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密麻麻的紅疙瘩咋來的?又痛又癢咋肥四?毛囊炎發(fā)病機制超震撼!

“深讀君,毛囊炎沒完沒了,我到底做錯了啥?”
“深讀君,癤子是咋來的呀?不能用手擠?”
毛囊炎到底是咋肥四?好好的皮膚為啥會長疙瘩?長的癤子又是啥?
有疑問的地方就有深讀君,今天深讀君就為你說說毛囊炎最核心的機密,各位深粉們,準備好了嗎?《毛囊炎發(fā)病機制篇》,走起!

皮膚是人體最大的器官,具有排汗、保護機體、調(diào)節(jié)體溫等功能,從外到內(nèi),分為表皮層、真皮層和皮下層。
人的皮膚,除手掌和足底等部位外,基本都長著毛發(fā)。
這些毛發(fā)因為在身體位置的不同,發(fā)揮著不同的作用:
頭發(fā)可以保護頭部,還能保暖;
睫毛可以防止灰塵、汗水等進入眼睛;
鼻毛可以過濾空氣中的有害物質(zhì);
腿毛可以起到散熱、促進排汗的作用。

想了解毛囊,深讀君就從這根毛說起。
皮膚表面以上的部分,叫做毛干;皮膚表面以下的部分,叫做毛根。
毛根周圍的這一圈上皮和結(jié)締組織,就是毛囊。
毛囊附近的皮脂腺,里面囤放著皮脂,能滋潤、保護皮膚。
毛囊就像是滋養(yǎng)毛發(fā)的土壤,下方有毛細血管,不斷給毛發(fā)提供養(yǎng)料,讓毛發(fā)活得美美噠!

毛囊如果發(fā)炎了會怎樣?
毛囊炎癥發(fā)生以后,炎癥會刺激毛囊周圍的毛細血管擴張、充血、腫脹,丘疹就這么來啦。
炎癥刺激到了神經(jīng),瘙癢、觸痛就來了。
炎癥還會刺激皮脂腺過度分泌皮脂,皮脂混合著病原體產(chǎn)生的垃圾、毒素和被炎癥作死的細胞尸體,就成了白色或黃白色的膿液。
當膿液無法及時排出時,丘疹就會發(fā)展為膿皰。
膿皰破潰的位置多在皮膚的表皮層,而表皮層受損一般不會留下瘢痕,所以毛囊炎恢復(fù)后不留痕跡。

長癤子是咋回事?
整個毛囊、皮脂腺及其周圍組織均發(fā)生了炎癥才搞出來的癤。
癤的炎癥范圍大,感染位置深,引起的癥狀就更嚴重。
頭部、頸部、背部和臀部等位置,皮脂腺較為豐富,分泌的皮脂多,容易滋生細菌,搞出癤子。
插播一個知識點:
口角兩側(cè)和鼻根組成的三角區(qū),被稱為危險三角區(qū)。
這里的皮下血管更加復(fù)雜,甚至直接與大腦中的血管相連。
這里的癤如果用手擠,容易引起細菌感染。如果細菌通過血液,進入大腦,有可能引起顱內(nèi)感染,相當危險。

毛囊炎的兇手是誰?
主要是細菌、病毒、真菌這些微生物。其中,最常見的致病菌是金黃色葡萄球菌。
我們的皮膚表面有許多微生物居住。
口碑一般的,叫“一般菌”,比如表皮葡萄球菌、類白喉桿菌、白色念珠菌等。
名聲不好的,叫“有害菌”,比如金黃色葡萄球菌、變形桿菌、大腸桿菌等。

正常情況下,皮膚靠三招保護自己。
第一招,皮膚表面呈弱酸性,不利于某些微生物的生長繁殖。
第二招,角質(zhì)層常脫落,可清除一些寄生微生物。
第三招,皮膚表面有抗菌肽,能直接殺傷細菌、病毒、真菌等微生物。
然鵝,如果“有害菌”數(shù)量激增,感染毛囊,毛囊炎癥就來了。
如果炎癥累及毛囊足夠深、炎癥范圍足夠大,就搞出來了癤和癰。

“深讀君,我可不想得毛囊炎,該咋預(yù)防呀?”
“深讀君,這小疙瘩是毛囊炎嗎?該做啥檢查?能治好嗎?”
深讀大片《毛囊炎防查治》已經(jīng)出爐啦!愛健康的親,準備好紙和筆,帶上小板凳,深讀君下集等你來。
關(guān)注《深讀視頻》,記得點贊加轉(zhuǎn)發(fā)呦!么么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