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態(tài)解剖課程|局部微細解剖,詳解皮膚分層與燒燙傷分級關系

摘要
根據(jù)愛思唯爾旗下Complete Anatomy 3D 解剖學習平臺,我們特別制作了100集“人體系統(tǒng)動態(tài)解讀”課程。
近期疫情反復
不少“廚藝小白”宅家下廚
“新手上路”難免失誤
萬一發(fā)生燙傷,要牢記:
沖 - 脫 - 泡 - 蓋 - 送
沖:流動冷水(15~20℃)沖15~30分鐘;
脫:衣物充分泡濕,小心脫掉避免弄破水泡,必要時剪刀剪開衣物,暫時保留與皮膚粘連部分;
泡:繼續(xù)浸泡于15~20℃冷水中15分鐘,可減輕疼痛,但避免長時間浸泡于冷水中導致體溫流失;
蓋:用干凈毛巾、紗布等覆蓋傷口,不要任意涂藥物或偏方;
送:除極小且極淺(一度燙傷)的燙傷外,最好前往醫(yī)院進一步處理。
這基礎的急救口訣在日常生活中非常有用,
如果燙傷過大過深就要及時送醫(yī)!
那燙傷是如何分級的呢?
一起來Complete Anatomy先復習一下皮膚分層吧,你還記得多少呀?

上圖是Complete Anatomy中的皮膚模型,是將皮膚在顯微鏡下放大很多倍所看到的情況:
表皮——是最上方看到比較偏膚色且翻起來的這層,屬于角質化的復層鱗狀上皮組織。
表皮由下往上可分為五層,分別是基底層、棘狀層、顆粒層、透明層以及角質層。
真皮——是在中段底色較白的區(qū)域。
真皮下層——位于模型最下方,底色為黃色,又稱為淺筋膜。主要有疏松結締組織與脂肪組織所組成。
根據(jù)燒燙傷傷害的嚴重程度,可分為四度:
I 度燒傷
僅傷到表皮層,癥狀紅、腫、痛,一般幾天就能自行恢復,像曬傷通常就是屬于一度燒傷。
II 度燒傷
傷害范圍較一度更深,傷及真皮層,可分為淺二度和深二度,患處紅腫起水泡、疼痛。
III 度燒傷
侵犯到整層皮膚,傷口呈白色或黑色的碳化皮革樣,傷及神經(jīng),患處皮膚失去痛感。
IV?度燒傷
連皮膚下方的肌肉或骨骼都被破壞了,嚴重的話甚至需要截肢。
大家學會了嗎,都要記住哦~

現(xiàn)在使用Complete Anatomy,?
還能參加?“推薦官”招募計劃。
活動詳情請掃描海報內(nèi)二維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