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兒童分類能力訓練
一般認為兒童對于實物分類主要包括以下五種發(fā)展水平:不能分類、依據(jù)物體感知特點分類、依據(jù)生活情境分類、依據(jù)物體功用分類與依據(jù)概念分類。
不同年齡兒童分類能力情況有所不同,但隨著年齡增長,基本上都是從第一類到第五類一次變化。特殊兒童分類能力的發(fā)展規(guī)律與普通兒童存在一致性,但由于特殊兒童認知發(fā)展滯后及分類能力的發(fā)展,往往要落后普通兒童幾歲,甚至更多,因此我們可以考慮從以物體的感知特點分類,生活情境分類,功用分類,概念分類等方面對特殊兒童的分類能力進行訓練,考慮生活情境分類訓練,更適合放在日常生活中訓練,這里不做主要介紹,只重點介紹,適合在學校教學中開展的感知特點分類,功用分類和概念分類三類分類訓練的內容。
?

?
1、以感知特點分類的訓練
以感知特點分類的訓練,要求特殊兒童能按外部特征,如大小、顏色、形狀等對物體進行分類,該訓練一方面可增加特殊兒童對物體外部特征的感知經驗,另一方面可提高特殊兒童的分類能力,尤其是提高特殊兒童以此為依據(jù)進行分類的分類標準的穩(wěn)定性,此訓練階段的關鍵是在已有感知經驗和知識的基礎上,提高特殊兒童分類標準的穩(wěn)定性。
?
?
2、以功用分類的訓練
以功用分類的訓練,要求特殊兒童能按物體的功用對物體進行分類,例如要求特殊兒童能根據(jù)已知的某種功能找出相應的物體或根據(jù)公用關系,在屬于某類別的事物中挑出不屬于該類別的事物等,訓練的重點在于幫助特殊兒童認識物體的功用特征,并能夠將此作為穩(wěn)定的分類標準。
?
?
3、以概念分類的訓練
要求特殊兒童在知道許多常見事物,可分為不同的概念類別,例如蔬菜、水果、服裝等的基礎上,能命名這些類別,并在某一類事物中挑出不是該類別的事物。
?
?
總之,讓特殊兒童在生活中學習,這是很能吸引他們學習興趣的方式,而且日常生活中有很多不同功用的物品,可以擴大分類訓練的范圍和鞏固所學的分類方法,教師或家長在日常生活中可帶特殊兒童去商店或到超市買東西,讓他們對一些物品進行分類,進一步鍛煉他們的分類能力,生活中也可以和特殊兒童多進行一些有關物品的問答游戲,鼓勵兒童答的越多越好,比如哪些東西可以發(fā)出好聽的聲音,哪些東西可以吃,哪些東西能夠發(fā)光,哪些東西能夠乘坐等等。
?

?
注明:文章以科普為目的,部分內容和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涉及版權,請聯(lián)系刪除。
?
?
廣州天使兒童醫(yī)院
健康一個孩子,幸福一個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