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標準收藏海報賞析 · 密陽

這次要賞析的是韓國導演李滄東的《密陽》,標準收藏編號0576。

代表作:《詩》《綠洲》《薄荷糖》
電影講述的是丈夫意外離世后[1],妻子李申愛帶著兒子俊兒離開首爾來到亡夫的故鄉(xiāng)密陽準備開始新的生活,路上汽車拋錨,認識了熱情憨厚的汽車修理店老板金宗燦。39歲仍未婚的宗燦一見面就對單身媽媽申愛產生了好感,為初來乍到的母子倆忙前忙后,幫助她們安頓下來。申愛在小城密陽開了一家鋼琴教室,又將兒子送去附近的幼兒園上學。除了“意圖”太明顯的宗燦以及陌生鄰里之間一些口舌讓申愛感到不適之外,一切都充滿了希望。


為了在鄰里之間樹立自己是有產者而不是孤兒寡母的形象,申愛時常向周圍人透露自己要在城郊購置一塊土地、蓋一所房子。然而正因如此,巨大的悲劇向申愛襲來。
幼兒園園長為了還清外債,綁架了俊兒向申愛勒索贖金[2],卻意外溺死了俊兒。本來與兒子相依為命的申愛如墜深淵,過量的痛苦使申愛變得呆滯,以至于并沒有號啕大哭,直到給兒子進行死亡登記時那個臨界點才全然崩潰。宗燦從俊兒失蹤之后就一直幫忙尋找,事后也不離申愛左右,申愛已經沒有多余的氣力趕走宗燦,對他單方向的關心也就默然接受了。

受鄰居藥店夫婦的“裹挾”,走投無路的申愛走進了基督教會的活動現(xiàn)場。她把信教當作救命稻草一般,通過加入教會重新構建自己支離破碎的世界。宗燦為了能繼續(xù)陪伴在申愛身邊,也同樣開始參加教會活動。

教義也許是神奇的,但宗教團體帶來的“催眠”效果更是有效。接連遭受喪夫喪子之痛的申愛對旁人來說仿佛一個深淵,為了活下去,她需要盡快為自己構造一個脆弱的外殼,讓她看起來像是一個正常人,此外她還試圖將自己的不幸融入所謂的真理,希望它能夠讓自己有所遵循、有所依靠。結果確實有效,教徒們立即接納了她,宗燦也為她高興。

但是謊言終將被戳破,申愛急于把虛幻的教條坐實,主動提出要去監(jiān)獄寬恕犯人,結果得到的卻是犯人真心實意但在申愛看來恬不知恥的話語:“上帝原諒了我,我用眼淚來悔改,并得到了原諒,之后便可以心平氣和?!盵3]

申愛本是想以居高臨下的姿態(tài)來寬恕犯人,為的是讓自己與真理和道德并列,以便繼續(xù)活在用教條彌合的中空的自我意識里,可犯人的自我寬恕讓申愛復仇的本能瞬間擊碎了大腦編織的謊言,她徹底覺察到這段時間的荒謬。作為凡人,即使能夠寬恕也是以對方活在悔恨里為前提,而對方的自我寬恕是斷然無法接受的。

于是,卷土重來的仇恨再次擊垮了申愛,使她變得精神失常。申愛的信仰已然崩潰,于是她首先向信仰本身發(fā)起了攻擊,她干擾教會活動,引誘信教的鄰居與自己發(fā)生關系,未果之后又找到宗燦希望證明他對自己只不過是肉欲而不是關愛,宗燦憤然起身嚇走了申愛。她看到為自己徹夜祈禱的教徒鄰居們心生也恨意,扔石頭砸碎了他們的玻璃。教徒鄰居們其實無可厚非,他們只是不能體會到申愛的切膚之痛而根據教義盲目要求申愛原諒,但對現(xiàn)在的申愛來說還不如漠不關心更好。
絕望的申愛回到家下意識地割腕,但也許是害怕死亡,也許是重拾活下去的欲望,她跑出家門懇求路人的救援。

一段時間后,她傷愈出院,期間仍是宗燦悉心照料。雖然是老生常談,但是痛苦只有時間能夠沖淡,創(chuàng)傷也只有時間能夠填平。她不必原諒,因為世界絕不是按照真理和道德運行的。電影第一個鏡頭,在去密陽的路上,抬頭是明亮的天空;電影最后一個鏡頭,在申愛家中的院子里,低頭是枯葉雜草、清潔劑空瓶、廢舊的搓衣板和泥濘的小水洼,生活絕不像藍天一般清澈,而是像水洼一般泥濘,但好在還有陽光。


導演李滄東說:“雖然這片土地非常簡陋,但無論是誰都只能在其中生活,人生的希望、救贖、神的意志也應該在土地上尋找意義。”

關于海報,有話則長、無話則短。正式海報往往不止一幅,而且在不同國家上映時通常會設計新的海報,因此正式海報中,除了本土原版海報,我還會挑選一些跟電影內容聯(lián)系緊密的海報進行賞析,不過點到為止。

這部電影中的密陽雖然是一個地名,但是英文譯名并不是地名,而使用了漢字的意譯——Secret Sunshine 秘密的陽光,陽光作為主要意象,海報也著重表現(xiàn)出來了。這副海報的主體是申愛和宗燦兩人,因為有宗燦的緣故,使用了傍晚的暖陽,畫面整體顯得溫暖安詳,寓意很明顯——宗燦是申愛生活里的陽光。申愛的表情也是所有海報里最平和的,雖然說不上幸福,但至少保有繼續(xù)生活下去的動力。
她的頭發(fā)是披散著的,影片中只有三處她把頭發(fā)放了下來,其他時間都是扎起來的:第一處是申愛剛剛安定下來,去燙了發(fā)打算融入新生活,可隨后就遭遇了變故;第二處是申愛決定去監(jiān)獄原諒犯人,此時她的幻想還沒有破滅,覺得自己已經獲得了強大的愛與原諒的力量;第三處是申愛傷愈出院后,精神狀態(tài)雖然不如信教時那么亢奮,但獲得了真正的重新開始。因此當她披散頭發(fā)時候她的內心是相對安寧的,和海報的基調相吻合。

另外一張正式海報和上一張有顯著的差別,畫面從兩人變成了一個人,畫面色調也從暖色調變成冷色調,申愛的頭發(fā)也扎起來了。她蹲在墻角、倚靠著墻壁,表情悲傷、面容憔悴,陽光越過了她的頭頂,她將自己沉浸在陰影的角落里。電影標題像溪流一樣斜著流淌下來,給人流淚的感覺。這張海報從表達情緒的角度來說設計的更為恰當。

我最喜歡的是德國公映時的海報,改編自這下面張劇照,情節(jié)對應的是申愛按照綁匪的要求繳納了自己全部的積蓄作為贖金,但是綁匪并沒有送回俊兒,申愛只能無助地臥在沙發(fā)上嗚咽,而警察即將上門來通知俊兒的死訊。屋外的陽光透過門照進來,照在了地毯和書架上,那里有俊兒的玩具和畫冊,申愛哭紅的雙眼我見猶憐。



CC海報中申愛穿著棕灰色的燈芯絨夾克,這件夾克從來沒有在原片中出現(xiàn)過,內里的襯衫在影片1時13分的時候曾出現(xiàn),對應的情節(jié)是申愛剛接觸基督教不久,覺得自己得到了極大的寬慰。

此時她的襯衫紐扣是整齊地扣好的,而不是像海報中那樣用三個別針草率地別起來。結合申愛悲傷、茫然的表情、握著的拳頭以及夾克的厚度,我推測海報上這個場景可能發(fā)生在影片后期的秋季,在信仰崩潰后已無法正常生活的申愛仍固執(zhí)地向生活、回憶和上帝抗爭,最終贏得了勝利。生命中的陽光固然是重要的外因,但人們心中頑強活下去的信念才是真正指引我們生存下去的準繩。
情節(jié)補充 & 相關注釋:
[1] 申愛的丈夫因車禍去世前有外遇。
[2] 申愛曾考慮過將假鈔給綁匪,后來放棄。
[3] 韓國導演樸贊郁在密陽首映禮上看完電影后說這一幕是電影史上最殘忍的探視場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