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yōu)槭裁床荒芟硎芄陋殻?/h1>

無論是我們自己的意愿,還是被生活所迫,獨處的人已是越來越多。像剩男剩女、空巢老人,還有離異后的中年男女等,這些人多數(shù)都是獨處的時間多。
獨處中的人必然就會面臨孤獨,但是多數(shù)人卻不曾真正的孤獨過,因為他們從不去直面孤獨,更不會去了解什么是真正孤獨,也就更不能享受孤獨。

當(dāng)我們獨處時,最多幾分鐘后就會感到空虛、無聊、寂寞。這時我們就會去尋找各種事物來填滿自己,像掏出香煙點上,打開書本,亦或是參與社交等,不過有了智能手機(jī)后,逃避孤獨的方式就更加的方便快捷,只要打開手機(jī),就總能找到吸引自己的內(nèi)容,從而轉(zhuǎn)移掉孤獨寂寞。
正因為逃避孤獨的方式太過于便捷,不用像以前一樣一定得去參與社交,亦或是成家等,這也就導(dǎo)致了更多的人選擇了獨處,于是就陷入了循環(huán),我們?yōu)榱颂颖芄陋毝撩杂谑謾C(jī),而手機(jī)又使得我們能更輕松的獨處,于是手機(jī)就成了我們最大的依賴。

無論是手機(jī)、工作、香煙、還是學(xué)習(xí)等所有的事物,如果不是自己心甘情愿的選擇,而是為了逃避孤獨亦或是為了謀生而不得不做,那么顯然我們就不是為自己而活,因為我們的生命是被一些與自己無關(guān)的事物所占據(jù),我們也就成為了自己生命的旁觀者,而不是參與者,人生自然就是淺薄、空虛的。
這就是為什么我們讀了幾十年的書,認(rèn)識了那么多的人,還有家人的陪伴,但自己卻依然還是不會享受孤獨,獨處時還是會空虛、寂寞難耐的原因所在。所以想通過外在的事物來滿足自己空虛的心靈,這可謂是緣木求魚,注定是竹籃打水一場空。

唯有我們不再向外逃避,而是向內(nèi)去探索,去直面自己的孤獨,也就是當(dāng)無聊寂寞難耐的情緒出現(xiàn)時,我們不去打開手機(jī),不去抽煙喝酒,而是直面這份無聊,去觀察自己的無聊是如何生起的,去發(fā)現(xiàn)自己無處安放的小手是怎么活動的,以及觀察自己的每一個念頭。
在這樣的觀察中,我們就是在與自己的心靈相處,也就是真正的參與到了自己的生命中,而不是被外物所牽著走的旁觀者。

當(dāng)我們能隨時隨地觀察自己的心靈是如何活動的,我們也就達(dá)到了全然覺察的狀態(tài),我們便能覺察到身邊的所有事物,自然就不會有無聊、空虛等情緒,也就不需要外在的事物來填滿自己。這時的我們就是處于孤獨并超越了孤獨的存在,在這樣的孤獨中我們就會是安寧和自在的,這就是享受獨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