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本 被討厭的勇氣
被討厭的勇氣這本書是我與2020年2月4號開始,一直讀到2月14號。本書不長,看了這么久,不是因為我感悟頗深,只是,動畫和美食的誘惑太大。所以間隔了那么長時間。
其作者是岸見一郎,古賀史健兩個人,在本書里主要由青年和哲人關(guān)于人生的探討。其圍繞的觀點,便是“阿德勒心理學(xué)”--個體心理學(xué)。

本書開篇提出了一個觀點“再怎么找原因,也沒法改變一個人?!焙芤俗⒁獾挠^點。作者提出,人們會做什么行為,現(xiàn)在所處的狀態(tài),與過去是沒有任何關(guān)系的,即過去不是導(dǎo)致你現(xiàn)在的原因,而未來才是。

? ? ? ? ?比如,你有個朋友,他少時被嘲笑而恐懼社會,導(dǎo)致現(xiàn)在一出門就生病。你肯定會說,那是因為過去的原因?qū)е碌男睦飫?chuàng)傷,“阿德勒心理學(xué)”否認(rèn)了心里創(chuàng)傷的存在。作者提出,因為朋友不想出去接觸社會,以此為目的,所以一出去便會生病。這叫“目的論”,即現(xiàn)在所有的行為都符合你的目的。
凡事,并非有因便有果,事實上正真決定過去的,是我們賦予過去的意義。為此舉了一個很有趣的例子,青年說:“自己因為被潑上咖啡,而憤怒繼而大發(fā)雷霆,難道不是有因必有果嗎。”
哲人:“憤怒都是捏造出來的,即你是為了大發(fā)雷霆,才捏造了憤怒這種感情?!睘榱俗约旱纳?-善,就是對自己的好處。相同意義上,若有人,總是說自己如何如何不幸,這也是為了實現(xiàn)自己的目的,為了自己的善。關(guān)于,這個不理解,可以去看看【十二國記】,你會有更深的理解。
? 作者否定了可以通過找原因來改變一個人,但是他提出“人是可以改變的?!?/p>
生活是不如意的,似乎很多人,都希望成為別人。但是作者提出,人是不可能成為別人的,因為想成為別人的人,大多數(shù)人都認(rèn)為自己是不幸的。似乎抱著這樣的想法,就是對自己的善,因為這樣就可以安慰自己,然后四處怨天尤人,哭哭啼啼,一旦有人勸說,便可以理直氣壯的說:“你懂嗎?你了解我們這種人的苦嗎?”以此,來謀取福利。
不行,在此處,一定強(qiáng)力安利【十二國記】,當(dāng)你看完大木玲那一段,你會有很深刻的理解。


而是否幸運,其實更取決于自己的主觀想法。那為什么,那些認(rèn)為自己不幸的不改變自己呢。
因為人人常常決定改變,但之所以改變不了,是因為他們常常下定決心不改變。人們,常常說自己的目標(biāo)是什么什么。等我考完這個試怎么怎么樣,仿佛這樣便可以促進(jìn)他們的改變。其實,這就是我們面對人生最荒唐的騙局。

? ? ? ?生命的存在并非以線狀存在,而是以點狀。人生是一連串的剎那,未來和過去是不存在的,如果講改變寄托于未來,其實毫無意義。因為未來,其實現(xiàn)在的每一個剎那的集合,認(rèn)真的過完每一個剎那,其實你就是在改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