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居正是死于什么疾病呢?
王世貞在《嘉靖以來首輔傳》里說,張居正是死于縱欲過度。
張居正原本就有痔瘡的存在,再加上他有無數(shù)個小妾,就連戚繼光都給他送過兩個胡人美女。而當(dāng)時的明朝,說張居正是皇帝都絲毫不為過。
原本白天就日理萬機(jī),到了晚上還得要“加班”,身體只要不是鐵打的都撐不住。因此,需要“房中藥”來加持。
而房中藥都挺燥熱,吃一次身體或許沒有什么反應(yīng),但連續(xù)吃多次的話,身體就會出現(xiàn)明顯的燥熱。
沈德符的《萬歷野獲編》記載,張居正在冬天上朝的時候竟然連貂帽都不戴。要知道,別人比他年輕都要戴。
編輯搜圖
請點擊輸入圖片描述(最多18字)
這說明了一個問題,那就是他身體的熱已經(jīng)到達(dá)頭部。
既然能夠到達(dá)頭部,也就能到達(dá)下部,而他的下部有痔瘡,自然也就造成了痔瘡的惡化,就連他自己也是這么認(rèn)為。
不過他并不是稱為痔瘡,畢竟他堂堂首輔,要是稱為痔瘡的話,有損首輔的威嚴(yán),而是稱為“下部熱癥”。
身體都已經(jīng)燥熱到這種程度,肯定要吃涼性的藥物排熱。
而涼性的藥物吃一次或許沒有什么問題,但連續(xù)吃多次的話,身體就會出現(xiàn)明顯的問題,就比如脾胃受傷,飲食減少,四肢無力。
既然如此,那就要少服用涼性的藥物,但停止服用涼性的藥物,身體的燥熱就難以控制。
這也就解釋了為什么《五雜俎》記載,張居正死的時候“膚體燥裂,如炙魚然”,明顯就是吃了過多的燥熱性補品所造成的癥狀。
編輯搜圖
請點擊輸入圖片描述(最多18字)
但其實他還有可能死于其他的疾病,《答上師相徐存齋三十四》中記載,張居正的痔瘡得到過治療,而且還是徹底的治療,也就是除根的那種,治療他的這個人就是御醫(yī)趙裕。
但至于是怎么個根除法,史書上并沒有記載,但無非兩種,第一種、通過吃藥,第二種、通過手術(shù)刀。
如果是通過手術(shù)刀的話,那么就有感染的可能,因為當(dāng)時的消毒措施與現(xiàn)在根本沒有任何的可比性,一旦出現(xiàn)感染,如果得不到治療,出現(xiàn)急性并發(fā)癥的話,不到一個月就會要命。
張居正本人也好,史料也好,都說他是患了痔瘡,但要知道,痔瘡最明顯的癥狀就是大便出血,而大腸癌也會大便出血。
至于張居正到底是死于哪種疾病,只能說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