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木斯一體化預制泵站


一體化預制泵站是城市排水系統(tǒng)建設的新技術、新,它集混凝土構件制作、安裝和設備運行于一體。與傳統(tǒng)施工方法相比,具有投資少、工期短等特點。本文對一體化預制泵站的特點進行了分析,并對其應用前景進行了展望。
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發(fā)展以及城市化進程的加快,"水"已成為人們生活不可缺少的要素之一。我國水資源總量為億立方米,人均占有量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而隨著人口的增長和經濟的發(fā)展,水資源需求將不斷增加;同時由于人口分布不均及自然條件等因素的影響使得我國各地區(qū)的水資源分布極不平衡。因此解決城市內澇問題成為當務之急,也是實現可持續(xù)發(fā)展戰(zhàn)略的重要環(huán)節(jié)。目前國內外已建成許多大型的城市防洪工程如:北京的三峽水庫蓄滯洪區(qū)(簡稱"兩湖一庫")、武漢的長江大堤等,但這些工程在汛期的防災減災能力仍然不足。為了從根本上解決城市內澇這一難題,近年來各地都在積極探索新的排灌設施的建設方案以適應日益增長的用水需求,其中一體化預制泵站的研制成功就是其中之一。所謂的一體化是指把整個項目作為一個整體進行設計、施工和管理的模式。一體化預制泵站是將鋼筋混凝土結構物作為建筑物主體部分來建造的市政基礎設施建設項目之一;它是采用工廠化的方式生產出成套的鋼筋混凝土結構產品后運至現場拼裝而成的一種新型建筑形式;它既是一種全新的設計理念又是一項嶄新的技術手段。
2現狀與特點:
預制混凝土構件的生產預制的概念是由德國建筑師gstavkellner于1923年提出的(kellner,1924);隨后美國學者johnh。miller(1927)提出了"裝配式"(assembly)的概念并將其用于工業(yè)領域;日本學者takyasgimoto于20世紀50年代提出了一項關于工業(yè)化生產的定義即:"通過機械化作業(yè)使材料從一種狀態(tài)轉化為另一種狀態(tài)的過程"。由此可見工業(yè)化生產的在于提高生產率從而降低生產成本進而減少浪費(《中國社會科學文摘》)。傳統(tǒng)的建造方式主要是在工廠中按照圖紙進行制造加工,這種模式不僅效率低下而且成本較高(《土木工程學報》2000年第2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