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羽一品,張飛二品,馬超黃忠趙云相當于曹魏九品官制的幾品官?

《三國志》卷三十六把關羽、張飛、馬超、黃忠、趙云合為一傳,這就是“五虎大將”的由來:“關羽、張飛皆稱萬人之敵,為世虎臣;馬超阻戎負勇,以覆其族;黃忠、趙云強摯壯猛,并作爪牙。”
陳壽認為關羽張飛有優(yōu)點也有缺點,但還是功大于過,而馬超滅門則是咎由自取,倒是黃忠趙云找不出什么毛病,其忠誠和勇悍都堪比西漢開國名將灌嬰和夏侯嬰。
按照正史記載,劉備五虎大將中官爵最高的似乎不是前將軍、漢壽亭侯關羽,而是驃騎將軍領涼州牧、斄鄉(xiāng)侯馬超,排名第二的是車騎將軍領司隸校尉、西鄉(xiāng)侯張飛。

熟悉那段歷史的讀者諸君當然知道,涼州從來就不是劉備的地盤,馬超那個涼州牧只是遙領而不能就任,所以劉備就是封他為非洲牧、美洲牧也沒啥實際意義。
張飛受封的那個司隸校尉,在漢末三國時期已經(jīng)相當于“總監(jiān)察官”,有人說司隸校尉就是后來的直隸總督兼九門提督兼錦衣衛(wèi)都指揮使,這種說法雖然有點關公戰(zhàn)秦瓊,但也不是毫無道理。
趙云的中護軍一職地位可能不是極高,但權力卻很大,軍官的考核升黜都在他的職權范圍之內(nèi)。
蜀漢的前后左右中五大將誰的官爵和權力更高大,還真不能完全以《三國演義》或《三國志》的表面文字為依據(jù),我們前后對照綜合考量之后,似乎能得出一個結論:關羽為蜀漢五大將之首并非有名無實,即使是以后來的九品官制為標準,關羽也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說他在劉備團位極人臣也不為過。

九品官制起于曹魏,此前的秦漢官員都是按俸祿區(qū)分官階:“秦制爵二十等,以賞功勞。二漢并有秦二十等爵,然以為功勞之賞,非恒秩也。”
東漢時期的官職和俸祿基本已經(jīng)形成對應等式,據(jù)《通典·卷三十六·職官十八》(本文黑體字均出于此)記載,東漢的官員按俸祿分為個階層,其中丞相、太尉、司徒、司空、大司馬、大將軍、驃騎將軍、車騎將軍、衛(wèi)將軍、四方將軍地位超然,不以石斛定俸祿,應該算超品官員(從萬石到三五千石不等)。
丞相、三公、諸將軍之下,最高的是中二千石,每月祿米一百八十斛,太常、光祿勛、衛(wèi)尉、太仆、廷尉皆為中二千石;大長秋、太子少傅、將作大匠、司隸校尉、州牧為二千石,月祿米一百二十斛;都護將軍、光祿五官中郎將、光祿奉車都尉、光祿騎都尉、北軍長水校尉等為比二千石,月祿米一百斛。

一下還有千石、比千石、六百石、比六百石、四百石、比四百石、三百石、比三百石、二百石、比二百石、百石、月十一斛斗食、月八斛佐史十三個等級,加上超品和諸二千石,共十七等,但是月十一斛斗食、月八斛佐史不算正式官員,所以我們可以說漢末三國的官員只有十五個級別。
東漢內(nèi)外前十五等文武官定員七千五百六十七人,后面兩等吏員定編一十四萬五千四百一十九人,書佐、假佐、亭長、三老都不是官而是吏。
漢朝官員當然不止前面咱們提到的那些,咱們列出的,基本都是大家能跟三國名人對上號的:曹操的爺爺曹騰曾為大長秋,孔融曾為將作大匠,張飛曾為司隸校尉。
漢朝官員如果不掛印綬、不亮工資條就很難分清誰高誰低,這種情況直到曹丕受禪建立魏朝才發(fā)生了根本改變:“魏官置九品,自魏以下,并為九品,其祿秩差次大約亦漢制?!?/strong>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曹魏的九品官制,也是根據(jù)秦漢的官員俸祿等級進行了明確和細化,既然曹魏九品官制脫胎于漢朝十五階,兩者之間也沒有太大差別,我們就可以把五大將的官爵具象化,這樣我們就能知道位極人臣的,還是關羽關云長。

據(jù)《通典》記載,歷史上最早的一品大員出現(xiàn)在曹魏:“第一品,黃鉞大將軍、三公、大丞相?!?/strong>
魏晉的“爵爺”們跟隋唐是不一樣的:隋唐王正一品、郡王從一品、國公從一品、郡公正二品、縣公從二品、縣侯從三品、縣伯正四品、縣子正五品、縣男從五品,張飛馬超都是鄉(xiāng)侯,在隋唐肯定比縣侯要低——五子良將中的張遼、張郃、徐晃才是真正的縣侯,再往上就該封公爵了。
唐朝離三國太遠,咱們還是來用曹魏九品官制來衡量,這樣關羽就是不折不扣的一品官了:“建安二十四年,先主為漢中王,拜羽為前將軍,假節(jié)鉞?!?/strong>
漢末三國時期,代主公行事的特權標志有假節(jié)、假黃鉞、假節(jié)鉞,一級比一級高,所以曹魏才把假黃鉞者列為一品之首,關羽是劉備冊封的唯一假節(jié)鉞將軍,當然就是劉備之下蜀漢第一人了。
在假節(jié)鉞之前,關羽就已經(jīng)以蕩寇將軍、襄陽太守、漢壽亭侯的身份“董督荊州事”,那就是“代理荊州牧”。

劉備陣營五大將都有爵位,所以要比我們就只能比官階和實權了。
漢末三國時期將軍稱號比較亂套,有時候中郎將比重號將軍地位還高,比如軍師中郎將諸葛亮、五官中郎將曹丕,都是各自陣營的核心人物。
關羽因為假節(jié)鉞而位居蜀漢諸臣將之首,其余幾位,就只能位居其下了,這在《通典》中是可以找到依據(jù)的:“第二品,諸四征、四鎮(zhèn)、車騎、驃騎將軍,諸大將軍?!?/strong>
這里說的“諸大將軍”,指的是像諸葛誕那樣的征東大將軍,比司馬師那樣的無前綴大將軍低一級。
這樣看來,假節(jié)鉞的關羽位居一品,而假節(jié)的車騎將軍張飛、驃騎將軍馬超,就只能是二品官了。

在一品假黃鉞和二品車騎、驃騎之后,才輪到荀彧那樣的尚書令和張飛兼職的司隸校尉:“第三品,侍中、散騎常侍、尚書令、左右仆射、尚書、諸征、鎮(zhèn)、安、平將軍、司隸校尉、中領軍、諸縣侯;第四品,前軍、左軍、右軍、后軍等將軍、諸鄉(xiāng)侯;第五品,虎賁中郎將、禮見諸將軍、牙門將、諸亭侯;第六品,諸督軍奉車、駙馬都尉、諸關內(nèi)名號侯?!?/strong>
按照漢朝官制,四方將軍都是臨時工:“前、后、左、右雜號將軍眾多,皆主征伐,事訖皆罷。曹操置都護軍中尉,置護軍將軍,亦皆比二千石,旋軍并止罷。(《后漢書·百官一》)”
在漢朝屬于臨時軍職的四方將軍地位并不高,所以我們這一番盤點下來,就能給蜀漢五大將的最終官階進行排序了:第一品,假黃鉞關羽關云長;第二品,車騎將軍張飛、驃騎將軍馬超;第三品,征南將軍(鎮(zhèn)東將軍)趙云趙子龍;第四品,后將軍黃忠黃漢升。

用曹魏九品官制來套蜀漢五大將,看起來有點關公戰(zhàn)秦瓊,但是在當年也不是完全不靠譜:九品官制和九品中正制不是一回事,這九個品級是從漢官十五級演化而來,所以將曹魏與蜀漢進行橫向比較也不為大錯。
關羽在劉備集團的地位不可動搖,但是他和諸葛亮誰的官爵和權力更大,這可能就是一個問題了:劉備稱帝,諸葛亮拜相而不封侯,如果關羽活到章武元年,他和諸葛亮見面,誰該給誰行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