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居家戰(zhàn)“拖拉”,孩子的“完美主義”和“焦慮”心情你知道嗎?
4月疫情突如其來,讓許多家庭回到居家上班、上網(wǎng)課的日子。
“麻麻,我們又可以24小時待在一起了,你開心不?”
?媽媽們不太開心,攢勁學(xué)習(xí)的姿勢都那么相似(板正),孩子的拖延卻各有千秋:
?
?
▲ 早起拖拉,吃飯磨蹭
▲ 上網(wǎng)課興趣缺缺,寫作業(yè)更是生無可戀
▲ 電子手表的單機游戲也可以戳半天
▲ 在同學(xué)家玩得不夠,還有把同學(xué)帶回自己家再玩一輪的騷操作
?
拖拉磨蹭,有孩子作為孩子的特點:1. 他們的額葉發(fā)育不健全,就是比成年人容易走神、容易咋呼;2. 孩子也比成人更喜歡享受過程,他們思維更發(fā)散,天馬行空。一個知識點或許讓孩子聯(lián)系到許多,內(nèi)心戲豐富。
?
?
干活的速度也受每個人個體差異的影響:有的孩子天性不緊不慢,情緒反應(yīng)穩(wěn)定,做事慢慢來。這些孩子搭配手腳勤快的爸媽(與孩子氣質(zhì)不匹配),容易互相不理解。
?

?
?
其實咱們這一屆父母開明理智,似乎要求也不高的:
?
?

媽媽A:不期待他像機器一樣高效運作,但老師布置的作業(yè)總得完成吧!
?
?
?

媽媽B:對他的成績沒有很高的要求,做完老師布置的作業(yè)就行了!
?
?
?
?

媽媽C:好言好語共情同理,還是不能做完老師布置的作業(yè)!
?
?
?
?

媽媽D:什么獎勵都用了,只有頭幾天能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yè)!
?
?我們對孩子的成績保持著適度的期待,也愿意學(xué)習(xí)打開孩子心扉&積極性的方法。但為啥孩子還在拖拉磨洋工?
?
?
?
?一.孩子拖延癥晚期,有一個容易被忽略的原因,那就是不會休息。

?
笑起來陽光明媚的小D是因為情緒低落來做治療的。提到學(xué)習(xí),9歲的小D哀嚎到“小孩好苦,大人好累”。這是怎么回事呢?
?
原來小D的父母是非常勤奮認(rèn)真的,在工作、加班之余,還要不斷考取專業(yè)資格證書。父母不是嚴(yán)厲的人,與孩子很親近。但在“努力”這件事上有所要求,父母告訴小D:“努力就行,努力不一定成功,但不努力一定不會成功”。小D會在父母復(fù)習(xí)時,自己安靜地寫作業(yè),但隨著年級的升高,她開始想看電視、寫作業(yè)拖拉磨蹭、不時要求玩會手機,家庭氛圍緊張。
?
小D全家不認(rèn)為孩子需要更多的玩耍,父親說:“她玩的時間可多了,這摸那摸,吃吃水果,玩玩燈罩里的小蟲子,搞到凌晨”。小D自己也不覺得需要休息:“我就是覺得讀書苦,我背了好久好久的單詞還是錯,然后我就睡著了”,“爸爸更辛苦!他能學(xué)到2點呢!”小D一臉崇拜地補充。
?
不休眠的電腦,會卡機;連續(xù)加班的打工人,會摸魚;而沒有空閑時間自由支配的小孩,一定會磨洋工!總繃著不休息時,人是不快樂,潛意識就會想盡辦法出點小差、找些樂子。
?
但父輩閑不下來時,兒孫又怎敢懈怠呢?特別是對于青春期前兒童,父母依然是他們的榜樣,是模仿的重要對象之一。雖然家長們已然更加開放、樂觀、多元,不再盯著“成績”看,但我們的目光或許游向了“努力”、 “盡力”、 “做到你自己的最好”??伞芭Α庇袝r候更虛,不太好被量化,也沒有上限。對于孩子來說,一整晚都在學(xué)習(xí),夠努力了吧?
?
而在這個販賣“焦慮”的年代,純粹的休息容易被忘記。我們忙著提高效率,甚至是休息的效率。孩子或許耳濡目染成年人如何“碎片時間閱讀”、“地鐵看書”或者“為了更高的目標(biāo)犧牲當(dāng)下的休息”。敏銳又善良的孩子多通道感受著焦慮,但不知道該不該休息,也不會休息。
?
?
?
1.如何做?父母和孩子都要好好休息!
?
Tips1:自由玩耍有盼頭
好的休息是身體的放松,是自由的歡笑,喚起我們對生活的熱愛和向往。我們通常會為孩子安排豐富的周末娛樂活動,看電影、爬山、聚會。但其實每天都可以與孩子一起設(shè)定30-60分鐘的“多巴胺”事件,比如完成作業(yè)就能兌換今天連載的漫畫、小說、和家人殺兩盤棋、自己玩樂高等。這樣的“自由玩耍”時段,讓孩子每天都有期待,有盼頭,有掌控感。
?
?
Tips2:“懶”給孩子看看
爸爸媽媽也需要照顧好自己,放松下來,為自己建立“莊重”的休息、玩耍、娛樂時刻。周末可以把自己的興趣愛好也安排上,平日則抽出半小時運動、閱讀、與孩子談心。
?愉快的父母,輕松的孩子。當(dāng)孩子看到父母是平和、穩(wěn)定的,他們就不容易暗生焦慮和愧疚。沒有負(fù)面情緒在孩子的后臺轉(zhuǎn)悠,孩子真正專注于解決自己的問題,那生活、學(xué)習(xí)的效率肯定能上去。
?
?

?
?
?
?
二.真正讓人苦惱的拖拉或許植根于孩子的人格特點。
?
1.完美主義傾向的孩子容易拖拉、拖延。他們不是不想做好,而是太想做好了。
?
這些孩子的自我要求往往很高:既要升華主題也要顧好細(xì)節(jié),既要標(biāo)新立異,也要通俗易懂。在沒get如何與“甲方”斡旋的技能前,孩子或許把世界投來的需求全部攬下。他們希望自己以及自己的作品是好的,是獨特的,是無比驚艷的。有時初邁一步,就比對自己接收到的“完美&獨特”圖景,自然倍感挫敗,接著就改來改去。
?
我們見過孩子永遠(yuǎn)寫不完一頁練字格,不滿意就擦,來來回回好幾遍,紙張要磨破了。也有的孩子優(yōu)先完成自己的優(yōu)勢科目,寫得漂漂亮亮的像本手賬,但弱勢科目的練習(xí)冊卻鬼見愁,壓根沒拿出書包。
?
?
2.如何做?讓孩子接納自己的“不完美”
?
讓孩子接納自己的“不完美”,就是幫助孩子戰(zhàn)勝“拖拉”的重點。首先,爸爸媽媽就要接納孩子的不完美。孩子對自己嚴(yán)苛的要求,暗示父母需要反思教導(dǎo)孩子的方式方法了,如果太多太細(xì),容易被單純的孩子內(nèi)化成超高的自我期待。教導(dǎo)反而變成條條框框,束縛孩子探索和試錯的腳步。
?
當(dāng)然,父母的“經(jīng)驗教訓(xùn)”都是寶貴的財富,但孩子需要慢慢學(xué)、慢慢吸收,如果我們很心急地希望孩子全盤吃下、迅速消化、立竿見影,那我們其實也變成自我要求甚高,不容許出現(xiàn)差錯和失落的“完美主義”父母了。
?
?
Tips1:偶爾客串“笨爸爸笨媽媽”
爸爸媽媽可以向孩子展現(xiàn)自己的失誤,接納它們,面對它們,帶著“不完美”繼續(xù)生活。不小心炒糊了菜、忘記了答應(yīng)的事、或者工作上的不完美,甚至小時候的糗事,都可以與孩子討論。小笨拙可以一笑而過“哎呦,你看我傻了”,但是該賠禮的大失誤也向孩子真誠道歉。
?
大多數(shù)人都在努力努力再努力做到最好,所以行動上真的接納自己的不完美,其實是不容易的,需要一些智慧和勇氣,但這也是我們正在給孩子示范的。
?
?
Tips2:幫助孩子“感覺好點”
改變孩子的認(rèn)知是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這個過程里,孩子需要一次又一次對抗挫敗體驗,而爸爸媽媽是最能夠幫助孩子感到“自信滿滿”的。
?
首先,要共情到孩子對獨特和優(yōu)秀的追求,這可以是件好事;其次,要幫助孩子理清輕重緩急:踏實地完成任務(wù),高光時刻才會來呦;最后,斬釘截鐵地給孩子勇氣,孩子從爸媽眼中看到他自己的模樣,你相信他他就相信他自己。
?
我們可以這么說“你是個喜歡嘗試不同的孩子,你想要做出不一樣的東西。但創(chuàng)造和靈感不是憑空來的。孩子,你走在慢慢積累和沉淀的路上,它才會來敲你的門。這個過程可能會無聊會沮喪,但媽媽相信你有勇氣沉下心來學(xué)基礎(chǔ)知識/做些嘗試,媽媽也會陪你一起,感覺不好的時候我們一起找方法?!?/p>
?
?
Tips3:參與到孩子的奮斗中
追求完美的孩子容易盯著目標(biāo)看,而低估自己的小成就。我們需要反思一下,平時真的有好好欣賞孩子的付出和進步嗎?讓我們重新參與到孩子奮斗的歷程中來。
?
首先,鼓勵孩子或許“糟糕”的開始,完成比完美更重要;其次,幫助孩子分解出小目標(biāo),并在孩子完成后真誠地表揚他,比如“你一筆一劃完成了一整頁紙”。這些讓孩子知道,他的優(yōu)異表現(xiàn),以及他的嘗試和努力都是被看到、被看重的!
?

廣州天使兒童醫(yī)院
健康一個孩子,幸福一個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