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向】《少女歌劇 Revue Starlight 劇場版》細節(jié)分析

疊甲環(huán)節(jié):
*腦子抽風一時亂寫
*純屬主觀臆測,準不準確另當別論,歡迎交流
*文化水平過低,表達問題很大,多多包涵
在看完這部劇場版的時候,我的腦袋是相當亂的。不過抽象的藝術風格雖然造成了理解上的困難,但是也展開了多元的解讀面,從不同的角度來看,就會展現(xiàn)出不一樣的風景。因此,這個專欄采用了自問自答的一個形式,旨在記錄個人在觀看時的一些疑惑以及解答,并展示一些比較片面看法。類似于個人的回憶錄。
それでは、始めましょう——>
①.故事的基底是什么?
不同于TV版日常主線與Revue的均衡穿插,劇場版的敘事極其抽象,在大劑量(致死量)的Revue和回憶中穿插少量碎片化的主線事件,使得在初次看的時候會有點一頭霧水。但總歸是有一個主要事件來引出話題的,或者說,這個主要事件就是故事的基底,在這個基底上,才有了后續(xù)劇情的發(fā)展。
那么,這個基底是什么呢?
我們先來捋一捋故事發(fā)生的時間吧。
在故事的開頭,可以看到這么兩個場面


以及緊接著而來的,舞臺少女們的畢業(yè)問答(這里就懶得截圖了)。
那么從時間來推斷的話,這個故事發(fā)生在TV動畫后(TV動畫的時間線在第二次圣翔祭前),也就是舞臺少女們的畢業(yè)季。圍繞畢業(yè)季這個主題,那么故事的基底呼之欲出了:

直到這里,劇場版故事才真正開始。而故事也將圍繞這個展開。
②.關于第一幕,皆殺的Revue的解讀:
首先要明確一點,劇場版的Revue和TV版的大同小異,相同的是都擁有主題,并且信念越堅定,實力就會越強。差別則是,這次的Revue并非是為了選拔而產(chǎn)生,更像是一種由心境抽象出來的舞臺,領悟到了這一點,整個劇場版的內(nèi)容一下就明了了起來。
《皆殺的Revue》的主題,是對迷茫少女們未來的質問。
理解到了這一點,那么問題接踵而至,接下來慢慢分析。
1.列車上有8人,除去作為“提問者”的蕉哥哥外只有6人,剩下的一人(華戀)去哪了?
被質問的六人都在前文明確提到了,自己是有目標的,都是即將離開“過去”這個舊舞臺,前往新的舞臺上,所以出現(xiàn)在了Revue中。而華戀沒有出現(xiàn)的原因,自然是還停留在和光一起成為TopStar的過去的約定中。
停留在過去,無法邁步前方,華戀就失去了出現(xiàn)在Revue的最基本的資格。

2.“提問者”為什么是蕉哥哥,而不是首席,或者其他人?
前面說到過,劇場版的時間線在TV版后,那么回顧下TV版發(fā)生了什么吧:

算是一個伏筆回收吧,蕉哥哥在兩年前就已經(jīng)決定不再停留在過去,前往更遠的舞臺了,那么,由她來向迷茫的少女們提問,再合適不過,畢竟她已經(jīng)領先太多了。
那么,這場Revue的結果也就是理所當然了。除去有堅定目標和認知的首席以外,其他人都或是因為不夠堅定,或是誤會了Revue的主題而淘汰。


在這出戲的最后,列車的軌道回到了主線,故事繼續(xù)開始。

③.關于番茄的解讀

個人感覺最難解讀的一個意象——不是不懂在表達什么,是可能性太多了,每一處的番茄都有不同的象征,每個假設都有可能是正確的,并且能找到相應的佐證。不過既然如此,那就都說一下吧,畢竟肯定不會那么單純的只賦予一個含義。
先來找找看番茄出現(xiàn)在了那些地方吧
1.開頭,華戀眼中破碎的番茄

2.間奏,舞臺少女們吃下番茄

3.暴風雨前的寧靜——光撿起番茄(但沒有吃下去的動作)

4.尾殺,番茄高頻出現(xiàn),伏筆回收



5.終幕,光扔出去的番茄

從全局來看,番茄幾乎貫穿了整部劇場版,可以說是核心線索道具之一。于是乎,關于番茄的象征,大概可以提出以下幾個猜想:
1.青澀的回憶
“咽下青澀的回憶,是一種對過去的告別?!?/span>
這個解讀幾乎適用于所有番茄出現(xiàn)的場景。以這個解讀為基準,最適合解釋最后一場Revue中番茄的象征(光拾起過去的回憶,并試圖從過去的美好里脫離出來,華戀無法從過去中脫身而“死亡”)和終幕中番茄的象征(并非是咽下回憶,而是與你共享這段美好的回憶,讓你不再覺得空虛,磕到了)。也是個人能想到的最靠譜的解讀。
2.覺悟——一個抽象的概念
結合整個劇場版,要從番茄中抽象出一個心理名詞,最合適的無疑是“覺悟”了——擺脫過去的束縛,面向未來的覺悟。舞臺少女們“看著死去的自己”,懷抱著野心,憧憬,以及不安,咽下番茄,何嘗不是一種下定決心?那就是覺悟,面對那個名為“未來”的舞臺,所發(fā)起的挑戰(zhàn),哇嘎里瑪斯(?)
3.番茄與觀眾與長頸鹿的類比
如何解釋從長頸鹿身上掉下來的那個番茄呢?可以說,那個番茄象征著“觀眾的一部分”,即觀眾的熱情與期待,都化作了所謂的“燃料”,舞臺少女回應著觀眾的期待與熱情,在臺下或者幕后更加努力地突破極限。這個說法倒還真是頗具理想主義風采色彩。這就是二次元的美好。
4.關于蘋果與夏娃,番茄與少女的相似性
關于這一點是稍微有億點牽強的無端聯(lián)想,起因是下面這張圖片的臺詞

果實,吃下,罪孽,這三個詞糅合起來很難不讓人有端聯(lián)想到圣經(jīng)里吃下蘋果的夏娃。劇中,長頸鹿認為舞臺少女是危險的,靠近的話就會被灼燒。而蘋果最開始也因為色彩過于艷麗而被認為是危險的。夏娃更是因為吃下蘋果而墮落(你也是因為看番看多了而墮落),但也只有這一點點牽強附會的論證而已。不過作為能把我逗樂的論點(奇怪的笑點增加了),還是拿出來記錄下吧。
雖然這幾個論點可以說基本是依照結論反找證明,不過如果把這幾個可能的觀點綜合起來看,是番茄也是理所當然的,也只能是番茄了。如果只是因為cooooooooooool的話把編劇麻麻抓走。
④.關于后半部分各個Revue的解讀
后半場的接連不斷的Revue擁有較高的信息密度,需要細細回味。不過終究只是二人直接的矛盾/觀點分歧的爭論,所以只要搞明白雙方的觀點如何,整個過程雙方的心境變化,還是很好解讀的。
第一場:恩怨的Revue/花葉組

主題:無法回頭的分別之路
概述:
約好了一起前進的青梅竹馬的二人,在畢業(yè)時走向了不同的道路而分道揚鑣,我想不管是她們之間,還是對觀眾,都需要一個解釋吧。于是乎,這場Revue由香子發(fā)問開門見山直接發(fā)問,詢問不留在她身邊的理由(此時背景場景是神社風格的居所,暗示香子此時占有上風,一個小細節(jié))。而當雙葉說出理由時,在香子眼中卻產(chǎn)生了矛盾(理想論與一般論,其實這兩者還真沒有矛盾,都不知道該怎么理解了。)。最后雙葉袒露心聲,而雙方也終于達成了和解——香子理解了雙葉的決定,二人握手言和,并且大概率從今以后要分別了。
人話版本:
香子:你為什么要走不是說待在我身邊嗎?雙葉:我有理想有抱負我想成為配得上你的人,只是我實力不夠罷了。香子:是說謊的味道,說說真正的理由吧。雙葉:好吧你任性太久了我也想任性一回就這么簡單。

嗯,還真是無可救藥的兩人啊。
第二場:競演的Revue/光晝組

主題:圍繞華戀的交心
有點莫名其妙但是又很好懂的主題。兩人因為眾所周知的那個女人而產(chǎn)生的一場Revue,像是專門為了開導光而產(chǎn)生的。
個人的理解是,在這場戲中,舞臺就相當于生活。在此時此刻,露女士顯然是要比光更擔心華戀的狀態(tài)的,而光一直在逃避著這個問題,不愿意面對這個舞臺,所以才有了中間的那一次失敗。

在被露女士逼到死角后,光終于坦白了自己其實很害怕面對“自己離開華戀”這個事實。而露女士也坦白自己很害怕華戀的生活就此崩壞,但還是下定決心出來調(diào)解二人關系(其實是開導光,露媽媽說成立),而最后,兩人也終于互相認可,露女士的舞臺也就此結束。
神樂光,則是轉頭回去,重新面對華戀,以及那段共同的回憶。
人話版本:
光:我華戀呢?露女士:終于又能和你聊一聊天了,聊華戀吧(友善的笑)。光:不是等等我問你我華戀呢?露女士(已黑化):不是你自己從她身邊跑開的嗎?你對得起她嗎,你不許離開她我還沒磕夠呢。光:我怕忍不住。露女士:我也怕,但我把這個位置讓給了你,你就要照顧好她啊給老娘回去道歉。
用可愛的畫風說可怕的臺詞,還真是一場難以忘懷的演出......

第三場:狩獵的Revue/純蕉組

主題:理念之爭——我認識的你和我自己的我
這場Revue的起因要從劇場版開始的那個畫面,即從純那放棄登上舞臺開始。

大致可以推斷出來,蕉哥哥因為這件事,認為純那已經(jīng)失去了摘星的資格,也失去了自己的閃耀,感到相當失望。但純那并沒有打算聽從蕉哥哥的意見回到舞臺,而是引經(jīng)據(jù)典,想要在自己的道路上走下去。但這些話語并沒有正確傳達出去,蕉哥哥表示還是更喜歡過去追逐主角的那個純那。但說出這句話的時候,優(yōu)勢就已經(jīng)交到了純那手中——

開辟道路的主角從來都是自己。
于是,名為“固執(zhí)”的刀劍轟然破碎,蕉哥哥接受了這樣的純那,和她的理念。完成了各自演出的演員們,最后也離開了舞臺。

雖然你劃掉她披肩的樣子很帥,但是被弄哭的樣子真的很狼狽。
第四場:靈魂的Revue/迷宮組
I:序章?

契約的建立必定來自雙方的心甘情愿,同惡魔簽下契約,要么是勢在必得,要么是個瘋子。
與惡魔簽下契約,以靈魂換取最閃耀的光輝,很諷刺,但確實是人類會做出來的事。

II:黑色的悲劇

為何會召喚惡魔?答案是靈魂里的執(zhí)著。執(zhí)著于什么?執(zhí)著于成為最閃耀的人。
惡魔會如何展現(xiàn)最閃耀的光?她(惡魔)給出的答案是——成為與你實力相當?shù)膶κ?,與你展現(xiàn)最華麗的舞臺。這場舞臺不面向任何其他觀眾,觀眾只有一人,即參與其中的“劇作家(首席)”。
惡魔扮演的角色,是煽動劇作家的對手

事實真是如此?與惡魔對戰(zhàn)的真的是那個所謂的“劇作家”嗎?如果是,那么她扮演的角色又是什么?

在舞臺上出演的劇作家,只是一個容器,一個可以容納各種各樣主角和舞臺的神的容器。
III:揭發(fā)假神,銳如箭矢

神出演的三場劇目:

這個場景其實只算個開幕,烏洛波洛斯(Ouroboros)又稱銜尾蛇,代表了無窮無盡。烏洛波洛斯的喜劇,意為不會終止的喜劇劇目。

1815年,歷史上非常出名的年份,與波蘭軍團聯(lián)系的話,很有可能是指滑鐵盧戰(zhàn)役,詳細的細節(jié)就不多說了,不懂。

楚漢之爭,中國非常有名的歷史,具體可能是歷史中的哪一幕就不好考究了,信息太少。

埃及啊,那就更不熟了,不過也不重要,反正本來就不是拿來考據(jù)的。
這幾場劇目,是惡魔向偽神發(fā)起的全方位挑戰(zhàn),挑戰(zhàn)的題目是歷史上所有知名的劇目,很可惜,她失敗了。偽神映射出了所有的主角,怎么可能會輸主場的挑戰(zhàn)呢?

可是,她的對手是惡魔。詭計的語言也是藝術的一種,在簽訂契約時,結束的條件是“找到最閃耀的光輝”。也就是說,在此之前,惡魔不會被殺死。

角色的交替已悄然發(fā)生,惡魔放棄了“惡魔”這個身份,不再從正面挑戰(zhàn)偽神,選擇化身成離神最近的那個人,揭開偽神的面紗。
那是與偽神的最后決斗。
IV:我們將一起,

更換角色的惡魔,與揭開真面紗的偽神,袒露真心,互為舞臺,互相成就,美麗的只有榮光,但又不只有榮光。

予英雄以試煉,予勝者以誘惑,予我以你,予我二人以命中宿敵
火焰已然升起,從內(nèi)心深處灼燒靈魂,于是,靈魂的輝光再次顯現(xiàn)。
惡魔與偽神的真面目,其實不過都是凡人。

因為對方的存在,才能飛向更高;因為對方的存在,才能更加美麗;因為對方的存在,才能坦然面對真實的自我。
亦為對手,亦為摯友,如同一起燃燒著墜落的火焰,輻射出奪目的光芒。

終章:最后的臺詞/光戀組
過去,現(xiàn)在,未來于此處交匯。
這是一個,關于前路何往的故事。
先大概總結下光與華戀的過去吧,這也是劇場版的另一條線,回憶線,在理清楚了這條線后,可能能更好看最后一話的臺詞。
伸出手的人:光
一邊是憧憬舞臺的開朗女孩光,一邊是孤僻不愿與人交流的華戀,二人的命運因為因為一場戲劇而改變。喜歡戲劇的光邀請了華戀一同前往劇團,在那里,二人許下了共同成為TopStar的諾言。

暫時的分別,各自的努力
為了理想,光動身前往倫敦學習藝術,而華戀則是加入劇團,并朝著圣翔音樂學院努力。這些年里,華戀心無旁騖地努力著,為的就是有一天能站到頂端,和光一起登上Starlight。
而光在倫敦也沒有忘記約定,就這樣釣了戀哥哥十年。在長頸鹿那里丟失了自己的閃耀后,因為命運的必然性回到了華戀身邊。(光線在TV動畫里講了,不過多贅述。)
在畢業(yè)季前,光再次離開了華戀,被露女士開導后(見競演的Revue),再次與華戀見面,就這樣,來到了最后一幕。

最后一幕中,理由的闡述:
為什么登上舞臺?為什么舞臺會感到快樂?華戀給出的答案是:因為小光就是她的舞臺,只要是和小光一起演出,她就感到快樂。

那些話是你的回憶,還是你在這個舞臺上的臺詞?
這句話的意思很明白了——你是否仍然在舞臺上?是陷入了過去?還是單純的為了演出而說出臺詞?
舞臺從來都不只是光,還包含了臺下那些翹首以待的觀眾。

一語驚醒夢中人一般,華戀突然發(fā)現(xiàn),自己除了光(的那個約定和回憶),什么都沒有在意,或者換句話說,什么也沒有得到,只剩下了一具被過去占滿的空殼在苦苦支撐。
于是,拘泥于過去的華戀,在意識到了這點后,迎來了“死亡”。

新生
曾經(jīng)的光,因為華戀的邀請,獲得了生命,作為舞臺少女而活。

而新生的我,要將死去的你重新喚醒。

舞臺還在繼續(xù),觀眾也還在等待,下一個舞臺也還在等待。
過去化為了燃料,那是名為愛城華戀的“再生產(chǎn)”。

列車一定會前往下一站,而舞臺少女——

光的想法,已經(jīng)全部傳達給了華戀。
如果堅持自己是正確的,想要沉迷于過去,那么,華戀將會擊殺光;反之,若是認可了光的想法,光則會殺死華戀,華戀迎來新生。
答案已經(jīng)擺在了眼前。


重生了的,看向遠方的華戀,其閃耀更勝以往。

劇場版的最后,舞臺少女們將會飛向遙遠的天空——另一個舞臺。

她和我們則成了最空虛的人。

彌補空虛的方法有很多,華戀擁有與光共同的回憶,能在未來發(fā)現(xiàn)更多全新的東西。
而我們,也一定會在下一個精彩的作品相遇。
不過,這些都是后話了。
⑤.個人的一點點感想
少歌這個系列的動畫無疑相當精彩,雖然對理解有著較高的門檻,但是這也意味著要多花點時間細細品嘗個中滋味。如同飲入一杯很烈的酒(?),剛入口時,只有嗆人的刺激感在灼燒口腔,等到喝完,想要再回想起那種余味時,才發(fā)現(xiàn)不止有嗆人,還有一種醇厚甘甜,接著不免有點暈眩,似乎有點醉了,但是又還想再喝一瓶——結果就是這一瓶酒喝完了,瓶子空了,空虛殘留其中,徒留一人長吁短嘆,而已。
少歌給我的感覺就是如此,它不像是某些廁紙番圖一時之快,看過爽過當場忘在腦后,甚至可能連主人公名字都沒記住;也不像是專門靠炒作或者什么人物的名氣熱起來,曇花一現(xiàn)的作品;倒像是一部仲夏夜時吟誦的詩歌,雖然并不是所有人都喜歡詩,但喜歡的人,一下就能被深深吸引吧。
記得《末日三問》中有這么一句類似的話,“比起有可能產(chǎn)生誤會的語言,還是直接拿劍說話會比較好懂”。舞臺少女們就是在一次次的Revue選拔中體驗種種情緒,不斷審視自己內(nèi)心和他人關系,與矛盾的對象問答交心之后完成蛻變。只是如此,只是如此的稀松平常還有點老套,卻又意外地能引發(fā)共鳴,能讓人不禁為她們感到悲傷,感到高興,一起猶豫,一起前進,一起記錄一路看過的點點滴滴,我想,這也是一種幸福與滿足吧。
舞臺已然落幕,演員們都各自奔向下一個舞臺,那么觀眾呢?類似于光戀前往下一個舞臺的結論,我們觀眾,也該去尋找下一個精彩的作品了。
最后,這是我想說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