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當年的道格瑪95嗎?

《酒精計劃》更像是一場對于影史的回眸,即導演托馬斯·溫特伯格對于道格瑪95運動“失敗”(或者說無疾而終)緣由的現(xiàn)象學討論/表述。
托馬斯·溫特伯格是道格瑪95運動的棋手。歷史上,道格瑪95運動由丹麥導演拉斯·馮·提爾(《破浪》《狗鎮(zhèn)》《女性癮者》的導演)、托馬斯·溫特伯格等人于1995年發(fā)起,并提出了10條電影創(chuàng)作規(guī)則(“純潔誓言”)。然而,綱領過于理性化、純粹化,不好實現(xiàn),導致運動之初就被一些導演在創(chuàng)作中打破。
如不制作脫離畫面的音響;不可包含謀殺、暴力等場面(拉斯·馮·提爾直接將其藝術化);不拍類型電影;導演名字不出現(xiàn)在職員表內(nèi)……還有一些,比如不用濾鏡,全部用手持攝影機拍攝,有些提議的確太過純粹、理想。
同樣在《酒精計劃》中,一群中年男教師在進行理性的酒精實驗后,生活、工作完全失控。托馬斯·溫特伯格仿佛在用藝術的語言對自己前半生的創(chuàng)作觀點進行回溯與反思。人到中年的故事,也是導演的自我致敬。
其實關于中年男性的生活,還蠻悲涼的。片中的幾個男主,只是想微醺一下,結(jié)果弄得雞飛狗跳,體育教師還為此搭上性命。
結(jié)尾的舞蹈,或許也在暗示:要么死得像條一閃而過的航船,要么生得像個喝醉酒的瘋子(而且只能是在學生的畢業(yè)慶典上)。人到中年,一切都是框架下的無可奈何,酒神也不過是個借著青年人的狂熱行動,才敢手舞足蹈的體制下的大叔。
跳吧,唱吧,喝吧!畢竟回去了又能如何,妻子回來了不還是為兒進行的妥協(xié)。問問有沒有愛情?大可不必。愛情是年輕人的狂歡,中年人只要裝瘋賣傻就好,苦水倒咽。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