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不外傳的少林拳術(shù)十法
少林寺武術(shù)將“三節(jié)、四梢、五行、身份、步法、手足之法、上法進法、顧法(開法、截法、追法)、三性調(diào)養(yǎng)法、內(nèi)勁法”叫做十法,它是綜合手、眼、身、法、步、精神、氣、力、功、功防、內(nèi)外、勁法、三性調(diào)養(yǎng)等方面總結(jié)出來的理論。練習少林武術(shù)必須明了十法,才能不出偏差,收效迅速。
?。ㄒ唬┤?jié)
人的全身分為三節(jié):手肘為梢節(jié)、腰腹為中節(jié)、足腿為根節(jié)。再進一步說,三節(jié)中,又各分為三節(jié)。如手為梢節(jié)之梢節(jié),肘為梢節(jié)之中節(jié),肩為梢節(jié)之根節(jié);胸為中節(jié)之梢節(jié);腳為根節(jié)之梢節(jié),膝為根節(jié)之中節(jié),胯為根節(jié)之根節(jié)三節(jié)之要訣是“梢節(jié)起、中節(jié)隨、根節(jié)追之?!奔础捌?、隨、追”三字。例如沖拳的動作,拳為梢節(jié)之梢節(jié),拳起動后肘(中節(jié))隨肩(根節(jié))追,只有這樣才能發(fā)力順達。向前進步時腳起、膝隨、胯追。這樣才能重心前移,十趾抓地穩(wěn)如泰山。少林寺拳譜中說:“梢節(jié)不明恐中人七十二把擒拿,中節(jié)不明遍身是空,根節(jié)不明恐中人之盤跌,故三節(jié)貴明也?!泵魃夜?jié)是指兩手互換,身心相隨,互為救護的意思。明中節(jié)是指手不離心、肘不離肋,高挑低壓左右攔裹的意思。如“手起撩陰,肘發(fā)護心”,身應隨手而動。要知遠近明老嫩,手到身到,步變身轉(zhuǎn),不給對方進擊的空隙,明根節(jié)指進步低退步高。進步低,可避免被對方勾、掛、挑、避搬腿之患;退步高,可避免對方勾絆,利于進退?!捌?、隨、追”三字十分精確、恰當。三節(jié)貫成一氣,進退得法。如根節(jié),退步時,膝隨胯追,身體重心后移,十分協(xié)調(diào)。否則,步進身不進,步退身不退,手法再熟也運用無力。因此,對三節(jié)必須明了的地方,就是手腳身的精密配合。在擊打時心勇而進拳進身進步,全身之力集于拳面,就會迅速。羅漢拳的動作都是全身三節(jié)(手、身、腳),配合行動,進退擊打之時皆帶身法,身手腳步內(nèi)見溶為一體,此為練習之要訣。少林寺拳譜中說:“上法須知先上身,腳手齊到斯為真,拳中有搓誰能解,明了其意妙如神。”此意即手、身、腳齊到,三節(jié)貫一。少林寺拳譜中指:“手到不如身到,身到不如心到,先到以心,后到以身?!豹q如寫字,意在筆前,出必中的,心一動而百體從令。三節(jié)明則內(nèi)外合,克人就無有不利。三節(jié)之理論,初看簡單,細察則玄而又玄,如不精研琢,細細體察,是不易達到高水平的。
?。ǘ┧纳?/p>
四梢指血梢、骨梢、肉梢、筋梢。發(fā)為血梢,牙為骨梢,舌為肉梢,,甲(指甲)為筋梢。四梢齊,指齊而發(fā)力,是發(fā)欲沖冠,牙欲斷金,舌欲摧齒,甲欲透骨的意思。少林寺拳譜中說:“明了四梢加一力。四梢齊則內(nèi)勁出矣?!逼湟c在于:意識引導氣血達到這些部位,從而凝神聚氣,使身體各系發(fā)出更大能量。心里想著四梢用勁,使身體各部位有所應答,再經(jīng)過神經(jīng)的反饋作用,傳到大腦,以對動作進行調(diào)節(jié),故能齊力。因此“發(fā)欲沖冠”之時,頭必有意識上頂。這樣,不僅避免了低頭探腰的毛病,而且因氣貫行發(fā),加速毛細血管網(wǎng)的代謝,增加了肌肉作功的能量。所謂明了四梢多一力,就是這個意思。又加“牙欲斷金”,指使面部肌肉緊張收縮狀態(tài),增加了有關(guān)股群的收縮力,緊扣牙齒以集元神?!凹子腹恰币庾R上把力貫在指梢抵指甲上,使氣血充致指端,以利于勁力的發(fā)揮。從攻防角度上分析,勁發(fā)四梢也是科學的。如“牙欲斷金”時牙齒緊扣,而“舌欲摧齒”時舌在齒內(nèi),在對抗時即使下頦受到擊打,也不會磕牙用咬自己的舌頭。舌頂上腭,利于唾液的分泌及全身力量的貫注。設想四梢用力時,由于意識引導相關(guān)部位緊張,該處毛細血管 代謝交換過程一定加強,其協(xié)同肌和對抗肌了也必然配合工作,因而使代謝加強,內(nèi)分泌增加,心肺等系統(tǒng)加強作功,產(chǎn)生超出一般的能量。所以,齊四梢后,感覺擊打額外有力。試將四梢所集之力放松,就會明顯地感到松勁。此與“易筋經(jīng)”之靜力性肌肉用力收縮有相同之義,和氣功有內(nèi)在之聯(lián)系。
少林寺老前輩當時顯然不可能有先進儀器測試四梢齊所引起的血液、生物電、呼吸、代謝等方面的變化,但他們根據(jù)自身豐富的初中經(jīng)驗,總結(jié)出科學的四梢齊發(fā)力方法,以增強鍛煉身體的效果。這的確如下:“四梢齊則內(nèi)勁出矣。齊之之法,必其發(fā)欲沖冠,甲欲骨,牙欲斷金,舌欲摧齒。心一戰(zhàn)而四者皆至。蓋氣從丹而生,如虎之恨,如龍之驚,氣發(fā)而為聲,聲隨手落,手隨聲發(fā)。故一技動而百技動,則四梢齊,勁力無有不出矣。”
?。ㄈ┪逍?/p>
五行指金、木、水、火、土。古代一種學說認為,自然界和人體都能用五行生克化的學說進行解釋。武術(shù)界也應用五行學說解釋五官、五臟、及醫(yī)防變化生構(gòu)的方法。少林武術(shù)講五行相克,五行相合,。五行外應以之五官,內(nèi)應人之五臟。如“心屬火,心動通力生;肝屬木,肝動火烙沖;肺屬金,肺動沉雷聲;腎屬水,腎動快如風;脾屬土,脾動大力醫(yī)。此五行之屬于內(nèi)也?!庇秩纭案螌倌?,在五官上開竊于目;肺屬金,五官上開竅于鼻;腎屬水,五官上開竅于耳;心屬火,五官上開然于人中。而最宜知者,手心通心屬火,鼻尖通肺屬金尤不可不知?;鸬浇鸹?,自然之理。余可類推”?;鸬浇鸹甘执虮翘?,火能構(gòu)金。少林武術(shù)講合自己之五行以克敵之五行。
五行相生指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代表肺。金生水,指肺強氣壯能助腎水足能養(yǎng)肝。肝強,自能目光銳利有神,且肝為養(yǎng)血之臟,強而筋爪利,所以說肝動火焰沖,只有耳聰目明,才能指揮手足隨以所欲,縱橫往來。因此,武術(shù)界有養(yǎng)精化氣,養(yǎng)氣化神的說法。肝通于目,目為先行,所以目之強弱,有賴于肝。而在五行學說中,腎,又為肝之母。木生火。心屬火,所以說“肝動火焰沖”。目視心生,眼注視后心意動,心意動后氣血即運行到進行擊打之手足。所以說“心動勇力生”。因此,肝強而目明,目明而勇力即生?;鹕痢F⑽逍袑偻?,為五行之主,萬物款中生。脾胃是人體代謝的基礎,心動(動指思想,如醫(yī)防擊打的意念)同時,植物性系統(tǒng)各器官代謝增強,以適應機體作功的需要。心就是指神經(jīng)系統(tǒng)。心動能加強脾胃作功,因而說“火能生土”。土生金。金指肺臟,土為五行之母。脾胃吸收營養(yǎng),只有營養(yǎng)充足,代謝才能加強,肌肉才能強勁有力。人體一節(jié)活動都依靠營養(yǎng)代謝供應能源,所以說,“一身之望屬土”。脾胃機能良好,肌肉有力,肺活量增大,才能適應氣體代謝的需氧量。因人的力量有賴于氣。所以俗稱“氣力”。氣壯力大是自然之理。氣血運行,為人體生命活動,骨肉作功的必要條件。練習武術(shù)就是運氣血,以達到隨心所欲、心到氣血即到的目的。脾胃強而營養(yǎng)足,營養(yǎng)足而身強,身強而氣自壯,所以說“土生金”。
知道了五行相生的理論,還要懂得五行相合的理論。把五行練成一家(氣)。
五行相合,就是指“合而有助”的道理。少林寺拳譜中說:“耳與心合多益精,目與心合多益明,口與心合多益勇,鼻與心合多益力,手與心合更疾快”?!昂隙兄敝f全體解釋為:“耳本聰,用心聽者,聽著以審而有民增,益其聰也。余類推”。這里強調(diào)的仍然是心的作用。心指意識。五行相合一氣,心一動而內(nèi)勁生,所以講心合而五行益其精。
五行相克有含義。其一,指攻防之中運用五行生克的理論。武術(shù)界老前輩曰:“橫來者沒有豎勁,豎來者沒有橫勁。故橫來者可以豎破之,豎來者可以橫破之”。五行相克,在拳法上表現(xiàn)為:
1、劈打之法屬金。金利如斧,能克木。少林寺拳譜中寫道:“定尖手屬金”。金能鉆木?!鞍迨謱倌尽?。板打或沖擊的力是向前,劈打是由上向下,以豎破橫。格架壓樓撥拍都是這個道理。崩打之拳以直崩之勁而無豎勁,所以用劈定的方法去破它。
2、犯上活打棹屬火?;鹉芸私稹_天炮諸勢借火焰上沖之力,以劈領(lǐng)格架沖之法破劈打之拳掌?;蛏蠐?,或下化,以懈對方之力,乘對方舊力已過,新力未生之際擊打,這就是攻防的要訣,以下諸方法皆是同一道理。
3、撂手、攔手屬水。水能克火。以力壓撥的方法象橫著流的水,能破沖擊過來的拳,如一手力撥,一手攢打,就是防中有攻,退中有進之法。這種方法以橫制豎。所以說為水能克火。
4、橫擊拳法屬土,土能克水。少林拳譜說:“一身之望屬土,土五臟屬脾,脾動大力攻,以土橫推填之則能破水也?!奔偃鐚Ψ綁簱苤笥勉@打,我則用橫擄斜撐之力破之。因為鉆打為順擊之力而無橫勁,因而橫可以制順。這就是土能克水的道理。
5、犯楹手及崩打之法屬木。木能克土。上下崩打之法能破橫來之力。在格架擄壓時要向上或向下以斜勁化對方剛硬之力,橫來者沒勁,以破橫為自然之理。
總而言之,破解方法的要點,在于道先分清橫豎這之勁,明了橫破豎,豎破橫的道理。橫來之拳掌用豎勁破解;豎來的擊打用橫勁破解;直來的沖擊用橫勁化解;橫擊打用直勁擊破。千彎萬化都用這一破解的原則,這就是五行相克的重要意義。少林拳訣中說的近打回轉(zhuǎn)一寸中的回轉(zhuǎn)就是即指老嫩又指化勁。
五行相克的第二種含義是封閉對方之五官,攻擊敵人之五臟,克制對方之五行。少林拳訣說:“二人相爭,先閉五行?!本褪侵敢]自己的五行,以克制對方之五行,本人對此有兩種理解,首先是指閉外五行,即保護好五官和五臟不給敵人可乘的空隙,其次是以五行生克的道理處處克制對方,使對方處于被動的地位。例如目屬肝,金能克木。肺屬金,“肺動沉雷聲”,先聲奪人,“發(fā)聲使驚怪”。彼一驚,則目光恍惚,必受制于我。此即是以我之金去克對方之木。余可類推。又如心動勇力生。心五行屬火,火能克金。對方如果不為驚擾所動,而且心勇目明,自然能夠抵御我以聲驚他之法。此即是對方以火(勇)克我之金(聲)。因此少林拳譜說“火到金化”。水能克火,腎屬水,腎動快如風。例如對方雖勇猛,但我不為對方之勇所屈,而以疾快勝之,使其勇無有得出而即被我所阻截,這就是以我之水(腎)破對方之火。但是要注意,克制五行的方法在運用時,還必須加以合自己五行的方法運用。如此互為克制,生克變化無窮。生克是辯證的統(tǒng)一。對立面相互轉(zhuǎn)化互為因果、勝負之道系于其中。這里面的重要訣竅是,處處爭取主動,使矛盾向有利于自己面不利于對方的方面轉(zhuǎn)化,使對方處處被動。
閉自己的五行,就是指肘不離肋,手不離心,這樣肘手就處于防御對方攻擊,保護胸肋,即保護五臟(五行)的有利地位??藢Ψ降奈逍?,就是指封閉對方的五官。尤其應先封其目。
武術(shù)界老前輩說:“手法千變?nèi)f化,總不外乎兩個圓圈,一個是立圓,一個是橫圓。立圓如車輪,兩手向前滾打;橫圓如轉(zhuǎn)磨,兩手橫環(huán)打”。立圓為豎而豎中有橫,橫(平)圓為橫而橫中有豎。橫圓為裹擄貫格捎橫截托等拳法,立圓為劈崩攢炮沖挑板定等拳法。以豎破,以橫破豎,自然之理也。所謂“生、克、化”的道理,本人理解在于化勁。例如對方用勁擊來,屬金。犯上者屬火?;鹉芸私稹K砸眯鋼?、斜打橫格之勁化對方的劈勁,進而連續(xù)用向上斜擊的方法破之,使對方舊力已過新力未生之際受到擊打而難于變化。少林拳術(shù)中板喚鉤斜、 迎風轉(zhuǎn)換、移身閃進、擎斤綻懈諸法都是五行生克的運用。
簡而言之,五行生克為:“金能克木能生水,水能克火能生木,木能克土能生火,火能克金能生土,土能克水能生金?!?/p>
?。ㄋ模┥矸?/p>
身法有八要:起、落、進、退、反、側(cè)、收、縱。吞吐、折疊兇手在八要之中。少林拳術(shù)要求身法靈活。
1、起落
少林拳譜說:“起落者,起為橫,落為順也”。從落到起,向前上步或縱跳之過程,是由橫變順,擰身而起,正面對前方。所以說起為橫。落時兩腳前后站立,側(cè)身對敵,所以稱落為順。起時橫擰利于發(fā)向上之鉆力,落下順身利于發(fā)劈打時順打時的順勁。少林寺拳譜中說:“起望高,束身而起,落望低,展身而落。起如炮,落如風,喻其話快,起風魔(指話如風雷閃電,奇妙如魔法。)落夜叉(指虎之猛威)喻其開闊。起如瘵鼎,落如分磚”。起如瘵鼎,指向上的力,如瘵大鼎,落如分磚,指下落的勁,足踩手劈,如要把磚分開那樣的力量。
2、進退
進退是技擊術(shù)中進退攻守趨避的方法。進擊要如閃電那樣疾快,失勢退避時要如被火燒著那樣的急速。少林拳訣中說:“進步捷如風,失機退宜快,乘勢側(cè)鋒入,身稍向前邁,掌實即須吐,發(fā)聲使驚怪,變化如蛟龍,遲快分勝敗?!贝嗽E指明進退的要領(lǐng)在于疾快,可與前面閃電火燒的比喻共同參考理解。趨是指進,避是指能或閃躲。進時要乘其空隙向前或從側(cè)面(避其鋒)進擊。失勢(指未擊著敵人而有為敵所乘之隙時)即能避,如連步疾退、移閃退避、飛身后縱跳出等方法??傊暂p巧疾快為好。少林拳術(shù)秘訣中說:“進逼乃取勢之法,趨避為乘機之道。兵法所謂‘避虛擊實’,‘聲東擊西’等語,無一不與此道息息相通。無論如何技精力足,總不能不有所趨避,因有所避而有所趨,此為一定之理。趨模者避右,聲東則擊西,隨敵之動以為方,觀敵之機以為用。明于術(shù)而不拘于術(shù),擊其要而不見其跡,此真可謂變方無方,心手兩忘,神而明之,存乎其人者也?!鄙隙握撌隹芍^攻防的妙論,進退趨避的要訣。少林拳訣說:“趨避眼須快,左右見機行,趨從避中取,實自虛中生,山重身難壓,隙開莫消停,勢猛君體恐,四兩撥千斤”進退避趨與騰挪借力還打,要靈活運用。
3、反側(cè)
反側(cè)即是翻身顧后,側(cè)身顧左右。少林寺拳譜中說:“若遇人多不用忙,打前顧后是妙方,來來往往休停立,乍敵三方戰(zhàn)一方”。又說“拳如炮,龍抓身,遇敵好似火燒身”。這些都是有關(guān)身法反側(cè)的要訣,反側(cè)之法不僅要求全身直轄市,而且著重要求輕靈疾快。少林寺練耳后聽風的方法,打法中的童子拜見音的用法,都是突然回身,出其不意,攻其不備,應用了反側(cè)顧打的方法。少林絕技心意把的十二大勢中,有一把叫翻身把,,就是專練翻身擊打的方法,側(cè)笛顧打左右以腰為樞紐,力從丹田而起,經(jīng)腰而發(fā)力于四梢,因而要求腰要靈活有力。起落反側(cè)都要擰身擰腰而起,經(jīng)腰而發(fā)力于四梢,因而要求腰要靈活有力。少林拳訣中說:“搖膀子,橫身子,不離肋子”。如心意把的起把,束身而起時要搖膀、擰腰、橫身抖膀而起,,起時前手帶后手,落時擰腰順身劈打腳踩而落,如羅漢拳中龍折身、翻身撩虎、羅漢脫衣、坐沖拳等動作,都是擰腰反側(cè)擊打之法??傊矶嘤眉軌恒@劈之法。側(cè)身多用撥掛束課之勁,都要身法靈快,腳手如風。要練出驚人的戰(zhàn)斗力,必須在快字上下功夫。疾快被比喻為如膚(皮膚)角火星,如夢時忽驚,如炮之猛烈如雷電之迅猛。反側(cè)應與三節(jié)、四梢、五行、六合等方法共同運用。
4、收縱
指斂(收)如優(yōu)貓,放如縱虎。斂是束吞之勁,縱是吐放之力。要求身法中正平直,可參考三節(jié)法理解。例如束身、含胸、收提等勢都是收的應用;長身、擊打、跳躍都是縱的運用。左移右閃,進退騰挪都要以縱貫之,必須內(nèi)提外隨,內(nèi)外合一。
以上身法八要中,起落、進退、反側(cè)、收縱都是相互對立,相輔相成。高其所以為高,正是因為低的襯托(束縱即是高低,余類推)。正是這種矛盾對立的反差對比,才充分體現(xiàn)出身法的靈活多變。“熊經(jīng)鳥伸”的獨特風格。身法八要,是少林寺老前輩多年總結(jié)出來的精辟見解,愛好者可精心研討。
?。ㄎ澹┎椒?/p>
步法指寸步、踮步、過步、快步、前步。“如二尺元近即用寸步,雨步者,一步可到也。如四五尺遠,即用后腳踮一步前進,步形不變。至于身大力勇者,即進前腳急過后腳。若一丈八尺遠即用快步。快步者,起前腳帶后腳平飛而,非跳躍而往也”。如遇人多,或遇有器械,即連腿帶腳并箭而上,也就是平常說的彩腳二起、擺蓮、箭彈之類動作的應用。在與人擊斗時要注意遠近,懂得老嫩(爭斗打人時,距離對方遠了叫嫩,過近叫老),更要知道進步低、退步高的要訣。步法要做到輕利穩(wěn)健,手腳協(xié)調(diào)。能夠運用自如,隨心把欲,才算得到了其中的奧妙。練習套路時,步型要準確,步眼要蹬開。攻防對練時則要適當縮小步幅,以利于進退。做到靈活適宜。千萬有要使步法呆滯僵硬,造成呆板的弊病。步法的精妙,全在于平時的勤苦練習,只有功夫精嫻,在應用時才能得心應手,隨心所欲,動不露形。
?。┦肿惴?/p>
手法指出手、起手、領(lǐng)手、截手。少林寺拳譜中說:“當胸直出謂之出手;筋稍發(fā)有起有落,曲而非曲,直而非直者為之起手;筋稍發(fā)而未落者為領(lǐng)手;順起順落參以領(lǐng)搓者為之截手?!崩缙鹎笆秩琥_子鉆林,要束翅束身而起。摧后手如燕子吸水,形往上憊長身而落。這就是兩單吊手之法。兩手交互并起并落,起如瘵鼎,落如分磚,這就是雙手之法。注意起手時要手捧陰起、肘護心發(fā),起時要有猛虎撲人的威猛之力,落時要有雄鷹抓物的狠勁,這是勁力的要訣。
南派少林的手法與嵩山少林的手法大同小異。少林拳術(shù)秘訣中有關(guān)手法的論述說:“北派尚長手,南宗尚短手,長手貴力迅,短手貴自顧。平時練習非長手不能達氣,對捕時非短手不足以自保?!蔽覀兙毩暭汲鲆⒁忾L短互用,剛?cè)嵯酀,F(xiàn)將南派手法略舉如下:
1、手法
?。?)牽線手
牽線手,又名猿手,左右手作回環(huán)互攔勢,如∞(雙圓)勢。此手為掩格壓撥的主要方法。常練習能指臂靈活,一切手法皆不難迎刃而解。羅漢拳套路中有很多這類手法。以兩肩為軸畫圓弧,上下交替,如大車輪之圓弧。
?。?)纏手
纏手,又名陰牽線手,即少林寺大洪拳中勒馬牽韁之勢法。與牽線手不同之處在于牽線手是向左右劃的圓弧,纏手則是向前劃的圓弧,如車輪向上旋轉(zhuǎn),兩手交替如纏線,是纏壓打或挑掛打的要法。牽線手劃面前之橫立圓,此手劃向前之豎立圓,如蛇纏樹枝,趁勢擊敵之腋窩,并有回護鉤格等變化。
?。?)長短龍分手
兩手左右分排,如左長則右短,右長則左短,所以又名排闥手。此手用力以前,肘及緣向外翻滾,而兩掌必須相應地分格。
?。?)剪手
此手的用力處也以掌緣和兩肘為主。要注意兩手叉剪時身要稍側(cè)、胸向內(nèi)含。剪法是,如左剪,則右手在前,用右手盡力斫入。以右手叉壓在左手彎處為止。右手指僅可插左肘彎一寸有余,過多則恐被對方封閉,以至不能變化。少林寺羅漢拳中虛步叉手就是剪手。
(5)斫挑手
斫挑手,又名切手,如刀斫切東西的意思。此手有單斫雙斫之分。單斫是一手挑撥,一手砍擊對方的肩膀及脈根、耳部或退部等處;畢斫則兩手長短齊出,帶挑帶砍,非常捷便。羅漢拳中這類掌法很,是切斫挑等掌法都有運用。
?。?)托手
托手,又名托天手。練習時要左右分練。如左手托上,右手則向身側(cè)鉤拔而下,右托則左手向側(cè)格之,又名前托后鉤。托是用掌心這力向上托起,象托長木盤。鉤是用腕力撥力。此手用時可托開對方的手臂,乘機拊其胸,使其立身不穩(wěn)。
?。?)插手
插手,有指插、掌插、直插、斜插之法。羅漢拳中此法甚多。
南北少林同源,手法大致相同。北派元朝福裕禪師,總結(jié)諸門手法,集短打之大成。少林寺短打拳譜中說:“夫短打之要訣者,總是八八六十四門,九九八十一變化,知其門路者方可入手也,亦變化無窮矣。翻車轆轆錘,六六三十六,八打八不打,八剛十二柔,七勢集連拳,總是十八湊,全身十二錘,閃賺雙手損。諸家手法各有所長。如取上而能打下,如打下而能取上,里門返外,外門返里,入手而即提步,提步而即入手。務要先明出入進退、虛實則柔、長短起落、開合收閉之手。長有七長之妙,短有八短之強。虛者實進,實則急去,虛虛實實,隨手而入,臨時能變,方為高手”。
2、足法
足法的要點是“起翻落躦、忌踢宜踩”。要腿起望膝,起望懷,腳打膝分而出。其形上翻如手起時的撩陰,落時似以石鉆物,如手落時的拂眉動作。忌踢的緣故是腳渾身是空,容易為對方所乘。宜踩是因踩對方之腳即不容易為對方所踩而又可克制對方。鷹捉四平、足下存身即手足的落法。手法足法有相同的運用道理,而足如用好了,勇力可以與手比。練到妙處時好像“虎行之無聲”,“龍行之莫側(cè)”??傊址ㄗ惴?,取其輕利穩(wěn)疾,萬萬不可呆板僵滯。如少林拳譜所說的“萬不可習科滯氣,自陷于敗亡。所謂滯氣不打人也”。手足之法應與開法、顧法、截法、追法結(jié)合在一起來理解。
?。ㄆ撸┥戏ㄟM法
上法進法是指進攻的方法。少林拳譜中說:“上法以手為妙,進步以步為奇,而總以身法為要。起手如單鳳朝陽,進步如前步搶上,搶步隨下,后步踩腳是也。必三節(jié)明,四稍齊,五地閉,身法活,手足之法連,而視其遠近,隨其老嫩,一動而即是也”。手足的方法有六種:工、順、勇、疾、恨、真。少林寺羅漢拳及其它少林武術(shù)應該貫穿這六種方法。工,指巧;面,指自然;勇,指果決;疾,指迅速;恨,指動不容情,心一戰(zhàn)而內(nèi)勁出;真,指發(fā)起必中的(目標),見之真而使對方難于變化。六法明了應用合一,就是得到了上法進法的訣竅。少林寺拳譜中有一段有關(guān)上法進法的精辟見解:“……若是散身直來而進,用個摧法就要取臉。是有力而進,用個懈法。若是用力太過太硬,就懈不動對方,須用抖擻之力以破動之。若是交手相離三、五尺,身一縮斜膀而進,用個十字法。若是平身,手高過心而進,使個兩耳扇風之勢,此乃一高字也。若是單手而進,一手舉起過頂而打,用個筋力之法。若是雙手,一手在上一手在下,用個上挑下?lián)悍ǘM。他是進力而來,須看手高低利手而出。他回力不進,吾隨跟著回力而出,或高或低、或左或右俱分明,或交手之時,或遠或近,遠打一丈步位急,近打回轉(zhuǎn)一寸中。一要開拿二要顧,三要力法四要路,五要束身六要走,七要筋擎懈法熟”。
?。ò耍╊櫡?、開法、截法、追法
顧法分單顧、雙顧、顧上、顧下、顧前、顧后、左、顧右。單顧則用截拳,雙顧則用砸拳,顧上則用沖天炮,顧下即用握地炮,顧前后則用前后稍拳(即是順步單鞭,拗步斜行等勢),顧左右即用括連炮或用括身炮(就是左右裹等勢)。此亦隨機應變而動,并不可死執(zhí)一種方法。顧有兩種含義:一為防護,顧護自己不受對方攻擊;一為顧打,以打而破對方的攻擊。如沖天炮、括連炮等打法就是這種用法。顧打之法,防中有攻,攻中有防,這就是所說的進退虛實的妙用。應用時要特別注意兩手的配合及手腳的配合。一手格架,一手進攻,移身閃進,以退為進都是非常好的方法。
所謂開法,是解脫、解去、解化對方打擊的方法。又分左開、右開、剛開、柔開等。左開即用里括,右開即用外括,剛開如前六藝的硬勁,柔開如后六藝的軟勁。本人理解用剛開的方法時領(lǐng)帶力量順和方法順力量勝過對方或硬崩、硬格砸強勁時用剛開的方法;用柔開時用抖擻、懈滑的方法化開對方的攻勢。如點退,或者斬截,或者移轉(zhuǎn)以攪撂摟閉,挑壓勾掛,撥拍托架,沖握括胯。凡接?。ㄕ屑?、還擊)的妙法,都離不開懈的運用。例如有時可以用滑的方法化開對方的勁,有時可用抖擻解開對方的力量,有時可順力旁引,借力還可以對方的擊打,這里面都要用懈的方法。少林拳訣說:“粘勁隨四勁而出,拳非搓不靈”。這里說的粘勁,就是粘連隨靠,似剛似柔,剛?cè)嵯酀纳铣斯Ψ?,所以說“拳非搓不靈”。剛在他力前,柔乘方他力后,更是必須注意的訣竅。
截法,就是指截手、截身、截言、截面、截心的方法。截梢不如截根,截身不如截心。少林拳譜說:“截手者,彼先勁而截之也。截身者,彼未勁而截也。截面者,彼面露其色而截之也。截心者,彼眉喜其意而截之也。截心者,彼眉眼笑,言甘意恭,我防其有心而迎機截之也”。武術(shù)老前輩說:“彼不動時我不動,彼若動時我先行”,也就是截法的運用。拳語說:“不招不架,就是一下,犯了招架,就有十下”。這是指截手而言。在截手時要注意截根節(jié)。二人相斗,不要見手即封閉,要讓對方進擊。如果截對方的梢節(jié)(如手腕部),對方易于變化,而且難入對方之懷(中門),也就是俗話說有進不去。如截對方的肘部,對方要變化就稍有困難,而且自身易于進對方之身。如果截對方的肩部,對方的手臂就不容易變化,而且我已接近對方身邊,對方就易被我克制。截手、截腿、截身參考三節(jié)法,“宜戮其根節(jié)”,就是這個意思。截時一手截一手打,或連截帶打,如撐打、橫打、掛打、撕打等法。
追法,即急趨連打、追擊之法,與上法、進法一氣貫通。也就是拳譜說有“隨身急趨”,“追風趕月不放松”。少林拳譜中說:“起望天,落望咽喉,追法也。強退者十連緊迫,欲閃者急括相應、彼雖欲逃走而不能,何虛其有雜計邪術(shù)!”又說:“起如撩,落如,形象也;起如箭,落如風,疾快也;起風魔,落夜叉,開闊也;起望天,落望咽喉,追法也?!边@里指的追可有幾種理解,一是對方逃避時的追;一是對方避開我的擊打,相隔一步半步時的追,可與進退之法相參。在進擊方面,羅漢拳中有連三打之動作。連打如果結(jié)合步的急趨(進),就是追法的運用。如連續(xù)用左右拳擊打。對方退步躲開左拳,我急進步用右拳打,對方又退躲開右拳,我又急進步用左拳打。使對方無法可躲,無法喘息。這是追法的一種體現(xiàn)。又如對方在我進擊時飛身后躍,我急前躍追上,對方不能逃脫,也是追法的應用。再如“起望天,落肓咽喉,”躍起時向上向前,落下時向下向前。例如心意把中的練法:起手時如猛虎上跳、雙手舉鼎之力,前手起后手出。落下時身子已向前,隨前腳之落,后手壓打,前手向前向下劈打。這樣就前進了一大步,同時用前手、后手、再用前手做三次擊打,體現(xiàn)出了追法,其它如展翅把等更是追法的妙用。限于篇幅,這里就不一一列舉了。拳話說:“一手連三手,三手護一手,前手為手,后手為法,手法相連,腳腿相隨?!彪S身急趨,追風趕月即是此.上所說的方法都要求三節(jié)明、四稍齊、五行閉,尤其是“六合”的明晰和熟練運用。以一勇而勇力生,截法、開法、顧法、追法都須以勇統(tǒng)之。少林寺拳譜中說:“手起腳不隨不能打人,腳落手不下也是枉然。心不勇則手不摧,搐搐不上多出變化。”藝高人膽大,心勇疾上疾。掌握“工順勇疾恨真”的方法,就易取利擊打格斗的勝利。
?。ň牛┤哉{(diào)養(yǎng)法
三性調(diào)養(yǎng)法指眼、耳、心的調(diào)養(yǎng)方法。少林拳譜說:“眼為見性、耳為靈性,心為勇性。此三性者,術(shù)中之妙用也。故眼中不時常循環(huán),耳中不時常報應,心中不時常驚醒,則靈性之意在我,遮不至為人所誤矣。”練武技和氣功一樣,要求精神(情緒)狀況的穩(wěn)定。少林寺羅漢拳又稱性功羅漢拳。以明心見性,定心安神為主旨。練功或技擊都需要凝神貫氣,聲色雜處易擾神亂性,所以練功要選擇幽處。眼所注視,心必隨之,心隨而氣血即至。所以說眼為先行?!把壑胁粫r常循環(huán)”即保養(yǎng)神光的意思。少林拳譜中說:“人神好清而心擾之。人心好靜而欲牽之,若能遣其欲而心自靜,澄其心而神自清,自然六欲不生三毒消滅?!绷噶鶋m的干擾,六塵指眼、耳、鼻、舌、身、意。講三性調(diào)養(yǎng)就是要摒除外擾,不要使三性過于疲勞。例如目得血能視,久力,應用時就能準確。耳為靈性,聲音入耳后即反映入腦,引起反射,所以雜音能致神疲(噪音傷人就是這個原因)。久臨聲色雜地之處,耳目過于疲勞,靈性自然減弱,所以平時耳目必須雙修。俗言閉目養(yǎng)神就是這個意思。心為勇性,心動勇力生。練習武術(shù)首要練膽力。要解脫生死,超脫恐怖,心泰神安。少林拳術(shù)秘訣中說:“人生惟生死為一大關(guān)頭。此關(guān)不破,則種種障礙,隨之而起。常有技擊之功已臻至絕頂者,一遇猝然變端則心膽俱落,手足失措,即生死之關(guān)不破故,先師曰,“人到死俄頃間而能萬念皆空,了無一毫掛牽,此所謂無掛礙斯無恐怖,無恐怖則生死之念絕,此禪門所謂了解人間生死念,便覺當前火自涼也”。練習武功有十忌十八傷,要注意避免。能做到心中有時常驚醒,膽堅志壯,臨危不懼,臨籌而自無怯怕,要善用精力,平時自己要善于調(diào)養(yǎng),不要過于勞累。如終日沉溺聲色,則必致傷神傷體。三性調(diào)養(yǎng)得宜,則靈性之意自得,才能取得攻防中的機敏勇敢。三性為中精氣神力的基礎,眼光銳利,耳目靈通,心性靈勇,三性合而為一,精靈自生。
?。ㄊ﹥?nèi)勁法
這里講內(nèi)勁一是靈勁,一是指內(nèi)氣發(fā)力。初練拳術(shù)大都是笨勁、僵力。練到一定程度,可以練出寸勁,擊打時迅速而帶風。再精求上進,能心與意合,意與氣合,氣與力合,運用自如,發(fā)力時能迅速將全部力量集中在一拳一腳上,并且能發(fā)出超人的力量,為之靈勁。靈勁即內(nèi)人勁的體現(xiàn)。少林寺拳譜中說:“內(nèi)勁者寓于菜之中,接于有形之表,而難于言傳,而理義可參也。蓋志者氣之帥也,氣者田之充也,必心動而氣即隨之,氣動而力即赴之,自然之理。今以工于藝者言,以為創(chuàng)勁者,非也,即增勁繃勁者亦非也。殆粘勁也,創(chuàng)勁核直而難為變化,繃勁太促而難為轉(zhuǎn)折,唯粘勁出沒甚捷,可使日月無光而不見其形,天地交合而不見其力,運用于三性之中,發(fā)于一戰(zhàn)之頃。如虎之伸爪不見爪而物不能逃;龍之用力不見力而何有不利乎!”這所說的“粘勁”是內(nèi)勁在技擊上的一種體現(xiàn)。內(nèi)勁隨五勁而出。五勁即踩勁、撲勁、課勁、束勁、搓勁。少林寺拳譜中說:拳雖有十二名色,細體貼只打五個勁法。何為踩勁?欲置物于足下,如鷹促四平,足下存身,即是用踩勁的功夫;何為撲勁?猛虎撲人其勇不用撲勁的功夫;何為課勁?若以包袱物,四下嚴密不露,如反背,課邊炮,十字橫,左右課等勢,即是課勁的工夫;惟粘勁隨四勁而出,蓋拳非搓不靈。何為束勁,忽大忽小,高低無定型,如前后稍望眉七星拳等勢,即是使束勁的工夫??巳死湃死?,都是工夫制他,發(fā)勁時心一戰(zhàn)而勇力生,三性之靈集于一身,五行四梢要和全,六合理,三節(jié)明,出手‘工順勇疾恨真’六法明,內(nèi)勁、靈通之勁自然可得。
十法的介紹中上述。練習少林寺武藝,要掌握十法的運用,對套路各動作細細體察,結(jié)合少林寺拳法的特點以及攻防等方面的要求,融會貫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