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國內超市也停買水產品,心態(tài)崩了?「怎么連國民都這樣呢?」
看上去,超市的一款生鮮產品消失了,對于消費者來說,就是司空見慣的事情,甚至毫無察覺,直到超市的貨架不再琳瑯滿目,應有盡有的時候,城市已經崩壞了。 城市的生鮮供應鏈其實非常脆弱,建起來不容易,毀起來可輕松了。 生鮮供應鏈里有兩個概念,一個是銷地產,一個是產地銷。 銷地產指的是在主要消費市場建立生產、儲備、物流、銷售系統(tǒng),從原產地采購原料。 產地銷就是指自產自銷,除非及其個別的情況,產地銷都是指的是小農經濟,也是經濟落后的表現(xiàn)。中國、印度、印尼、美國、日本,愛塞俄比亞、尼日利亞等人口過億的國家,就是例外。如果歐洲沒有歐盟機制,也就陷入產地銷的陷阱。 所以,絕大數(shù)產業(yè)要從銷地產升級到銷地產,并在競爭中拔得頭籌,贏取市場地位,就要依賴物流儲運能力和技術,還有現(xiàn)代分銷體系。 說回生鮮,活物運輸和生鮮保鮮技術,一直是這個行業(yè)的重資本環(huán)節(jié),種殖端與加工端與銷售端三端時間不能超過24小時,極致的速度是八小時,冷鮮加持是72小時,一個周期就走完了,是不是發(fā)達國家,看一看,所有農產品是否進入這個系統(tǒng)就知道了,進入這個系統(tǒng),農業(yè)產值翻十倍,就業(yè)人口下降90%,這是動國本的節(jié)奏,小心謹慎永遠沒有錯,誰拍腦門誰倒大霉。 再拉回來,要保證超市的供應,超市的采購部門需要考慮幾個重要問題: 1、保質(食品安全,紅線指標) 2、保量(銷售指標,藍線指標) 3、保價(利潤指標,黃線指標) 這三個指標分別對應著合同的各項條款,一個沃爾瑪級別的生鮮供應商,基本上都是生鮮領域的頭籌企業(yè),鑒于我國農產品工業(yè)化程度比較低,也會對產地銷的領導企業(yè)進行采購。 當食品安全的壞消息襲來,紅線指標一擊即潰,整個供應鏈的崩壞是連鎖反應,有品牌的企業(yè)就地就銷毀了,沒有品牌的企業(yè)就將產品進入深凍模式,等待重見天日的那一刻。 這一次,是30年,估計醒不過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