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念:此刻是一枝花
鏈接:https://pan.baidu.com/s/1uoXJXBwJxTR4IrJ4mQ69cQ?pwd=5nr0?
提取碼:5nr0

喬·卡巴金博士(Jon Kabat-Zinn,PhD)
正念減壓療法創(chuàng)始人,美國麻省大學榮譽退休醫(yī)學教授,麻省大學醫(yī)學院醫(yī)學、保健和社會正念中心的創(chuàng)立執(zhí)行主任,麻省大學醫(yī)學院減壓門診的創(chuàng)立主任,該減壓診所在世界享有盛譽。
卡巴金博士于1971年獲得麻省理工學院的分子生物學博士學位,師從諾貝爾獎得主薩爾瓦多·盧瑞亞。
卡巴金博士為美國正在興起的正念運動做出了卓越貢獻。他將正念引入醫(yī)學、心理學、教育等領域,也將正念應用到學校、企業(yè)、法院、監(jiān)獄和職業(yè)運動團隊等主流公共機構,訓練了眾多CEO、法官、奧林匹克運動員、國會工作人員使用正念。至今,正念減壓課程已成為美國醫(yī)療體系內(nèi)歷史最悠久、規(guī)模最龐大的減壓課程。截至2004年,美國、加拿大、英國等西方國家境內(nèi)已有超過240家的醫(yī)學中心、醫(yī)院或診所開設正念減壓課程,教導病人正念。
他在職業(yè)生涯中獲獎無數(shù),曾獲頒行為與認知治療協(xié)會的杰出榮譽獎以及布萊威爾整合醫(yī)學組織的“整合醫(yī)學先驅(qū)獎”等。
卡巴金博士在世界各地教授正念和正念減壓,并為大眾撰寫了包括《正念:此刻是一枝花》《穿越抑郁的正念之道》《多舛的生命》在內(nèi)的多部暢銷書。迄今為止,他的著作已經(jīng)被譯為30多種語言。
精彩書評
正念是一個匯東西方文化為一體,有深刻哲學、美學、倫理學底蘊的神奇概念,細細體味,背后有物理之大真,有人情之大善,更有天地之大美。生命的每一刻其實都是大片,可惜大多數(shù)觀眾都不在場。這里,且讓我們一起凝神屏息,靜待蓮花徐徐開放的那一瞬吧。
——肖知興,領教工坊創(chuàng)始人
在科學界,正念已經(jīng)成為了心理學、神經(jīng)科學、健康和教育領域的熱門話題。大量的研究文獻表明,正念冥想有助于治療慢性疼痛、焦慮、皮膚病、抑郁癥復發(fā)、失眠、物質(zhì)濫用、酒精依賴、飲食障礙、心臟疾病和癌癥等心身疾病。
——動機在杭州 陳海賢
此書以簡單、優(yōu)美的語言,讓您收獲療愈與覺醒。
——首都師范大學教育學院副教授 劉興華
卡巴金的書勾勒出“正念”的佛教技巧:一種無評判地全然活在當下的方法。
——《出版家周刊》
目錄
目錄
推薦序
引 言
致 謝
第一章 此刻,繁花盛開/ 1
何謂正念/ 2
簡單但是不容易/ 5
停一停/ 7
當下即是/ 9
掌握剎那/ 11
留意自己的呼吸/ 12
修習,修習,再修習/ 14
練習,不是彩排/ 15
不必刻意去練習/ 16
覺醒/ 18
使之簡單/ 20
你無法遏制波濤,但你可以學會沖浪/ 21
任何人都可以修習冥想嗎/ 23
無為之譽/ 25
無為之悖論/ 27
行動中的無為/ 28
無為之為/ 29
耐心/ 31
順其自然/ 35
不作評判/ 37
信任/ 40
慷慨大方/ 42
至強則弱/ 45
自愿簡單/ 47
定力/ 50
觀照/ 52
禪修培養(yǎng)完人/ 56
練習即道/ 60
冥想:多思則罔/ 64
到內(nèi)心去/ 66
第二章 修習的核心/ 69
坐禪/ 70
就座/ 72
莊嚴/ 73
坐姿/ 75
手印/ 78
結(jié)束冥想/ 81
練習多久/ 84
沒有正確之道/ 88
何謂吾道/ 91
山之禪/ 93
湖之禪/ 98
行禪/ 101
立禪/ 104
臥禪/ 105
每天至少靜躺在地上一次/ 109
不練習就是練習/ 111
愛心之禪/ 113
第三章 沐浴正念之光/ 119
火邊靜坐/ 120
和諧之美/ 122
黎明即醒/ 125
直接接觸/ 129
你還有什么要告訴我的嗎/ 131
做自己的主人/ 133
身在心在/ 136
上樓/ 141
聽著鮑比·麥克菲林的歌清洗爐灶/ 143
我在地球上的真正使命是什么/ 145
安拉羅格山/ 149
彼此相連/ 151
不傷害—Ahimsa / 154
因緣/ 157
整體性和個別性/ 161
每一個和這一個/ 164
山雀/ 165
這是什么/ 166
自我化/ 168
生氣/ 172
貓食的教訓/ 174
做父母也是一種修習/ 177
再談做父母/ 184
修習中易犯的錯誤/ 187
正念是精神性的嗎/ 189
后記/ 195
查看全部↓
前言/序言
引言
你能想到嗎?歸根結(jié)底,無論你身處何方,你就在那里。無論你最終做了什么,你最終做的就是什么。無論你此時在想什么,你此刻想的就是什么。無論何事發(fā)生在你身上,它已然發(fā)生。關鍵在于,你如何應對。換句話說,“此刻該當如何?”
無論你喜不喜歡,我們真正需要認真應對的唯有當下。然而我們對待人生的態(tài)度都太過隨意,就好像在這個瞬間忘了我們當下在此處—我們已經(jīng)到達的地方,忘了我們身在當下。在每一刻中,我們都發(fā)現(xiàn)自己身處此處當下的交匯點。但是當遺忘的陰云使我們不知自己身在何處時,就在這一刻,我們迷失了?!爱斚聭撊绾巍本统闪艘粋€現(xiàn)實問題。
此處我說的迷失,指的是我們暫時迷失自我,不能發(fā)掘自己的全部潛能。相反,我們會機械地視物、思考和做事。在這些時刻,我們迷失了自我心中最深層的東西,而正是這些深層的東西使得我們能夠創(chuàng)造、學習和成長。一不小心,這些遮蔽時刻的陰云就會不斷蔓延,直至籠罩我們?nèi)松械拇蟛糠謺r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