的資本的介入,教育的本質便逐漸由原先契合社會主義價值觀的教書育人轉變?yōu)榱擞覂A的、為了能夠繼續(xù)開辦下去以謀取財富的流水線產出 ??(畢竟,只要學校還能開辦下去,利益者便能賺到錢) ??應試教育的漏洞在于其僵死而固定的模式,而隨著不加以管控的混沌的環(huán)境,教育的運轉必然逐步轉變?yōu)榉沼冢凵龑W率]的用于謀取私利的工具 ??——假設,某個學?;蚴菓{借著套公式般的框架、或是完全依靠死記硬背記住考核的重點,憑借這樣的方式得到了好成績,那末其升學率自然也隨之攀升 ??ta們將這樣學校稱之為[好學校] ??像這樣的“好學?!弊匀粦摣@得更多、更好的教育資源,但是在那時,國家資源匱乏,這邊的教育資源多了,自然意味著其他地方的教育資源將等比例降低 ??因而,在無序而混沌的環(huán)境作為培養(yǎng)皿的情況下,教育的環(huán)境自然愈發(fā)的惡劣,資源也愈發(fā)集中——而體現在學生身上,大抵就是所學的知識愈發(fā)的繁重,難度越來越高,而時間也越發(fā)的不夠用 ??最終,便呈現出了現世的模樣 ??毋庸置疑,我們的教育是相當擁擠的 ????在時間線上,假設絕大多數的學生都能安穩(wěn)的上到大學(實際上,如今仍有相當數量的學生止步于高中甚至初中畢業(yè)),那么學生所得到教育的時間總共不過只有短暫的15年 ??然而,在這短暫的15年內,學生卻被要求做到面面俱到——不只是要求德智體美勞面面俱到,甚至還要求在步入社會后能夠擁有思想與審美能力 ??這不可能,根本不現實 ??如今教育本身就是在削除人的個性與思想上的差異性用以換取升學率——實際上,部分學生努力學習不過是讓既得利益者能夠獲得更多的利益 ??學生的權益被剝xue成了既得利益者所獲得的資源,而學生卻幾乎什么都拿不到,相反的,既得利益者的風險卻在一定程度上被分擔到了學生身上 ??例如: ??升學率的降低意味著部分學生必然沒有完成升學,而這部分學生要么承擔被負擔的風險——有個初中高中的文憑,步入社會,要么就需要復讀或是留級這樣的措施 ??但是這樣的措施實質上不過是增加了一年被既得利益者剝xue的時限——假設其他學生被剝學的時間為15年,那么你就會被剝xue16年,甚至更多 ??那末,絕大多數學生自然的會奮力拼搏,換取好的分數,隨即拉高壓力,然后再由下一代學生奮力拼搏,然后拉高壓力… ??(雖說這種壓力有著上限,但那與學生沒什么關系) ??就這樣無限循環(huán) ??而在這樣的邏輯下,必然有相當數量的學生會因為跟不上不斷攀升的壓力而注定被拋棄,并且隨著學業(yè)壓力的不斷膨脹,這個被淘汰的數字也將逐年攀升 ??實際上,這樣的邏輯與現狀是相當畸形且不健康的,我們教育倘若要回復到健康的狀態(tài),有、且僅有倆條路可以走 ??其一:保留如今教育的總強度(即15年加一起的總知識量),但是時間線至少應該拉長至25年——并非是像現在這樣完全的沉溺于學堂中,而是介入契合社會主義價值觀的教育 ??學生18歲前的教育必須結合勞動與實踐,而滿18歲后則完全的脫離校園,參與社會勞動中,并于[無產者學堂]或[無產者俱樂部]等地完成余下的教育,并最終選擇是否參與尖端技術的教育與深耕,保障學生的休息與鞏固 ??其二:倘若教育的時間線無法拉長,那么如今教育的總強度就必須砍半,至多只能有60%的強度,其余同上,學生的休息時間與思想教育必須落實 ??注:這倆條路,無論走那條路,都必須實現教育的完全社會主義國有化,原先的升學率與分數至上的標準必須被廢除 ??教育必須涉及勞動與實踐,而不應該是停留于學校里的講堂,尤其是即將步入社會的畢業(yè)生,必須為其講解[步入社會后必要的知識] ??=========3.1:學歷的身份 ??不可否認,至少在如今,等級較高的學歷自然的意味著較好的工作與待遇 ??然而,倘若學校中教導過: ??[學生最終無論如何都必將步入社會,而作為無產者并沒有職業(yè)上的本質區(qū)別——其薪資待遇上的多與少的差異并不意味著其本質上有所區(qū)別] ??那么學生就應當明白,他們所耗費數十年心血換來的學歷,除非切實的高到了一定程度,不然在步入了社會后,其必然成為必然被剝xue的無產階級 ??——畢竟如今的教育并不會由國家包分配工作 ??[數據夸大而只用于輔助理解] ??現實中擺著一道相當簡單的數學題: ??假設一個班級中有著100名學生,其中15名學霸最終能夠成為薪資待遇不錯的公司的員工,70名普通學生會進入相對不那么好的公司,那么剩下的那一小撮學生就必然成為被淘汰的學生: ??要么徹底的失業(yè),要么就是憑借那糟糕的學歷,最終步入流水線、工廠、工地,或是其他高危險而低回報的地方工作 ??——而持續(xù)的失業(yè)狀態(tài)必然導致這部分學生或是餓死、流浪,或是妥協(xié),隨即步入流水線工廠等地工作 ??而如此鮮明的等級制教育必然導致班級中的學生自發(fā)的運動起來,所有人都不受控的、被推搡著奮力學習 ??或許分數會有所提高(雖然最后必然因為難度的加大而回落),但是薪資待遇較好的企業(yè)招聘的人數是固定的——這邊招的人多了,那么其他地方招的人自然就少了 ??為了爭奪那必然恒定為[15人]的學霸的身份,并且保障自身不至于淪為最底層的所謂學渣,學生之間的關系便自然的轉變?yōu)榱藬硨Φ母偁庩P系 ??但實際上,除非ta能夠抵達那同樣恒定人數的、并且注定了只有極少部分人能夠擠進去的T1、T0級別的高度,不然任憑學生如何努力,最終也不過是讓企業(yè)招聘而來的人更好用、像狗一樣更加卑微而忠誠的剩余價值剝xue工具 ??但是薪資待遇本身不會有任何變化 ??而這樣的現象,最終便具象為了學生口中的[內卷] ??======對教育的統(tǒng)治 ??實際上,學生與教育與社會之間的最深層級的矛盾仍舊是階級矛盾——藏的深看不出來不過是因為資產階級用于麻痹學生內心意識形態(tài)侵蝕 ??ta們將當今社會小概率的[讀書改變未來]倒錯為了普遍性的公理,隨即讓所有的學生都不竭余力的為了這極小概率但的確存在可能性的未來拼搏 ??但是,毋庸置疑 ??作為資產階級的子女,其優(yōu)越的環(huán)境與物質使得其可以獲得更為優(yōu)越的教育與更多的資源,再不濟也可以選擇出國留學而[鍍金] ??除了少數人,大部分還是通過教育系統(tǒng)后維持原有階級,從而成為資產階級開展剝xue——而無產階級子女除了極少數,通常是在通過教育后,作為被資產階級剝xue的無產階級而生存 ??而在如此鮮明的邏輯下,無產階級必然競爭不過資產階級 ??其一:知識積累和學習環(huán)境、氛圍 ??其二:有的無產階級還有繁重的家務甚至是工作,譬如家中有殘障親屬的就是明顯的個例,這都將極大的壓縮無產階級及其子女的財產與時間 ??其三則是愛欲方面:他們極難有學術熱忱,學不進去——因為這些東西和他們生活嚴重割裂,而他們感受不到知識帶來的快樂 ??最終必然導致資產階級的子女下限遠比無產階級高的多,而無產階級除去極少部分后,必然淪為資產階級之下的廉價勞動力 ??也就是窮者愈窮,富者愈富 ??最終形成實際的 ??壟斷與統(tǒng)治 ??=======掠奪的手段 ?????實際上,就如同發(fā)達國家對無產者的收買一樣,教育系統(tǒng)也會收買學生或家長——詳細邏輯請見4.1-自殘行為 ??在畸形的教育體系之下,唯有從成為[學霸]乃至是脫穎而出成為[第一名]才具備價值,因而無產階級的子女自然會耗費財力與精力供給學生的額外教育 ??因而,無產階級的錢便自然的因為教育的內卷而流向了某個培訓機構——其背后大概率是某個資產階級,其最終受利的還是某個資產階級的子女 ??而資產階級的子女有其家庭的資產作為支撐,自然不需要拘泥于此,相反的,就算接替不了其家庭的資產階級屬性,其也完全可以借用[鍍過金]的學歷來作為優(yōu)質企業(yè)的敲門磚 ??擠占無產階級及其珍貴的上升渠道 ??===========4.1:學生的心理問題 ??在如此高壓的環(huán)境下,學生必然會有各式各樣的心理問題,譬如抑郁癥、躁郁癥、自殺、自殘、虛無,這里并不在此過多贅述,只是隨便講幾種情況,以方便你們能夠走出來 ??=======瀕死欲的泥潭: ??在學業(yè)與家庭不斷灌輸壓力的環(huán)境下,相當一部分在孩童時期便被培養(yǎng)出了相對較為敏感的性格的孩子(例如經常性的被打壓、沒有自我感、作為工具、失去隱私權等行為都會造成類似的敏感性格),其大概率在重壓之下產生[尋死]的感覺 ??其通常體現為——內心深處急切的想要逃離此處,但由于如今的教育與孩童必備的學生身份關聯性過強,導致這種想要逃離的需求便倒錯成了[對神圣職業(yè)的逃避] ??而在如今教育的觀念中,這種逃避自然會傳達給學生[羞愧感],并且因為來自社會、家庭、教育的壓力,還會放大這種羞愧感 ??那么假如無法逃脫,而自己已經被壓力折磨的快死了,那怎么辦呢? ??自然就只有死了 ??這類型的學生思想觀念上通常如此 ??我不知道看到這里的人有沒有人有過類似的情緒,雖然我并不是很會安慰人(安慰也只局限于面點大法),但我還是想說 ??這并不是你的錯,你沒有罪,你只是太累了 ??======思想與行為上的自殘: ??假如你們切身的體會過抑郁癥的感受,再不濟通過溝通了解過抑郁癥的感受,那么你應該清楚——在抑郁癥群體內,普遍的存在著自殘乃至自殺的行為 ??誠然,這與瀕死欲那部分有部分的相似之處,某種角度上來說,也可以將部分行為解讀為缺愛環(huán)境下的求愛行為(非貶義) ??(通常表現為通過外在的特征來祈求外人的關注度,以達到被他人注意的目的:若是能被外人關心,填補自身的空洞自然最好) ??但是,仍有相當的抑郁癥患者會有自己的見解: ??由于在抑郁癥的患病與發(fā)病期間,外部刺激的頻率與強度降低,感知能力下降,外部因素的刺激無法支撐起自我必要的運轉,自我感隨之降低 ??在這樣的情況下,患者內心深處本質上是想活的——大部分生物,不是環(huán)境惡劣到一定程度,通常都不會自殺 ??而這種想活的觀念與[無意義]的意識相互沖突——除非抵達了臨界值,不然患者的求生欲望通常都會壓過求死欲望 ??那么,為了得到足夠的外部刺激,以推動自我感的運轉,患者就會采取極端的措施手動的獲取刺激——其通常包括了暴飲暴食、食欲下降、翻看禁忌類血腥影像、淫穢色情等 ??但是其主要還是表現為[自殘]的行為 ??因為這樣的行為最簡單粗暴,可以提供最直接的[疼痛感],而這種疼痛感足以推動自我感的凝實,讓患者感知到[自己還活著] ??因而,相當數量的抑郁癥患者為了活著,便不受控的持續(xù)不斷的自殘,而這種自殘最終便演變?yōu)榱四撤N傾瀉壓力的方式 ??=======非患者的自殘行為: ??實際上,上述所說的自殘行為并非是某種精神病患者所獨有的行為異常,相當數量的學生與成人同樣具有類似的行為異常 ??在學業(yè)的重壓之下,學生通常會陷于思維的泥潭中 ??這主要得益于整個教育系統(tǒng)所灌輸的分數焦慮——學生并不想陷于這種壓力中,但是他們不得不陷于此 ??然而,他們愈發(fā)的努力,教育所灌輸的觀念便越發(fā)的強大——所有人都必須努力,當身處在這種環(huán)境下,倘若時間久了,無思想用以抗衡的學生即便其原先抗拒這樣的邏輯,最終也必然融入其中,開始、并逐步增益教育所灌輸的焦慮 ??最終體現在學生身上的便是: ??焦慮初期:“多拿了一分好開心”[關注狀態(tài)] ??焦慮末期:“我必須要多拿一分”[焦慮狀態(tài)] ??那么為了這一分,為了在灌輸的焦慮中所說的[多拿一分、超越千人],學生便更加努力,而延遲補償系統(tǒng)中,ta所付出的努力越多,那么在真正得到了那一分時,ta所能獲得的快感便越多 ??——而反之,如果學生最終沒拿到那一分,那么所得的挫敗感也將越多 ??而實際上,無論學生最終所感知到的是什么,只要焦慮不斷侵蝕,那么學生最終所能收獲情緒價值便越多,同理,學生收獲的情緒越多,那么學生自然就陷的越發(fā)深入,最終體現為努力的程度 ??而既然存在灌輸的焦慮,那么必然存在被灌輸的容器,而容器必須同步進行輸出這種焦慮,不然人就會因為焦慮而死 ??容器的輸出分為倆種: ??其一:在面對同屬于容器的其他學生時,容器之間會刻意的提及相關的關鍵詞——譬如[內卷],讓自身與他者再度陷入焦慮狀態(tài),以從中獲得更多的快感 ??其二:在面對不屬于容器的其他學生時,倘若無法完成思想同化,那么防止被對方同化,容器便會自發(fā)的自我欺騙 ??“你以為你是在利用別人,你覺得自己好聰明,別人都不夠努力,而你會起早貪黑地學習;因為你覺得你知曉了通往成為[人上人]的路徑,遠比他們聰明的多” ??毋庸置疑,如今的教育盡數苦難 ??然而在這[自殘]行為之下,作為容器的學生會感受到[爽],那么這時,學生便會被自身的焦慮所凝視 ??其體現為:無論做什么事,只要其不與能夠帶來快感的教育所掛鉤,那么深陷于其中的學生便會感知到罪惡感——譬如在玩游戲時,始終無法享受游戲的真諦,而沉淪于焦慮與罪惡感中 ??“完了,我今天玩了十分鐘游戲,我與我夢想的生活越來越遠了,我做不到了,我就是個廢物,我還不夠努力,再努努力,考完試就輕松了” ??隨即在這樣的心態(tài)下焦慮的結束游戲,最終重新回歸繁重的教育中,感受著那熟悉的快感與刻入骨髓的偉大感—— ??“天啊,那些人都擺爛了嗎?不學習嗎?算了,不和廢物一般計較,我要好好學習,然后驚艷所有人,我可太偉大了” ??就是在這樣的臆想中,將學習列為了最為神圣的意義 ??========虛無意識 ??實際上,不只是陷入了病癥狀態(tài)的學生,普通學生同樣極為容易陷入虛無中 ??因為教育屬于上層建筑,極易受到來自下層的工作的社會的影響,而如今下層過的也不算好,因而,倘若學生愿意將其實現拉長至ta的人生時間線,那么大多數必然看見一副恐怖的畫卷 ??最開始時,初見這幅畫卷的人必然表現為憤怒——因為他們還未能將畫卷與自己聯系起來,隨之,便是深深的恐懼與虛無感 ??惶恐著就業(yè)壓力、由于身處于溫室中近乎完全不踏足社會而分外恐懼zcjj的剝學,自然,最主要的是身處于教育的框架下,早已將學習作為首要意義的學生 ??在其貫徹了15年的意義徹底的破裂時 ??ta的人生便沒有了意義 ??===========5.1:差異性 ??誠然,由于其截然不同的環(huán)境、經驗所塑造的性格與認知,不同的學生在面對教育時自然會有不同的反應,但是在[學生]這個整體的群體中,覆蓋主要群體的僅有倆種群體 ??其一:自然是占據絕大多數的——沒有足夠的思想基礎用于抗衡教育體系觀念的學生,其通常是尚未[擺爛]的中間學生與所謂學霸 ??實際上,所謂[擺爛]這樣的詞語本身便裹挾著同化的欲望——此處引用的是教育框架之下的[擺爛],其本身就是深陷于教育泥潭中的[容器]學生試圖同化其余學生所會使用的詞句 ??簡單解釋下:擺爛的標簽即意味著[背棄正確] ??對于沒有足夠的思想用于支撐其自主思考的學生而言(此處包括但不只限于學生),其本質上相當的依賴于外界的社會與環(huán)境所定義的[正確] ??——假設存在將[死亡]列為神圣與正確的社會,那么身處于這樣的社會下,對于這部分人群而言,活著本身便被其賦予了罪惡 ??其二:自然就是反之的、具備一定量思想基礎,足以抗衡教育體系觀念的學生,其擁有獨屬于自身的目標與計劃,因而在一定程度上便有了自己的思想 ??這部分學生并非只會存在于所謂[差學生]的群體中,而是存于各個領域——因為絕大部分差學生雖說具備一定量的抗爭性(拒絕學習),但這并不能證明其就脫離了教育體系觀念,而或許是純粹的叛逆思維 ??======利用與內耗 ??在畸形的教育框架之下,學生的努力既然服務于分數制的升學率,那么則必然會有群體被利用,用于抗衡上述所論述的脫離了教育焦慮的學生 ??由于字數有限,這里不過多贅述,只隨便講講 ??其一:被教育系統(tǒng)所認可的“正面”群體——通常為分數較好,或是有著特殊關系的學生,毋庸置疑,他們有著壓力,但是他們的活動空間卻遠高于普通學生 ??其通常體現為: ??在其為了發(fā)泄壓力而參與霸凌、偷竊、作弊等惡劣行為時,成績較好的學生通常會被[赦免],相反的,若是成績較差的學生與這類學生發(fā)生沖突,被批判的通常也是成績較差的學生 ??這實際上不過是教育系統(tǒng)對這類學生的放權 ??利用其放權的行為,吸引普通學生爭奪赦免的機會 ??其二:被教育系統(tǒng)所批評的“反面”群體——恰好相反,這部分學生通常表現成績較差,或是作為某種“刺頭”的個性鮮明的學生 ??(這里的描述僅用于輔助理解) ??而畸形的教育中不能容許這類[變量]的存在 ??因而這部分學生通常會被學校無端的辱罵、批評,或是作為反面教材,用以震懾與告誡普通學生,令學生最終被動的選擇遠離這類學生 ??(因為如果接近這類學生,則必然被教育系統(tǒng)批評) ??而遠離,則達成了陰謀得逞者的目標 ??=======結語·慰問 ??文章到此結束了 ??非常感謝你能夠看到這里,并且希望我的這篇文章能夠幫到你 ??實際上,我這篇文章的理論部分和細節(jié)部分仍有許多欠缺,并且礙于字數,我也還有些內容沒有放上來,但是我累了,未來要是有機會我再補吧… ??還記得最開始的那個問題嗎? ??[詢問自身,你的理想/目標/計劃,究竟是什么] ??或許你已經有了全新的答案 那么,假設再也碰不到你,那么就祝你早安,午安,以及晚安——《楚門的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