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家庭系統(tǒng)動力角度解讀電影《還是覺得你最好》

?2022年有一部反響不錯的粵語電影——《還是覺得你最好》(港譯《飯戲攻心》)。
這部電影在首演的時候,我是以愛情喜劇的角度去看的,但在觀影的過程發(fā)現(xiàn),除了愛情這條主線外,還有一條講述家庭系統(tǒng)動力的暗線。
家庭系統(tǒng)動力告訴我們,家庭成員之間是相互影響的,尤其是父母親對孩子的影響更是如此。
?
這些家庭系統(tǒng)動力,深藏在電影中,并且形成了一個信念——“家在,爐在,爸爸在”。
這個家的信念從有到“無”,時刻在影響著每一位的家庭成員,并且在暗地里推動著劇情往前走。在最后,“家”的信念被重構(gòu),家得到了升華,所有家庭成員也與過去和解。

電影一開始的時候,大哥、二弟、三弟正準備出門。三弟女友坐在客廳查看三弟手機,看到三弟有長腿美女的照片,故與其發(fā)生了爭吵,最后女朋友摔門而出。
?
電影在這里發(fā)生了一段比較有趣的對話就是三弟女友問三弟:“那你喜歡我嗎?”。
此時,三弟的眼光便拋向大哥和二哥的身上,暗示他們給提示。
但是,他們同時給了不同的反應(yīng)。
?
接著,三弟女友第二次問:“為什么全是年輕女孩?你根本就是喜歡年輕的”,三弟再次將眼光拋向大哥和二哥,暗示他們給提示。
但是他們也是同時給了不同的反應(yīng)。
?
在這里的各位心里應(yīng)該有個疑問:“為什么三弟女友兩次問三弟問題,三弟每次都將眼光拋向大哥和二哥,讓大哥和二哥給他提示?難道他自己不會回答嗎?”。
?
接著大哥說:“你和她戀愛了12年了,快些結(jié)婚吧!最多我給錢”。
此時,三弟提出了一個要求:將現(xiàn)在居住的房賣掉,充實自己的電競隊。此時,大哥有些不耐煩地說:“家在,爐在,爸爸在,這個家(房子)永遠不會賣的”,然后就各自忙各自的。

在這里,可以看到“家”的信念在三個孩子中,大哥是最強烈的。
?
從家庭系統(tǒng)動力的角度來看,這里出現(xiàn)了一個動力:死亡的動力,這個死亡的動力來自父母的早亡。父母的死亡,除了給孩子帶來悲傷,還會讓孩子覺得自己有責任:
?
一方面是認為自己沒有能力保護好父母而自責,
另一方面則是自己要承擔父母未能履行的責任,也正如諺語:“長兄為父、長嫂如母”所說。
?
所以,維持著這個“家”就成了大哥的最大的責任,包括這個“家”不能散,對弟弟的照顧及他們的發(fā)展,正如弟弟的戀愛、婚姻問題,這些本該屬于弟弟自己的事情,但大哥卻無比地操心。
來到電影中吃第二頓飯的這場戲,
有這樣的一個情節(jié):“你會煮什么給你喜歡/愛的人吃”。
?
當二弟的女朋友說,會煮叉燒給二弟吃,因為他們喜歡吃。這個時候,三弟說:“錯,錯,錯,以前爸媽做的叉燒很難吃,低檔,只能用來充饑?!?/strong>
這個時候,大哥駁斥了三弟,然后二弟出來和稀泥并且說:“他們兩兄弟是這樣的。
”大哥就拍桌子生氣說:“不是三兄弟嗎?”。
那么,是什么使得三弟嫌棄爸媽所做的叉燒?如果爸媽不是辛苦地工作,恐怕也沒有三兄弟現(xiàn)在所住的房子。
在這里“家”的信念再次出現(xiàn),大哥維護著爸媽所建立的家,而三弟則無所謂的樣子。
這是為什么?
從家庭系統(tǒng)動力的角度來看,影響三弟的動力是被父母拋棄而產(chǎn)生的動力。
這股動力會使得他一直的處于孤獨之中,反正我一個人生活,怎么過都沒有問題,所以在劇中,他也是邊緣化的。
?
另外,他有一位與他相處了12年的女友,但卻一直未走入婚姻?;蛟S在我們的眼中是他暫時不想結(jié)婚。
但是,從家庭系統(tǒng)動力的角度來看,他內(nèi)在認為自己只配孤獨的生活。
到大哥想和認識幾天的女友說分手這場戲,大哥女友突然拿出一副色盲專用眼鏡送給他。
此時,大哥戴上眼鏡后,看到整個世界從黑白變成彩色繽紛。大哥疑惑:“你怎么知道的?(色盲)”。
大哥女友說:“你拍的照片,抄襲的都是彩色的,好看的都是黑白?。然后查詢你戴的眼鏡的牌子,原來是色盲專用眼鏡。
因為不能分辨紅色,所以你也不能分辨叉燒的紅色,這也就不能繼承家業(yè)了?!?/p>
▼▼▼▼▼
這是整部電影中的一個轉(zhuǎn)折點,大哥女友的這番話,讓他開始松動,直到女友說出:“在這間屋子里,最拼命想要讓每一個人都快樂的人,才是那個最不快樂的吧”。
大哥淚目了,他的淚目是因為終于有人能夠看到他為這個家的努力,即使最親的人也未能看到,但是一個相處時間不是很長的人卻能夠看到,此刻,大哥是被療愈的。
從家庭系統(tǒng)動力角度來看,父母死亡的動力會讓孩子將自己的人生弄得悲苦不堪,以此來陪伴父母。
這個“家”一方面是他的一個信念,因為父母說過:“家在,爐在,爸爸在”,所以大哥要守在這里。

另一方面又像是他的牢籠,因為在這里,他們能陪伴著父母陪伴著家人。如果他離開了這個家,那么他對父母最后的念想也就沒有了,這是他所不想的,所以他要極力地維護這個家。
但是,大哥女友的這個“看見”讓他有了一些松動,使得他的哀傷得以處理,促使他與過去和解。
到了電影中的第三頓飯,
兄弟再次提出賣房分家的事,但是大哥還是堅持的不分家。
?
最后,因為一些意外事件,使得兄弟仨發(fā)生了暴力事件。
當暴力事件結(jié)束后,大哥笑著自嘆:“這大哥當?shù)氖 ?,于是決定不要再硬撐了,宣布賣房子。
?
此時,其他人陸續(xù)地離開時,大哥坐在椅子上,從無奈到失落。與過去和解是很痛苦的,特別是在父母死亡動力的影響下,非常的困難!

最后,大哥與“媽媽”對話的這場戲,是大哥與他的過去做一個和解,與父母死亡的動力和解。
當大哥問媽媽:“你想不想我賣了這房子?”媽媽并沒有回答。
?
大哥再問,是你自己親口說:“家在,爐在,爸爸在”。
媽媽否認說:“可能是我隨口說說而已”,
大哥則很驚訝,不敢相信:“那是鬧哪樣?”。
媽媽說:“家里人在哪,哪里就是我們的家”,
還叮囑孩子:“打開門,走出去,走遠一些”。
▼▼▼▼▼
這幾十年這個家的信念似乎在媽媽的這番話中,從有形變成無形,我們的家在心里。
?
從這個故事中的思考,家庭系統(tǒng)的動力帶給家庭成員的影響非常地大,特別是死亡的動力。
?
故事中,父母的早亡產(chǎn)生的動力,使得孩子不能好好的生活,并且沒有辦法做好自己。
他們內(nèi)在會有被拋棄的感覺,自責自己為什么沒有保護好父母,與此同時,他們讓自己過得不好以此陪伴著父母。
故事中:“家在,爐在,爸爸在”貫穿全劇。
它既是他們的支撐,但同時也牢籠一樣,將他們困住。
直到最后,與媽媽隔空對話后,發(fā)現(xiàn)原來是自己誤解,最終與那股信念、動力和解。
?
打開門,走出去,走遠一些。

作者:郭永祥? ? 編輯:溪溪子? ? 圖片來源: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