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到萬家:王慶來拎不清、關濤邊界感缺失,帶偏了觀眾的三觀!
看完《幸福到萬家》的第26集,心情可謂是如鯁在喉,這部劇真的是帶偏了觀眾的三觀!
觀眾的勸離
先來說說王慶來,估計在追《幸福到萬家》的觀眾,幾乎人人皆已對其咬牙切齒了??偨Y起來就是三個字——拎不清,許亞妮的父親為王慶來介紹工作,反而招致其的怨恨。不僅如此,為了這件事甚至不惜與弟弟王慶志大吵了一架,著實是讓人大跌眼鏡了。

但這并不是最過分的,接下來的劇情才讓人驚掉了下巴,因為王慶來開始懷疑何幸福跟關濤之間存在不正當關系。與此同時,王慶來在進入方圓律所擔任勤雜工期間,屢次出現(xiàn)了工作失誤。進一步加劇了其與何幸福之間矛盾,使得彈幕上的勸離之聲一浪高過一浪,網(wǎng)友們紛紛喊話何幸福和關濤在一起。

缺失邊界感的關濤
看似是民心所向,實則這才是最可怕的,乃至顛倒了黑白。
誠然,王慶來的確可恨,但并意味著其一錯到底。進城之后,不主動去適應周圍的環(huán)境,正日里怨天尤人確實是有些不思進取了。不過在懷疑何幸福和關濤這件事情上,王慶來并非無的放矢,而是人之常情。

道理很簡單,管理者與下屬之間要有邊界感。究其原因,就是為了樹立威信,避免私人感情影響到工作。很多人一旦與管理者成為了朋友,便會下意識將自己置于可以與管理者平起平坐的位置,這是不利于管理的。

故而,盡管關濤和何幸福是朋友,但還是要保持必要的距離。尤其何幸福還是已婚人士,作為異性來說,適當避嫌是人際交往的常識。例如何幸福提出將自己的工資與王慶來互換,關濤拒絕是對的,但應該以公司制度為理由。可關濤偏偏要多嘴,提醒幸福不要慣著王慶來,這是在摻和別人的夫妻相處之道。此乃大忌,關濤不論是作為異性朋友或領導,皆沒有立場說出這種話。

再比如說小豆子生病,原本關濤將何幸福送到車站即可,卻非要將其送回萬家莊。送回萬家莊也就算了,還一定要堅持留下來,更是為此爽約了客戶。也許關濤只是出于好心,或者是源于與何幸福之間的友誼,但把事情做到這種程度就是越界了。除了特定的關系,例如父母與子女、夫妻之間、兄弟姐妹,給予他人幫助是要有限度的。一旦過度了,不僅給對方造成了心理上的負擔,也不可避免會引起旁人的誤會。平心而論,在日常生活中,你是老板或你的老板碰上這種事,會如同關濤一般嗎?

人際交往的四種距離
換一個視角來說,作為何幸福的丈夫,王慶來又會怎么看待兩人之間的關系呢?
這里為大家提供一項數(shù)據(jù),美國人類學家愛德華·霍爾博士為人際交往劃分的四種距離:
1、公眾距離:3.7米~7.6米。在公共場合,無關系或不認識的人之間是這個距離最合適。這里指的是機場、碼頭拉著行李箱時的距離,而不是排隊過擺渡車或擠地鐵。
2、社交距離:1.2米~3.7米。這是一個桌上吃飯或到某單位辦事的距離,體現(xiàn)出一種公事上或禮節(jié)上的正式關系。
3、個人距離:46厘米~122厘米。這是同事之間或擁擠辦公區(qū)域的距離,若是低于半米,就會感到不舒服。特別是不同性別的人,低于半米就意味著入侵。
4、親密距離:15厘米~44厘米。15厘米以內(nèi),是最親密的區(qū)間,彼此能感受到對方的體溫、氣息。15厘米~44厘米之間,身體上的接觸可能表現(xiàn)為挽臂執(zhí)手,或促膝談心。44厘米以內(nèi),在異性,只限于戀人、夫妻等之間,在同性別的人之間,往往只限于貼心朋友。
回想一下,關濤與何幸福相處時的距離,很多時候都在46厘米~122厘米之間。雖說卡在“個人距離”的范圍之內(nèi),但兩人終歸是異性,非必要時還是應該保持“社交距離”。特別是在王慶來進入律所工作之后,當著一位已婚男士的面,與其妻子接觸時謹慎一些是完全有必要的。否則在王慶來看來,關濤跟何幸福這種近距離的互動,心中難免會不舒服。

記得剛參加工作的時候,一位男領導將自己的妻子安排進公司工作,可平日里仍舊會與身邊的一位女同事談笑風生。其實并不是大不了的事情,彼此之間也沒有任何的出格行為,但還是惹惱了男領導的妻子。一時間鬧得滿城風雨,男領導顏面掃地,女同事也是有苦說不出。

所以王慶來懷疑何幸福和關濤,客觀而言還是有道理的,關濤的一些舉動就是會讓人誤會。試想一下,假如你的丈夫或妻子,與某位異性有著類似的交集,你會作何感想呢?
結語
在之前的文章曾經(jīng)闡述過,《幸福到萬家》用了太多的編劇技巧,這次便是利用了對比的手法。前期的鋪墊是何幸福不斷提高自己,王慶來則不求上進,營造出一種“同床異夢”的氛圍。如果兩人出于相互之間的距離越來越遠而分手,說實話是無可挑剔的,但這樣就會顯得何幸福有些勢利了。于是編劇選擇了猛“踩”王慶來,凸顯其小肚雞腸的一面,無理取鬧于何幸福與關濤的關系。

這就是典型的“捧”一“踩”一,從而形成了誤導性的輿論,徹底丑化了王慶來。
個人觀點,不喜勿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