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美國壯膽,澤連斯基豪言:沖突正在回到俄羅斯本土

日前俄烏沖突的戰(zhàn)場上,雙方呈現(xiàn)出了“你來我往”的激烈場面。有消息稱,拜登已經(jīng)給澤連斯基下了“死命令”,反攻必須在11月份之前取得進展;但眼下烏軍顯然還沒有找到突破“蘇洛維金防線”的好辦法,所以澤連斯基必須另辟蹊徑,讓外界覺得戰(zhàn)爭勝負的天平正在向烏克蘭傾斜。
日前,烏軍再次出動無人機襲擊俄羅斯首都莫斯科。據(jù)俄羅斯國防部披露,烏軍在這次襲擊中出動了3架無人機,其中兩架因為電子干擾而墜毀、剩余1架在莫斯科郊外被擊落;其中一架墜毀的無人機擊中了一座商務樓,但由于凌晨時分無人辦公,爆炸造成1名安保人員受傷,大樓外墻輕微受損。
襲擊事件發(fā)生后,烏克蘭總統(tǒng)澤連斯基在公開講話中表示,“沖突正在回到俄羅斯本土”,他宣稱烏克蘭軍隊“正變得日益強大,俄羅斯的國家象征中心和軍事基地也將難逃戰(zhàn)火波及,俄羅斯無法阻止這個趨勢”。
外界認為,澤連斯基這是公開向俄羅斯喊話,將會繼續(xù)襲擊莫斯科,力度和頻率將會進一步加大;這是在威脅俄羅斯,一方面是展示烏克蘭“不可能向俄羅斯低頭”的姿態(tài),另一方面也是為了讓外界相信“烏克蘭還沒有山窮水盡”、依舊有能力繼續(xù)戰(zhàn)爭。
澤連斯基向俄羅斯發(fā)出了挑戰(zhàn),美國當然站出來為烏克蘭撐腰。烏總統(tǒng)辦公室主任葉爾馬克日前證實,華盛頓將于基輔在本周進行“烏克蘭加入北約前的安全保障談判”。這種“安全保障”,美國此前也對芬蘭和瑞典提供過,表示這兩國在申請加入北約和正式加入北約之間的時間段,美國為之提供武力擔保;現(xiàn)在美國似乎在這件事上也對烏克蘭松口。
按照葉爾馬克的說法,這份安全保障將會一直持續(xù)到“烏克蘭正式加入北約”為止;顯然,烏克蘭還想營造這樣一個氛圍:“爺我是有人罩的”,仿佛烏克蘭只要得到了美國的庇護,就可以為所欲為,比如繼續(xù)襲擊莫斯科、繼續(xù)設法摧毀克里米亞大橋。
但問題是,在今年7月份的北約維爾紐斯峰會上,烏克蘭加入北約的計劃再度遭到了重挫,帶頭反對烏克蘭加入北約的恰恰就是美國。最重要的是,這份安全保障能給烏克蘭帶來什么?美軍進入烏克蘭與俄軍交戰(zhàn)?還是對俄羅斯實施更加嚴厲的制裁?
前者基本不可能,除非華盛頓瘋了;后者毫無意義,因為實踐早就證明西方的單邊制裁無法打垮俄羅斯。那么美國此舉是想干什么?唯一的解釋就是給烏克蘭一個虛妄的安全感,讓澤連斯基放心大膽地“打光最后一個烏克蘭人”。
然而有句話說的好:戰(zhàn)場上得不到的、談判桌上同樣得不到。這句話對俄烏雙方都適用,不管雙方嘴炮如何打,最后的結果依舊取決于戰(zhàn)場的進展;烏軍難以突破扎波羅熱防線,用再多無人機去偷襲莫斯科,也只是“傷害性不大、侮辱性極強”的賭氣行為;俄羅斯顯然也要加把勁,只有“二打紅利曼”、將烏克蘭去年以來最重要的反攻“成果”推回去,才能進一步削弱西方支持烏克蘭的信心。
接下來的幾個月,對俄烏來說可能都是關鍵時期,也將決定沖突最終的結果,這也意味著接下來的沖突,無疑會變得更加血腥,至少基輔方面在進攻時會更加不計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