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wǎng)言網(wǎng)語 | “宇宙的盡頭”在哪里
◎陶馨妍

?
人生的目的是什么?我從哪里來,要到何處去?宇宙的盡頭在何方?……這些問題,會出現(xiàn)在人類的遐思中,也會出現(xiàn)在科學家、哲學家的研究課題里,答案似乎很遙遠很深奧。但是,在脫口秀演員李雪琴的演出中,“宇宙的盡頭”有了一個答案:鐵嶺。
這個回答原本只是脫口秀表演中引人發(fā)笑的段子:在表演中,李雪琴說無論她遇到什么事,她的媽媽都一概建議她回家鄉(xiāng)鐵嶺,就仿佛鐵嶺是宇宙的盡頭一樣。當然,媽媽想表達的意思其實很簡單:家鄉(xiāng)是永遠的歸宿。然而此后,“宇宙的盡頭是××”這個句式在各路網(wǎng)友的加工之下,卻逐漸成為了一個萬能句式。
“宇宙的盡頭是編制!”看到有些企業(yè)裁員而公務員職位穩(wěn)穩(wěn)當當,人們一邊刷著公考題目,一邊感嘆道。這背后有一種調侃的心情:鐵飯碗是許多人難以拒絕的職業(yè)選擇,無論在人生道路上遇到了何種挫折,只要擁有了編制,那么恭喜你,已經身處宇宙的盡頭,完成了最終目標。
冬奧會期間,冰雪項目火爆異常,許多人都躍躍欲試。但是滑雪運動是有風險的,一旦失誤就很可能造成骨折,因此過來人發(fā)出了忠告:“雪道的盡頭是骨科!”在這一句中,只保留了原句的“盡頭”,替換了句頭和句尾,但表達的意思與原句相差不遠,也是在揭示兩個看似不相關的詞語之間的必然聯(lián)系——你滑雪,你摔倒,你就會進骨科。同時,“雪道”的替換更是使句子的空間遞進富有邏輯:雪道的確是長長的一條,也的確有盡頭,只不過在這個句子的條件下,它不僅是物理意義上的“盡頭”,更是因果意義上的“盡頭”。
刷短視頻的時候,因為一個有趣的開頭而關注接下來的發(fā)展,看到最后竟然是植入的廣告——原來“短視頻的盡頭是直播帶貨”!如同“科學的盡頭是魔法”“物理的盡頭是數(shù)學”“互聯(lián)網(wǎng)公司的盡頭是網(wǎng)貸”一樣,保留“××的盡頭是××”這個句式,套入任何符合說話者表達邏輯的內容,這個句式不僅局限于它最開始的意義,而且能夠隨著語境的改變而改變。一些本來顯得深奧的問題在當代網(wǎng)友的調侃下?lián)碛辛穗x奇的“答案”,這種荒誕的落差感中往往包含著說話者樸素的現(xiàn)實訴求,也就是對于“答案”的曲折詮釋。
對所有這些句式進行歸納,其底層含義就顯現(xiàn)了出來,即我們對“最終歸宿”的判斷。人們似乎很想要得到某種過程的結果,就連宇宙都要有一個清晰明白、可以被定義的盡頭,在這句話被說出口的時候,“盡頭”可以是目標,也可以是結局,它可以很遠,但它不能不存在。
從社會心理上看,這種語言現(xiàn)象體現(xiàn)出當下年輕人籠統(tǒng)歸因的傾向,實際上還是一種群體迷茫的表現(xiàn)——正因為不知道該往何處去,才想要歸納出一個正確終點。但這又不是一種正兒八經的回答,同一個句式在一次次的填充之下分化出各種不同的用法,但其內核始終帶有出人意料的調侃意味,這也用幽默精神部分化解了迷茫和無奈。這正是它得以流行的秘密所在。
(本文刊于《咬文嚼字》2022年第12期《網(wǎng)言網(wǎng)語》欄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