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鄲之難
這個故事就是圍魏救趙。只不過在三十六計中,圍魏救趙的主角是孫臏。在邯鄲之難中,計謀出自齊國的大臣(非孫臏)。是誰出的計謀不重要,來看看計謀是如何操作的。
魏國圍困趙國的首都邯鄲,齊王就和大臣謀士一起商量開會,話題就是關(guān)于魏趙之戰(zhàn)。古往今來,國家之間只有利益,很多謀士認為,魏國把邯鄲滅了,就是把趙國滅了,這只會讓魏國強大,對齊國沒好處。
齊國假如派兵去邯鄲郊外,那魏趙必然不敢輕易開戰(zhàn),這樣魏趙就不會有損失。打仗是最傷的了,齊國希望魏趙打的兩敗俱傷。最后得出結(jié)論,齊國派兵去邯鄲是不行的。
把圍魏救趙故事了解清楚就會發(fā)現(xiàn)歷史的陰暗面。其實齊國的真正目的并不是救趙,而是通過魏趙之之戰(zhàn)獲取自己的利益。
那計謀就很簡單了,趁著魏國出兵打邯鄲,齊國派兵去搶魏國的土地,名義上是救趙國,所以流傳圍魏救趙,正所謂站在道德制高點去搶魏國土地。結(jié)局很明白,魏國打邯鄲也費勁,所以回家守衛(wèi),防御齊國的搶劫。
這個計謀確實高,只不過太沒良心了,讓我感覺戰(zhàn)國時期沒有愛。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