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是國產恐怖游戲的《替身》
民間傳說,在一些陰氣極重的地方,枉死的人無法托生,需得抓個生人替自己的位子,才能托生,民間謂之抓替身。此事多傳于鄉(xiāng)野之間,據(jù)說,抓替身的多為水鬼,若是某處水源經常出現(xiàn)人溺死,那就是水鬼在抓替身,還說水鬼會變成西瓜,變成金銀,變成要淹死的人向你求救,引你下水,如此說法,大抵是鄉(xiāng)野奇談,聽聽罷了。

昨天,由CASCHA GAMES 和 詭聞齋共同制作的文字游戲《替身》正式登陸了steam,要知道,國產游戲是很慘的,而國產游戲中最慘的就是國產恐怖游戲,而這樣的文字游戲基本上就是肉包子打狗,很難賺回本,這次的嘗試多少有點為了漫畫宣傳的意味,但游戲本身的水平確實不錯,對于民間怪談的改編也不落俗套,倒也是頗為讓人欣喜,但這些改變不了國產恐怖游戲蛋疼的情況。

因為一些原因,大陸的恐怖游戲一直沒發(fā)展起來,少數(shù)還算是優(yōu)秀的作品也是港澳臺同胞制作的,但是恐怖游戲這個門類,從來不缺中國人的身影,國人對于恐怖的愛好有著自己獨特的表現(xiàn)方式,比如《紙人》。
這款游戲就是一個很好的嘗試,它證明了國人從不缺乏對于恐怖游戲的創(chuàng)造能力,最重要的是它很好的鼓舞了一批想要參與制作的恐怖游戲的制作人,讓大家明白,制作恐怖游戲是能賺錢的,這也是《紙人》最值得贊揚的地方,但《紙人》其實不是個特別完整的作品,這在當時也頗為遺憾。

在《紙人》之后,我國的恐怖游戲其實是處于一個真空期的,雖然各種小作坊的作品《人皮鼓》《探靈》不斷推出,但礙于成本,其實沒有達到真正的恐怖游戲能給玩家?guī)淼捏w驗,大部分還是“走近科學”模式,直到今年的《港詭實錄》,從各個角度,《港詭實錄》是一場中國恐怖文化的集合,立足于香港本土的民間傳說搭配上中國的民俗文化,讓這款游戲能嚇到中國人,也能走出國門,嚇到外國人,不過目前來看,這款游戲可能因為銷量問題,暫時難以更新,這其實反而是恐怖游戲的日常,畢竟真正嚇人的恐怖游戲銷量都不算高。

在恐怖游戲方面,我們也要提一下我們作死的臺灣同胞,刨除掉那根燒盡的紅蠟燭,《打鬼》帶給我們的閩南文化確實讓玩家耳目一新,對于大部分不是閩南地區(qū)的玩家,閩南獨有的文化氛圍很好的通過這款游戲展現(xiàn)了出來,并且在從傳統(tǒng)恐怖游戲的基礎上,本作的動作元素做的也還能接受,這對于一個獨立團隊來說已經很不容易了。

在恐怖游戲方面,我們經常遺忘的澳門同胞,也有屬于自己的創(chuàng)作,《瞑目》不能算是一款很優(yōu)秀的作品,但對于基本上沒有游戲產業(yè)的澳門來說,這款游戲的作用幾乎是里程碑的,因為它給玩家展示了除了賭之外的澳門風光和澳門恐怖傳說,這對于外地人來說,是個不俗的體驗。

把視線轉移到大陸,轉移到我們身邊,《煙火》締造的恐怖世界就很好地呈現(xiàn)了一個我們熟悉的恐怖風光,小賣部,謀殺案,火災,紙人,這些我們身邊的事物其實是最恐怖的,沒有難懂的粵語和閩南話,就是我們最常用的普通話,雖然它更想告訴我們一個推理的故事,但它的恐怖毋庸置疑。

對于國產恐怖游戲,它的受眾太小了,它的影響太小了,它要受到的打壓太大了,但這并不妨礙我們這些人借著它來闡述自己的想法,來展現(xiàn)一些恐怖背后的民俗和故事,說回來,誰會是恐怖游戲的替身?恐怖不需要替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