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日八省聯考作文,及相關時評
23.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60分)
1950年,新中國剛剛成立,百廢待興。朝鮮戰(zhàn)爭的戰(zhàn)大燒到鴨綠江邊,國家安全面臨嚴重威脅。危急關頭,在極不對稱、極為艱難的條件下,中國人民奮起抗美援朝,保家衛(wèi)國。先后有290余萬志愿軍將士赴朝參戰(zhàn),19萬7千多?名英雄兒女獻出寶貴生命,涌現出楊根思、黃繼光、邱少云等30多萬名英雄功臣。中華大地,萬眾一心,支援前線。歷時一年的捐獻武器運動,募得的捐款可購買3700多架戰(zhàn)斗機。兩年零9個月艱苦卓絕的浴血奮戰(zhàn),拼來了山河無恙、家國安寧,穩(wěn)定了朝鮮半島局勢,維護了亞洲與世界和平。偉大的抗美援朝精神一直激勵著中國人民。
校團委舉行“銘記歷史,迎接挑戰(zhàn)"的主題征文活動。請結合上述材料寫篇文章,說說你的感受與思考。
要求:選好角度,確定立意,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時評
銘記歷史,再出發(fā)
? ? ?
9月3日上午,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勝利75周年向抗戰(zhàn)烈士敬獻花籃儀式在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紀念館舉行。今天,當時間的指針撥回75年的那天,槍炮聲、嘶吼聲、歡呼聲猶在耳畔,無數的革命先輩用他們的血肉,筑起我們的長城。救亡圖存、抵御外侵的艱辛,同仇敵愾、共同抗日的合作,鑄就了不朽的抗日精神。75年過去了,我們應該從這段歷史里汲取什么?如何避開戰(zhàn)爭陷阱?是我們需要思考的話題。
【背景介紹,導入話題】
弱國無外交,在自強中捍衛(wèi)民族威儀。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以巨大政治智慧和強烈責任擔當,帶領全黨全軍全國人民直面問題、勇于變革、攻堅克難,取得了一個又一個標志性、開創(chuàng)性、歷史性重大成就。中國大使館保護海外同胞、祖國帶你回家等等一個又一個事件,讓我們感慨“我們不在安全的時代,但在安全的國家”。當中國逐步走向世界,當更多國家將目光投向中國,那些藏在內心深處的民族自豪感和國家榮譽感油然迸發(fā)。
【觀點明確,有針對性】
安而不忘危,用精兵勁旅鍛造中國力量。深入貫徹黨的強軍思想,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強軍之路,努力實現黨在新形勢下的強軍目標,把我們這支英雄軍隊建設成為世界一流軍隊,完成好黨和人民賦予的新時代使命任務,用精兵勁旅鍛造中國力量。堅持黨對人民軍隊的絕對領導,永葆人民軍隊性質、宗旨、本色,培養(yǎng)有靈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新一代革命軍人,鍛造具有鐵一般信仰、鐵一般信念、鐵一般紀律、鐵一般擔當的干部隊伍。因為我們深知:強國必須強軍,強軍才能安國;能戰(zhàn)方能止戰(zhàn),準備打才能不必打。
【闡述意義,論證有力】
攜手合作,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戰(zhàn)爭是一面鏡子,能夠讓人更好認識和平的珍貴。“弱肉強食不是人類共存之道,窮兵黷武無法帶來美好世界”,世界各國只有共同遵循平等互信、包容互鑒、合作共贏的原則,才能建設持久和平、共同繁榮的和諧世界。
【措施思維,語言生動】
天下并不太平,和平需要保衛(wèi)。站在今天,回望75年前的那段歷史,我們高聲吶喊中國必勝、和平必勝、人民必勝;展望明天,中國巨龍已經騰飛。
【展望未來,有啟發(fā)性】
參考立意
1.忘記歷史意味著背叛2.迎接當下和未來的挑戰(zhàn)需要從歷史中汲取精神養(yǎng)分3.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4.抗美援朝精神永垂不朽5.青年一輩要繼承前輩傳統(tǒng)6.繼往開來,當好接班人
?
擬題示例
銘記歷史,迎接挑戰(zhàn)
不忘先輩,引領未來
前事不忘,后事之師
銘記滾燙歷史,迎接嶄新挑戰(zhàn)
秉承歷史精神,迎接時代挑戰(zhàn)
歷史與時代接軌,傳承與挑戰(zhàn)偕行
勿忘前輩熱血,勇挑青春重擔
讓“抗美援朝精神”引領我們繼續(xù)前進
精選范文銘記歷史,迎接挑戰(zhàn)
“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0年前,為了保衛(wèi)和平、反抗侵略,英雄的中國人民志愿軍高舉正義旗幟,舍生忘死、浴血奮戰(zhàn),贏得了抗美援朝戰(zhàn)爭偉大勝利,為世界和平和人類進步事業(yè)作出巨大貢獻。現如今,我們英雄的祖國和人民,站在新世界的關鍵節(jié)點上,面對國內國際局勢的大變動,必將銘記歷史,迎接挑戰(zhàn)。
銘記歷史,就要銘記抗美援朝精神。歷時兩年零九個月的抗美援朝戰(zhàn)爭中,中國人民志愿軍共斃、傷、俘敵數十萬人。戰(zhàn)爭以美國侵略者被從鴨綠江邊打回到三八線而告結束??姑涝瘧?zhàn)爭的勝利雄辯地證明:“西方侵略者幾百年來只要在東方一個海岸上架起幾尊大炮就可霸占一個國家的時代是一去不復返了”。抗美援朝戰(zhàn)爭不僅奏響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凱歌,而且鍛造出偉大的抗美援朝精神——祖國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為了祖國和民族的尊嚴而奮不顧身的愛國主義精神;英勇頑強、舍生忘死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不畏艱難困苦、始終保持高昂士氣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為完成祖國和人民賦予的使命、慷慨奉獻自己一切的革命忠誠精神;以及為了人類和平與正義事業(yè)而奮斗的國際主義精神。
銘記歷史,就要知道和平來之不易。松骨峰每一寸都必爭的慘烈阻擊,長津湖冰雪中被凍僵的年輕戰(zhàn)士保持沖鋒的姿態(tài)、上甘嶺被炸彈翻過無數次的焦土……革命先輩們的付出與奉獻,打破了美帝國主義不可戰(zhàn)勝的神話,創(chuàng)造了以弱勝強的范例。戰(zhàn)爭不僅僅是一城一地的得失,放在歷史的時光軸去定論,這一場偉大戰(zhàn)爭的勝利,使得中國的國際地位空前提高,更為我國的經濟建設和社會發(fā)展贏得了一個相對穩(wěn)定的和平環(huán)境。
銘記歷史,更要認清現實,迎接當下最大的挑戰(zhàn)。當前,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肆意蔓延,保護主義、單邊主義等逆全球化浪潮不時涌動,國際環(huán)境日趨復雜,不穩(wěn)定性不確定性明顯增強。面對未來,我們該往何處去?偉人指出,要深入學習宣傳中國人民志愿軍的英雄事跡和革命精神,學好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fā)展史。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fā)展史既是中華民族自己走過的路,也是世界歷史發(fā)展的一部分,更是世界正義進步事業(yè)的一部分。唯有認真學習,才能把未來的路看得深,把得準?! ?br>“不畏浮云遮望眼,亂云飛渡仍從容?!睕]有一蹴而就的偉業(yè),更沒有一馬平川的坦途。就這個宏觀語境而言,從戰(zhàn)斗到奮斗是偉大抗美援朝精神的最好傳承。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道路上,涉險灘、奪隘口、闖出一條條新路已是常態(tài)。從偉大抗美援朝精神尋找給養(yǎng),砥礪骨子里的戰(zhàn)斗勇氣和奮斗激情,我們必能走好走穩(wěn)民族復興這關鍵一程。
素材
在2020年10月23日紀念中國人民志愿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zhàn)70周年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發(fā)表重要講話。他指出:“中國人民不惹事也不怕事,在任何困難和風險面前,腿肚子不會抖,腰桿子不會彎,中華民族是嚇不倒、壓不垮的!”
70年前,燎原戰(zhàn)火燃至一江之隔,新中國的主權遭受嚴重威脅。對待侵略者,中國人民以戰(zhàn)止戰(zhàn),以武止戈,以勝利贏得和平、贏得尊重,向世界彰顯了中國“嚇不倒、壓不垮”的民族風骨。70年后,面對國際社會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面對顯著增多的不穩(wěn)定不確定因素,面對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前進道路上的艱難險阻,這種民族風骨依然是我們民族的脊梁、前進的動力。
角度
角度一 中國人民向來都是有骨氣的。
近代百年,中華民族走向偉大復興的進程一次次被打斷,但中國人民從來沒有屈服、沒有氣餒、沒有放棄,一次次頑強地戰(zhàn)勝艱難險阻、重新整裝出發(fā)。覽古觀今,中國人在外敵入侵時頑強斗爭,在山河破碎時舍生忘死,在一窮二白時發(fā)憤圖強,在改革開放中與時俱進,在重大災難前迎難而上,在疫情肆虐時逆行出征。因為有骨氣,中國人在抗美援朝出國作戰(zhàn)中打出底氣,打出國威,打出民族自信與國家尊嚴。因為有骨氣,中國在短短幾十年間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無論時代如何發(fā)展,我們都要在銘記偉大勝利中,堅定“四個自信”,砥礪民族風骨。“中國人民不惹事也不怕事”。正在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勠力前行的我們,應當紀念70年前的這場戰(zhàn)爭,更應當紀念那個最有風骨的中國。相信我們有信心、有決心、有能力應對前行路上的各種艱難險阻,繼續(xù)創(chuàng)造發(fā)展的輝煌史詩。銘記偉大勝利,砥礪民族風骨,匯聚民族力量,鍛造民族血性,激發(fā)民族智慧。新征程上,讓我們從容應對世界變局與國內挑戰(zhàn),向著新時代自信前進。
角度二 摒棄軟弱退縮思想。
經由互聯網的放大,一有些風吹草動,總有一些人唱衰中國,到處鼓吹“中國處于劣勢,呼吁眾人妥協”的論調,以混淆視聽,擾亂人心。而揆諸史實,70年前我們能在一窮二白的境況下打贏一場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保家衛(wèi)國之戰(zhàn),那么歷經70年蓬勃發(fā)展之后,如今的中國既有深厚實力和巨大潛力,也有強大抗打擊抗風險能力,怎么會沒有應對各種風險挑戰(zhàn)的能力?又怎么會沒有維護國家利益的實力?
角度三 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國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當年戰(zhàn)火燒到新中國的“家門口”,年輕的他們以身許國——1951年犧牲在一次對敵空戰(zhàn)中的鹿鳴坤年僅22歲,1953年犧牲在朝鮮戰(zhàn)場上的李征明年僅23歲,而在上甘嶺戰(zhàn)役中壯烈犧牲的黃繼光年僅21歲……一個國家與民族的風骨傳承,要看青少年群體是否能將其發(fā)揚光大。如今面臨新形勢新挑戰(zhàn),青年不僅要對國家充滿信心,也要能在祖國需要的時候挺身而出、努力奮斗,成為民族風骨最堅定的代表。
角度四 天地英雄氣,千秋尚凜然。偉大的抗美援朝戰(zhàn)爭,是在新中國成立之初極其困難的情況下,為保衛(wèi)中國人民的和平與安全,抵御帝國主義的侵略擴張而進行的一場正義之戰(zhàn)??姑涝瘧?zhàn)爭交戰(zhàn)雙方力量極其懸殊,但無數志愿軍戰(zhàn)士毫不畏懼、勇往直前、浴血奮戰(zhàn),從首戰(zhàn)兩水洞、激戰(zhàn)云山城,到會戰(zhàn)清川江、鏖戰(zhàn)長津湖,英勇的志愿軍戰(zhàn)士以血肉之軀構筑起鋼鐵陣地,以艱苦卓絕的戰(zhàn)斗打敗了武裝到牙齒的對手,打出了國威軍威,打出了中國人的骨氣,創(chuàng)造了驚天地、泣鬼神的戰(zhàn)爭奇跡。
?角度五 和平鴿從正義之戰(zhàn)中飛起,新中國在正義之戰(zhàn)中挺立。
???? 抗美援朝戰(zhàn)爭的偉大勝利,粉碎了侵略者陳兵國門、進而將新中國扼殺在搖籃之中的圖謀,徹底掃除了近代以來任人宰割、仰人鼻息的百年恥辱,充分體現了中華民族不畏強暴、維護世界和平的堅定決心和堅強力量,更極大提高了我國國際地位,極大鼓舞了全世界被壓迫民族和人民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的正義事業(yè),極大推進了世界和平與人類進步事業(yè)。這場戰(zhàn)爭為新中國贏得了寶貴的和平發(fā)展環(huán)境,是中華民族走向偉大復興的重要里程碑,必將永遠銘刻在中華民族和人類和平、發(fā)展、進步的史冊上。
?運用
一、知來路,啟新程。
??? 回望抗美援朝戰(zhàn)爭的偉大歷史,就要銘記穿越時空、歷久彌新的偉大抗美援朝精神,砥礪不畏強暴、反抗強權的民族風骨,匯聚萬眾一心、勠力同心的民族力量,鍛造舍生忘死、向死而生的民族血性,激發(fā)守正創(chuàng)新、奮勇向前的民族智慧。稽古察今,抗美援朝戰(zhàn)爭的偉大勝利是一種宣示,即站起來的中國人民決不會屈服于任何強權和霸凌,中國人民不惹事也不怕事,面對各種阻力壓力,我們必將始終站在正義的一邊,堅決捍衛(wèi)國家主權、安全、發(fā)展利益,并同各國人民一道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努力開創(chuàng)人類和平與發(fā)展的美好未來。
??? 當前,我們正站在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歷史交匯點上,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勝利在望,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前景光明。但與此同時,隨著我們進入新發(fā)展階段,國內國際形勢面臨深刻變化,特別是新冠肺炎疫情帶來各種新風險新挑戰(zhàn)。行百里者半九十,越是接近目標,就越要風雨兼程。我們要銘記抗美援朝戰(zhàn)爭的艱辛歷程和偉大勝利,從歷史中汲取攻堅克難、勇往直前的堅定決心,雄赳赳,氣昂昂,朝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明前景奮勇前進。泥土氣息打動人心。
??? 二、打得一拳開,免得百拳來。
?? ?抗美援朝戰(zhàn)爭打出了新中國的國威,打出了中國軍隊的軍威,充分展示了中國人民不畏強暴的鋼鐵意志、萬眾一心的頑強品格、維護世界和平的堅定決心和中國軍人敢打必勝的血性鐵骨。中華英雄兒女用血肉之軀和強大信念,再次證明正義必定戰(zhàn)勝強權,和平發(fā)展是不可阻擋的歷史潮流!抗美援朝戰(zhàn)爭的偉大勝利啟示我們,凝聚在信仰旗幟下的中國力量不可戰(zhàn)勝。面對各方面的風險挑戰(zhàn),面對各種阻力壓力,中國人民總能逢山開路、遇水搭橋,總能展現大智大勇、銳意開拓進取,“殺出一條血路”。
三、“大道不孤,大愛無疆?!?/strong>中國人民秉承“天下一家”的理念,用新中國成立以來援助時間最集中、涉及范圍最廣的緊急人道主義行動,譜寫了同舟共濟、守望相助的大愛篇章,展現了中國人己立立人、己達達人的價值追求,為全球抗疫注入了中國力量、中國信心。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的:“命運與共,集中體現了中國人民和衷共濟、愛好和平的道義擔當?!?/p>
四、“勝負之征,精神先見?!?/strong> 唯有精神上站得住、站得穩(wěn),一個民族才能在歷史洪流中屹立不倒、挺立潮頭。抗美援朝戰(zhàn)爭不僅奏響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凱歌,而且鍛造出偉大的抗美援朝精神,這就是:祖國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為了祖國和民族的尊嚴而奮不顧身的愛國主義精神,英勇頑強、舍生忘死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不畏艱難困苦、始終保持高昂士氣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為完成祖國和人民賦予的使命、慷慨奉獻自己一切的革命忠誠精神,以及為了人類和平與正義事業(yè)而奮斗的國際主義精神。偉大的抗美援朝精神,是中國共產黨人和人民軍隊崇高風范的生動寫照,是中華民族傳統(tǒng)美德和民族品格的集中展示,是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具體體現。這種精神穿越時空、綻放光芒,永遠是彌足珍貴的精神財富,必將激勵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克服一切艱難險阻、戰(zhàn)勝一切強大敵人。 五、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精神的核心。千百年來,中華民族之所以能夠歷經磨難而生生不息、薪火相傳,始終保持旺盛生命力,與深厚持久的愛國主義傳統(tǒng)密不可分。愛國主義精神已經深深植根于各族群眾心中,是中華民族團結奮斗、自強不息的精神紐帶,維系著中華大地各民族的團結統(tǒng)一。各族人民要像愛護自己的眼睛一樣珍惜民族團結,維護全國各族人民大團結的政治局面,不斷增強對偉大祖國、中華民族、中華文化、中國共產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同,堅決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fā)展利益,筑牢國家統(tǒng)一、民族團結、社會穩(wěn)定的銅墻鐵壁。 六、“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回望過去,經過血與火的考驗,歷經苦和難的磨礪,中華文化熔鑄了最堅韌的精神氣質,中國人民形成了頑強不屈的民族品格。此次病毒突襲,無數人或向險而行,或默默堅守,生死較量不畏懼、千難萬險不退縮,抗疫斗爭偉大實踐再次證明,中國人民所具有的不屈不撓的意志力,是戰(zhàn)勝前進道路上一切艱難險阻的力量源泉。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征程上,必然會有艱巨繁重的任務,必然會有艱難險阻甚至驚濤駭浪,但只要我們發(fā)揚這種舍生忘死、敢于壓倒一切困難的大無畏精神,只要我們緊緊依靠人民、一切為了人民,充分激發(fā)廣大人民頑強不屈的意志和堅忍不拔的毅力,就一定能無往而不勝,從勝利走向勝利。 范文 從戰(zhàn)斗到奮斗是偉大抗美援朝精神的最好傳承 光明網 碧血丹心愛國情,舍我其誰報國志。在中國人民志愿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zhàn)70周年之際,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10月19日前往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參觀“銘記偉大勝利 捍衛(wèi)和平正義——紀念中國人民志愿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zhàn)70周年主題展覽”。他強調,70年前,為了保衛(wèi)和平、反抗侵略,中國黨和政府毅然作出抗美援朝、保家衛(wèi)國的歷史性決策,英雄的中國人民志愿軍高舉正義旗幟,同朝鮮人民和軍隊一道,舍生忘死、浴血奮戰(zhàn),贏得了抗美援朝戰(zhàn)爭偉大勝利,為世界和平和人類進步事業(yè)作出巨大貢獻。 “抗美援朝戰(zhàn)爭鍛造形成的偉大抗美援朝精神,是彌足珍貴的精神財富,必將激勵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克服一切艱難險阻、戰(zhàn)勝一切強大敵人?!绷暯娇倳浀闹匾v話,立足于歷史、著眼于未來,充滿著豪情與斗志,見證著情懷與擔當,給人以重整行裝再出發(fā)的奮進力量。鏗鏘有力的話語,深刻警示著我們在和平環(huán)境下始終要葆有充沛頑強的奮斗精神。 “打得一拳開”,才會“免得百拳來”。建國之初,朝鮮內戰(zhàn)爆發(fā)。侵朝美軍直逼鴨綠江,出動飛機轟炸中國東北邊境,直接威脅到新中國的國家安全。雖然當時中國正面臨著鞏固政權、恢復經濟的緊急任務,但應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的請求,中共中央多次召開會議,經過反復權衡,做出了抗美援朝、保家衛(wèi)國的歷史性決策?!?/p> 馬克思曾說,如果斗爭只是在有極順利的成功機會的條件下才著手進行,那么創(chuàng)造世界歷史未免就太容易了。彼時,中國與西方世界的國力對比極不對稱,消極心態(tài)成為當時普遍的應激反應。但歷史無數次證明,只有應戰(zhàn)、敢戰(zhàn)、善戰(zhàn)方能止戰(zhàn)。松骨峰每一寸都必爭的慘烈阻擊,長津湖冰雪中被凍僵的年輕戰(zhàn)士保持沖鋒的姿態(tài)、上甘嶺被炸彈翻過無數次的焦土……戰(zhàn)斗意味著無比的艱辛,但離開戰(zhàn)斗就難言成功。經過兩年的相持,交戰(zhàn)雙方于1953年7月簽署停戰(zhàn)協定,抗美援朝戰(zhàn)爭最終取得偉大勝利?! 盀橛袪奚鄩阎?,敢教日月換新天。”在美國叫嚷著要使用原子彈的極限施壓之下,在西方世界強大的工業(yè)體系背景之下,中國人民志愿軍不畏艱難,打響了正義之戰(zhàn),也付出了巨大犧牲。革命先輩們的付出與奉獻,打破了美帝國主義不可戰(zhàn)勝的神話,創(chuàng)造了以弱勝強的范例。戰(zhàn)爭不僅僅是一城一地的得失,放在歷史的時光軸去定論,這一場偉大戰(zhàn)爭的勝利,使得中國的國際地位空前提高,更為我國的經濟建設和社會發(fā)展贏得了一個相對穩(wěn)定的和平環(huán)境。 一個人要有精氣神,一個國家亦是如此。實踐充分證明,偉大抗美援朝精神蘊藏著無窮偉力,值得我們傳承。當前,世界正處于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我們面臨著難得的歷史機遇,也面臨著一系列重大風險考驗——大到貿易小到芯片,沒有硝煙的戰(zhàn)斗依然無處不在。因為珍愛和平,我們回首戰(zhàn)爭,但不能因為承平日久而缺乏戰(zhàn)斗意志、消磨奮斗激情。我們始終要傳承偉大抗美援朝精神,激揚戰(zhàn)斗的精神,堅定奮斗的意志,為取得下一個勝利而時刻準備著?! ?/p> 沒有一蹴而就的偉業(yè),更沒有一馬平川的坦途。就這個宏觀語境而言,從戰(zhàn)斗到奮斗是偉大抗美援朝精神的最好傳承。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道路上,涉險灘、奪隘口、闖出一條條新路已是常態(tài)。從偉大抗美援朝精神尋找給養(yǎng),砥礪骨子里的戰(zhàn)斗勇氣和奮斗激情,我們必能走好走穩(wěn)民族復興這關鍵一程。 從抗美援朝精神中汲取奮進力量 環(huán)球網 在中國人民志愿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zhàn)70周年之際,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19日前往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參觀“銘記偉大勝利捍衛(wèi)和平正義——紀念中國人民志愿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zhàn)70周年主題展覽”。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抗美援朝戰(zhàn)爭的勝利,是正義的勝利、和平的勝利、人民的勝利??姑涝瘧?zhàn)爭鍛造形成的偉大抗美援朝精神,是彌足珍貴的精神財富,必將激勵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克服一切艱難險阻、戰(zhàn)勝一切強大敵人。 70年前,面對美國為首的17國聯合國軍,中國決定出兵相助。在中國人民志愿軍司令員彭德懷的率領下,跨過鴨綠江,趕赴朝鮮戰(zhàn)場,展現出中國人民不可輕侮的民族意志。在這場激烈的戰(zhàn)斗中,羅盛教、黃繼光、楊根思、邱少云等一批批愛國將領和英勇的中國人民志愿軍肝膽相照、精忠報國,與敵人頑強抵抗,殊死搏斗。 天地英雄氣,千秋尚凜然。今年是中國人民志愿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zhàn)70周年。無數抗美援朝作戰(zhàn)的革命戰(zhàn)士浴血奮斗、同仇敵愾,贏取戰(zhàn)爭的最終勝利。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也是最好的營養(yǎng)劑?;仡?0年前抗美援朝那段硝煙彌漫、殊死戰(zhàn)斗的崢嶸歲月,新中國70多年的發(fā)展歷程,既是一部感天動地的奮斗史詩,更是一首豪情萬丈的精神贊歌。從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到延安精神,再到偉大的抗美援朝精神,中華民族的崛起發(fā)展歷程,總會閃耀著無數英雄先烈的光輝事跡,構筑起中華民族萬眾一心、團結奮進的精神高地,在中華大地上留下彪炳史冊的壯烈事跡。 “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從隆重紀念抗美援朝作戰(zhàn)70周年,到舉辦“銘記偉大勝利捍衛(wèi)和平正義——紀念中國人民志愿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zhàn)70周年主題展覽”,就是要以史為鑒、以史鑒今。偉大的抗美援朝精神既是中華民族偉大精神的重要內容,也是中華民族歷經磨難卻始終自強不息、從未氣餒的珍貴歷史文化養(yǎng)料。在弘揚包括抗美援朝精神在內的中華民族偉大精神下,中國人民歷經磨難而不屈,中華民族歷經考驗而不衰。 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肆意蔓延,保護主義、單邊主義等逆全球化浪潮不時涌動,國際環(huán)境日趨復雜,不穩(wěn)定性不確定性明顯增強。面對未來,我們該往何處去?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深入學習宣傳中國人民志愿軍的英雄事跡和革命精神,學好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fā)展史。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fā)展史既是中華民族自己走過的路,也是世界歷史發(fā)展的一部分,更是世界正義進步事業(yè)的一部分。唯有認真學習,才能把未來的路看得深,把得準。 不畏浮云遮望眼,亂云飛渡仍從容。今天我們認真學習和弘揚偉大抗美援朝精神,就是要從歷史中汲取營養(yǎng)和財富,匯聚起勇往直前、無堅不摧的強大精神力量,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抓住機遇、奮發(fā)進取,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實現中國夢強軍夢不懈奮斗,為維護世界和平、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作出更大貢獻。 讓和平與發(fā)展的薪火代代相傳 阮宗澤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是全世界人民共同的偉大事業(yè),戰(zhàn)爭勝利是全世界人民共同取得的偉大成果。人們紀念這場戰(zhàn)爭勝利,其意義就在于以史為鑒,共創(chuàng)未來。正如習近平主席在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勝利75周年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中所指出:“人類命運休戚與共,各國人民應該秉持‘天下一家’理念,共同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p>
古今中外,人們對和平的渴望與追求從未停息。和平與發(fā)展是人類社會最大的公約數,是不分種族、膚色、地域、宗教、文化等的共同訴求。為了防止戰(zhàn)事再起,避免生靈涂炭,各國人民痛定思痛,在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勝利后創(chuàng)立了以聯合國為代表的多邊機制,希望為國際社會打造更堅硬的和平鎧甲。多邊主義是人類文明發(fā)展史上的重大進步,也是當前國際秩序的基石。70多年來,現行國際秩序在維護世界和平、促進發(fā)展方面發(fā)揮了重要作用。堅持多邊主義已成為當今國際社會的廣泛共識。人們相信,只有堅持多邊主義,國際關系才能逐漸實現民主化,國際格局才能逐步走向多極化。任何單槍匹馬或以鄰為壑的做法無異于畫地為牢,于事無補。 然而,75年過去,當今世界仍不安寧,一些國家出現了十分危險的動向:歪曲、否定、篡改歷史,開歷史倒車的思潮和言論沉渣泛起;零和博弈思維作祟,大搞霸權主義、強權政治、極限施壓,企圖挑起“新冷戰(zhàn)”;單邊主義愈演愈烈,頻繁退群毀約,對多邊機制或條約合則用、不合則棄;動輒干涉他國內政,揮舞制裁大棒,搞長臂管轄,損害其他國家的主權與安全利益,導致地區(qū)局勢動蕩。這些行為嚴重破壞國際多邊體系,威脅世界和平與發(fā)展。 與此同時,世界各國面臨著日益增多的全球性挑戰(zhàn)和安全威脅:世界經濟低迷、恐怖主義、氣候變化威脅、全球治理赤字……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不僅使各國看到加強全球公共衛(wèi)生合作的必要性,更使人們意識到,人類社會是休戚與共的命運共同體,只有同舟共濟才能渡過難關。正如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所言:“疫情凸顯加強和踐行多邊主義必要性?!痹诖吮尘跋?,國際社會更應該對破壞世界和平與發(fā)展的言行說“不”,充分發(fā)揮聯合國等多邊主義機制的作用,改革和完善全球治理。 1931年,中國人民率先打響了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的第一槍,并付出了巨大犧牲;1945年,中國作為聯合國創(chuàng)始會員國之一,第一個在《聯合國憲章》上簽字。中國始終是世界和平的建設者、全球發(fā)展的貢獻者、國際秩序的維護者。 在新時代,中國敏銳地捕捉到合作是大勢所趨,共贏是人心所向,高舉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旗幟,倡導構建新型國際關系。中國人民始終把自身命運與世界各國人民命運緊密相連,尋求自身利益與國際社會利益的匯合點。積極參與聯合國維和行動,推動構建開放型世界經濟,合作應對氣候變化,推進疫情防控國際合作……中國始終堅持捍衛(wèi)多邊主義,堅定維護以聯合國為核心的國際體系。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為推動建立更加公平合理的國際秩序注入活力。 歷史無法改變,但未來可以塑造。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各國應積極維護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的勝利成果,構建以合作共贏為核心的新型國際關系。這是一個長期、艱苦的過程,需要各利益攸關方共同努力。只有這樣,人類才能共創(chuàng)美好未來,讓和平與發(fā)展的薪火代代相傳。 凝聚人心匯聚民力的強大力量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抗疫斗爭偉大實踐再次證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所具有的強大精神動力,是凝聚人心、匯聚民力的強大力量?!痹谌珖箵粜鹿诜窝滓咔楸碚么髸?,習近平總書記高度評價在這次抗疫斗爭中14億中國人民鑄就起團結一心、眾志成城的強大精神防線,強調只要不斷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始終繼承和弘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我們就一定能夠建設好全國各族人民的精神家園,筑牢中華兒女團結奮進、一往無前的思想基礎。 人心齊,泰山移。在這場嚴峻斗爭中,全國各族人民和衷共濟、風雨同舟,大力弘揚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精神,凝聚起堅不可摧的磅礴之力,構筑起阻擊病毒的鋼鐵長城。面對來勢洶洶的疫情,“天使白”“橄欖綠”“守護藍”“志愿紅”迅速集結,“我是黨員我先上”“疫情不退我不退”,各條戰(zhàn)線的抗疫勇士臨危不懼、舍生忘死,全國人民把個人冷暖、集體榮辱、國家安危融為一體,展現了敢于壓倒一切困難而不被任何困難所壓倒的頑強意志,繪就了團結就是力量的時代畫卷。中國人民在抗疫斗爭中顯示出高度的責任意識、自律觀念、奉獻精神、友愛情懷,充分彰顯了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大意義,充分印證了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強大力量,充分展現了中華文明的深厚底蘊。 向上向善的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休戚與共、血脈相連的重要紐帶。舍小家為大家、先國家后個人,是中華文化的基因和中華民族的精神標識,是把中華兒女團結在一起的強大精神力量。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強調的,“中國人歷來抱有家國情懷,崇尚天下為公、克己奉公,信奉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強調和衷共濟、風雨同舟,倡導守望相助、尊老愛幼,講求自由和自律統(tǒng)一、權利和責任統(tǒng)一?!毙轮袊闪?0多年來,從抵御地震、洪水、泥石流、雨雪冰凍等重大自然災害,到抗擊天花、血吸蟲病、瘧疾、非典等重大疫情,我們之所以能夠不斷在磨難中成長、從磨難中奮起,就在于有黨和人民的堅強團結,有同舟共濟、萬眾一心的民族文化傳承。歷史和現實充分表明,中國人民在長期奮斗中培育、繼承、發(fā)展起來的偉大民族精神,是引領中國人民不屈不撓、戰(zhàn)勝一切艱難險阻的力量源泉,是驅動中國號巨輪乘風破浪、奮勇前行的強勁引擎。 一個民族要實現復興,既需要強大的物質力量,也需要強大的精神力量。面對前進道路上的風險挑戰(zhàn),面對艱巨繁重的改革發(fā)展穩(wěn)定任務,我們必須建設具有強大生命力和創(chuàng)造力的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具有強大感召力和影響力的中華文化軟實力,鞏固中國人民在新時代新征程上披荊斬棘、奮勇前進的思想基礎。要把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凝魂聚氣、強基固本的基礎工程,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社會發(fā)展各方面,轉化為人們的情感認同和行為習慣。要結合新的時代條件繼承和弘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實現創(chuàng)造性轉化、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努力用中華民族創(chuàng)造的一切精神財富來以文化人、以文育人。 踏平坎坷成大道,斗罷艱險又出發(fā)。從抗疫斗爭偉大實踐中汲取凝聚人心、匯聚民力的強大力量,融入各項事業(yè)中去,中華民族一定能在歷史洪流中屹立不倒、挺立潮頭,在進行偉大斗爭、建設偉大工程、推進偉大事業(yè)、實現偉大夢想中書寫更加壯麗的時代篇章。 聯合國憲章精神的“中國回響”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今年是聯合國成立75周年。1945年6月26日,50個國家的代表齊聚美國舊金山退伍軍人紀念堂,依次在一份重要文件——《聯合國憲章》上簽字,中國是第一個簽字的國家。當年10月24日,該憲章生效,聯合國成立。75年來,作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中國重信守諾,不僅一以貫之地恪守聯合國憲章宗旨和原則,也為聯合國的發(fā)展建設做出了突出貢獻。 近年來,中國提出一系列全球治理的新理念、新主張、新方案,獲得國際社會和聯合國的積極響應。“一帶一路”倡議、“共商、共建、共享”原則、“精準扶貧”理念等被多次寫入聯合國文件,成為國際共識,為全球治理及世界和平發(fā)展貢獻了中國智慧。其中,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是中國智慧的集大成者。 這一理念彰顯了聯合國憲章的精神內涵。翻開憲章,序言開篇即講明“欲免后世再遭今代人類兩度身歷慘不堪言之戰(zhàn)禍”“用是發(fā)憤立志,務當同心協力,以竟厥功”,表達了聯合國各成員國團結一致為人類謀福祉的決心。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目標是要建設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榮、開放包容、清潔美麗的世界。這是聯合國憲章精神的時代回響,飽含著聯合國成立的初心,符合中國人民和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 這一理念是應對人類共同挑戰(zhàn)的人間正道。當前,人類面臨許多共同考題,正站在新的十字路口。保護主義、單邊主義和霸凌行徑抬頭,個別國家和政治勢力急于“甩鍋”“脫鉤”“退群”,破壞國際合作,企圖挑起意識形態(tài)和社會制度對抗,使世界陷入危險境地。在合作與對抗、多邊與單邊、開放與封閉的較量中,中國為維護多邊合作機制、推進全球治理體系改革、捍衛(wèi)以聯合國為核心的國際體系發(fā)揮了重要作用。與此同時,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通過聯合國的多邊舞臺,傳遍五洲四海,給迷茫與困頓中的世界帶來光明和希望。 比理念更重要的是行動。從搭建“一帶一路”、亞投行等國際合作公共平臺,到積極參與亞太經合組織、二十國集團等多邊合作平臺;從率先簽署和批準氣候變化《巴黎協定》,到加入500多項國際公約……在聯合國的框架下,中國全力踐行“始終做世界和平的建設者、全球發(fā)展的貢獻者、國際秩序的維護者”這一莊嚴承諾。面對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的嚴峻挑戰(zhàn),中國積極響應聯合國發(fā)起的全球人道應對計劃,發(fā)起新中國成立以來援助時間最集中、涉及范圍最廣的緊急人道主義行動。 75年彈指一揮間。如今,聯合國將重整行裝再出發(fā)。放眼寰宇,國際局勢呼喚撥云見日的擔當和作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中國理念寄望深遠。5年前,習近平主席在聯合國講壇上的鏗鏘話語猶在耳畔:讓鑄劍為犁、永不再戰(zhàn)的理念深植人心,讓發(fā)展繁榮、公平正義的理念踐行人間?。ㄙZ平凡) 佳句 ? 1、戰(zhàn)爭是強迫敵人服從我們意志的一種暴力行為(克勞塞維茨) 2、戰(zhàn)爭在你愿意時開始,卻并不在你樂意時結束(馬基雅弗利) 3、包括懦夫在內的任何人都可以發(fā)動戰(zhàn)爭,但要結束戰(zhàn)爭卻得到勝利者的同意(薩盧斯特) 4、戰(zhàn)爭似乎就意味著血和鐵(昆體良) 5、一個國家只有在戰(zhàn)爭時期才會處于和睦狀態(tài)(休·金斯米爾) ? 6、戰(zhàn)爭是帝王的娛樂(英國) ? 7、對那些需要戰(zhàn)爭的人來說,戰(zhàn)爭是正義的;對那些失去一切希望的人來說,戰(zhàn)爭是合理的(李維) 8、一次正義的戰(zhàn)爭能在高尚的國度里喚起神圣的愛的力量,這已為無數感人的事例所證實(特賴奇克) ? 9、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10、沒有正義的和平就是暴虐(英國) 11、黃金和財富是戰(zhàn)爭的主要根源(塔西佗) 12、戰(zhàn)爭是驕傲之子,驕傲是財富之女(喬·斯威夫特) 13、戰(zhàn)爭滿足了,或曾經滿足過人的好斗的本能,但它同時還滿足了人對掠奪,破壞以及殘酷的紀律和專制力的欲望----(查·埃利奧特) 14、戰(zhàn)爭重要的是求取政治是的成果,而不是軍事上的成功----(蒙森) 15、戰(zhàn)爭是死神的盛宴(歐洲) 16、所有的母親都憎恨戰(zhàn)爭(賀拉斯) 17、戰(zhàn)爭來臨時,真理是第一個犧牲品(海·約翰遜) 18、師之所處,荊棘生焉。大軍之后,必有兇年(老子) 19、由來征戰(zhàn)地,不見有人還(唐·李白) 20、可憐萬里關山道,年年戰(zhàn)骨多秋草(唐·張藉) 21、血戰(zhàn)乾坤赤(唐·杜甫) 22、戰(zhàn)爭一開始,地獄便打開(英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