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剛|水墨之界—中國當代書畫名家學術邀請展


【藝術家簡介】

傅剛,1978年出生,任教于天津大學國際教育學院,全國青聯(lián)委員,中國民主建國會會員,中國國學藝術研究會研究員,中國文化研究院書畫委員會學術委員,中央民建畫院畫家,天津市政協(xié)委員,天津市青聯(lián)常委,天津美協(xié)理事,民建天津市書畫院副院長,天津市政協(xié)書畫研究院青年畫院副秘書長,天津市青年美協(xié)副主席。
主要藝術成就:2006年應韓國政府的邀請,隨中國共青團團中央書記張曉蘭率領的中國青年代表團出訪韓國,進行政治經(jīng)濟文化等交流活動,在訪問交流期間,多幅書畫作品代表中國政府分別贈送給韓國政府及政府官員,增進了中韓友誼;2007年赴韓國、日本參加中日韓東北亞畫展;2008年向中國扶貧基金會捐獻價值12萬元巨幅長卷《期盼》在全國政協(xié)禮堂舉行展覽;2009年中俄建交60周年應俄羅斯總領事館邀請參加中國書畫名家藝術精品選俄羅斯巡回展;2015年天津美術館水墨新世界當代青年國畫家精品展2016年應越南友好協(xié)會的邀請,隨中國青年藝術代表團出訪越南,進行文化藝術交流活動,受到中越代表的一致好評。2018年天津美術館仰望奇峰,孫其峰先生師生書畫展。2018年隨中國青年代表團出訪印度,多幅作品被中國駐印大使館,印度政府收藏。2019年我愛我的祖國不忘合作初心,繼續(xù)攜手前進,紀念新中國成立70周年雙人展。
多幅作品被中國歷史博物館、中國書法藝術研究院、國家機關事務管理局等重要場館收藏。先后出版《紀念中國共產黨建黨90周年當代青年書畫名家作品精粹——傅剛書畫集》、《清吟雅興——天津美術學院五人展作品集》、《2013香港傅剛書畫藝術交流展作品集》,2018沉逸蘊籍,慧思方寸傅剛書畫集。
【作品鑒賞】
沉逸蘊藉 慧思方寸?
——讀傅剛《花鳥畫》有感
花鳥畫大約始于魏晉南北朝時期,至唐宋達到一個高峰。北宋《宣和畫譜·花鳥敘論》云:“詩人六義,多識于鳥獸草本之名,而律歷四時,亦記其榮枯語默之候,所以繪事之妙,多寓興于此,與詩人相表里焉?!彼卧螅瑢懸饣B興起,成為文人畫的重要部分。明清之后,畫派蜂起,諸家并舉,出現(xiàn)很多標桿式的寫意花鳥畫家,如青藤、白陽、八大、鄭燮、金農、蒲華、吳昌碩等等,開一代風氣。寫意花鳥至20世紀亦不斷推陳出新,有齊白石、潘天壽、郭味蕖等大家承古開新,領一時之潮流。當代寫意花鳥在傳統(tǒng)基礎上多有發(fā)展,風格樣貌各異,題裁內容豐富。

就創(chuàng)作而言,近年花鳥畫領域也涌現(xiàn)了一批青年畫家,他們的努力為寫意花鳥畫創(chuàng)作吹入了一股新風。傅剛就是其中突出的一位。
作為一名青年畫家,傅剛從小就有與水墨花鳥畫有不解之緣。他性格明朗、活潑、熱愛生活,有年輕人的沖勁,但也不乏沉穩(wěn)和專注的個性。多年來,傅剛堅守執(zhí)著于花鳥畫藝術,在筆墨之間尋求個性,在花鳥之中融入精神,以水墨技法糅合水彩,以傳統(tǒng)語言結合當代思維,逐漸形成了自己的風格,其繪畫語言沉逸蘊藉,其藝術志向慧思方寸。

慧,保持著一個觀察者、親歷者端凝、清醒的智慧,追求寓精于情的創(chuàng)作精神。
于寫意畫家而言,筑基無疑決定其一生成就之關鍵。傅剛善于學習,他既重視傳統(tǒng)技法的臨摹和吸收,也重視現(xiàn)實生活的觀察。他深入研讀中國美術史,在中國畫內在的藝術規(guī)律中孜孜以求地探尋,更在生機勃勃的大自然中外師造化,另鑄新意。用他自己的話說,習畫、作畫就是一個體悟與潛行的過程。讀書、練字成了他作畫之余最重要的功課;名家畫作拍賣會、花鳥大師經(jīng)典作品展等地,總能覓到他的身影;走出畫室,他或悠游于山林溪澗之間,或徘徊于蒼巖綠樹之下,俯察草木葳蕤榮枯之形,仰觀鳥雀飛鳴嬉戲之態(tài)……他在氣象萬千的生活中,捕獲了別人未曾認識和發(fā)現(xiàn)的美,并將之傾注在作品中。

正因為如此,觀念外化和一意向內,可以在傅剛的畫中形成統(tǒng)一,仿佛畫筆只是他思想的工具,宣紙只是他安放思想的容器,畫筆輕輕落下的一刻,一股清流便落于紙上,精工入微,清新沒骨——那些鳥兒才剛剛落在枝頭上,你不敢靠近,生怕不小心就驚飛了它們;那些花草的蓓蕾上還帶著露珠,你屏住呼吸,甚至能夠聞到淡淡花香;那些樹木石頭正靜靜矗立在大千世界聽風聽雨、見人見事……方寸之間,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的美,就這么在你的視線中鋪開,溢到心里,呼之欲出。在這個有限的世界里,倘若作者沒有對生活無限的體悟與熱愛,又怎么可能在一幅小小作品中,讓讀者感悟到這么多內容?讀傅剛畫作用心比用眼睛更令人感動,用眼,是扎實、靈細、奇思與收放自如的功力;用心,是清風朗月、鳥語花香、水流人家融匯的至情至美的人間。

思,以傳統(tǒng)筆墨抒寫當代生活,以筆墨之思呈現(xiàn)當代審美,以花鳥作品觸動生命深處。
在傅剛的筆下,處處流淌著的禪意與詩情,他用淋漓的墨色水韻,演繹著明媚鮮妍的花草、累累豐碩的果實、振翅欲飛的鳥兒……每一個細節(jié)都筆精色雅,極力彰顯勃勃生機、浩浩生氣之自然大美,讓讀者既可以感受到傳統(tǒng)水墨的輕盈與靈動,又能捕捉到院派風格的靜穆與安詳。那寓空于實、又寄虛于滿的畫作風韻細細品之,似有超越技術形態(tài)之感,仿佛他自己就是畫中之物,忽柔忽剛,角色自由轉換,他成了自己的導演,賦予靜止物態(tài)予有形的思想和靈魂。而其心之所得,大約就是那些線條間的起伏抑揚和流轉生動,以及由之而給予他的物象之喜與生命之喜,讓他從中看到了另一個自己,也重新喚起了內心深處的傳統(tǒng)文化情結。

他認為,歷代積淀的繪畫技法、筆法都滲透了充滿辯證的中國哲思,能更好地表現(xiàn)畫家的性情、格調與精神境界。于是,他的畫風逐步明朗起來,個體和個性生存的隱喻成為他創(chuàng)作的心態(tài)與操持,在極力追求古人風度、意節(jié)高遠的同時,也崇尚合乎“道”的現(xiàn)代派“自然”,積極踐行將“情緒”表現(xiàn)為更大的自由之風,讓花鳥蟲石靜到與湖光爭秀、動到與才情俱飛,靜動清揚沁人心脾……那些寫實中蘊涵著自然、抽象中透露出清新幽靜的意向,仿佛就是自然造化對生命生活生氣的最好補益,給人以入境入思之感。

王原祁云:“畫雖一藝,而氣合書卷,道通心性,非深于契合者,不輕以此為酬酢也”。藝術之道,思悟無窮,取法無邊,任何人都是難能窮盡的,沒有高超的技巧和深厚的學養(yǎng),是難以取得成功的。傅剛正值盛年,勤于前行而敏于體悟,孜孜以求,不畏辛苦,相信假以時日,他定會取得更為豐厚的成果!
陳明?
中國國家畫院研究員 《中國美術報》副總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