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鸚鵡的染色體
鸚鵡有幾對染色體?
?????? 許多人都知道,人類的細胞核中有23對染色體,而精蟲或卵子中,有23條染色體。待精子與卵子結(jié)合后,形成的胚胎便又有23對染色體了。
?????? 不過大概很少人知道鳥有幾對染色體。由于世上的鳥種類太多,不同分類的鳥種,又各自有不同的染色體數(shù)??茖W(xué)家們僅對于雞的染色體較有深入研究,其他鳥種的染色體數(shù)目資料較為少見。此外,鳥類的染色體大小差異性也較大,不易正確計算。有一種和其他動物染色體大小相近的染色體,被稱為大染色體(macrochromosomes);另一種為體型只有前者十分之一的小染色體
(microchromosomes)。雞的大染色體數(shù)目為9對,小染色體為30對,總共39對;虎皮鸚鵡的染色體總數(shù)約為29-31對;金絲雀和鴿子為40對。
?????? 至于其他鸚鵡的染色體數(shù)目,是否也在30對左右則無數(shù)據(jù)可查詢。和人類同屬靈長目的紅毛猩猩染色體數(shù)為22對;猴子為21對。由此可推測,同為鸚形目的所有鸚鵡,染色體數(shù)目應(yīng)也有所不同。
染色體介紹:
?????? 討論鳥的染色體要干嘛呢?自然與討論羽色基因有關(guān)。許多鳥友已經(jīng)知道,決定羽色基因的方式,除了顯性及隱性遺傳外,還有所謂的性連遺傳,以及等顯性基因等。另外,又有所謂單基因(SF)、雙基因(DF)、分裂基因(Split)等名詞。為了讓鳥友在稍后的討論內(nèi)容中,不致于迷失方向,所以我們先從一些基因的觀念開始討論。
?????? 和人類一樣,鸚鵡體內(nèi)的細胞生長分裂也分為二種:有絲分裂和減數(shù)分裂。一般身體細胞的再生皆為有絲分裂,而精子卵子的生成則為減數(shù)分裂的結(jié)果。就人類來說,共有22對染色體,外加男性一對XY染色體,以及女性一對XX染色體。形成精子或卵子時,細胞經(jīng)過減數(shù)分裂,形成22+1X或22+1Y的23條染色體。待精子卵子結(jié)合,再度形成23對染色體(46條)。
?????? 如同前文提到,鸚鵡的染色體數(shù)目差不多在30對(60條)左右,其中有一對染色體決定性別。不過決定鸚鵡性別的染色體并非XY染色體,而是ZW染色體,而且決定方式正好與人類相反。ZZ為公鳥,ZW為母鳥。原本使用ZW做為鳥類性染色體代號的目的,就是為了和人類性染色體代號區(qū)別,不過在較少人知道這兩個代號的情況下,許多討論鳥染色體的資料,仍然使用XY來代表各自性別。在這種情況下,公鳥即是XX,而母鳥則為XY。
?????? 導(dǎo)致鸚鵡突變羽色的基因位置也不只一個,也就是說,不一樣的羽色突變,是由同一基因上的不同位置,甚至不同基因所左右。在這種結(jié)果下,鸚鵡所出現(xiàn)的羽色,便不僅是單一基因上的變化,好比說藍化、黃化、華樂等,而可能出現(xiàn)黃化帶藍化基因,閃光黃化、華樂閃光等等五花八門的組合了。
?????? 看完了染色體介紹后,我們來看看精子的染色體與體細胞的染色體數(shù)有何差別:
藍化介紹(blue mutation):
?????? 藉由介紹藍化突變的羽色,我們一并解釋一下顯性基因及隱性基因;基因型及表現(xiàn)型;原生種及突變種等名詞。
?????? 原生種,也可稱為正常種,在英文的使用上,經(jīng)常以normal或wildtype表示,也就是指大多數(shù)野生鳥種原本的羽色。
?????? 藍化突變就是指原本鳥羽上的黃色,或黃、橘、紅等暖色系基因(psittacin pigments)消失,原本綠色羽毛變?yōu)樗{色,而原本黃色羽毛則變?yōu)榘咨耐蛔儭?br>?????? 顯性及隱性:除了雄鳥的性染色體外,鳥的染色體皆成對。染色體上若需帶有成對的二個基因,才會表現(xiàn)出表現(xiàn)性狀者,稱之為隱性基因(recessive gene)。若只需一個基因便可有表現(xiàn)性狀者為顯性基因(dominant gene)。
?????? 藍化基因即為隱性基因,也就是說,體細胞中若只帶有一個藍色基因,鳥的表現(xiàn)型仍為原生種色。這種帶有單一隱性基因的英文名稱為split。
???????藍化基因并非性連基因,所以無論雄鳥或雌鳥,都必須帶有一對藍化基因,方能表現(xiàn)出藍化突變的羽色。假設(shè)現(xiàn)在以一藍化公鳥配原生種母鳥,依機率推算,其子代的基因型如下:(tupian)

???????同樣的,若以原生種公鳥配藍化母鳥,子代的基因比例仍與前者相同。

?????? 若以藍化公鳥配帶單一藍化基因,表現(xiàn)型仍為原生種的母鳥,其子代的基因型及表現(xiàn)型如下:

?????? 或者

???????同樣的,以帶單一藍化基因,表現(xiàn)型仍為原生種的公鳥,配藍化母鳥,其子代的基因型仍與前者一模一樣。若以帶單一藍化基因的公鳥,配帶單一藍化基因的母鳥,其子代的基因型如下:

?????? 我們先來回顧一下藍化基因的重點,再繼續(xù)討論性連遺傳的黃化突變。
?????? 1,藍化基因為隱性基因,也就是說,無論公母,鳥必須從雙親得到一對藍化基因,? 才會出現(xiàn)藍化的表現(xiàn)型。
?????? 2,帶有單一藍化基因,仍會出現(xiàn)原生種羽色的表現(xiàn)型。
?????? 3,雙親皆為藍化種,子代無論公母,100%為藍化。
?????? 4,雙親僅單方為藍化種,另一方為原生種,子代無論公母,100%為帶單一藍化基因的原生種表現(xiàn)型。
?????? 5,雙親僅單方為藍化種,另一方為帶單一藍化基因的原生種表現(xiàn)型,子代無論公母,50%為藍化,50%為帶單一藍化基因的原生種表現(xiàn)型。
?????? 6,雙親皆為帶單一藍化基因的原生種表現(xiàn)型,子代無論公母,25%為藍化,50%為帶藍化基因的原生種表現(xiàn)型,25%為原生種。
?????? 其他影響羽色的常見隱性基因還包含華勒(fallow)、隱性派特(pied)、隱性黃化(lutino)、淡化(dilute,指得是灰色色素變淡)、伊莎貝爾(isabel或faded,指得是原本灰色色素變?yōu)闇\褐色)、部份藍化(parblue)等。其基因推演都可參照上述模式。
?????? 接著討論性連遺傳的黃化。(并非所有的黃化皆為性連遺傳,有些黃化為隱性遺傳。)
?????? 所謂性連遺傳,指得是該變異基因,位于決定性別的染色體上。先前曾經(jīng)談過,公鳥的染色體為ZZ,而母鳥為ZW。W染色體上,幾乎不帶有任何基因,所以性連基因,僅位于Z染色體上;而W染色體完全無作用。
?????? 所謂黃化(lutino),指的是身上的黑色素細胞消失,只留下黃色、橘色及紅色等暖色系的色素(pasittacin pigments)。黃化種的眼睛,由于虹彩及視網(wǎng)膜上的黑色素消失,只留下血管及黃色系色素,所以眼睛皆為紅色或粉紅色,這也就是黃紅目名稱的由來。無論是性連基因或陷性基因的黃化,都可稱為黃紅目。
?????? 一些乍看之下以為是黃色突變,但鳥眼睛仍為黑色或棕色,或者身上仍有部份綠色或深色羽毛的鳥種,其基因可能為淡色(dilute)或者派特(pied)等。
?????? 假設(shè)現(xiàn)在以一黃化公鳥配原生種母鳥,依機率推算,其子代的基因型為50%原生種表現(xiàn)型公鳥;50%黃化母鳥。絕對不可能出現(xiàn)黃化公鳥或原生種母鳥的子代。
?????? 然而若以原生種公鳥配黃化母鳥,子代絕對全為原生種表現(xiàn)型。50%公鳥帶單一黃化基因;母鳥一定為原生種。
?????? 若以帶單一黃化基因,表現(xiàn)型仍為原生種的公鳥,配黃化母鳥,其子代的基因型及表現(xiàn)型可能出現(xiàn)以下二種??傆孅S化公:黃化母:原生公:原生母=1:1:1:1
?????? 同為性連遺傳的羽色變異基因,還包含肉桂(cinnamon)、閃光(opaline)、白金(platinum)等。這些性連遺傳基因,同樣為隱性基因,只不過基因位置在色別染色體上。
?????? 由此可知,為何一些為性連遺傳的羽色基因變異,都以母鳥居多,而公鳥難求。原因就在于母鳥只需接受單一突變基因,即可出現(xiàn)突變羽色的表現(xiàn)型。反觀公鳥,一定得接受來自雙親各一的變異基因,才有可能表現(xiàn)出變異羽色。
?????? 以上藍化及性連遺傳的黃化變種,都只是一個變異基因造成的影響。了解這兩種基因的遺傳模式后,再來看看二個以上的不同變異基因?qū)τ鹕挠绊憽?br>?????? 羽色上最具戲劇效果的,絕對是白化突變了。白化(albino)基因,結(jié)合了藍化和黃化二種基因。由于黃化基因可分為隱性基因和性連基因,所以白化的組合也可分為二種不同的推演結(jié)果。
?????? 先討論藍化與性連遺傳的黃化基因所組合成的白化突變:
?????? 由于性連遺傳的黃化,以公鳥帶的突變?nèi)旧w數(shù)較多,而為隱性遺傳的藍化,無論公母鳥所擁有的染色體都一樣多,所以要導(dǎo)出白化突變,以黃化公鳥配藍化母鳥較佳。依機率推算,這樣的組合,第一代子代可生出帶單一黃化及單一藍化基因的原生種表現(xiàn)型公鳥,以及帶單一藍化基因的黃化母鳥。
?????? 接著再用第一代子代,帶單一藍化基因的母鳥(前圖打圈者),與藍化公鳥配對。所出的第二代子代,分別為帶單一黃化基因的藍化公鳥;帶單一藍化基因的原生種表現(xiàn)型母鳥;帶單一藍化及單一黃化基因的公鳥;不帶黃化基因的藍化母鳥。如果用第二代,帶單一黃化基因的藍化公鳥,再回頭與第一代子代所產(chǎn)出,帶單一藍化基因的黃化母鳥配種,第三代子代的結(jié)果為:白化公;帶單一藍化基因黃母;帶單一藍化基因黃公;白化母;帶單一黃化基因藍公;單一藍化基因原生種表現(xiàn)型母;單一藍化加單一黃化基因原生種表現(xiàn)型公;藍化母或者
?????? 這種配法,產(chǎn)生白化種子代的比例為25%,其中公母比例各半。除此之外,也有其他配法。例如直接將第一代子代,帶單一藍化及單一黃化基因的公鳥,與帶單一藍化基因的黃化母鳥交配,也可能產(chǎn)出白化第二代子代。不過這種配法所產(chǎn)出的白化機率只有1/8。
?????? 除了性連遺傳的黃化突變外,還有隱性的黃化突變。當鳥兒同時帶有一對藍化(Blue0及一對黃化(Lutino)的隱性基因時,就會變成白化(Albino)
?????? 由于這兩種基因都是隱性遺傳,所以在配對時,便不需考慮公母性別問題。
?????? 如果以一只藍化公鳥配黃化母鳥,其第一代子代的基因型及表現(xiàn)型如下:請注意,隱性遺傳的黃化,第一代子代單基因(Split)的母鳥仍為原生咱表現(xiàn)型。
?????? 要產(chǎn)出白化后代,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將帶單一藍化及單一黃化基因的子代互配。不過理論上,配出白化第二代子代的機率,公母只各占1/32。??????
?????? 如果以第一代帶單一藍化及黃化基因的子代,與白化鳥配對,那么子代出現(xiàn)白化的機率,公母將可提高至各1/8(子代白化的總比例為1/4)。此外,帶單一藍化基因的黃化子代,公母比例也各1/8;帶單一黃化基因的藍化子代亦同。
?????? 如果不管基因型,而光看鳥的表現(xiàn)型,大家可以發(fā)現(xiàn),原來綠色(原生種表現(xiàn)型,但帶基因)配白色,居然可以生出四種顏色(白、藍、黃、綠)的鳥。
?
羽色基因
?
?????? 自然界中大多數(shù)鸚鵡都是綠色為主色系,這種羽色也可能是天擇的產(chǎn)物,因為大多數(shù)鸚鵡都以林冠為活動舞臺,而綠色便提供了良好的保護色。
?????? 突變后的羽色,如藍化,黃化,有可能讓鳥的行蹤曝露出來,所以自然環(huán)境中,擁有這類變異基因的鳥種并不常見。
?????? 但在人為刻意的培育下,愈特別的羽色變異愈讓人感興趣,同時培育純化不一樣的基因,更是飼育上一大挑戰(zhàn)。
????? 為了解釋這些改變羽色的基因,讓我們先來看看色彩基本關(guān)系。
????? 相信大家一定畫過水彩畫,如果手上的綠色顏料正好用完時,該怎么辦呢?
只要把藍色與黃色調(diào)和,就可以配出綠色了!簡單的說,改變控制羽色色素的基因,就可改變鳥的羽色。再更簡單的說,鸚鵡之所以出現(xiàn)藍化,黃化,白化的表現(xiàn)型,就是染色體中,"少了",或"多了"控制某些羽色形成的基因所致。
????? 如果鸚鵡身上某部位的正常羽色是綠色,也就是說,控制羽色的基因里,至少包含了制造黃色系,及藍色系的基因。??
????? 如果將制作藍色系的基因去除掉,就會出現(xiàn)黃化(lutino)的鳥。
????? 同樣的,如果將制作黃色系的基因去除掉,就會出現(xiàn)藍化(blue)的鳥。
????? 看吧,不難吧 Laughing
????? 如果將藍色與黃色的基因同時去除掉,就會出現(xiàn)........透明鳥!! 喔不是啦,是白化(albino)
????? 影響鸚鵡羽色變化的基因,大致可分為三種;
黑色素系(malenin):表現(xiàn)出黑,灰,藍,褐等暗色系顏色grey family pigments、
鸚鵡色素(psittacin pigments):表現(xiàn)出黃,粉紅,橘,紅等暖色系顏色,yellow family pigments
結(jié)構(gòu)顏色(structural colors):就是羽毛排列,對于光線折射反射所造成的顏色改變。
????? 如同先前提到,任何對于這三方面顏色的增或減,便會造成不一樣的羽色表現(xiàn)。羽毛的構(gòu)造大概可分為羽軸及羽瓣,大家如果仔細看羽瓣,可以發(fā)現(xiàn)羽瓣上有許多羽絲,或羽支(barbs),每個羽支像是拉鏈一樣緊密結(jié)合在一起。不過萬一被拉開了,咱們可是拉不回去,得靠鳥細心的用嘴,慢慢的將每個羽支重新扣回,連結(jié)羽支的鉤狀物叫羽小支(barbules).
????? 先回過頭看"羽軸",有些鳥友可能曾觀察過,羽軸是中空的,其實也不能說是完全空心的管狀結(jié)構(gòu),不過大至上說來,羽軸仍算是空心的,所以我們又稱它為"羽管"
空心的構(gòu)造可以減輕體重,同樣的,羽支及羽小支也是空心的.
這種管狀構(gòu)造的外圍,被稱為"皮質(zhì)",而中空部位則為"髓質(zhì)"(再提一次,它并非是真的空心結(jié)構(gòu))
?????? 我們先就黑色素系(malenin)、鸚鵡色素(psittacin pigments)、結(jié)構(gòu)顏色(structural colors)。這三種影響羽色的模式做解釋。
?????? 如果黑色素形成的位置于羽支的皮質(zhì)部,那么羽色的顏色就顯得較深,但若黑色素形成的位置于羽支的髓質(zhì)部,那么羽色的顏色就顯得較灰而淺,那么什么是結(jié)構(gòu)顏色呢?光線經(jīng)過任一界質(zhì),都會發(fā)出折射、繞射和散射等物理作用。如果界質(zhì)的結(jié)構(gòu)改變,便可能影響光線的物理作用,好比說變得較不透明或較透明,顏色偏紅或偏藍等。
????? 如果羽支上只存在黑色素,那么經(jīng)過光線照射后,便會反射出藍光的波長,落在人們的眼里,便覺得鳥的表現(xiàn)型是藍色。這就是藍化。
所以說,藍色的呈現(xiàn),乃結(jié)合了黑色素系(malenin pigments)及結(jié)構(gòu)顏色(structural colors)的表現(xiàn)。
????? 如果今天羽支的皮質(zhì)部位出現(xiàn)了鸚鵡色素(psittacin pigments),那么就會出現(xiàn)正常狀況下的綠色表現(xiàn)。也就是說,綠色的呈現(xiàn),乃結(jié)合了黑色素系、結(jié)構(gòu)顏色及鸚鵡色素等三者的綜合表現(xiàn)。
????? 那么黃化呢,則是去除黑色系色素的表現(xiàn)。
????? 當然,在本篇文章中所舉出的圖例,只是一種容易解釋,且理想化,簡單化的表現(xiàn)方法?;蛲蛔冊谟鹕?,以及其他生理上的變化,絕對不是平凡人類用三言兩語就可解釋清楚的。
????? 既然基因?qū)τ鹕挠绊懣梢杂谩笢p少」及「增加」解釋,如同先前提到的黃化,就是去除黑色素系的顏色;藍化就是去除黃色系顏色;這兩個例子,都是「減少」所造成的結(jié)果。那么「增加」有那些例子呢?
暗色基因就是(Dark或Olive)
????? 影響羽色表現(xiàn)的三個原因中,大家應(yīng)該對黑色素系及黃色素系較有認識了,然而結(jié)構(gòu)顏色又有什么影響呢?
????? 如果在白色的紙上,涂上藍色顏料,表現(xiàn)出的就是鮮艷的藍色。
????? 如果混和了黃色和藍色涂在白紙上,表現(xiàn)出的就是鮮艷的綠色。
????? 不過若是用的紙張并非白色,而是灰色,淺褐色等,即使所用的顏料不變,視覺上的顏色也不會如同前者一樣鮮艷。藍色及綠色,分別可能變成以下模樣:
????? 如果大家將結(jié)構(gòu)顏色,想像成類似圖書紙的底色,就較容易了解其對羽色的影響。有了基本的了解后,再來看看暗色基因。這個基因其實并非增加暗色的色素,而是改變羽支內(nèi)結(jié)構(gòu)排列的方式,結(jié)果造成了顏色變暗的效果。所以以上例只是為便于解釋而已,大家別把灰色的底,視為黑色素系了。
????? 原本的綠色表現(xiàn)型,若是加了暗色基因,就會變成較深的綠色,或是橄欖綠。
????? 原本藍化的表現(xiàn)型,若再加了暗色基因,就會變成較深的藍色,像是鈷藍(重藍)、莫夫等。至于什么時候會變成鈷藍,什么時候又會變成莫夫,又得回過頭,認識一下暗色基因。
????? 先前的文章曾經(jīng)介紹過隱性遺傳、性連遺傳等,現(xiàn)在輪到顯性遺傳了。顯性遺傳其實很簡單,就是一對染色體中,只要任一條染色體上帶有該基因,就會出現(xiàn)該基因控制的表現(xiàn)型。而隱性遺傳則需一對基因,才會出現(xiàn)表現(xiàn)型。
????? 除了顯性及隱性遺傳外,還有一種界于兩者間的折中基因,被稱為等顯性(co-dominant)基因。
????? 暗色基因就屬于等顯性基因,它對羽色的影響為,只帶單一條暗色基因時,羽色會顯得暗些;若是帶一對暗色基因,羽色會顯得更暗。
????? 以橫斑為例,普遍的藍化橫斑,若是加了一條暗色基因,就會變成鈷藍(重藍)橫斑;如果加了一對暗色基因,就會變成莫夫橫斑。
????? 提到莫夫,不知道各位是否知道莫夫這個名詞怎么來的?答案是直接音譯而來。莫夫的英文為mauve,這個字的意思是淡紫色。
????? 莫夫橫斑的基因組合是藍加暗色,不過太平洋的莫夫基因則是Grey-green,與暗色基因同為改變結(jié)構(gòu)顏色的基因,不過并非相同的基因。
????? 看到這里,或許有些鳥友心有疑問,若說帶有的暗色基因愈多,羽色顏色愈暗,在鈷藍和莫夫身上解釋得通,不過用于綠橫斑身上好像就說不過去了。帶雙暗色基因的橄欖綠,怎么顏色好像較單暗色基因的深綠色淺呢?
????? 先前曾表示,暗色基因并非讓深顏色的色素增加的基因,而是改變組織結(jié)構(gòu)的基因,盡管暗色基因的英文名為Dark,但不表示加了這個基因后,羽色一定會Dark。此外,暗色基因又名為橄欖綠Olive,或許就是因為此基因并非會讓所有羽色表現(xiàn)型變暗。
????? 暗色基因除了是等顯性基因外,還是性連遺傳的基因。也就是說,母鳥身上只可能帶一條暗色基因,其表現(xiàn)型,就和公鳥帶兩條暗色基因相同。然而公鳥則可能只帶單條暗色基因,也因而會出現(xiàn)另一種表現(xiàn)型。
????? 看完暗色基因(dark)后,再來看看淡色基因(faded)。此基因又被稱為伊莎貝爾(isable),屬于隱性遺傳基因。
????? 它與屬于改變結(jié)構(gòu)顏色的暗色基因并沒有關(guān)系。淡色基因的作用機理,為抑制部份黑色素生成,而使鳥產(chǎn)生一種近似棕色的色調(diào)。不過淡色基因并非讓黑色色素變成棕色色調(diào),而是讓鳥身上本來就有的棕色色素得更明顯而已。
????? 這種基因經(jīng)常與肉桂基因(cinnamon)弄混,肉桂基因為性連遺傳基因,其作用機理為抑制棕色色素轉(zhuǎn)變?yōu)楹谏?。所以肉桂型的鳥,羽毛上不會發(fā)現(xiàn)任何黑色或灰色的色素。不過要確定鳥羽上是否帶有黑色或灰色色素,得用顯微鏡鏡檢才能分辨得出來。
????? 以上兩段話是寫得容易,看的模糊,而且愈看愈糊涂。二種基因的結(jié)果不都是保留棕色色素,抑制黑色色素嗎?到底要如何區(qū)別二者呢?
就隱性遺傳及性連遺傳部份來看,較容易得到分辨的結(jié)果:
????? 如果用一只淡色基因的公鳥,與原生種母鳥交配,只要母鳥不帶split淡色基因,子代必定全為帶單一基因的原生種表現(xiàn)型。
????? 然而若用肉桂公配原生種母,子代的母鳥必定全為肉桂,而公鳥則為帶單一肉桂基因的原生種表現(xiàn)型鳥。
???? 淡色基因與肉桂基因皆可發(fā)生于虎皮、牡丹、玄鳳、秋草、桔梗、美聲、七草、紅草及粉紅巴丹等鳥種身上。二種基因的表現(xiàn)型有何差異呢?
???? 大體上來看,二者的羽色皆較原生種淡,不過淡色基因的鳥喙顏色較深,接近原生種之色。肉桂基因者為蠟黃色。另外,肉桂基因的眼睛的色較淺,俗稱葡萄紅眼,而淡色基因者正常。
???? 接下來介紹二種作用機制雷同的突變基因,分別為parblue及dilute。
???? 先前提到的藍化基因,是不讓鳥產(chǎn)生黃色、粉紅色、橘色或紅色等暖色系的色素,使得原本綠色的羽毛變成純凈的藍色,原本黃色或紅色的羽毛變?yōu)榘咨?。如果今天這種藍化的機理不完全,使得鳥羽上仍帶有部份黃色色調(diào),或者只有部份區(qū)域完全藍化,其他部份仍帶有綠色色調(diào),就稱為部份藍化(parblue)。部份藍化為隱性遺傳基因。
???? 既然有部份藍化,是不是也有部份黃化呢?是的。這種突變基因稱為dilute(稀釋),又稱為yellow Dilute基因,并不會改變黃色、橘色、紅色等暖色系顏色,但會使灰色系(黑色、灰色、棕色、藍色等)變得較淺,因而讓鳥出現(xiàn)羽色偏黃,變淡的改變。
???? 所謂藍化其實就是去黃化.
只不過小弟采用的說明都過于理想化,實際的羽色變化并沒那么簡單。
鳥羽的色素并不包含"藍色",而是由灰色色素系形成,(grey faimly pigments),這系列的顏色包含了黑及深淺不等的灰色,還有棕色。
也許有些鳥友會疑惑,棕色不是黑色加紅色嗎?(水彩顏料調(diào)色)不過就色素生成的角度來看,棕色色素仍屬于黑色,灰色色素一族.
鳥羽毛上并不含黑色素母細胞,而只剩下黑色色素,有些羽色突變的基因,能阻斷黑色素母細胞中的色素發(fā)展及形成,像是"肉桂(cinnamon)"的突變,就是阻斷棕色色素變成黑色色素,而讓鳥出現(xiàn)一種肉桂色的變化。
既然本無藍色色素,藍色的形成,就是由灰色色素加上羽毛的結(jié)構(gòu),及光線變化而形成.
而使結(jié)構(gòu)顏色改變的基因,目前已知的只有三種,就是暗色基因(dark或olive),灰綠(greygreen)及紫(violet)
?
這篇文章非常有價值,對培養(yǎng)牡丹鸚鵡的羽色有非常大的幫助!
?
部分藍化(parblue)基因概述
部分藍化是由隱性基因控制的性狀,這一基因的品系,主要表現(xiàn)為兩類,即藍銀頂與綠金頂,但這兩個品系的基因來源,卻來自于同一個尚未被認可的羽色品系,即荷蘭藍。至于未被認可的原因,個人理解,其基因應(yīng)該是一種處于原始種向藍銀頂過渡過程中的中間類型。
1:荷蘭藍、藍銀頂、綠金頂?shù)年P(guān)系
?????? 首先,荷蘭藍(Dutch Blue)是這一系列變異品系當中最早培育出來的,這一羽色品系于1963年首度出現(xiàn)于荷蘭,在當時歐洲遺傳學(xué)界,曾引起非常大的反響。這個羽色品系與普通綠桃最大的區(qū)別在于,體羽表現(xiàn)出一種半藍半綠的羽色狀態(tài),面部屬于鸚鵡色素的紅黃色素部分缺失,但在面部及頂額位置等部位,還殘留有一小部分的紅色及黃色鸚鵡色素,因而在面部還保留有部分奶油黃色,在前額頂部,有一塊很明顯的橙色塊(國內(nèi)稱為“金頂”)。
?????? 藍銀頂(White Face Blue),英文譯為白面藍,這一品系于20世紀80年代早期完成培育,由于藍銀頂?shù)幕騺碜杂诤商m藍,但其紅黃色的鸚鵡色素已絕大部分消退,體羽已呈現(xiàn)出一種比較純正的藍色(非真正意義上的藍色基因),面部表現(xiàn)出色度很純的白色,而頂額則留下非常少的部分橙色或純白色。因為藍銀頂?shù)幕騺碜杂诤商m藍,兩者屬于“等位基因”種源,遺傳表現(xiàn)上,又會出現(xiàn)“共顯性遺傳”表現(xiàn)性狀,因而這一品系如果與荷蘭藍配種,在等位基因的作用下,后代會出現(xiàn)深淺不一的“綠金頂”。
??? 綠金頂(Seagreen)也被稱作海水綠金頂或海藻綠金頂,這一品系某種程度上來說,也是藍銀頂與荷蘭藍“共顯性遺傳”的產(chǎn)物,它的體羽比兩者都要淺(應(yīng)該是黑色素基因也產(chǎn)生了部分缺失),但卻呈現(xiàn)出淡綠色的色彩,頂額則遺傳了荷蘭藍鸚鵡色素不完全缺失的基因,在頂額會保留一部分橙色。
綠金頂、藍銀頂、荷蘭藍這三者與藍金頂、綠銀頂?shù)年P(guān)系:
1,荷蘭藍是部分藍化的種源基因,藍銀頂為荷蘭藍進一步紅黃色素缺失的純化品系,綠金頂則是荷蘭藍與藍銀頂?shù)幕旌匣蚱废怠?/p>
2,藍銀頂屬于部分藍化基因表現(xiàn)性狀中的(Turquoise blue)變異型,而綠金頂則屬于部分藍化基因表現(xiàn)性狀中的(Aqua blue )變異型。兩種變異個體與荷蘭藍互配后,又全都會出現(xiàn)“共顯性遺傳”的表現(xiàn)性狀。而區(qū)別于上述兩種變異形態(tài)的另一間“中間型”,也就不難解釋所謂的綠銀頂或藍金頂?shù)缺憩F(xiàn)性狀的鳥只個體了。
3,三者的基因,都屬于“等位基因”形態(tài),在同一對染色體上的對映位置。不同羽色品系的基因分別占據(jù)后,其后代會表現(xiàn)出很多種體羽和頂額色度的深淺差異。同時“共顯性遺傳”,又會使得頂額橙色這一表現(xiàn)性狀大大增加,這也是“金頂”多于“銀頂”的原因。當然如果是兩只純基因的藍銀頂互配,后代絕大部分都會出現(xiàn)銀頂現(xiàn)象(一部分會出現(xiàn)返祖),而兩只帶有藍銀頂基因的綠金頂互配,則會有極少量的藍銀頂后代出現(xiàn)。
???????????????????????????????????????????????
????????????
????????????????????????????????????本章一、二節(jié)內(nèi)容采集自臺灣鸚鵡論壇相關(guān)內(nèi)容并重新編制
???????????????????????????????????????????????????? 第三節(jié)內(nèi)容由www.cpb-lb.com網(wǎng)站原始創(chuàng)作
轉(zhuǎn)載請注明出處
?????????????????????????????????????????????????????????????????????????????????????????????????????? 2014年11月19日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此為皮球豆從網(wǎng)站轉(zhuǎn)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