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7年級上冊《植樹的牧羊人》說課稿 新部編版 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上冊招教面試

《植樹的牧羊人》說課稿
?
尊敬的各位評委、各位老師:
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課題是部編版七年級語文上冊第四單元的《植樹的牧羊人》,我將從“說教材”“說學情”“說教法和學法”“說教學流程”“說板書設計”五方面進行闡述。
一、說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及其作用
這一單元的課文圍繞“人生之舟”選編了四篇文章,體裁豐富,形式多樣。本文講述了一個牧羊人在荒漠中默默無聞種樹的故事,用自己的雙手和堅韌的毅力將荒蕪之地變成了人們可以安居樂業(yè)的田園。贊美他慷慨無私、不圖回報的精神品質和勤勞執(zhí)著、積極樂觀的生活態(tài)度。
(二)教學目標
根據教材的地位、作用及單元的教學重點是“人生之舟”,我確定我的教學目標如下。
知識目標:
1.抓各段的關鍵詞,理解課文內容;
2.把握文章脈絡及作者的情感。
能力目標:
1、指導學生通過摘錄和勾畫,自己讀懂課文,復述課文。
2、領悟并學習傳神的肖像描寫。
情感目標:
學習牧羊人慷慨無私、不圖回報的精神品質和勤勞執(zhí)著、積極樂觀的生活態(tài)度。
(三)、教學重點和難點
根據課文文本特點,我確立以下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抓各段的關鍵詞,理解課文內容?
3、教學難點:領悟并學習傳神的肖像描寫。
二、說學情。
七年級的學生正是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時期,本課的出現(xiàn),可以讓學生受到一次精神的洗禮,給學生一次特殊的情感體驗。七年級的學生也具備了一定的閱讀能力和理解能力,理解作者情感難度不大,但如何運用肖像描寫寫人以及在生活中如何做到牧羊人那樣還需要教師加以引導,希望借這篇美好的文章喚醒孩子們的愛心,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三、說教法和學法
(一)說教法
新課程理念很強調學生的自主探究性學習。而教學方法的最本質特征就是要促進大多數(shù)學生在課堂上積極參與,促進全體學生積極動腦。因此,我采用的教學方法有:默讀法,合作探究法、教師點撥法。
(二)說學法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學生學習的一個突出特點,就是他們對學習對象所采取的研究態(tài)度。”具體而言,就是引導學生在興趣和質疑中學會學習。根據以上依據,我采用的學法有:默讀法、合作探究、談論法,提倡“不動筆墨不讀書”。
四、說教學過程
本課將從以下幾個環(huán)節(jié)展開教學:
談話激趣,導入新課
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精讀課文,細節(jié)探究
總結課堂,拓展延伸
布置作業(yè),課后鞏固
(一)談話激趣,導入新課
好的開頭是成功的一半,注重導入情節(jié)的創(chuàng)設,是興趣激發(fā)的一個重點,也是創(chuàng)設學習氛圍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因此在導入新課時,我會用富有感染力的話語吸引學生,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具體設計:由《愚公移山》的故事引入課文
(設計意圖:從神話故事說起,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便于下一步展開教學)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學生在預習的基礎上將重點字音及成語解釋在書上進行勾畫和補充,進一步熟悉課文,并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
1.關于作者
讓·喬諾(1895-1970), 生于法國普羅旺斯地區(qū)馬諾斯克市,法國著名作家、電影編劇。在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時曾當過步兵,在經歷慘烈場面后成為堅定的和平主義者。
讓·喬諾的作品獲獎很多,部分作品被搬上銀幕,被認為是法國20世紀最著名的作家之一。多數(shù)作品都是以他的家鄉(xiāng)和周邊地區(qū)——阿爾卑斯山和普羅旺斯地區(qū)為背景。
2、朗讀課文,把握生字詞。
干涸( ) ???坍塌( )
戳( ) ??????酬勞( )
山毛櫸( ) 白樺樹( )
薰衣草( ) 廢墟( )
(此活動針對學生的課前預習開展,有效檢查學生的預習情況)
3.整體感知。
快速默讀課文,說說這篇文章的大致內容。
????敘寫“我”三次造訪艾力澤·布菲老人,看到老人幾十年如一日地堅持著選種、種樹的工作,使得荒山變成了綠洲,給當?shù)厝藗兊纳瞽h(huán)境帶來了勃勃生
?
牧羊人的情況
高原的變化
初遇牧羊人
?
?
再見牧羊人
?
?
最后一次相見
?
?
機。
4、再次默讀課文,勾畫出標志故事情節(jié)發(fā)展的語句,通過完成下面表格,體會故事
情節(jié)的進展,進一步認識牧羊人的形象。
(此環(huán)節(jié)通過默讀把握概括課文內容,培養(yǎng)學生的篩選信息和概括能力)
(三)、精讀課文,細節(jié)探究
1.?指出下列句子所使用的描寫方法,并分析其作用。
(1)看得出,他剛剛刮過胡子。他的衣服扣子縫得結結實實,補丁的針腳也很細,幾乎看不出來。
(2)他挑出了一小堆好的橡子,每一顆都很飽滿。接著,他按十個一堆把它們分開。他一邊數(shù),一邊又把個兒小的,或者有裂縫的揀了出去。
2、找出文中直接描寫牧羊人的語句,參照示例,以“他是一個???????的人”的形式說說你對牧羊人的認識。
3、.談談你對牧羊人這一人物的印象。你感覺他有哪些優(yōu)秀品質是值得學習的?
牧羊人無私奉獻、甘為人梯、不圖名利、造福人類
4、是什么精神支撐著老人數(shù)十年如一日將荒山變成奶和蜜的田園的?
能夠支撐老人體力和毅力的精神支柱就是他的信念,他認為:如果山上沒有了樹,就沒有了生命。我們也要從老人一生坎坷的遭遇進行思考,他身邊的兩位親人相繼離開了他,他變成了孤獨一人,他也是想通過種樹,來種植生命,通過“再塑大山的生命”來寄托自己的追思。
(此環(huán)節(jié)主要讓學生找相關描寫句,體會運用多種描寫手法刻畫人物的好處,把握關鍵詞語來感知人物形象,體會情感,領會主旨)
(四)總結課堂,拓展延伸
1、主題:本文通過敘寫“我”三次造訪艾力澤·布菲老人,看到老人幾十年如一日地堅持著選種、種樹的工作,使得荒山變成了綠洲,給當?shù)厝藗兊纳瞽h(huán)境帶來了勃勃生機。由衷地贊揚了老人的慷慨無私、不圖回報的精神和持之以恒的毅力。
2、討論:當今社會物質越來越豐富,現(xiàn)代機械越來越先進,是不是不需要像牧羊人這樣的精神了?
(此環(huán)節(jié)設計讓學生在把握主題的同時深入思考人和自然之間的關系,學習牧羊人的精神)
(五)布置作業(yè),課后鞏固
1、我們所處的社會中也有很多默默的“種樹”的人,他們以非凡的毅力,辛勤耕耘,種植著希望和幸福。你知道這樣的人嗎?試為他寫一段文字,記錄下他的事跡,并寫出你的評價和感受。
2、搜集5句關于奉獻精神的名言警句,并寫一寫自己的理解。
(此環(huán)節(jié)設計拓展思維,培養(yǎng)學生的搜集信息的能力和讀寫能力)
四、說板書:
板書能幫助學生更清晰、更明了地理清課文的層次,概括出主要內容和中心思想。我將設計如下:
?? 植樹的牧羊人
????????????????????????????讓?喬諾
?初遇——荒地——選種,種樹
?????再見——綠樹成蔭——養(yǎng)蜂、種樹???
?????最后——生機勃勃環(huán)境優(yōu)美——沒有動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