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情侣中文字幕电影,在线麻豆精品传媒,在线网站高清黄,久久黄色视频

歡迎光臨散文網 會員登陸 & 注冊

山西運城出土幾盒裴氏墓志

2023-06-10 09:30 作者:考古快遞  | 我要投稿

山西運城出土幾盒裴氏墓志

鄒冬珍 衛(wèi)文革

《文物世界》 2006年

聞喜裴氏是中國歷史上一個聲望顯赫的名門望族和世家大族,起源久遠,支脈繁榮。自秦漢至明清,與中國封建社會相始終,其人物茂郁如林,門第久盛不衰。特別是魏晉南北朝、隋唐時期,聞喜裴氏與三輔韋氏、汾陰薛氏、河東柳氏一起被合稱為關中四大姓”,見著于史冊記載的人物比比皆是。據新唐書·宰相世系表》,僅唐代裴氏家族就分為五房,出有宰相17人。又據修于清嘉慶十年( 1805年)的《裴氏世譜》 以下簡稱裴譜》)記載,裴氏家族先后出任宰相者59人,大將軍59人,中書侍郎14人,尚書55人,侍郎44人,常侍11人,御史11人,刺史211人,太守77人,駙馬20人,皇后、太子妃、王妃等9人。

近年來,在裴氏祖居、古稱河東的晉南地區(qū),繼20世紀八九十年代發(fā)現裴皓 裴良、裴子誕兄弟墓志之后,又相繼出土了幾盒時代較早的裴氏墓志,這些都是研究南北朝、隋唐時期聞喜裴氏家族發(fā)展的重要文物資料,現整理、介紹如下,并就相關問題略加考述。

一、裴璣墓志

一盒,青石質,略呈正方形。志高43厘米,寬42.5厘米,厚8厘米。志文為魏體楷書,無志題,字間有界格。豎排17行,滿行17字。志蓋粗率,孟頂,無蓋題。2003年7月出土于山西省聞喜縣東鎮(zhèn)倉底村(圖一)。志文如下:

君諱璣,字道衡,正平聞喜人也。州蹇唐叔舊都,縣因呂嘉新致。山川降祉,世挺風流,煥于方冊,無待言歟。祖秀業(yè),平州剌史;父仲延,儀同三司、定州刺史。太祖文皇帝以君汾晉名家,特隆賜姓為賀蘭氏。君孝友之至,發(fā)自中心,僖慍之容,不形外色。君即絳州剌史賀蘭舉之弟也。早喪怙恃,昆季孤遺,推度分甘,官成石立。解褐郡功曹、州主簿、太尉記室、齊王外兵,遷驃騎將軍、左光祿、帥都督、本縣令。未展南溟,便游北帝。詔贈萬州刺史。保定五年十一月五日,遷葬于本縣東涼原。絳州傷茂春之反哭,悲子

路之瑟亡,乃命觚,為之銘曰:

分山西峙,汾水東流。爰生吾子,令問無儔。才方耜梓,質比琳球。康衢未騁,魂氣便游。墟墓生哀,親門遠來。車非舊轍,松是新栽。四時非我,萬古悠哉。

二、裴休義墓志

一盒,青石質,略呈正方形。志高42厘米,寬

41.5厘米,厚8厘米。志文為魏體楷書,無志題,字間有界格。豎排17行,滿行17字,尾行無字,實有字16行。志蓋粗率,盤頂,無蓋題。2003年7月出土于山西省聞喜縣東鎮(zhèn)倉底村(圖二)。志文如下:

休義字須拔,正平聞喜人也。儀同三司、絳州刺

史賀蘭舉之第三息正室鄭郡君之所生。蓋霍水生珠,即有千金之價;昆山挺璧,仍為十城之寶。橫舍才還,便留斷織之誡;家庭欲趁,即稟聞詩之約。故能奇嶷早成,弱無戲弄,事親盡孝,兄弟恰恰。豈唯鄉(xiāng)謂神童,宗稱顏子,方為家寶,永成國器!不幸短命,年始十三。以周保定五年十一月五日葬于本邑東涼原。子云玄閣,無復荷戟之談;元禮龍門,永息通家之客。苗而不秀,良足悲夫!爰傷英彥,乃為文曰:

鼎生汾水,金出昆田。風流不絕,復產英賢。推梨譽顯,懷橘名傳。天與其智,不與其年。長辭白日,永秘黃泉。松風棲切,薤曲悲吟?;杌柰砜冢魉骱?。母悲愛子,父悼鐘心。莘而不實,嗟痛良深。

這兩盒墓志葬時、葬地相同,主人為叔侄二人,均無傳。叔叔裴現裴譜》有記,生卒年不詳。侄子裴休義卒于北周保定五年(565年)“年始十三”,則其當生于西魏廢帝元年(552年)。兩志均提到的賀蘭舉,即裴文舉,《周書》《北史》皆有傳,并附其父裴邃傳?!杜嶙V》二十六世的文舉即此人。據裴譜》,裴文

舉應為中眷第十世(注《裴氏歷史人物志》錯為東眷第十世)。二志文雖很簡略,但所敘裴文舉祖、父之職官名諱,兄弟裴璣早亡的事實,以及賜姓賀蘭氏的榮耀皆與史載相合《裴譜》另有三十世,文舉,子野從子。西魏著作郎,周孝閔帝拜侍讀,司憲大夫,絳州刺史,澄城縣子,進爵伯”的記載,據此二志,應屬錯記。此外,其補史之處有:

1.增加了裴邃又名仲延,或其字曰仲延的內容。

2.補充了裴璣的字、官職履歷和贈萬州刺史的新史料。

3.增添了裴文舉另有早亡子休義的新記載。

據周書·裴文舉傳》 保定三年(563年),遷絳州刺史?!旌?566~752年)初,進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眱芍疚囊嗳战{州剌史賀蘭舉”,由此可知,二志系裴文舉在任絳州刺史時,兒子休義夭亡埋葬,遂將早已亡故的兄弟裴璣一并遷葬于當時的聞喜縣東涼原。至于裴璣的原葬地,志文并無交代。

三、裴武墓志

一盒,石質細膩發(fā)白,正方形。志高44厘米,寬44厘米,厚10厘米。志文為楷書,字間有界格。豎排25行,滿行25字。志身四側線刻十二生肖圖案,線條自然流暢,構圖生動。志蓋孟頂,豎排分四行篆書“大隋故邛州長史大都督裴君墓志之銘”16字,四剎線刻飾以青龍、白虎、朱雀、玄武四神圖案。此志是山西省絳縣公安局20世紀90年代后期從文物犯罪分子手中繳獲的,據云出土于絳縣,2004年2月移交絳縣博物館(圖三、圖四、圖五)。志文如下:

大隋故蜀王府記室邛州長史裴君墓志銘并序

君諱武,河東聞喜人也。地產良珍,垂棘挺其虹主;川浮休氣,德水泛其榮光。朗潤相輝,英蕤持秀。若乃務殷樞揆,端右總于逸民;鑒照銓衡,清通歸于叔則。曾祖念,魏本州別駕,展驥當年,士元慚其雅望。祖方興,魏義陽太守,宣條隆化,叔子愧其明仁。父鴻,周使持節(jié)、驃騎大將軍、大都督、開府儀同三司、熊郢二州諸軍事、二州剌史、高邑縣開國侯,食邑五百戶,賜姓宇文氏,薨贈豐、遂、資三州諸軍事、三州剌史,榮兼見族,超奉常之獻計。君籍慶高門,蘊黃中而表德;含章振美,飛素口而鏢祥。體飾九能,才光兩代。周任上士,隋任蜀王府記室參軍、邛州長史。健筆翩翩,倚鶴洲(而)濤注;芳猷藹藹,指邛阪而風馳。繁文跨于星橋,朗悟高于月峽。懷賢換藻,瞰江漢之英靈;贊政光幽,控褒斜之峻谷。而威恩允洽,方聆來暮之;人世不留,遽軫云亡之痛。大業(yè)四年七月十日遘疾,終于蜀郡新繁縣,春秋五十二?;浺杂阑樟晔仑ノ迦张c夫人韋氏同葬于絳州聞喜縣高陽原幾泉里,禮也。夫人京兆人也,魏陰盤伯之孫,周大將軍之女,簏金業(yè)重,蚌珠光麗,教誡敦悅,圖史芬華。疇昔單棲,情棲愴于松鶴;今遵合葬,共交神于馬墳。屬玄陰之再起,值白日之將曛。望飛

旌而可見,聽哀挽而時聞,庶蘭菊之無絕,勒銘石而揚芬。其詞曰:

山連熊耳,水帶龍門。襟跨仁智,英杰斯存。衣冠弈葉,物望殷繁。誕茲秀穎,心朗情騫。聳跡書圃,恬思文園。友推諒直,信重巧璠。藻敷金遜,筆下瓊翻。道光二代,榮隆三職。憾浹劍門,學高宣翼。朝游菟苑,夕宴鶴洲。大王風麗,小山璧流。含情瑩識,韻勛才抽。忠逾折阪,仁明石鏡。贊務端平,遇物無竟。岷峨風遠,孫原澤。昔逾雁塞,德泛邛崍。今遵合槨,悲纏夜臺。隴昏云日,野凈霜菱。素車隱隱,縞挽哀哀。天長雁去,松迥風來。玄廬一掩,紺石悠哉!

裴武《隋書》無傳《裴譜》所載有四人:一為十九世,杰子,字文應。晉大將軍、元菟太守,元帝時工部尚書,贈蘭陵公”,一為三十世,季友子”一為三十三世,太府卿。鄜坊觀察使、京兆尹、司農卿、鎮(zhèn)州行營”,一為三十四世,淑從子,憲宗散騎常侍”,均非此人。志文云其周任上士,隋任蜀王府記室參軍、邛州長史”。按上士為北周官名,宇文泰在西魏時聽從蘇綽、盧辯建議接周禮》定百官之名,其中 內命謂王朝之臣。三公九命,三孤八命,六卿七命……上士三命…… 其制祿秩,下士一百二十五石,中士以上,至于上大夫,各倍之”叫則上士為五百石。記室參軍是隋朝各親王、將軍、都督幕府掌文翰的幕僚官,據通典·職官》為從六品下階。隋蜀王為楊秀,

高祖第四子,開皇元年(581年)立為越王,未幾,徙封于蜀,仁壽二年(602年)廢為庶人終生禁錮回。邛州系西魏置州,隋大業(yè)初廢,唐復置,地在今四川省邛崍縣東南。長史是隋州郡之佐官,位在刺史之下,按通典·職官》下州長史為正六品。裴武于大業(yè)四年七月十日遘疾,終于蜀郡新繁縣",按蜀郡、新繁縣均為北周設隋朝廢,地在今四川省成都市。綜合史實分析,裴武是蜀王楊秀掌管文翰的中樞幕僚,因靠山傾倒宦途不得志遂郁郁遘疾而終。

夫人韋氏,三輔著姓,魏陰盤伯之孫,周大將軍之女”,教北史》諸韋傳,唯韋或以功封陰盤縣男”叫,其當為韋或之孫女無疑?!侗笔贰分挥涰f或子彪、融二人,考諸史實,韋氏或系彪女,或系韋或其他未知名兒子之女。

裴武之曾祖念、祖方興均無傳。志文“曾祖念,魏本州別駕”《裴譜》載二十四世,祖念,道護子,聞喜公”,所指當為一人。

裴武之父裴鴻,據裴譜》《裴氏歷史人物志》為東眷第十世《周書》《北史》叫有傳,志文與所載相合。今聞喜縣禮元鎮(zhèn)裴柏村晉公祠內存有周故開府高邑侯裴使君之碑》,即為此人。只是志文又補充了裴鴻周使持節(jié)、驃騎大將軍、大都督”和食邑五百戶,賜姓宇文氏”的新內容。又據裴武卒于大業(yè)四年(608年)七月十日,春秋五十二,推知其生于西魏恭帝三年( 556年)。其與夫人韋氏同葬故鄉(xiāng)聞喜縣的時間則是他死后47年的唐高宗永徽六年(655年)。

四、裴紹業(yè)墓志

一石,青石質,略呈正方形。志高87厘米,寬86厘米,厚12厘米。志文為楷書,字間有界格。豎排35行,滿行36字,尾行無字,實有字34行。此志系1994年山西省聞喜縣禮元鎮(zhèn)文典村幾名退休干部從文物販子手中截獲,原出土地可能是山西省聞喜縣東鎮(zhèn)倉底村(圖六、圖七)。志文如下:

大唐左鷹揚衛(wèi)將軍檢校左羽林軍將軍上柱國正平縣開國男裴公墓志

公諱紹業(yè),字紹業(yè),河東聞喜人也。分星建國,實

惟平越之鄉(xiāng);昨土承家,即著封裴之姓。況乃地連金鼎,門傳玉山,吏部清通,衡鏡前古,司空領袖,冠冕中州。曾祖慕,周太宰師、司農卿、敷西郡公,贈晉、絳二州剌史。曳組槐庭,影纓棘暑。誓河疏祉,載光青社之壇;咨岳開榮,式賁玄扃之秩。祖詢,隋武陽、河南、上黨郡丞,皇朝金紫光祿大夫、絳郡公。時逢叔代,趙溫多雌伏之虞;運偶興王,呂望效鷹揚之用。白茅分爵,錫蒲殺于周珪;絳水疏封,裂山河于魏寶。父規(guī),皇朝幽州新平、洺州雞澤二縣令,普、博二州長史,含元精而秀發(fā),應間氣以凝禎。政洽全椒,聲高半刺。暉虹之寶,雖有積于嵇山;曜蚌之珍,終見生于樂水。公即長史之元子也,河宮誕靈,山庭表狀?,幜汁倶?,自出膏腴之門;龍翰鳳毛,即為簪級之秀。起家任左衛(wèi)勛,衛(wèi)陛戟文,腰鞬武。帳轉旅師,七年未識,猶輕罩日之材;六月方摶,行矯負天之力。以應詔舉授游擊將軍,匡道府長上果毅,襄然為舉,掩一枝而飛譽;致果為毅,總五校以申威。遷左衛(wèi)翊府郎將,有喜司階,非疲執(zhí)戟。改授左衛(wèi)親府中郎將兼檢校左衛(wèi)將軍,威檐八屯,聲馳七蘋。蔡中郎之詞翰,是曰文宗;杜將軍之才能,真為武庫。鳥口不率,牛加反道。天子按劍,方論平海之功;將軍擁旄,即襲渡遼之號。詔公為遼東道副總管,任戎麾,功宣廟算。率有征之眾,

驅不陣之師,竟而玄兔為墟,黃龍罷塞,五奴克,殄公之力焉。頃之,坐事出為交州常樂府折沖,甫辭大樹,遠出蒼梧。湞水樓船,且勞楊仆;霸陵車騎,空嗟李廣。尋有敕追還,授右領軍衛(wèi)郎將,充河源軍副使。飲冰就路,背水開營,威振白蘭之營,氣蒼松之外。改授秦、成、武、渭四州諸軍事,秦州刺史,仍討吐蕃。頻蒙敕書慰勞。位膺連率,仍事恭、恩等將軍,終延敬問。自非功宣沙塞,禮縟金壇;詎能親奉帝俞,獨紆宸渙。改授左鷹揚衛(wèi)將軍,仍檢校左羽林軍將軍、上柱國、正平縣開國男、單于道安撫大使。還,加云麾將軍,本官如故。西方太白,自識將軍之星;北宮玄武,即有羽林之宿。為國之柱,方美楚官;裂地而

封,還開晉邑。旗常沓照,冠蓋交暉。坐西第而司北軍,列笙竽而通許史。方謂功侔十亂,長升文母之朝;豈圖魂赴九京,空悲隨武之德。以垂拱三年歲次丁亥七月癸亥朔廿二日甲申遘疾,薨于苑內羽林軍官第,春秋六十有六。惟公履孝居忠,尊仁重義,雄聲邁俗,英勇冠時。南鎮(zhèn)銅標,百蠻以之歸厚;北安沙漠,十角與焉請獻。錫年不永,朝野同傷。臥疾之初,

屢蒙天問,中使日降,上藥頻加,積慶不征,返魂無效。圣上哀深,口主痛甚,綴朝贈物三百段、米粟三百石,喪事所須,并宜官給,京官六品一人,檢校還日,為造靈輿。賻贈之重,并報宏勛。生榮死哀,終蒙詔葬。以其年十一月十二日遷葬于聞喜北之高口原,之禮也。有子冠時等并譽光茍里,毀極寅門。仰陟站而增悲,懼為陵之或變。俾今議德,敢作銘云:首陽之岳,汾陰之川。玉山人照,金鼎家傳。清通譽洽,領袖名宣。芳聲(原文漏一字)盼,蟹茂閥蟬。其一。惟公誕質,夙承慶緒。來儀周衛(wèi),飛聲襄舉。職光戎秩,名司禁旅。簪裹疇庸,戴鴟昭武。其二。亟分師,幾事戎。渡遼橫海,車騎樓船。甫戡玄兔,旋統(tǒng)朱鳶。大樹斯坐,喬木還遷。其三。入參欄锜,出寄珪符。咨以列岳,委以銜珠。推轂于閫,授鉞其鈇。虔承廟略,式靜邊虞。其四。旄頭既殄,爪牙入衛(wèi)。任切北軍,榮開西第。千月非待,九京俄逝。卜宅而安,佳城是瘞。其五。南瞻驥坂,北望龍門。風飄荒隧,日黯平原??陉P無曉,蒿里長昏。于嗟此地,空愴埋魂。其六。

裴紹業(yè)即裴氏59個大將軍之一。關于他的記載,新、國唐書》僅程務挺傳》提到則天遣左鷹揚將軍裴紹業(yè)就軍斬之,籍沒其家”,并無專門立傳?!杜嶙V》因資料不全未將其列入譜系,僅記紹業(yè),都督”和紹業(yè),聞喜公”。此志不僅填補了世系,糾正了謬誤,較翔實地記載了裴紹業(yè)戎馬一生,而且客觀反映了大唐王朝與高麗、吐蕃的頻繁戰(zhàn)事。

據志文內容,裴紹業(yè)一生主要在唐軍左右衛(wèi)之左衛(wèi)任職。他從左衛(wèi)勛衛(wèi)起家,歷任果毅都尉、翊府郎將、親府中郎將、檢校左衛(wèi)將軍。品級依次為從七品上、從六品下、正五品上、四品下、從三品。后貶為折沖都尉,旋即起復為右領軍衛(wèi)郎將,一度任秦州剌史,最后實職為左鷹揚衛(wèi)將軍。據舊唐書·職官三》“左右武衛(wèi)……光宅改為左右鷹揚衛(wèi),龍朔復也。(設)大將軍各一員,正三品。將軍各二員,從三品”。其征戰(zhàn)足跡東至遼東,北至沙漠,南至越南,北至青海,主要作戰(zhàn)對象為高麗和吐蕃。從其遼東副總管、河源軍副使的任職履歷分析,裴紹業(yè)主要擔任副佐職事武官,未單獨指揮過對外作戰(zhàn)。志文未記其光宅元年十二月斬殺程務挺一事叫,估計此事在當時并不光彩。根據其得病和死后的待遇,裴紹業(yè)當深得武則天優(yōu)遇。

曾祖慕《裴譜》為二十五世,纂,遼子,正平太守,鄜西公”。按志文慕,周太宰師、司農卿、敷西郡公,贈晉、絳二州刺史",太宰師為北周六卿之一,秩品為正七命。祖詢《裴譜》僅記纂子”,志云詢,隋武陽、河南、上黨郡丞,皇朝金紫光祿大夫、絳郡公”,按隋郡丞為一郡之佐官,最低為從八品上階,最高為從七品上階;而唐金紫光祿大夫為正三品的文散官。紹業(yè)父規(guī)及子冠時《裴譜》均無記。

據裴紹業(yè)卒于垂拱三年(687年),享年66歲推算,其生于唐高祖武德四年( 621年)。

五、孝女裴絢墓志

一盒,青石質,略呈正方形。志高62.5厘米,寬62厘米,厚10厘米。文為楷書,字間有界格。豎排26行,滿行26字,尾行無字,實有字25行。志蓋盤頂,分三行豎排剔地陽刻雙線楷書大唐孝女裴氏墓志”八字,字間有界格,中心無字空格飾以寶相花朵。孟頂四角及四邊綴以花瓣,四剎線刻飾以纏枝瑞花朵云紋圖案。2003年8月出土于山西省聞喜縣東鎮(zhèn)倉底村(圖八、圖九)。志文如下:

孝女裴氏墓志銘并序洛州維氏縣主簿元福將撰

孝女諱絢,字柔芳,河東聞喜人也?;敉?,其源蓋遠。咎繇之勵種,厥德緝虞采而邕熙;贏鐵之光復,其宗襲同川而浩邈。河汾寶璧,幾郁公侯之氣;晉魏簪軒,載光惇直之史。曾祖鴻琳,宇文朝本州大中正、輔國將軍,西陽縣開國公,錦衣旋部,口睡分營。白茅開祚土之規(guī),金印耀登壇之色。祖客,隋蒲州安邑、晉州臨汾二縣令,長平郡丞,郇瑕奧淀,姑射神峰?;葲延趫驎纾浌庥跁x俗。人同百里,惜龐統(tǒng)之非才;郡似陸安,見桓譚之不樂。父文感,皇朝魏州莘縣、瀛州河間二縣令、朝散大夫、邢州司馬,禮樂文躬,貞純藻譽。仁孚魏甸,化偃瀛郊。輿題仲舉之名,地列邢侯之國。孝女即府君之次女也。稟坤和之芳粹,孕陰靈之仙魄。玉華霜潔,芳姿月靚,孝自天經,禮因情著。年十六丁府君艱,毀瘠過禮。十九又遭太夫人憂,茹茶泣血,見者棲嘆。每言曰"父母安在,奚用生為?但愿遷厝禮畢,得殉寧中野,吾之愿也。”及太夫人毀筵合葬之后,孝女便以此年遘疾,即垂拱之三載也。其歲七月終于衛(wèi)州之衛(wèi)縣苑橋莊焉。嗚呼!神理杳冥,此期何速!第三妹潞州司馬滎陽鄭崇式妻、河東郡君,第二弟前趙州象城縣令令忠,第三弟陳州激水縣丞令偲等并貞和作范,純懿自天,悲孝女之無歸,痛孤魂之不返,妹乃自潞適衛(wèi),啟柩遷幽,以大唐景龍三年歲次己酉十月甲申朔廿六日己西,遷葬于絳州聞喜縣東平原之大塋,禮也。豈使北宮少女,孤鏢撤填之名;江上曹娥,獨擅色絲之美。乃為銘曰:

郁彼河山,惟魏之寶。毓靈資杰,恢我帝道。咎繇天謨,吏部槁藻。以宴以翼,長離杲杲。其一。其宴維何,貽厥淑胤。乃自孩褓,芳柔克順。號念劬勞,竟從寧殉。月搖孤魄,泉開雙概。其二。懿允妹弟,孝友不忘。遷彼淇澳,厝茲高陽。塋分曲沃,樹接桐鄉(xiāng)。煙隴雖古,貞徽日芳。

此志撰者元福將,史書無傳。孝女裴絢及其事,史書和裴譜》均無記。其曾祖鴻琳為北周人,志云“宇文朝本州大中正、輔國將軍,西陽縣開國公”《裴譜》僅語鴻琳,易郡太守”。祖客,志曰隋蒲州安邑、晉州臨汾二縣令,長平郡丞”《裴譜》為客兒,鴻琳子,隋長平丞”,二者均當以志為是。至于其父文感,《裴譜》只記客兒有文行、文政、文藝等三子,并無文感。其兄弟象城縣令令忠、澱水縣丞令偲也一并無記。此志較好地補充了鴻琳一支的譜系。

這幾盒墓志集中出土于聞喜、絳縣交界的裴氏祖塋,葬時相對集中于唐初。綜合起來分析,其重要價值有:

一是澄清了北周至唐初裴氏祖塋的地望和名

稱。據《裴譜·塋墓》裴氏墓在祖莊裴柏村東十里,曰鳳凰原。北自紫金山,南至涑水,東至牛塢,西至雞鳴山,中為永青、倉底、趙村、坡底、柳泉、居臺、愛里諸村。大冢二百余,所有為土人耕損者。見存碑記六十座,石人虎四十對,享亭一所?!币陨夏怪揪鐾劣诖锁P凰原范圍內,但葬地名稱卻分別為東涼原、高陽原幾泉里、高陽原、東平原;而時代同為初唐,同出于倉底村的裴皓墓志稱高陽鄉(xiāng)之東涼原、裴皓夫人墓志叫稱涑川里高陽原,立于絳縣郝莊鄉(xiāng)永青村的裴行儉墓碑叫稱東良原。又據通典·職官十五·鄉(xiāng)官》大唐凡百戶為一里,里置正一人;五里為一鄉(xiāng),鄉(xiāng)置耆老一人”的記載,我們以為裴譜》之鳳凰原,北周時稱為東涼原或東良原,唐初由于此地設立高陽鄉(xiāng),遂有高陽原、高陽鄉(xiāng)之東涼原、東涼原等諸多稱謂,高陽鄉(xiāng)下并有幾泉里、涑川里等更基層的建置。到了唐中宗景龍年后還有東平原的名

稱。至于何時稱鳳凰原,時代為天寶二年( 743)的故任城縣尉裴府君墓志銘》有以某月日襯葬于鳳凰原先府君之塋"之句,故鳳凰原之稱謂當不晚于唐天寶年間。

二是進一步澄清了裴氏家族的譜系和分支?!杜嶙V》不罪新唐書·宰相世系表》的五房說”,而是簡單地將裴氏分為東、中、西三眷。參照裴譜》,這幾盒墓志主人三眷皆有。其中裴紹業(yè)為西眷第十二世。裴璣為中眷第十世,裴休義為中眷第十一世,與裴子誕世系較近。裴武為東眷第十一世,孝女裴絢為東眷第十三世,均與裴皓較近。通過以上分析,得出兩點結論:一是當東、西魏和北齊、北周對峙時,因聞喜為當時西魏、北周地界,在東魏做官的裴氏子孫如裴良等無法歸葬祖墳,只好遠葬他鄉(xiāng)《周書·裴文舉傳》有裴文舉感動北齊人潛歸其叔母韋氏靈柩,得以與叔父季和合葬的記載,可為此佐證。二是在天下一統(tǒng)的初唐時,不論東中西那一眷,皆可歸葬祖墳,但分別葬在不同的鄉(xiāng)、里和村莊。

溫馨說明:本平臺目的在于集中傳遞全國各縣考古成果,不作為任何商業(yè)目的,轉載請注明出處。我們敬重和感謝原創(chuàng)作者,凡未注明作者姓名的文章,均因無法查獲作者所致,敬請原作者諒解!如有涉及版權問題,敬請原作者或同行告知,我們將及時糾正刪除。圖文編輯校對過程中難免出現錯誤,敬請讀者批評指正,我們將及時糾正修改。謝謝合作!

山西運城出土幾盒裴氏墓志的評論 (共 條)

分享到微博請遵守國家法律
玉溪市| 寻乌县| 那曲县| 江永县| 平凉市| 尤溪县| 双峰县| 两当县| 雷波县| 乌兰县| 威信县| 高陵县| 类乌齐县| 噶尔县| 罗山县| 社旗县| 云浮市| 华宁县| 扬中市| 鸡泽县| 固原市| 宜章县| 荥阳市| 安溪县| 西青区| 东莞市| 福州市| 枣强县| 萨嘎县| 昌黎县| 东乌珠穆沁旗| 三江| 株洲市| 张家口市| 永定县| 金乡县| 五家渠市| 时尚| 全椒县| 社旗县| 东明县|