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神】須彌荒石蒼漠/浮羅囿地名考據

大家好,這里是3.6版本新區(qū)域荒石蒼漠、浮羅囿的中英文地名考據。這里歡迎大家閱讀@呆羅 老師的專欄靈光耀黑淵:蒼漠囿土完全考察,比這個詳細很多,既然我之前也簡單寫了一個版本那就發(fā)出來吧。
共11個地名,給英文文本的語言來源簡單歸個類,波斯5個、印度2個、阿拉伯2個、突厥1個、不確定1個。另外,這次地名的中文文本都藏著一些巧思,有許多音意兼譯的地名,大家可以自行體會。
?

地名列表
一級地名(2個)
荒石蒼漠 Gavireh Lajavard
浮羅囿 Realm of Farakhkert
?
二級地名(9個)
鐵穆山 Temir Mountains
荼泥黑淵 Tunigi Hollow
阻勒隘 Gate of Zulqarnain
鋒刃林澤 Asipattravana Swamp
跋松頂 Hills of Barsom
聚香海岸 Samudra Coast
甘露花海 Vourukasha Oasis
精石銅城 Madinat Al-Nuhas(隱藏)
逾淵地墟 Hangeh Afrasiyab(隱藏)
?

地名考據
荒石蒼漠 Gavireh Lajavard

Gavir,即Kavir(波斯語:????),意為「鹽漠」「旱湖」。

Eh是Ezāfe,在波斯語中意為「的」,連接兩個名詞,相當于英語中的Of。
Lajavard,即Lajavard(波斯語:??????),意為「青金石」。

?

浮羅囿 Realm of Farakhkert

Farakhkert,即Frāxkard,阿維斯塔語Vouruka?a的中古波斯語形式,即「甘露花?!梗╒ourukasha Oasis)和「花海甘露之光」(Vourukasha’s Glow)中的Vourukasha。

Vouruka?a是瑣羅亞斯德教神話中的「世界?!梗砂⒑ゑR茲達創(chuàng)造;《阿維斯塔》中,它是世界上所有水的發(fā)源地和聚集地:阿胡拉·馬茲達把Vouruka?a中的純凈水送至陸地,凈化世界,又將水送至另一片海洋Pūitika中凈化,最后返回Vouruka?a。

這個地名能關聯到游戲里的多個設定:
Vouruka?a的中央矗立著「無數種子之樹」,囊括世界上所有植物的種子,即游戲中的「萬種母樹」(Harvisptokhm);這棵樹上棲息著能夠凈化水土,名為Simor?的神鳥,每當它飛起,樹上會生長出一千根新枝,每當它降落,這些新枝會被折斷,化為種子落下。種子在雨神Ti?trya的雨和風神Vayu的風中飄蕩至世界各地,生長成每一種植物,給整個世界帶來生機。

先說瑣羅亞斯德教的風神Vayu,這是賽諾的「大風機關」笑話英文版:
"Why is this humble windmill such a great view?"
"I mean, it's understandable. It must have been a long time since you last came to Mondstadt."
"Because it is the true 'Great Vay-iew-vyastra'."
Vāyu(梵語:????)和阿維斯塔語同源,都意為「風」,加上「法寶」Astra(梵語:??????)就是「大風機關」Vayuvyastra了?!@一點其實無關緊要。

再看瑣羅亞斯德教的雨神Ti?trya,它的波斯語名稱Tir(波斯語:???)出現于任務名稱「蒂爾·亞什特的贊歌」(The Hymn of Tir Yazad),該任務中旅行者和斯露莎前往的三處「巨木」就有「提什塔爾之花」(Tishtrya)?!阜僬嬷煜蟆梗═he Sign of Apaosha)中的Apao?a是干旱之神,也是雨神Ti?trya的仇敵,它們之間進行的大戰(zhàn)就發(fā)生在Vouruka?a。


而神鳥Simor?(波斯語:?????)對應著游戲中的「西摩格」(Simurgh),與游戲中描述類似,它體內包裹著「靈光」(阿維斯塔語:X?ar?nah,即「赫瓦雷納」)。

神話的另一個版本是,Vouruka?a的中央生長著名為Gaok?r?na的植物,食用后能夠永垂不朽,它的周圍環(huán)繞著一萬種能治愈疾病的植物,對應游戲中的巨蓮「伽烏迦那」(Gaokerena)。

Gaok?r?na是白色的Haoma,Haoma是瑣羅亞斯德教的一種神圣植物。在波斯史詩《列王紀》中,Haoma被擬人化為一個強壯的隱士,它把圖蘭國王Afrasiyab捆綁并從地底深處的Hang-e Afrasiyab(見「逾淵地墟」)拖了出來?!讣浪畠x」(Rite of Ab-Zohr)的原型āb-Zōh(huán)r「供水」是瑣羅亞斯德教的一種儀式,儀式用具的原材料也包括Haoma。Haoma還與吠陀神話中的Soma(梵語:???)同源,而Soma的同義詞之一是Am?ta(梵語:????),即游戲中的「甘露池」(Amrita);Am?ta意為「不朽」,飲下能長生不老。

納西妲(Nahida)的主要原型之一是波斯江河女神Ar?dvī Sūrā Anāhitā,其波斯語名稱是Nahid(波斯語:?????),她在某些地方被文學化地描述為一條河流,其目的地正是Vouruka?a;游戲中的阿陀河谷(Ardravi Valley)中的ārdrāvī(梵語:?????????),即阿維斯塔語Ar?dvī Sūrā Anāhitā中Ar?dvī的梵語形式。

再回看剛剛提到的圖蘭國王Afrasiyab的故事——《阿維斯塔》中,最初的人王Yima或稱Jam?id(波斯語:?????)因說謊而失去「靈光」死于非命;他死后,「靈光」傳入Miθra手中,然后進入了Vouruka?a,國王Afrasiyab三次進入海中試圖奪取「靈光」未果。這里Miθra是花靈米希爾(Mihir)的原型,「離渡之橋」(阿維斯塔語:Cinvat? Peret?m)的三位守護者之一,這座橋是游戲中「離渡谷」(Chinvat Ravine)和「離渡之儀」(Rite of Chinvat)的來源;除此以外,Miθra也與須彌諸多概念相關,本文不作贅述。


囿,意為「有圍墻的園林」。
中文文本音意兼譯。
?

鐵穆山 Temir Mountains

Temir,在以突厥語族和蒙古語族為主的數個語言中意為「鐵」;它也是數個著名歷史人物的名稱,包括元成宗鐵穆耳(中文文本的可能來源)、帖木兒帝國的創(chuàng)始人帖木兒等等。

中文文本音意兼譯。
?

荼泥黑淵 Tunigi Hollow

Tunigi和「荼泥」的來源目前沒有較為可信的說法。根據Genshin Impact Fandom Wiki,Tunigi可能來自突厥語族,在阿爾泰(Altai)薩滿教(Shamanism)中通往冥界的入口被稱為「地球的煙囪」Yer Tunigi或「地球的下顎」Yer Mesi。個人認為這個參考有點太偏了,如果有知道的觀眾歡迎補充。
中文文本中的「荼」字可能也指代表坎瑞亞的「荼訶」(Dahri)。Dahri(波斯語:????),即Dahriyy(阿拉伯語:????????),來自Dahr(阿拉伯語:?????),意為「時間/永恒」;在9世紀的中古波斯語文本中,該詞是對瑣羅亞斯德教派別祖爾宛教(Zurvanism)認為「宇宙源自無限時間」信徒的稱謂,在后來的阿拉伯、波斯文學中,指無神論者或唯物主義者。而祖爾宛教中的主神、無限時間與空間之神祖爾宛(中古波斯語:Zurvān),正是世界任務「善惡的赫瓦雷納」中花靈祖爾宛(Zurvan)的名稱來源。

「荼訶」是Dahri的梵漢對音。
這個猜測僅供參考,因為「荼」本就是梵漢對音的常用字。
中文文本音意兼譯…?
?

阻勒隘 Gate of Zulqarnain

Zulqarnain,即D?ū l-qarnayn(阿拉伯語:??? ????????????),古蘭經中的傳奇人物,一般認為其指古希臘的馬其頓的亞歷山大大帝(Alexander the Great);這個阿拉伯語名稱可以直譯為「雙角之人」,有學者將其解釋為「抵達太陽兩角(日出的東方和日落的西方)的人」。這可能是世界任務中「雙角的花冠」(Twin-Horned Chaplet)名稱的出處。
他曾途經兩山之間,語言不相通的居民向他訴說Gog和Magog擾民之苦,他便在居民協助下用鐵塊熔鋼,并將銅水澆在上面,筑起一座堅不可摧的墻,只有當末日來臨時,這座墻才會夷為平地。

這可以讓我們聯想到千壑沙地中的「巨人峽谷」(Wadi Al-Majuj):《圣經》中的Gōg和Māgōg(希伯來語:????? ????????),在《古蘭經》中被稱為Ya?jūj和Ma?jūj(阿拉伯語:???????? ??????????),它們在不同地方有不同的形象,如人類、巨人、惡魔、民族、土地等,其中的巨人就是「巨人峽谷」名稱的由來。「教令院調查團的日志·其三」中提到了「瑪迦」(Majuj)是由古國遺民轉化而來。

阻隘,意為「險要之處」。
中文文本音意兼譯。
?

鋒刃林澤 Asipattravana Swamp

Asipattravana(梵語:???????????),由三個梵語詞匯「劍」Asi(梵語:???)、「葉子」Pattra(梵語:??????)和「森林」Vana(梵語:??,即蘭那羅語言中的「桓那」)組成,指佛教中的地獄(Naraka,梵語:???)系統(tǒng)中的「劍葉林」。

而中文文本的「鋒刃」(K?uradhārā,梵語:?????????)包括了英文文本「劍葉林」;如下,「鋒刃增」分為「刀刃路」「劍葉林」「鐵刺林」三處。
(佛教對地獄劃分的說法紛繁復雜,此說僅為其一)
《大智度論》(Mahāpraj?āpāramitopade?a)卷十六:
「若執(zhí)持刀劍,斗諍傷殺;若斫樹壓人,以報宿怨;若人以忠信誠告,而密相中陷——如是等種種因緣,墮劍林地獄中。此地獄罪人入中,風吹劍葉,割截手足、耳鼻,皆令墮落;是時,林中有烏鷲、惡狗,來食其肉。」
《大智度論》的作者是古印度的龍樹菩薩(Nāgārjuna,梵語:?????????),中觀學派(Mādhyamaka,梵語:???????)的創(chuàng)始人,他就是游戲中那伽朱那團(Nagarjunites)和那伽朱那(Nagarjuna)的原型。

玄奘譯《俱舍論》(Abhidharmako?a)第三品:
「十六增者,…八奈落迦(「地獄」Naraka的音譯)四面門外各有四所?!h刃增。謂此增內復有三種。一刀刃路。謂于此中仰布刀刃以為大道。有情游彼才下足時。皮肉與血俱斷碎墜。舉足還生平復如本。二劍葉林。謂此林上純以铦利劍刃為葉。有情游彼風吹葉墜。斬刺肢體骨肉零落。有烏駁狗摣掣食之。三鐵刺林。謂此林上有利鐵刺。長十六指。有情被逼上下樹時。其刺铦鋒下上镵刺。有鐵?鳥。探啄有情眼睛心肝爭競而食。刀刃路等三種雖殊而鐵杖同故一增攝。…四面各四增故言皆十六,此是增上被刑害所,故說名增?!?/p>
選段中反復出現的「增」字,又可以讓我們聯想到「善惡的赫瓦雷納」中的任務名稱「鋒刃林游增記」(Asipattravana Itihasa)。其中「游增」指「游增地獄」,即「近邊地獄」,是四類地獄中的一種,上文提到的「鋒刃」又屬于「游增地獄」。

?

跋松頂 Hills of Barsom

Barsom,來自阿維斯塔語Bar?sman,指一種瑣羅亞斯德教祭司用來舉行某些神圣儀式的用具,為成捆的樹枝。樹枝數目因儀式種類的不同而有差異。

世界任務「森林書·正法炬書·月升之章」中任務道具「缽參花」(Barsam Flower)也使用了這個詞的變體。「缽參花」的道具描述是這樣的:「『缽參花』是靈藥『蘭赫瑪』(Arahaoma)的原料之一,『缽參』(Barsam)據說是消失已久的神木?!惯@對應現實中Bar?sman有可能使用了Haoma植物(見「浮羅囿」)的莖。


順帶一提,瑣羅亞斯德教的祭司被稱為Magi(單數Magus),3.1版本標題「赤土之王與三朝圣者」(King Deshret and the Three Magi)中出現了Magi這個詞,即「朝圣者」;教令院學者頭銜的其中兩個「陀裟多」(Dastur)和「訶般荼」(Herbad),便來自祭司Magi的兩個等級:高等祭司Dastūr和低等祭司Hērbad。
?

聚香海岸 Samudra Coast

Samudra(梵語:??????),意為「水的聚集」,通常指海洋、河流的交匯處或大片水域。
吠陀神話中的Samudra(海洋)之神是伐樓拿(Varu?a,梵語:????),亦即「那菈法留納」「法留納神機」中的「法留納」(Varuna)。它也是天空、雨水和天海之神,被稱作「水天」,正是任務名稱「水天供書」(Varuna Gatha)和地名「水天叢林」的來源;而角色培養(yǎng)素材「滌凈青金」(Varunada Lazurite)中的Varunada也源自Varu?a。

?

甘露花海 Vourukasha Oasis

Vourukasha,見「浮羅囿」。前文已提及,中古波斯語Frāxkard和阿維斯塔語Vouruka?a指的是同一個概念。
?

精石銅城 Madinat Al-Nuhas

Madinat,即Madīnat(阿拉伯語:????????),來自Madīna(阿拉伯語:????????),意為「城市」「城鎮(zhèn)」。
Al(阿拉伯語:????),冠詞,相當于英語中的The。
Nuhas,即Nu?ās(阿拉伯語:??????),意為「銅」「黃銅」。
英文名稱可能來自《一千零一夜》(《天方夜譚》)中的同名故事,雖然這個故事中提到了所羅門(Solomon,大慈樹王的原型之一)和鎮(zhèn)尼(Jinni,即游戲中的「鎮(zhèn)靈」),但與游戲內容似乎并不匹配。
?

逾淵地墟 Hangeh Afrasiyab

Hang(波斯語:???),阿維斯塔語形式為Hankana,意為「洞穴」。
Eh,見「荒石蒼漠」。
Afrasiyab,即Afrasiyab(波斯語:????????),與Vouruka?a和「靈光」相關的部分內容見「浮羅囿」。他是圖蘭神話中的國王和英雄,在《列王紀》中則是主要反派、伊朗人的大敵。他的女兒??????在游戲中是《沉秋拾劍錄》中的人物琺朗吉絲(Faranges)。

《列王紀》中,Afrasiyab悲慘地死于名為Hang-e Afrasiyab的洞穴中,也即英文文本Hangeh Afrasiyab。

感謝各位看到這里,我們下期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