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YF的文學(xué)專欄.01(迫真)

今日太累了,我要寫文。就從最近看起的 中島敦 的小說開始說起吧。
? ? ? ?中島敦 歷來被評價和 芥川龍之介 的風(fēng)格很像。這之中的原因大概是因為1.他們兩個都是很喜歡改編中國古典文學(xué)并且很喜歡中國古典文化的人。(因為我不是很了解這塊,看近代小說的人流下了不學(xué)無術(shù)的淚水)2.他們的小說中的主人公往往是處于“憂郁”的狀態(tài)下。但是這份憂郁在又不至于達(dá)到一種“求死”的地步。(這方面可以看看 太宰治 的文風(fēng),他可能更絕望一點。)
? ? ? ? ? 但是兩者是不一樣的。(雖然我買的小說集上把中島稱為“小芥川”)這方面可以從兩者最有名的幾部中看出來。(這里挑一部來)芥川的《羅生門》給我印象(這里是CYF特有比喻)就像在淋著雨深入看不到光的森林。在一開始芥川就塑造了陰沉的氣氛,在武士登上高臺見到老婦人后對她進行訓(xùn)斥時,文章似乎出現(xiàn)了一絲轉(zhuǎn)機。(這一段的文字描寫不急不緩,特別有趣)但是緊跟的一部分,用短短一行,這一點點光又沉入黑暗中。芥川在文中絲毫沒有用心理描寫,但是正是因為這一個被創(chuàng)造出來的“心之壁”以及簡短的文字,反而讓人感到心寒。(因為讀者在讀的過程中自發(fā)完成了對武士行為合理性的論證,(通過模仿老婦人的論證)此時讀者審視自己內(nèi)心就會驚覺(?)自己也可能會這么選擇的,而且你無法給出先于這個論證的更高的命題。(因為它訴諸了你自己的生命))而當(dāng)我們考察這個悲?。ǎ浚偃缢牵┑脑搭^,我們只能把它歸因于整個環(huán)境的問題,是一種“眾人之惡”(別人這么做我也這么做)導(dǎo)致了整個系統(tǒng)的惡化。
? ? ? ? ?而中島敦的《李陵》(我比較喜歡這部)則是通過對歷史人物的大量心理描寫去穿過歷史題材的束縛,去描寫一個與我們很接近的“人”(而不是某個符號)。
? ? ? ?令人驚訝的是,作者不僅寫了一個這樣的李陵:在一開始他想假裝投降然后再戴罪立功,后來他發(fā)現(xiàn),相比漢朝君王猜忌你,匈奴這里會更加直接地表達(dá)自己,會僅因為你很厲害而拋開立場尊敬你。在得聞自己的家人都被殺后,他選擇投降。
? ? ? ? ?還寫了另一個人——蘇武:蘇武堅持忠于中國,即使自己的妻子背叛自己改嫁,自己的兄弟被下獄,自己也看不到機會回到中國。
? ? ? ? 在文中,這不是簡單的對比突出誰。不如說,李陵“愛國“愛的是“家與故土“,也就是說他更看重那片土地上是否生存著自己愛的朋友與親人。當(dāng)他發(fā)現(xiàn),自己假降后沒有人幫自己,而且自己的君王還背叛了自己,把自己的親人全處決了時,他愛國所依托的基礎(chǔ)就不存在了。那么他也就不能產(chǎn)生”愛國“的情感。
? ? ? ? 而蘇武愛的是“漢朝國土“這個概念。他不投降匈奴純粹是因為,他覺得國土怎么能讓別人拿走呢?(即使這篇國土上已經(jīng)沒有任何人知道自己了)他愛的不是”人“而是“土地”,這個概念導(dǎo)致的結(jié)果是:他注定離我們是遠(yuǎn)的。因為我們(也許)只能簡單地給出我上面所說的那個命題,但我們無法論述它是如何產(chǎn)生的。我們可能只能說這是天生的。(然而我自己無法給出為什么我們可以認(rèn)為它是天生的論證,因為我懷疑它不是)
? ? ? ? ?這兩者有差距嗎?可能吧。但是倘若它是 “天生“的,那么我們可以以此說李陵就是道德上的低賤者嗎?道德的低賤是能用天生的因素來區(qū)分的嗎?(當(dāng)然我們都認(rèn)同蘇武的行為是高尚的)
? ? ? ? 李陵感到的就是上面這個困擾,他覺得自己似乎天生就無法選擇高尚。他明白自己的選擇是合理的,但他還是羨慕蘇武,羨慕他有能力選擇高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