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年輕人對電視購物嗤之以鼻,卻對直播帶貨欣然接受?
相信屏幕前的不少80、90后朋友一定知道橡果國際這家公司吧,不知道也沒關系,像好記星、背背佳、語音王這樣的電視購物“釘子戶”總該有點印象吧,其實這些品牌都隸屬于橡果國際。

千禧年間,電視購物在我國盛行,橡果國際作為其中的代表,輪番轟炸式的內容推送讓筆者想不記住都難,然而那時網(wǎng)購還未盛行,打一通電話就能送貨上門的購物體驗對大多數(shù)人來說,還是太過超前,遠不及線下實體店的所見即所得讓人放心,再加上電視廣告浮夸的演技,相信不少80、90后朋友對電視購物一定沒什么好感。
隨著互聯(lián)網(wǎng)的飛速發(fā)展,電視購物便逐漸失去了市場,取而代之的則是直播帶貨,相較于電視購物的錄播,直播的形式互動性更強,年輕人群體對于這種購物方式也并不排斥,為什么會這樣?網(wǎng)絡直播帶貨更容易被年輕人甚至老年人群體接受的底層邏輯是什么?

直播帶貨更符合年輕人的審美和喜好,電視購物的商品往往更偏向大眾化,選品也比較保守,直播帶貨的商品則更加迎合年輕人個性化以及追求時尚的需求。直播帶貨的主播可以發(fā)展成為網(wǎng)紅,他們的穿搭、妝容、言行都能引起年輕人的模仿,相比之下,電視購物里的主持人就顯得過于老套和刻板,缺乏吸引力。
直播帶貨更具互動性和趣味性,電視購物是一種單向傳播方式,消費者只能被動收到信息,無法與主持人或其他消費者進行交流和反饋,而直播帶貨則是一種雙向溝通方式,消費者可以通過彈幕、評論、點贊等方式與主播或其他消費者進行實時互動和討論,這大幅增加了消費者的參與感。相比電視購物,直播帶貨更加靈活自由,主播可以根據(jù)觀眾的反應和需求隨時調整內容和節(jié)奏,甚至可以通過游戲、抽獎、送禮等活動激發(fā)消費者的購買意愿。

直播帶貨更容易與觀眾建立信任感和真實感,電視購物的商品往往經(jīng)過精心包裝,消費者無法看到商品的真實狀態(tài)和質量,直播帶貨則主打現(xiàn)場展示和試用,消費者可以看到商品的實際效果和使用感受。直播帶貨的主播或網(wǎng)紅也往往是有一定影響力和公信力的人物,他們對商品的評價和推薦更容易獲得消費者的認可和信賴,電視購物主持人夸張的臺詞很容易引起消費者的懷疑和抵觸。
總結:年輕人在消費方面更加注重商品是否個性,購買體驗是否良好,而網(wǎng)絡直播帶貨很好滿足了這些要求。當然,電視購物也不應該被全盤否認,電視購物要想吸引年輕人,就需要在產(chǎn)品質量、節(jié)目互動性以及趣味性上再努力提升。你覺得電視購物還有東山再起的機會嗎?期待你的精彩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